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原創作者紛紛揚揚的雪花,跟大家一起探討當代教育。
周五對於一名學生來說是期待值最高的一天,馬上就要周末了,晚上不用熬夜寫作業,甚至可以不寫。
姐姐家的一對兒女,正在上小學六年級,每天晚上幫他們檢查作業的重擔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平時兩個人的作業情況不相上下,完成的速度與正確率沒有太大的區別,唯一的區別是:女孩的錯題大多是因為不會而錯,男生的錯題大多是因為粗心而錯。
到了周五,差異就顯現出來了,每次我回到家,都能看到男孩在亂跑、瘋玩、吃東西,而女孩還在房間內寫作業。男孩看到我會特別開心的仰著頭說:「作業可少,我明天再寫就行。」等到要吃飯的時候女孩子就會出來,大多數情況下她的作業都已經全部完成了,除非有作文的作業。
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自主地學習,不用催、不用看,只需要幫她檢查一下,錯的題不多,講解一下她也會很快的領會,連半個小時都不到我就能完成我的這項重任,我就想自己都做不到她這般優秀,居然還來冒充她的老師,慚愧!
可是那也是別人家的孩子,男孩子是怎麼磨如何談條件都不願意在晚飯後去寫作業的,我最好的戰績是讓他完成了一項口算題卡,最簡單的數學作業,但是卻錯的稀裡譁啦,一看就知道沒有認真地算。明知道他的心早已飛出天外,怎麼也拉不回來,按著頭寫的作業也沒效果,主要是我嘮叨的口乾舌燥想歇息,就偃旗息鼓鳴金收兵了,要求他周末回家之後必須把作業寫完,想想又是廢話,就算我不要求,他的父母也會這般要求不是嗎?
不是的,周一再見他已經在房間裡認真的寫作業了,本來覺得值得表揚一番,誰知定眼一看,正在抄周末的練習冊,因為他們二人是同班,作業都有哪些我很清楚,我大概想到了這是因為他周末沒有寫作業被老師罰抄了。這般沒有意義的作業只有懲罰作用,寫起來只是浪費時間浪費金錢,但是他居然寧願被罰抄也不願周末的時候寫作業。我一下子就生氣了,一把奪過他手下的練習冊,質問他,他不言語,我就更生氣,他來奪練習冊我簡直要炸毛,然後就在混亂中,「刺啦」一聲,練習冊被我們撕破了,一頁紙只剩十分之一還和本子牽連著。我望著搖搖欲墜的那頁練習冊,向他道歉,他不理我。
我放下練習冊離開房間,我需要冷靜。後來他拿著寫完的作業遞給我,像個小大人一樣的對我說:「我周末沒寫作業是我不對,可是我被罰抄時已經意識到我的錯誤了,可是你不問青紅皂白就撕了我的作業那就是你的不對了,我接受你的道歉。給,檢查作業吧。」
此時的我有些委屈,但是更多的是震驚,明明是他有錯在先,我是為了教育他,為什麼最後斷案成了我是主犯,他將來絕對不能做法官,黑的都能被他說成白的,不過這個小子腦袋轉的真快,聰明,我喜歡......就在我發呆的時候,他又開始教育我:「檢查作業的時候要注意力集中,早點檢查完早點去玩。」這不是我平時教育他們的話,居然被他用來教育我。
我夜不能寐,一直在反覆的想如果當時我不是直接過去搶他的練習冊,不是用質問的語氣跟他交流,不是用那種你犯了天大的錯誤的眼神看著他,而是好好的詢問,是不是就不會發展到我「道歉」的地步。一個曾經看過的新聞突然冒出腦海,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跳樓自殺了,就是因為他犯了錯誤之後,老師讓他寫一千字的檢查,否則就去跳樓,於是他選擇了相對「容易」的跳樓。
在他的課本上發現他的「遺言」,上面寫著「老師我做不到,跳樓時我好幾次都縮回來了」。
我為他感到惋惜,幸好自己沒有說出過激的話,幸好我家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還是有的,那麼心理承受能力究竟是什麼?是如何培養的?難道是在各種身體暴力和語言暴力中變得更加厚臉皮?
生活中的暴力或是冷暴力都會讓人變得麻木,經受過暴力和冷暴力的人都會變得越來越敏感、脆弱,甚至輕視自己、輕視生命。我們成人尚且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那麼一名小學生又如何在家長、老師、同學的多重暴力下茁壯成長呢?我覺得他的做法讓我看到了一點希望,因為他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當有人指出他的錯誤後他能思考自己到底錯在哪裡,有人要與他發生矛盾時他能判斷出這是對方的不對而拒絕接受對方的暴力行為,並且判斷是否要接受對方的道歉,無論對方是家長、師長還是同齡人,都能夠一視同仁的判斷對方的行為。我很放心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也意識到應該保護他的能力並加以培養而不是任由他經歷風吹雨打。
希望每一位老師和家長都能主動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接受批評與道歉。能用道歉解決的事情就不要給自己留下終生的遺憾。
本文是紛紛揚揚的雪花的個人觀點,感謝大家的閱讀。聲明: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歡迎關注紛紛揚揚的雪花,我們一起關注教育,關愛祖國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