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石仁昌「龍山書法微講堂,每天進步一點點。」點擊右上「關注」按鈕,不會迷路。
在漢字中帶草頭的字有上千個,最常用的也有好幾百個。既然是「艹」,就註定了所有的字都是上下結構,並且「艹」還要位於字的上方。而在上下結構的字的構圖中,外圍連線的幾何圖形不外乎有上窄梯形、下窄梯形、菱形、方形這四種情形。
在前面的練習中,練習了上窄梯形結體的字,寫這種字時,草頭要稍小,底橫為主筆較長,結字成上窄下寬的梯形,這種字不多,如「藍、芷」等字。
在前面還練了菱形結體的字,寫這種類型的字有兩大類,草頭也要寫小,這種字數量最多。前面已經練習過草頭下方接「撇捺」的字,如「苓、芩、薈、芬、蒼、茶、芥……」或者是草頭下方有橫畫(或寶蓋),而橫畫(或寶蓋)通常都是作字的主筆的情形,如「芊、芋、蘋、菁、萊、營……」等,這類字,結字都是菱形形狀。
進入正題,這個練習和前面的不同了,而是上寬下窄結體的字。什麼時候用這個法則呢?當草頭的下方部件的收筆是豎畫的字,或者草頭下方是全包圍的字,或者草頭的最下方是口字時,這種類型的字草頭必須大寫!否則就會顯得底部太笨拙,字型不美。如「節、菖、莒、苗、茴、芮、苜、芍」等字。
一、看視頻、學技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二、賞名作、長眼力:
1、王羲之寫楷書「莒」字:上寬下窄,草頭按繁體四筆寫法,方筆明顯。
2、趙之謙寫楷書「苗」字:上寬下窄,上部以方筆為主。
3、祝允明寫行草書「芍」字:結體豎長,下方圓轉,草頭簡化為兩點一橫。
收藏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