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記者 謝方 實習生 詹媛媛
2014年,對於生活在非洲的北方白犀牛來說是悲傷的一年,本來全球僅剩7頭的夥伴們,其中兩頭分別於10月和12月去世。目前為止,全球僅剩5頭北方白犀牛,而且都已經失去自然生殖的能力。在專家們看來,這一物種已經瀕臨滅絕的邊緣。
白犀牛分北方和南方兩個亞種,是陸地上第二大的哺乳動物,僅次於非洲象。他們通常結成小群或整個家族在一起生活,主要在傍晚、夜間和清晨活動。白天在茂密叢林或草叢中休息,休息場所有時距水源數公裡遠。因為體型龐大,加之群居生活,在棲息地內就連最兇猛的獅子也對它們無可奈何,唯一的天敵就是人類。
在20世紀最後25年,全球犀牛遭遇了災難性衰落。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亞洲人認為犀牛角有傳統藥用價值,售價高達每公斤6萬美元,儘管事實上犀牛角只含有類似人類頭髮和指甲中的蛋白質而已。而在中東,牛角被雕刻、磨光製成名貴匕首的握柄。這些給了偷獵者巨大動力,他們越來越有組織,裝備越來越強,甚至乘坐直升機在草原飛行搜索,發現目標,便用消音槍快速射殺。
這場長達幾十年的獵殺行動中,溫順純良的白犀牛成為最大受害者。
北方白犀牛1960年尚有2360隻左右,但2003年4月調查發現僅存30隻。到了今天,全世界僅剩5隻北方白犀牛:聖地牙哥動物園有一隻雌性北方白犀牛,肯亞的動物保護區有3隻,另外一隻則在捷克的動物園裡。而這幾頭白犀牛也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繁育了。
今年41歲的「蘇丹」是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肯亞野生動物保育人士正在做最後的努力,他們希望通過現代繁殖技術在該物種滅絕前保留它們的基因。這一方法在南方白犀牛身上曾經成功過。
南方白犀牛在19世紀末幾近滅絕,一度只剩下20隻,幾十年的保育工作讓它們「起死回生」。世界自然基金會稱,世界上現存的南方白犀牛約有2萬隻。
保育人士拯救北方白犀牛的方案是:讓一頭進入育齡的年輕母犀牛通過人工授精懷孕,或者借用一頭南方白犀牛充當代孕母親。如果失敗,他們可能會轉向跨種繁殖,擴大基因庫。
奧爾·佩傑塔保護區的理察·維尼說:「這些基因性狀可以作為與一頭南方白犀牛雜交的一部分而保留下來,但只要它們還存在,那麼,希望某一天,也許是一百年後,我們將能夠把犀牛重新帶回非洲的那片土地。」
【極度瀕危的動物】
2000年後,再也沒人見過這隻孤鳥
如果世上只剩五個人類,且都已年過50,人類這個物種存活希望還有多少?答案恐怕不那麼樂觀。
在過去五個世紀,人類社會快速發展,科技、工業、城市以百倍於以往的速度前進,隨之而來的是對自然過度索取:森林、湖泊、草原、植被遭到毀滅性破壞。數據顯示,過去五個世紀,約有900種動植物從地球消失,瀕臨消亡的物種現已超過10000種。
有些被列為極危極別的動物,現存數量只能以個位計算,即使人們已有保護意識,但因環境的複雜性,其保護之路也頗為艱難。
斯比克斯鸚鵡:又名小藍金剛鸚鵡,分布於巴西東北部,電影《裡約大冒險》中僅存兩隻的藍色金剛鸚鵡,原型就是斯比克斯鸚鵡。公元1819年,一位自然歷史學家受僱於德國國王前去巴西收集樣本,射殺了一隻藍色長尾巴的中大型鸚鵡。他是當時第一個收集此種鳥類標本的人,斯皮克斯鸚鵡的名稱也因此而來。該鸚鵡目前已經沒有野外種,全世界擁有量不超過200隻。斯比克斯鸚鵡以特定樹木種子為主食,以水果和其他植物種子為副食。伐木,密集開墾農地,水壩淹沒棲息地及盜獵,使其數量急劇減少。1986年,世界上只剩下3隻野外斯比克斯鸚鵡(一對繁殖對鳥和一隻孤鳥)。1987年12月,盜獵猖獗以至於全世界野外只剩下一隻公鳥。但在2000年10月,那隻公鳥失蹤了,再也沒人見過它。
歐加裡託幾維鳥:幾維鳥是最小的走鳥類動物,其中這一類別還包含鴕鳥和食火鳥。這些鳥類在沒有捕食者的前提下,進化了數百萬年。紐西蘭的幾維鳥幾乎均為歐加裡託幾維鳥,它們在2003年被發現僅存350隻。
泰國豬鼻蝙蝠: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體量不超過2克(相當於一個1角錢硬幣),身長約30mm,兩翼展開後總長約16cm。身體呈微帶紅色的褐色或灰色,有一對大耳朵,鼻子有點像豬鼻子。它們只生活在泰國,居住於柚木森林和竹林附近有圓錐形頂部的深石灰石洞中。因森林被大量砍伐,生活環境大受破壞,現存豬鼻蝙蝠不超過200隻。
雪豹:終年生活在雪線附近,皮毛雪白,外形美麗優雅。主要分布於中亞各國、俄羅斯,以及我國西南部高山地區,如喜馬拉雅山、可可西裡山、天山等。雪豹平時獨棲,僅發情期前後成對居住,有固定巢穴。以山羊、巖羊、斑羚、鹿等小型動物為食。雪豹有很高經濟價值,一直是人類狩獵和捕殺對象,同時,巖羊數量下降也給雪豹生存帶來困難。1980年,我國將雪豹列為二類保護動物,1988年提升為一級保護對象。
它們很醜,可是真的很稀有
事實上,許多最瀕危的物種也是世界上最醜的物種。記者採訪三峽庫區瀕危植物保護專家,也曾得到同樣解釋,最瀕危的植物往往其貌不揚,且沒有太大經濟價值。物理學家Brian Cox說:「太多人只把目光放在那些可愛的動物身上,但這些快要消失的醜陋動物更應得到關注。」
的的喀喀湖水蛙:極危物種,生活且只能生活在南美洲最大淡水湖「的的喀喀湖」中,位處海拔4000多米,空氣稀薄。它們外貌奇特:皮膚鬆弛下垂,以更好呼吸湖水中溶解的氧氣。同時,為增大流過皮膚褶皺的水量,它們還會在水中上下浮動身體,做「伏地挺身」。目前仍無法人工養殖。
美西鈍口螈:水中小怪獸,可以用腿行走的水生動物。俗稱六角恐龍,兩棲類動物。野生成體常棲息於潮溼環境,穴居,僅繁殖期返回溪水中產卵。以節肢動物、螺類、小魚、蝌蚪和幼蛙為食。視覺差,捕食主要憑嗅覺或側線。肢、尾殘損後可再生,是北美國家墨西哥的特有物種,2008年被列入瀕危物種極危級別。
鹿豚:易危或瀕危物種。分布於印尼蘇拉威西島、託吉安群島、蘇拉群島及布魯島。西裡伯斯鹿豚會像兔或袋鼠般在繁殖季節進行拳擊。雌鹿豚每次會生1-2隻幼豚,妊娠期為120-150日。雄鹿豚有明顯獠牙,不同物種獠牙形狀不同。鹿豚是印尼蘇拉威西島的傳奇生物,島上居民在這種動物啟發下,產生了很多奇聞軼事和像惡魔的面具。
白犀牛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