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魚梯」能讓魚類在大壩安全地「逆流而上」

2021-01-09 cnBeta

據外媒報導,水壩對魚類向河流上遊遷徙構成了巨大的障礙,這有可能會阻止它們繁殖從而導致野生種群的減少。現在,澳大利亞科學家正在研究這個問題,他們提出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管道魚梯」。這個最初由新南威爾斯大學的John Harris副教授提出的管道魚梯由一根長管組成,從下遊壩底垂直延伸到另一側壩頂。

由於管道上端(水壩下方)和管道下端(水壩上方)的水壓差,產生了水動力抽水系統。更簡單地說,發生虹吸效應,從而不斷地將水從管子裡吸上來。

據了解,魚會在水壩底部進入一個漏鬥狀、封閉底部,隨後被拉起來並從大壩後面的上端射出,然後它們可以繼續往上遊遷徙。

整個過程只需要幾秒鐘。更重要的是,管子裡的氣泡可以幫助魚保持氧氣充足,而且它們可以保護動物不受水壓突然變化的影響。

在一項小規模實驗中,一條90毫米寬的管道魚梯被用於將澳大利亞鱸魚從一個水槽運送到另一個水槽,高度為8米。研究人員相信,該系統應該能在更大的範圍內運作。

Bill Peirson教授說指出,他們的數值模擬工作表明,該系統將可靠地用於直徑至少1米的管道,將魚垂直吊起到超100米的高度,這可能會改變大型水壩的生態管理。

科學家們現在希望在澳大利亞帕拉馬塔市的馬斯登街堰安裝一個實驗性管道魚梯。與此同時他們還在尋找方法以幫助魚類在不受傷的情況下通過高水壩和堰口順流而下。

相關焦點

  • 西雅圖觀魚有感:教育是引領我們逆流而上的奮鬥之梯
    西雅圖魚梯俯瞰在美國的西雅圖,每逢秋季,數以萬計的遊客會前來觀賞當地的魚梯勝景。魚梯是在大壩水閘處為魚類洄遊留下的通道。三文魚等魚類有著在內地河流上遊繁殖的習性,當人類修建水壩後,天然河道被隔絕,大量洄遊的魚只能沿魚梯在狹窄的通道內奮力逆流而上,才能到達繁殖場所,完成生命的延續。鐫刻在三文魚基因裡的本能指引它們穿過海峽,翻過水壩,躍過瀑布,遊過險灘,一路上不斷遭受海陸空中各類天敵的捕食。即使目的在望,這些遍體鱗傷的倖存者仍要通過陡峭魚梯的考驗,體力不夠的魚會被衝回下遊。
  • 三峽大壩的魚類,最大能有多大?
    三峽大壩全長3335米,壩頂高度18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三峽大壩的截流可以幫助調控長江中下遊每年的洪水情況。 當然任何一件事情有利就有弊,三峽大壩的建立截流,勢必會對長江下遊的水文造成影響。最典型的就是阻斷了洄遊魚類的「回家之路」,這是無法避免的問題,這也是全世界水壩都會面對的問題。
  • 三峽大壩的水位落差110米,下面的魚是如何遊到上遊的?
    當三峽大壩建立起來後,就相當於將該生態系統一分為二。而且大壩的蓄水高度為160多米,大壩下遊的水位只有60米左右,那麼下遊的魚如何洄遊到上遊去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為什麼魚類要洄遊。在三峽大壩未建立起來之前,那裡的生態是一個整體。大壩建立起之後,生態被一分為二,導致兩個生態系統的生存空間有限,因此有些魚類為了尋找食物鋌而走險去洄遊。
  • 碧水湘江:打通魚類洄遊「生命通道」
    相關部門應全力以赴,實現魚暢其遊。」 「真為魚兒高興。」數十年與魚類打交道的省水科所總工程師廖伏初欣喜地說:「過去省裡提『洄遊通道、生態廊道』,現在提到了『生命通道』的高度,看來魚兒真的有救了!」 多種魚類瀕危,「四大家魚的搖籃」堪憂 入夏以來,湘江流域降水豐沛,水電大壩開閘洩洪。
  • 這是長江中最大的魚類,最大的有600公斤,因大壩的建成影響很大
    三峽大壩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庫長2335米三峽大壩的建成,目前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在發電、防洪、抗旱、航運和種植等方面提供了極大的價值。從2020年入梅後持續的強降雨中就能看出,三峽大壩在防洪方面調節性的功能所在。
  • 逆流而上的魚和鳥
    他在溪流邊駐足時觀察到,「遊魚逆水上」,水裡竟有魚兒逆流遊行,還有「宿鳥向風棲」,天上的鳥兒似乎也在對抗著疾風,飛回巢穴。這些奇特的場景讓他感慨萬千,他寫下這首詩,抒發了自己對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不過,魚和鳥為什麼要逆流而上,幹吃力不討好的事呢?
  • 白鱘滅絕,為什麼有人要炸掉三峽大壩陪葬?
    很多人把白鱘滅絕、長江無魚都怪罪在大壩尤其是三峽大壩的頭上,更放言 「30年內三峽大壩肯定會被炸掉」 。他們認定,三峽大壩就是阻斷魚類洄遊、殺死白鱘的兇手。如果想要逆流而上,只能動用縴夫人力。三峽江心有一塊三十米見方的巨石,因為撞死在上面的船太多太多,這塊石頭都得了個名字——灩(yan)澦(yu)堆。
  • 豐滿大壩重建工程讓生態更和諧
    每到冬季,儘管松花湖湖面已冰封如鏡,但冰層下面幾十米處仍能保持4攝氏度左右的水溫。每逢豐滿水電站發電機組運轉,用於發電的水流噴湧下洩,溫度又會有所上升。在氣溫與水溫的溫差超過20攝氏度,以及一定氣壓、風向、溼度等條件的作用下,江面的大量霧氣凝華後形成結晶,以霜的形式凝結在周圍粗細不同的樹枝上,形成大面積的霧凇奇觀。因此,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霧凇的形成還有著重要的人為因素。
  • 長江三峽截流20多年,庫區裡的魚能長多大?專家:魚梯能通過嗎?
    三峽大壩的建成,不僅在航運、養殖、水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還為防汛和抗旱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2020年年中入梅後長達40餘天的強降雨,正因為三峽庫區防汛調節能力,才讓長江中下遊減少了對洪水的負擔!當然,自從葛洲壩水電站建成以後,就阻斷了長江裡原來最大的魚——中華鱘的洄遊之路,三峽庫區的建成,裡面也有多種魚類,那麼這些魚類最大的能有多大呢?
  • 魚,逆流而上
    魚,逆流而上文/元祐那一天,我在無數的枝頭驚喜地看到忽如一夜的綻放,我怎能不起心動念這份恩澤,又怎能不會聯想到歷代的花開。那一天,我看到了冰的解凍,水的甦醒,鳥的飛翔,魚的逆流而上,這才發現,凌亂不堪的不是世界,而是我們。就到這兒吧,我當覓食兒了!
  • 做一隻逆流而上的魚
    知道我喜歡吃魚,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就把家裡的一塊水田改作魚塘養魚。我儘管不願意去,但為了不掃父親的興致,還是跟著他去了。魚塘處在一條水渠旁,魚塘在上,水渠在下,魚塘的水直接排到水渠裡;因而,排水溝的坡度很大,人從排水溝上下時,需要抓住兩旁的雜草才能走得穩當。來到自家的魚塘,父親將魚筐安裝到魚塘排水溝的最下方,距魚塘出水口大約有兩米多遠的位置。
  • 魚 逆流而上,水 隨波逐流
    疫情爆發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確提出要求,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炎黃子孫血脈相連,守望相助,我們必然能徹底戰勝疫情。國家強大,企業強大,人民強大,沒有什麼困難,能擋得住中華民族發展的腳步!        中國的很多企業,如今仍處在最艱難的時刻。但是,我們中國的企業,卻體現出了中國人最血性、最有擔當的一面。
  • 逆流而上的生命之旅——青海湖湟魚洄遊全記錄
    新華社西寧6月27日電(記者馬千裡 張濤 李亞光)眼下,在中國最大內陸鹹水湖——青海湖,作為維繫「水-鳥-魚」共生生態系統的特有魚種,湟魚正逆流而上進入到淡水河產卵,出現「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奇觀。湟魚將如何逆流而上?人們保護它付出哪些努力?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 給大壩「穿衣戴帽」,讓管道「上天入地」,南水北調工程到底有多牛?
    北京五棵松地鐵站 和全國所有地鐵站一樣 站臺之上 列車呼嘯而過,乘客來往匆匆 但是,和全國所有地鐵站又不一樣的是 站臺之下不到4米的地方 兩條巨大的輸水管道中
  • 高考模擬新材料作文「逆流而上的魚」寫作指導
    材料本身分為兩部分:首段生動形象地敘述了這條魚逆流而上的經過;第二部分表面寫年輕人與老者的言行,實則是兩人對此事不同的認知與情感態度。據此,我們可以直接去把握第二部分的議論和關鍵詞。年輕人對魚的「感嘆」寄寓著無限的讚美,其觀點是「勇敢」到達「目的地,雖死無憾」。老者的「嘆息」發出的顯然是聲聲無奈,而其認為魚「只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偉大的目標」,也就只能面臨死亡了。
  • 小溪中看到這黑色怪魚逆流而上,看著就不敢碰,不知道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魚的種類很多。平時看到的魚的種類也不是很多。但對於一些釣魚人來說,可能認識的就比較多了。然而,一釣友在野外一小溪,遇到了一黑色的怪魚,看著就覺得有點害怕,自己都不敢碰呢。水緩緩的流下來,這傢伙到是逆流而上。這樣一看,它黑乎乎的,沒有魚鱗,魚身很光滑。
  • 廣東水庫怪魚泛濫成災,當地人表示很崩潰,大壩可能不保了
    不過我們國民一般能用吃的方法解決,還是會直接想辦法轉害為利,比如說小龍蝦令世界各國都聞風喪膽,到了我國反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今天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東西,同樣也與外來物種入侵息息相關,不過它卻不能靠吃來解決了。這個對我們再次造成困擾的物種就是「垃圾魚」,垃圾魚原產自南美洲亞馬遜河,因為其嘴唇酷似吸盤,所以這種魚又被稱為吸盤魚。這種魚顏色偏暗沉,長相比較難看。
  • 一旦水老虎魚,為什麼不如他的魚兄弟好呢?
    魚的兩兄弟可以稱為絕代雙驕,同樣的鯉科魚,憑藉其出色的遊泳能力,可以在水中衝刺,很少與對手相遇。曾廣泛分布於長江、閩江、珠江流域和中國,在地理上,他有被地理上的長江和長江對待的味道。作為洄遊魚類,幼魚和幼魚一般生活在三個大江流域的支流和湖泊,而成魚則返回大江進行繁殖。這種遷徙習慣也預示著他的悲慘命運。
  • 湘江長沙樞紐建成魚類洄遊通道
    本報記者斯茅庚 長沙報導    湘江裡的魚經過發電站旁邊的匯合池,向左進入曲曲折折的「洄遊通道」,然後向右進入一段暗道,再進入一段曲曲折折的「洄遊通道」,最終到達大壩上遊產卵繁殖。4月16日,湘江長沙綜合樞紐「魚類洄遊通道」建成。
  • 【科普】魚為什麼要逆流而上?
    2、魚兒需要呼吸,逆流而上,水容易吸入嘴中,通過鰓部提取氧氣,刺激神經,達到興奮狀態,嬉戲打鬧,時不時躍出水面。魚兒的主要食物是水中的浮遊生物,流水將浮遊生物衝刷而下,魚兒逆流而上,張著嘴巴就能吃到。3、魚兒對水質要求極高,上遊是流水的發源地,水質乾淨,溶氧量高,魚兒懂得擇優而選,生存的本能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