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訊
2015-11-23 16:26 來源:澎湃新聞
據中新網11月23日報導,美國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裡的一頭北方白犀牛諾拉(Nola)已經被安樂死。
41歲的母犀牛諾拉,在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已經27年,它有關節炎。加上臀部潰瘍引發細菌感染,十天前動過手術,不過幾天後情況惡化。過去24小時內,她健康狀況急轉直下,獸醫決定讓它安樂死。
諾拉(Nola)就在去年12月15日,諾拉的同伴Angalifu在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去世。今年7月,另外一頭北方白犀牛Dvůr Králové在捷克的動物園去世。隨著諾拉的離開,現在全世界只剩下三頭北方白犀牛,都在肯亞保護區,且都年事已高。
因為盜獵,這個物種離滅絕真的只有一步之遙。
北方白犀牛Angalifu在去年死亡。 東方IC 資料在2014年12月澎湃新聞關於Angalifu去世的報導中,曾對非洲白犀牛有過詳細的介紹。白犀牛的得名並非因為它白,事實上黑犀牛也不是黑色,兩者都是棕灰色的。據說南非早期的布爾人(荷裔南非人)稱它為「wijde」,荷蘭語中「寬」的意思,用來指代這種動物寬寬的嘴唇或是巨大的體型。
白犀牛的寬吻非常適用於大口食草,而擁有窄吻的黑犀牛則更喜歡用嘴來拔草吃。所以也有人將這兩種動物稱為「寬吻犀」和「鉤吻犀」。白犀牛是陸生脊椎動物中居於第二位的龐大動物,僅次於非洲象,通常有3.7-4米左右長,1.8米高,重約2300千克。
白犀牛有北方和南方兩個亞種,現在南部非洲的保護區內仍有數千隻南方白犀牛,可是專家相信北方白犀牛已從野外滅絕,僅存的這幾隻不僅由飼養員悉心照料著,甚至需要貼身的持槍保鏢護衛。
瘋狂捕殺成為北方白犀牛瀕臨滅絕的一大原因。僅30年的時間,北方白犀牛從500多隻驟減到現在的個位數,它們成為偷獵者的追擊目標僅僅是因為其珍貴的牛角可以用來製作匕首的漂亮手柄。
2010年7月,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內最後一隻母北方白犀牛,就慘遭偷獵者鋸角而失血致死。在肯亞的奧爾佩傑塔保護區內,人們為保護北白犀牛不得不將它們的角鋸掉。
白犀牛面臨的問題不只來自外部的瘋狂捕殺,其自身難以繁衍也一直困擾著動物保護主義者們。早在2010年12月底原本在捷克王宮鎮動物園的4隻北白犀牛被「移居」到肯亞的奧爾佩傑塔保護區。原來它們二十多年來並無所出,保護者們希望這些白犀牛到肯亞換個氣候環境,能順利傳宗接代。
四隻北白犀名為Najin、Fatu、Sudan 和Suni,飼養員希望能將Suni和Fatu配成一對。Suni是第一隻在圈養環境下誕生的北白犀牛,出生在捷克的王宮鎮動物園,但不幸的是,去年10月18日,最後一頭能育種的雄性北方白犀牛Suni在園區內自然死亡,這使北白犀牛能自然繁殖的希望不復存在。
2010年,Suni在肯亞奧爾佩傑塔保護區散步。在這裡,人們為了保護北白犀牛不得不將它們的角鋸掉。在聖地牙哥動物園的Angalifu和諾拉還在世的時候,他們皆因年事過高無法自然繁殖。新生的腳步遠遠跟不上北方白犀牛消亡的速度,據報導,人們正在採取體外受精的方式來防止這一極危物種的滅絕。就在不久前,6頭白犀牛從南非送抵加州聖地牙哥動物園,它們將為白犀牛復育計劃擔任代理孕母。 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也表示,會盡一切努力來保護現有的北白犀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北方白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