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不在家》導演陳哲藝:希望掀起新加坡電影新浪潮

2021-01-12 新加坡頻道

陳哲藝

金馬獎當晚,先後勇奪最佳女配角獎、最佳原著劇本獎以及最佳新導演獎之後,去年從金馬學院畢業的新加坡29歲新秀導演陳哲藝人生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爸媽不在家》已經刷新了新加坡電影徵戰金馬獎的歷史記錄。

然而在零點時鐘敲過,不少趕著交稿的媒體已經把大標題寫成「《一代宗師》大贏家」時,空前隆重的第50屆金馬獎最終將最佳劇情片獎頒給了《爸媽不在家》――這似乎透露出李安及其率領的本屆評審團對於金馬獎下一個50年的寄望:未來與海外。

侯孝賢:新導演獲獎將激發年輕人創作能量

金馬獎結束後,評審會主席李安來到後臺告訴記者,《爸媽不在家》經過四輪討論才選出,僅比第二名蔡明亮導演的《郊遊》多一票。

其實,由《爸媽不在家》奪得最佳劇情片獎並非意外,因為陳哲藝本身就是侯孝賢的學生,他曾是去年金馬學院的學員;而從小就看金馬獎長大,深受楊德昌、侯孝賢和李安電影影響的他,也可算是一脈相承臺灣電影風格並發揚光大到新加坡。「我對社會、家庭的視角很多是來自他們的啟發,臺灣新電影算是我的啟蒙。」陳哲藝說。

昨天凌晨的惜別酒會上,金馬主席侯孝賢告訴記者,《爸媽不在家》能夠脫穎而出,「一方面是這部片子確實有這個能量得獎,二是在金馬50年由新導演獲得大獎是個好現象,能夠讓年輕人創作的心情和能量大增。」侯孝賢透露,自己與陳哲藝第一次碰面是在某個電影「創投會」上,當時聽說他要拍這個女傭和小孩的故事,還送了一本相關的書籍給他。

陳哲藝:來金馬原本只想和李安拍照

其實說《爸媽不在家》爆冷,大概是因為不了解。此前,這部電影曾入圍第66屆坎城影展並獲得「金攝影機獎」,創下新加坡徵戰坎城的記錄。同時陳哲藝還透露,《爸媽不在家》在新加坡的票房以相當於450萬人民幣創下年度第三高,因為平常家庭題材電影在新加坡也顯得很小眾。

儘管如此,陳哲藝本次來金馬獎並沒有拿獎的冀望,「我只有一個很小的私人願望,就是想跟李安握手拍照。」獲獎後,陳哲藝的心情久久未能平復:「其他入圍者都是大師級導演作品,而我們只是今年入圍金馬獎的最小國家的一部最小規模和最小預算的電影,拍攝過程還要到處去求人籌集完成片子的資金,真的是太意外了。」據悉,《爸媽不在家》共花費50萬美金。

雖然最終拿下大獎,但是在開「最佳新導演」獎時還鬧了一出烏龍,頒獎嘉賓狄龍重複宣讀入圍名單被誤以為揭曉,陳哲藝以為是自己獲獎,立刻站起來,結果發現還沒念完,「還蠻丟臉的,如果最後不是我,我會挖個坑把自己埋起來吧。」最後他擊敗趙薇奪得最佳新導演獎,二人此前在倫敦影展已經認識。

《爸媽不在家》將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那麼平實的電影題材,在新加坡很少見,據陳哲藝透露,這樣的拍攝手法在新加坡也是第一次。「最早把片子帶回新加坡時心裡會有一點點小擔心,我很怕觀眾可能不習慣,他們比較喜歡看喜劇,但沒想到後來票房成績還不錯。」

「在電影方面我一直感覺新馬是『二等公民』,幾年才會入圍金馬一兩個小獎。」陳哲藝說,新加坡的片種蠻有限的,每年拍大概10―12部戲,當中大概有8―9部都是喜劇,不然就是恐怖片等類型片。

「其實很早我在寫這部片子的時候,是想拍成一個新加坡的成長三部曲:第一部是小孩子,第二部是少年,第三部就是剛剛出社會的大人。」但鑑於新加坡的電影風氣,陳哲藝拍完《爸媽不在家》時壓力很大,甚至曾經考慮過從事教職,不再拍電影。此番獲得金馬大獎後,陳哲藝的創作激情又回來:「這部電影我花了三年,希望下一部不要太久,兩年就夠了。」

此外,陳哲藝希望借著《爸媽不在家》徵戰金馬獎創新加坡歷史之際,能夠激發新加坡其他年輕導演和自己一樣追逐電影夢。「其實新加坡是多元種族社會,電影也應該呈現出多元性與可能性,我希望《爸媽不在家》能成為轉折點,掀起新加坡電影的新浪潮。」

據了解,《爸媽不在家》迄今共獲得21個國際獎項,並將代表新加坡參加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競逐。

相關焦點

  • 陳哲藝"熱帶雨"將代表新加坡"申奧" "爸媽不在家"也曾申奧 新加坡...
    時光網訊 新加坡選送了陳哲藝導演的《熱帶雨》,競爭2021年奧斯卡獎的「最佳國際影片」(原「最佳外語片」),本片講述的是中年女教師(楊雁雁飾)與未成年男學生(許家樂飾)之間的「不倫之戀」關係。  這是兩位男女主角第二次與陳哲藝合作,他們此前在導演2013年的《爸媽不在家》中飾演的是母子,本次則在《熱帶雨》中轉變了身份。《熱帶雨》也是繼前作《爸媽不在家》之後,陳哲藝的影片第二次代表新加坡「申奧」。
  • 陳哲藝:我窮到改行 楊雁雁為《爸媽不在家》懷孕
    >        1905電影網訊 新加坡導演陳哲藝首部長篇電影《爸媽不在家》23日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該片曾獲得了第50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第66屆坎城電影節金攝像機等獎項,此番將繼續角逐北京電影節的天壇獎。
  • 《爸媽不在家》:「二等公民」終於湊近了
    六項提名,四個獎項,其中最後贏得的最佳劇情片獎競爭對手還是大師級的王家衛、蔡明亮、杜琪峯、賈樟柯的作品,新加坡影片《爸媽不在家》一夜之間成了華語電影圈的焦點。28歲的陳哲藝用一部自編自導的處女長片刷新了新加坡影人在金馬的歷史。事實上,這位帥氣的年輕導演來金馬目的很簡單,「我是來看明星的,想跟李安導演握手,拍個照。」
  • 金馬最佳劇情片《爸媽不在家》:花3年時間完成
    陳哲藝  今年臺灣金馬獎最大爆冷莫過於由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執導的電影《爸媽不在家》獲得最佳影片獎項。而驚喜遠遠未停止,因為這部劇情長片還一舉拿下最佳新導演獎、最佳原著劇本獎與最佳女配角獎,不僅成為頒獎典禮上的黑馬,更成為新加坡電影有史以來最好的金馬成績。陳哲藝當晚在感謝評審團主席李安與金馬評委時說:「你們讓華人世界看到新加坡電影,開啟新加坡電影新的一頁,也鼓勵了新加坡電影。」
  • 金馬最佳影片:《爸媽不在家》僅一票險勝《郊遊》
    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都能猜到,最佳劇情片卻給了大伙兒意外。在這史上最激烈的爭奪中,不被看好的《爸媽不在家》竟力克包括《一代宗師》、《郊遊》、《毒戰》等強敵,收穫最重頭的獎項。而製造這一切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29歲的新加坡導演陳哲藝。除了拿下最佳劇情片外,該片女演員楊雁雁還摘得最佳女配角獎。陳哲藝還pk掉大熱趙薇拿下最佳新導演及最佳原著劇本獎。
  • 《爸媽不在家》如何成金馬最佳 李安:最不用力
    ,他還沒站直身體,狄龍又念出陸劍青、趙薇、麥浚龍的名字,所有人才恍然大悟狄龍把信封開錯了,他只是依序把最佳導演提名人念了一遍;麥浚龍氣笑了,哐哐哐直拍大腿;陳哲藝羞得把頭埋進懷裡,他差點奔上臺去,當然這只是他一分鐘後領取自己第一個大獎的虛驚前奏;人們憑經驗判斷,既然一個新人得到了新人的嘉獎,《爸媽不在家》可以到此為止了,直到陳哲藝再次上臺領取最佳原創劇本獎的時候
  • 電影《爸媽不在家》評論:生活小智慧成就大筆觸!
    電影,這個對技術和藝術要求一再提升的媒體,在現今看來,真是的一隻哥利亞。許多初出茅廬的青年電影才俊,就得像大衛一樣,利用有限的資金、設備和班底,去調動巨人,為我所用,當然,失敗者多,成功者少,而這種趨勢,日漸嚴峻。新加坡的年輕人陳哲藝,儘管抵押了房產,但要拍攝一部講述家庭危機的電影來反映社會的時事變遷,聽著容易,做起來很難。
  • 《爸媽不在家》續集之《熱帶雨》
    2013年,陳哲藝自編自導的長篇處女作《爸媽不在家》一鳴驚人,拿下第60屆坎城金攝影機獎和第50屆金馬獎最佳影片,也是第一部在坎城獲獎的新加坡電影。從創作角度來看,陳哲藝是在延續自己作品中的作者性。《熱帶雨》在故事上跟前作《爸媽不在家》一脈相承。01《爸媽不在家》時陳家樂對菲傭的感情,更多的是對母愛的需求,因為年齡的原因。到了《熱帶雨》,教師代替了菲傭,自身情慾的渴望代替了對母愛的需求。
  • 《爸媽》爆冷獲最佳劇情片獎 評:新加坡時代來臨!
    陳哲藝上臺領獎《爸媽不在家》獲最佳劇情片獎鳳凰網娛樂訊 第50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隆重展開,11月23日晚間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現場星光熠熠。頒獎禮已接近尾聲,本屆金馬最後一個大獎最佳劇情片獎,獲獎的是新加坡影片《爸媽不在家》。《爸媽不在家》也將代表新加坡角逐奧斯卡提名。導演陳哲藝率主創上臺領獎,他笑說:「我終於跟李安導演握手了。」主創隨後輪流致謝。《爸媽不在家》擊敗了呼聲極高的《一代宗師》和《天註定》,多少稱得上爆冷。《爸媽不在家》今晚一共拿下包括最佳女配在內的四項大獎。
  • 《爸媽不在家》:父母的陪伴至關重要!
    新加坡劇情片《爸媽不在家》憑藉實力拿下了金馬獎,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不是陌生,但是它用實力證明了自身的優秀。從以往新加坡重複消費喜劇的習慣來看,喜劇的力度不夠,品質不一,而這部劇情片的出世無疑為新加坡的電影節增添了新的活力,而且拿獎拿到手軟。
  • 電影《爸媽不在家》評論 生活小智慧成就大筆觸
    電影《爸媽不在家》評論 生活小智慧成就大筆觸 時間:2014.04.0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TV 分享到:
  • 《爸媽不在家》獲金馬最佳影片 王家衛臉色難看
    《爸媽不在家》是陳哲藝的首部長片,如今這部電影讓他大獲成功,還拿下最佳新導演獎。還有網友表示:「最佳影片是新加坡的,《郊遊》雖然是臺灣地區和法國合拍,但導演蔡明亮祖籍馬來西亞,這簡直是『南洋獎』!」讓人不禁懷疑這樣的考量是刻意鼓勵新加波電影。  頒獎禮結束之後,本屆評審團主席李安現身說評審投票內幕,他否認是為了鼓勵、扶植新加坡電影,他說自己心目中的第一是《郊遊》,但《爸媽不在家》博得了大多數評委的喜歡。
  • 電影《爸媽不在家》評論 家庭溫情中的犀利諷喻
    電影《爸媽不在家》評論 家庭溫情中的犀利諷喻 時間:2014.04.0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magasa 分享到:
  • 第50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提名:《爸媽不在家》
    片名: 爸媽不在家 Ilo Ilo 更多片名: 暫無 導演
  • 李安曝金馬評選內幕:評審都喜歡《爸媽不在家》
    《爸媽不在家》劇照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拿了一堆技術獎項,卻失意「最佳影片」,而獲得「最佳影片」大獎的《爸媽不在家》沒多少人看過,還是一部新加坡電影……前晚,適逢50周年大慶的金馬獎頒獎典禮結束後
  • 《爸媽不在家》:家庭背後的辛酸,親情缺位的反思
    2013年5月19日在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映的新加坡電影《爸媽不在家》,就說已經在告訴我們大環境對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我們在大勢裡渺小得像顆草。電影講的是1997年新加坡歷經金融危機的時期,父親失業,母親被騙,孩子和菲傭建立感情又不得不因為家庭收入問題分開,一切都很隨波逐流,連鏡頭下的新加坡也灰濛濛的了無生氣。
  • 《爸媽不在家》奪第50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中新網11月24日電 23日晚,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在臺北舉行,由陳哲藝執導的《爸媽不在家》奪得「最佳劇情片」獎。5539071.shtml report 152 中新網11月24日電23日晚,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在臺北舉行
  • 當「菲傭」成為人生導師,父母該何去何從《爸媽不在家》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正在悄悄影響這個國家……一個普通家庭遭遇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故事,壓抑無奈但卻不悲不哀,反而滿是小幽默和人情味,在絕境中尋找樂觀和希望。一個新加坡家庭三口之家,外加一個菲傭,各有各的人格缺陷,各有各的倒黴。
  • 電影《爸媽不在家》折射出家庭背後的辛酸:在困境中學會愛和成長
    2013年5月19日在坎城國際電影節期間上映的新加坡電影《爸媽不在家》,通過講述一個平凡的家庭故事,展現金融危機背景下一個日漸蕭條的中產階級家庭背後的辛酸。它衝破時代束縛和文化隔閡,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溫情和人情味,體現出華人文化的細膩和共通之處。故事內容沒有新意,但情節簡單真實,講述的是經濟大環境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 新加坡華裔獲獎赴北京電影學院學習 圓電影夢(圖)
    (新加坡《聯合早報》/蔡婉婷 攝)   中國僑網8月2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華裔李昌榮(23歲)受到侯孝賢的電影《童年往事》啟發,陳健民(26歲)則被小津安二郎的《東京故事》深深打動,兩人為此立志當導演。在獲得新加坡媒體發展管理局的媒體教育獎學金(電影)後,他們將分別到北京和倫敦深造,開始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