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僅剩五隻的北方白犀牛

2020-11-23 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記者 謝方 實習生 詹媛媛

2014年,對於生活在非洲的北方白犀牛來說是悲傷的一年,本來全球僅剩7頭的夥伴們,其中兩頭分別於10月和12月去世。目前為止,全球僅剩5頭北方白犀牛,而且都已經失去自然生殖的能力。在專家們看來,這一物種已經瀕臨滅絕的邊緣。

白犀牛分北方和南方兩個亞種,是陸地上第二大的哺乳動物,僅次於非洲象。他們通常結成小群或整個家族在一起生活,主要在傍晚、夜間和清晨活動。白天在茂密叢林或草叢中休息,休息場所有時距水源數公裡遠。因為體型龐大,加之群居生活,在棲息地內就連最兇猛的獅子也對它們無可奈何,唯一的天敵就是人類。

在20世紀最後25年,全球犀牛遭遇了災難性衰落。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亞洲人認為犀牛角有傳統藥用價值,售價高達每公斤6萬美元,儘管事實上犀牛角只含有類似人類頭髮和指甲中的蛋白質而已。而在中東,牛角被雕刻、磨光製成名貴匕首的握柄。這些給了偷獵者巨大動力,他們越來越有組織,裝備越來越強,甚至乘坐直升機在草原飛行搜索,發現目標,便用消音槍快速射殺。

這場長達幾十年的獵殺行動中,溫順純良的白犀牛成為最大受害者。

北方白犀牛1960年尚有2360隻左右,但2003年4月調查發現僅存30隻。到了今天,全世界僅剩5隻北方白犀牛:聖地牙哥動物園有一隻雌性北方白犀牛,肯亞的動物保護區有3隻,另外一隻則在捷克的動物園裡。而這幾頭白犀牛也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繁育了。

今年41歲的「蘇丹」是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肯亞野生動物保育人士正在做最後的努力,他們希望通過現代繁殖技術在該物種滅絕前保留它們的基因。這一方法在南方白犀牛身上曾經成功過。

南方白犀牛在19世紀末幾近滅絕,一度只剩下20隻,幾十年的保育工作讓它們「起死回生」。世界自然基金會稱,世界上現存的南方白犀牛約有2萬隻。

保育人士拯救北方白犀牛的方案是:讓一頭進入育齡的年輕母犀牛通過人工授精懷孕,或者借用一頭南方白犀牛充當代孕母親。如果失敗,他們可能會轉向跨種繁殖,擴大基因庫。

奧爾·佩傑塔保護區的理察·維尼說:「這些基因性狀可以作為與一頭南方白犀牛雜交的一部分而保留下來,但只要它們還存在,那麼,希望某一天,也許是一百年後,我們將能夠把犀牛重新帶回非洲的那片土地。」

【極度瀕危的動物】

2000年後,再也沒人見過這隻孤鳥

如果世上只剩五個人類,且都已年過50,人類這個物種存活希望還有多少?答案恐怕不那麼樂觀。

在過去五個世紀,人類社會快速發展,科技、工業、城市以百倍於以往的速度前進,隨之而來的是對自然過度索取:森林、湖泊、草原、植被遭到毀滅性破壞。數據顯示,過去五個世紀,約有900種動植物從地球消失,瀕臨消亡的物種現已超過10000種。

有些被列為極危極別的動物,現存數量只能以個位計算,即使人們已有保護意識,但因環境的複雜性,其保護之路也頗為艱難。

斯比克斯鸚鵡:又名小藍金剛鸚鵡,分布於巴西東北部,電影《裡約大冒險》中僅存兩隻的藍色金剛鸚鵡,原型就是斯比克斯鸚鵡。公元1819年,一位自然歷史學家受僱於德國國王前去巴西收集樣本,射殺了一隻藍色長尾巴的中大型鸚鵡。他是當時第一個收集此種鳥類標本的人,斯皮克斯鸚鵡的名稱也因此而來。該鸚鵡目前已經沒有野外種,全世界擁有量不超過200隻。斯比克斯鸚鵡以特定樹木種子為主食,以水果和其他植物種子為副食。伐木,密集開墾農地,水壩淹沒棲息地及盜獵,使其數量急劇減少。1986年,世界上只剩下3隻野外斯比克斯鸚鵡(一對繁殖對鳥和一隻孤鳥)。1987年12月,盜獵猖獗以至於全世界野外只剩下一隻公鳥。但在2000年10月,那隻公鳥失蹤了,再也沒人見過它。

歐加裡託幾維鳥:幾維鳥是最小的走鳥類動物,其中這一類別還包含鴕鳥和食火鳥。這些鳥類在沒有捕食者的前提下,進化了數百萬年。紐西蘭的幾維鳥幾乎均為歐加裡託幾維鳥,它們在2003年被發現僅存350隻。

泰國豬鼻蝙蝠: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體量不超過2克(相當於一個1角錢硬幣),身長約30mm,兩翼展開後總長約16cm。身體呈微帶紅色的褐色或灰色,有一對大耳朵,鼻子有點像豬鼻子。它們只生活在泰國,居住於柚木森林和竹林附近有圓錐形頂部的深石灰石洞中。因森林被大量砍伐,生活環境大受破壞,現存豬鼻蝙蝠不超過200隻。

雪豹:終年生活在雪線附近,皮毛雪白,外形美麗優雅。主要分布於中亞各國、俄羅斯,以及我國西南部高山地區,如喜馬拉雅山、可可西裡山、天山等。雪豹平時獨棲,僅發情期前後成對居住,有固定巢穴。以山羊、巖羊、斑羚、鹿等小型動物為食。雪豹有很高經濟價值,一直是人類狩獵和捕殺對象,同時,巖羊數量下降也給雪豹生存帶來困難。1980年,我國將雪豹列為二類保護動物,1988年提升為一級保護對象。

它們很醜,可是真的很稀有

事實上,許多最瀕危的物種也是世界上最醜的物種。記者採訪三峽庫區瀕危植物保護專家,也曾得到同樣解釋,最瀕危的植物往往其貌不揚,且沒有太大經濟價值。物理學家Brian Cox說:「太多人只把目光放在那些可愛的動物身上,但這些快要消失的醜陋動物更應得到關注。」

的的喀喀湖水蛙:極危物種,生活且只能生活在南美洲最大淡水湖「的的喀喀湖」中,位處海拔4000多米,空氣稀薄。它們外貌奇特:皮膚鬆弛下垂,以更好呼吸湖水中溶解的氧氣。同時,為增大流過皮膚褶皺的水量,它們還會在水中上下浮動身體,做「伏地挺身」。目前仍無法人工養殖。

美西鈍口螈:水中小怪獸,可以用腿行走的水生動物。俗稱六角恐龍,兩棲類動物。野生成體常棲息於潮溼環境,穴居,僅繁殖期返回溪水中產卵。以節肢動物、螺類、小魚、蝌蚪和幼蛙為食。視覺差,捕食主要憑嗅覺或側線。肢、尾殘損後可再生,是北美國家墨西哥的特有物種,2008年被列入瀕危物種極危級別。

鹿豚:易危或瀕危物種。分布於印尼蘇拉威西島、託吉安群島、蘇拉群島及布魯島。西裡伯斯鹿豚會像兔或袋鼠般在繁殖季節進行拳擊。雌鹿豚每次會生1-2隻幼豚,妊娠期為120-150日。雄鹿豚有明顯獠牙,不同物種獠牙形狀不同。鹿豚是印尼蘇拉威西島的傳奇生物,島上居民在這種動物啟發下,產生了很多奇聞軼事和像惡魔的面具。

白犀牛

責編:ZB

相關焦點

  • 美國一44歲高齡北方白犀牛死亡 全球僅剩5隻(圖)
    中新網12月16日電  據「中央社」16日報導,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動物園的一隻北方白犀牛因高齡而死亡,使得世界上碩果僅存的北方白犀牛隻剩下5隻,瀕臨絕種。  這隻由聖地牙哥動物園飼養的白犀牛名為安加利夫(Angalifu),是少見的北方白犀牛,14日因為44歲的高齡而去世,留下另一隻雌性北方白犀牛在園區。全世界目前僅剩5隻北方白犀牛,除了還在聖地牙哥動物園的雌性北方白犀牛之外,在肯亞的動物保護區還有3隻,另外一隻則在捷克的動物園裡。
  • 北方白犀牛瀕臨滅絕 全球僅剩6頭
    原標題:北方白犀牛瀕臨滅絕 全球僅剩6頭  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18日證實,一頭北方白犀牛前一天被發現在保護區內死亡,令這一物種進一步走向滅絕。   現階段,全球僅剩6頭北方白犀牛。    【又少一頭】   白犀牛分北方和南方兩個亞種,現在仍有數千頭南方白犀牛生活在南部非洲的保護區內。而北方白犀牛,全球據信已經沒有野生的了。   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距肯亞首都奈洛比以北大約250公裡。按照保護區的說法,被發現死亡的這頭北方白犀牛名叫「蘇尼」,雄性,34歲。
  • 又一隻北方白犀牛去世,現在全世界只剩下3隻
    又一隻北方白犀牛去世,現在全世界只剩下3隻 澎湃訊 2015-11-23 16:26 來源:澎湃新聞
  •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去世 僅剩兩頭雌性
    海外網3月20日電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3月19日在肯亞去世,終年45歲。目前該物種僅剩2頭雌性,瀕臨滅絕。 世界野生動物救援協會CEO奈彼德(Peter Knights)表示,「我們只希望,世界能從失去『蘇丹』的不幸中得到教訓,採取一切措施停止犀牛角的所有貿易。儘管犀牛角的價格在下降,但針對犀牛角的偷獵行為仍然威脅著所有犀牛物種的生存。」
  • 美國44歲高齡北方白犀牛死亡 全球僅剩5隻
    2011年,法國博瓦爾動物園一隻雌性白犀牛和它4歲的寶寶。(圖片來源:法新社)中國日報網12月16日電(信蓮)綜合外媒報導,因為高齡原因,一隻北方白犀牛14日在美國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死亡,使得全球僅剩下5隻,由於他們無法再完成自然繁育,該物種瀕臨滅絕。這隻白犀牛名叫安加利夫(Angalifu),今年44歲。
  • 拯救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原標題:拯救最後的北方白犀牛  新華網肯亞納紐基4月18日電(記者鄧耀敏)在肯亞中部的奧爾佩傑塔野生動物保護區,42歲「高齡」的白犀牛蘇丹靜靜地獨自躺在欄舍內,外邊是一望無際的熱帶大草原。   蘇丹是目前全球僅有的5頭北方白犀牛中的唯一雄性。
  • 世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去世,僅剩兩頭雌性,該物種視同滅絕
    今天,世界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死了。世界僅剩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這一物種已經在自然世界中視同滅絕。據中新網消息,肯亞研究人員稱,由於健康狀況「明顯惡化」,北方白犀牛「蘇丹」在19日被實施安樂死。45歲的蘇丹,已經到了犀牛壽命的上限,過去一年裡,它飽受右後腿感染潰爛之苦,幾乎不能行走。
  • 北方白犀牛或許有救了!科學家緊急培育人工胚胎,拯救該瀕危物種
    據英國《獨立報》1月16日報導,近日,為了拯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北方白犀牛,科學家們培育了胚胎。據悉,科學家們培育了一個新的胚胎,他們希望這一舉措能夠幫助緩解北方白犀牛的滅絕。這已是科學家培育出的第3個拯救白犀牛的人工胚胎。
  • 南方白犀牛成「代孕媽媽」 助力北方白犀牛繁衍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一頭南方白犀牛經人工授精成功懷孕,若能懷足月,有望成為「代孕媽媽」,幫助面臨滅絕危險的北方白犀牛生育後代。  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研究人員16日宣布,這頭名為「維多利亞」的南方白犀牛懷孕兩個月。它體重1.7噸,大約7歲,2015年與其他5頭雌性南方白犀牛在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安家。
  •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去世 面臨「絕種」危機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去世 面臨「絕種」危機時間:2018-03-20 19:22   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去世 面臨絕種危機 海外網3月20日電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3月19日在肯亞去世,終年45歲。目前該物種僅剩2頭雌性,瀕臨滅絕。
  • 全球僅存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進行取卵手術 (1/4)
    全球僅存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進行取卵手術 (1/4) "← →"翻頁
  • 科學家培育出北方白犀牛胚胎 或能拯救瀕危物種
    參考消息網9月13日報導 美媒稱,科學家11日宣布,他們成功培育出了兩個瀕臨滅絕的北方白犀牛胚胎,這是拯救該物種的國際行動的一部分。目前全世界僅剩下兩頭北方白犀牛,並且都是雌性。據美聯社9月11日報導,這些胚胎是在實驗室中用雌性犀牛的卵子和死去雄性犀牛的冷凍精子培育出來的,現在被儲存在液氮中,在不久的將來將植入代孕母親南方白犀牛的體內。德國萊布尼茨動物園與野生動物研究所的託馬斯·希爾德布蘭特說:「今天,我們到達了一條崎嶇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這讓我們能夠規劃北方白犀牛拯救計劃的未來步驟。」
  • 全球剩兩頭雌性的北方白犀牛或得救!科學家造出南北雜交胚胎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在今年3月離世,該古老物種進入滅絕倒計時。肯亞自然保護區內僅剩的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加上此前冷凍保存的精子,能否在現代輔助生育技術下絕處逢生?2009年,捷克動物園將四頭北方白犀牛送到了肯亞的奧爾佩傑自然保護區,啟動「最後的生存機會」計劃,其中包括兩頭雄性犀牛蘇丹和蘇尼,兩頭雌性犀牛Najin和Fatu。人們希望,回到熟悉的非洲水土後,這一物種能夠繼續繁衍。2014年,蘇尼自然死亡,只剩下蘇丹受到保護區內的40名持槍守衛和18名飼養員不分晝夜的輪流看護。為防偷獵,蘇丹的犀牛角已被提前割去。
  • 全球僅剩3隻北部白犀牛 科學家欲用科學手段拯救
    ,目前全球僅剩3隻。並且這3隻北部白犀牛均無法生育,科學家欲採用體外授精和幹細胞技術拯救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曾生活在非洲,但現在已經找不到其任何足跡,該物種已經陷入瀕臨滅絕的處境。北部白犀牛和南部白犀牛同屬白犀亞種,但北部白犀牛相對南部白犀牛體型更小,毛髮更多,它曾經分布在烏幹達西北部、查德南部、蘇丹西南部、中非共和國東部及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
  • 研究者培育出北方白犀牛胚胎 瀕臨絕種犀牛或能繁衍
    :孔慶玲   中新網7月16日電 據外媒報導,今年三月,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在肯亞去世。這一曾廣泛分布在中非和東非地區的亞種目前僅剩兩頭雌性犀牛,皆為「蘇丹」的後代,但不具生育能力。不過,現在有個好消息是,這種瀕臨絕種的哺乳動物將能繼續繁衍下去。  德國萊布尼茨動物園和野生動物研究機構(IZW)的研究團隊通過將北方白犀牛的精液與南方白犀牛的卵細胞結合,成功培育出該種雜交犀牛胚胎。
  • 世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安樂死,未成功生育後代
    2017年5月3日,在肯亞納紐基附近的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拍攝的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新華社 資料圖北京時間3月20日下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國際環保組織野生救援(WildAid)獲悉,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45歲的「蘇丹」在肯亞Ol Pejeta保護區去世。在過去24小時中,「蘇丹」的病情急劇惡化,無法行動,最終不得不選擇以安樂死的方式讓它安靜的離開。飼養員給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餵水。
  • 北方白犀牛僅剩兩頭瀕臨滅絕,這個非洲國家是這樣做的
    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離世,肯亞旅遊部3月31日在北部的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舉行活動。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日前發布消息說,現年45歲的「蘇丹」因年齡已高,長期受病痛折磨,已無法站立,肯亞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於本月19日對其實施了安樂死。31日的紀念活動在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內的犀牛紀念地舉行。
  • 重大突破 長隆白犀牛大種群成功繁育我國首隻「子二代」
    ——廣西人民獲得連續五天小長假歡慶傳統節日「廣西三月三」讓大家非常羨慕,而動物界的廣「犀」三月三同樣讓人羨慕——瀕危物種犀牛在長隆已形成30多隻的大種群,而在廣州長隆誕生的首隻白犀牛近日已經升級為爸爸,長隆珍「犀」大家族再添「大壯丁」,國內首次突破性地成功繁育白犀牛「子二代」。
  • 人工授精南方白犀牛出生了 僅存兩頭的北方白犀牛 也許有救了
    一頭南方白犀牛幼崽在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出生,成為北美第一頭以人工授精方式孕育的南方白犀牛,對拯救北方白犀牛具有裡程碑意義。白犀牛幼崽的母親名為「維多利亞」,2018年3月接受一頭雄性南方白犀牛的冷凍精子,懷孕493天後於7月28日生產,分娩過程歷時30分鐘。截至7月30日,幼崽已經能夠站立和行走。這次成功意味著人工授精有望幫助拯救北方白犀牛。北方白犀牛是白犀牛的一個亞種,分布地區與南方白犀牛相距遙遠。全世界現在僅存兩頭北方白犀牛,都是雌性,唯一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2018年死亡。
  • 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 生前孤單,承受著很大痛苦
    去年3月,一則讓人悲傷的消息引發關注——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Sudan)在肯亞死亡。剩下的Najin和她的孩子Fatu成為了地球上最後的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令人遺憾的是,它們目前均喪失生育能力。「蘇丹」的死亡也標誌著,這個亞種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