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為罕見的玉組佩—春秋戰國時期九聯璧

2021-01-10 齊魯愛玉人說高古玉

這個玉璧由九片大小一致的玉片連綴而成,每個玉片大致呈梯形外緣較大,大約3釐米,內緣較小,大約2.2釐米,寬度1.8釐米。九個玉片連接一周,恰好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玉璧。玉璧外直徑9.5釐米,內徑5.9釐米。

全貌

每個玉片上雕刻了大致相同的紋飾。中間刻畫了兩個小圓圈 ,代表眼睛 在小圓圈中間有兩個谷紋代表鼻子 。鼻子下面有一個捲雲紋代表嘴巴。嘴巴兩側有兩個反向谷紋代表獠牙。最外側兩個豎向的雲紋代表耳朵 。最上面有一組兩個組合紋飾代表頭上的雙角嘴下兩個組合谷紋代表鬍鬚。通過繁複的紋飾組合成抽象的獸面紋或者稱之為饕餮紋。與青銅器上的紋飾極其相似。

獸面紋

從紋飾加工痕跡看,這不是用坨具加工而成,而是一種毛刀刻,用比較堅硬銳利的工具,像瑪瑙石英一類的石片,刻劃而成。這種加工工藝在一些戰國時期的玉龍佩上比較常見,在放大鏡下觀察,紋飾比較毛糙,岐刀現象比較顯著。玉片邊緣出廓,在出廓的凹陷處有比較明顯的拉絲痕跡。而開片痕跡在反面非常典型,還殘留著斷痕。

反面的斷痕

每個玉片由於受入土位置的影響,受沁的情況差別很大,有的玉片已經鈣化的非常嚴重,表面有一層厚厚灰皮。有的則幾乎沒有沁色。從玉質開窗看,玉質為青白玉。整體看,每一個玉片都玉質老熟,包漿瑩潤,光氣自然。

沁色過渡自然
沁色過渡自然
開窗看為青白玉玉質

綜合料,工,型,紋,沁幾個方面,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玉組佩。

相關焦點

  • 漢風古韻——漢代古玉
    西漢初年的玉器繼承了戰國時代的傳統,但開始有了變化。西漢中期以後變化更大。根據器形和用途的不同,漢代玉器可分為4大類:①儀禮上使用的玉器;②葬玉;③玉裝飾品;④玉制美術品。玉璧在漢墓中出土很多,玉圭則從西漢中期以後逐漸消失。漢代玉璧的花紋,除了傳統的蒲紋和谷紋外,還流行著在蒲紋或谷紋的外面加飾一周獸紋或鳥紋。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玉璧,在谷紋的內外各有一周線刻獸紋帶,直徑達33.4釐米,在漢代玉璧中是罕見的。此外,還有一些玉璧,在周緣之外另加一組或幾組透雕動物紋,如滿城漢墓出土的 1件谷紋璧,外緣有透雕雙龍捲雲紋附飾,紋樣優美生動,是漢代玉璧中的珍品。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一個偶然的原因,某男穿越來到春秋,成為一個春秋時代的封建小領主。
  • 春秋戰國時期書法:金文書法
    春秋尤其是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銘文,日趨簡短,刻鑿文字大多「委之於工匠之手」,且以刀代筆。我們還看到,晉國《欒書缶》、齊國《國差扜》,中山國《中山王鼎》、《中山王方壺》 ,都將文字堂而皇之地鑄刻在器物表面顯眼的位置上,器體表面沒有花紋裝飾。
  • 春秋戰國時期的萬乘之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也就是說,周王室是萬乘之國,而那些大的諸侯國,頂多稱得上的是千乘之國,兵力是很有限的,最高不過有三軍,戰車的數量極為有限,小的諸侯國兵力就更有限了,這也是周天子對諸侯們的一種制約,不過,這種情況在東周時期發生了變化。
  • 春秋戰國時期70個國家簡介
    中國先秦姬姓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又稱北燕。周公東徵後,周太保召公奭被封於燕,他自己留輔王室,而令其子就封,成為第一代燕侯,西周、春秋時期,燕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北京地區和遼寧西部的大凌河流域,都城在薊(今北京)。同中原各國來往較少,國力一直不強。西周時期的燕國,共有11代燕侯。春秋早期,燕國常常受到北方山戎的侵擾。燕桓侯曾一度把都城南遷到臨易(今河北雄縣西北,或疑為今易縣)。
  • 東周瑞獸玉佩——幾件館藏春秋、戰國虎形玉佩欣賞
    香港蘇富比2019年春拍東周黃玉瑞獸玉珮這件香港蘇富比2019年春拍東周黃玉瑞獸玉珮長22釐米,成交價26,575,000港元。一是館藏春秋虎形玉佩。虎形玉佩出現的年代很早,文化期就有大量的虎形玉佩出現。春秋時期圓雕虎形玉佩少見,但片雕虎形玉佩在歷代玉器中數量最多、最有代表性,它們造型各異、紋飾豐富,各大博物館都有收藏,並且許多都是考古發掘出土的。以下是幾件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春秋玉琥,出土自光山黃君孟夫婦墓、河南淅川下寺楚墓。
  • 春秋戰國之衣冠楚楚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動遷洛邑,中國從此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到公元前221年秦並六國共立550餘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混亂的時期。期間諸侯崛起群雄爭霸,各方勢力在這場爭鬥中,實現了政權的再次分配,也進入了文化的深度融合。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禮壞樂崩,百家爭鳴。
  • 為何如今有人將春秋和戰國分開,認為他們是兩個不同時期的歷史?
    正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上最順應這句話的應該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了,因為在這個時期,各諸侯因為舊主周王室勢微,野心漸長,脫離了周王室的統治,開始強大自己,分而治之,一直到了戰國時期,又希望能夠將其他小國滅掉,實現大一統。
  • 春秋戰國時期,東方六國為何始終無法入關滅秦?
    令人驚奇的是,無論春秋爭霸,還是戰國爭雄,秦國都牢固地屹立在西北之地,頂住了來自東方一波又一波的滅國級軍事入侵,並最終積蓄力量完成了對東方的反噬。那麼,秦國究竟依靠了何種力量呢?早在秦穆公時期,秦國就曾經用舟楫在晉國的災年向其輸送糧草賑災,這表明當時的黃河無論徑流量還是水面寬度都較今日為大,因此,即使春秋時期晉國曾經在彭衙之戰(陝西白水)、汪之戰(陝西澄城縣)中短暫佔領過秦國的城池,但是因為黃河天險相隔,也只能是擄掠一番了事。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墨家是怎樣的存在?為何沒有勝出?
    春秋戰國是個激烈碰撞的時代,戰場上金戈鐵馬,儘是刀光劍影;外交上鬥智鬥勇,一個人,就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思想上,百家爭鳴,氣貫長虹……沒有哪個時代的競爭,能比春秋戰國更加激烈!思想上的碰撞,誕生了一批「巨子大師」,他們影響著一批人,影響著後世思想,之後的封建王朝歷史,幾乎所有的思想都是這時期已經形成的思想的延續。
  • 聶國強:春秋戰國書法分期與特徵
    這段時期諸侯爭霸,歷史上稱之為春秋戰國。列國各自為政,文字形體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書法風格也各具特色,其中以齊系、燕系、晉系、楚系和秦系五大系最為典型。 齊系書法 齊國的主要疆域在山東,在書法上對魯、邾、倪等周邊小國都有影響。
  • 春秋戰國時期的40個典故,你知道幾個?
    來源:拾點歷史春秋戰國曆時500餘年,其間戰爭此起彼伏,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局勢跌宕變幻。戰場上的兵戎相見,軍營中的運籌帷幄,外交場合的謀略交鋒,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2尊王攘夷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
  • 故宮收藏珍寶,戰國玉勾連雲紋燈,樣式數量極少,異常珍貴
    戰國玉勾連雲紋燈,此燈樣式仿盤形豆,在戰國玉器中極少發現,異常珍貴。【玉龜甲與刻圖長方板】新石器時代/背甲長9.4釐米 寬7.6釐米 厚0.8釐米/腹甲長7.9釐米 寬7.5釐米 厚0.5釐米/玉板長11.4釐米 寬8.3釐米 厚0.7釐米作品由兩件玉龜甲與一件玉板組成,出土時,玉板夾於兩塊龜甲間。玉料皆蝕成灰白色,硬度很低。
  • 璜是古代重要禮玉,西周時期玉璜多作組玉佩構件,是必佩之玉
    璜是古代重要禮玉,西周時期玉璜多作組玉佩構件,是必佩之玉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幾件典型的西周玉器。璜是古代重要禮玉,西周時期玉璜多作組玉佩中最重要的構件,有單璜成串的,也有二三璜成串,五七璜成串是較高級別的組玉佩。諸侯國也有多璜成串的實例,如1993年晉侯墓地63號墓出土的一串組玉佩,共有204件玉器穿綴而成,其中玉璜就有左中右三排,中間一排有19件璜,左右兩排各有13件玉璜,是件超級組玉佩,可見玉璜是高等級組玉佩的必佩之玉。
  • 雲陽驚現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三峽漁獵圖
    日前,有關文物專家已初步斷定,這幅巨型古壁畫出自春秋戰國時期。轉自搜狐  據了解,不久前在雲陽進行龍脊石刻保護施工的西安古建公司工人們到該縣新縣城對岸勘測,行至張飛廟新址下遊3公裡處亂石灘時,發現灘頭一堵巖壁上隱約有些排列規整的線條,與自然形成的巖紋截然不同——寸草不生的絕壁上,畫滿龍舟、兵器、房屋等圖形,面積達20平方米左右。
  • 秦朝時才統一了文字,那麼春秋戰國人們是如何交流呢?帶翻譯嗎?
    大家都知道,是秦朝橫掃六合,最早統一了中國,那麼在統一之前,春秋時期有140多個諸侯國,以及戰國時期的七雄都沒有統一的語言文字,他們是如何交流的呢,出門的時候需要準備好幾個翻譯嗎?春秋前期的文字在遠古時代,首先出現的是結繩記事法,就是在繩子上面打結,這結打著打著就發現,在好的腦袋也記不住這麼多的繩結啊。於是就有個叫「倉頡」的人開始創造出了甲骨文,也是中華最早的文字了。到了商朝時期是也是基本上沿用甲骨文的,直到西周有了些變化,從用於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演化到大篆。
  • 戰國時期製造工藝有多發達?戰國水晶杯,工藝技術超前到令人生畏
    戰國水晶杯,顧名思義就是指戰國時期的水晶杯。外觀為敞口平唇,斜直壁圓底,圈足外撇,高15.4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土的早期水晶製品中最大的一件。現藏於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名單。
  • 明清時期對於玉石的顏色分類中:綠玉、菜玉都是個什麼玉?
    書中有云:「玉出西域于闐國,有五色,利刀刮不動,溫潤而澤,摸之靈泉,應手而生。凡看器物白色為上,黃色、碧色亦貴,更碾琢奇巧敦厚者尤佳,若有瑕玷、皵動、夾石及色不正欠溫潤者價低。」從大概意思上看,和現代人玩玉的觀念差不多,玉質以溫潤細膩為佳,以白玉為上品,雕工好的也不錯,有瑕疵和欠缺油潤度的價值就要低一些。
  • 「每日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戰國時期錢幣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統一六國,標誌著戰國時代的結束。
  • 戰國—漢琉璃珠賞析
    另外,玦「好」中鑲嵌的「蜻蜓眼」是先秦時期最名貴的琉璃珠子,其價值比玉器還要貴重。後來「蜻蜓眼」傳入日本,日文中至今仍以「 蜻蜓玉」稱呼玻璃。1951年至今的半個多世紀裡,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開展,戰國—漢時期的琉璃珠子幾乎全國各地均有出土,也逐漸引起學界的關注。本文試用考古學研究的方法,對戰國—漢時期的琉璃珠子做一下簡單介紹,不當之處,還望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