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孔子》演員任兵:「賴三」,聖人光影之下的「小人」

2021-01-13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說 攝影 王鑫

儒家經典中,常常以「君子」與「小人」做對比,喻指因為不同的人生觀,而導致價值取向的差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儘管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兩類人的心態卻截然不同。「君子」不計得失「,小人」不擇手段」。

話劇《孔子》中,就有一個叫做「賴三」的藝術形象。任何一本史籍中,都沒有「賴三」這個角色;但他的所作所為,卻窮形盡相地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小人」。他從未存在,卻又無處不在。

話劇演員任兵,接到「賴三」這個角色時,頗費思量。面對這樣一個架空虛構的角色,幾乎無處借力,該怎麼演呢?

見到任兵,是在話劇《孔子》經過一整天聯排後的傍晚。謝幕後任兵走下舞臺,擦拭鬢角的汗珠,同時認真聽著張繼鋼導演的指點建議,滿臉嚴肅。一刻鐘之前,他還是吊著嗓子,滿臉諂笑,卑躬屈膝地跟在陽貨身旁的「小跟班賴三」。待到劇場人散燈滅,他才能從卑微、油滑的角色狀態中,變回自己。這充分印證了對於「演員」的定義: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淚!

話劇《孔子》,滿臺的凜然大氣,唯有「賴三」身上,凝聚著難以忽略的深重暗影。

「在話劇《兵·道》裡面,我曾演一個奸臣叫伯嚭。其實這次話劇《孔子》裡的賴三,和他有些類似,但賴三需要的形象感,要比伯嚭更強。在形體方面稍微一勾一縮,抬頭的時候往下一沉,正好這個人物又是個矮的,襯託出隨從的主人會更高大,人物關係就出來了。」

外形有了譜、還要繼續在聲音、動作上,進行「符號化」的設計。「導演當時跟我說,賴三這個角色,一定要讓觀眾一下子就能記住,要有鮮明的形象感。賴三這個人張力很大,如何去適應這個張力,要學習的地方確實很多。」

提升角色詮釋的「張力」,倒逼著演員深耕細作,咀嚼劇情。「張繼鋼導演沒給角色設定一個邊界,但也不是無限制的自由,這個很難拿捏。一直到八場全部排完,整個人物才在我心裡逐漸清晰起來,我們彩排了很多遍,導演還是會在每次排完告訴我,某些地方再怎樣改變一些。」

一場一場排練下來,任兵的選擇更加謹慎認真。對於角色的肢體、表情、語氣,每場都能琢磨出更新的理解。「表演上的自由尺度,的確非常令人興奮,我恨不得天馬行空的去表演,嘗試各種可能性。但是演著演著,反而會畏首畏尾。是不是過分了?是不是演得不夠?」任兵在心中懸了一把標尺,時刻衡量著自己和角色賴三之間的距離。

「一日三省吾身」式的堅持,任兵演繹的「賴三」終於有了現在這個樣子:

他色厲內荏,敢指著孔丘「破口大罵」,也會驚惶如老鼠一般奔逃;他搬弄是非,直接導致了主人陽貨與孔子的分道揚鑣;他貪慕虛榮,一旦得勢便洋洋自得。這是個把小算盤、潛規則把玩得極度精熟的角色,以自身的「小」,反襯著孔子及眾弟子的「大」。

任兵認為,其實劇中的賴三,也有他不可磨滅的閃光點,「賴三的存在推動了部分劇情的發展。很多旁白,直接交代了時代背景。而且賴三這個人物其實也不純是一副小人嘴臉,他也能伸出大拇指,感嘆孔聖人未動一兵一卒要回三座城,對孔子有很中肯的評價。但到接下來的一場,他又跟著主人陽貨罵孔子。這個人物「跳進」 跳出的非常厲害,變化也很多,立足點和出發點一切都是利益。」

演戲如同煲湯,沒有小火慢燉,便會浮於表面,熬不出味道。在片場的時間,任兵經常會與其他話劇演員交流切磋,不上臺的時間就默默在角落研讀臺詞,用心琢磨賴三的人物形象。尖嗓兒吊起幾度?弓腰弓到什麼位置?如何在鑼鼓點中保持說詞的節奏?對於任兵來說都要做到恰到好處。到了排練間隙,任兵會在幾個細節的部分一再調整,繼續研究怎樣才能更好的做出角色符號化的特點,「有時演著演著氣勢會垮掉,這時導演就會提醒我,戲掉了,回去。我覺得導演就像一個裁縫,每天拿把大剪刀剪剪裁裁。終於有一天他說這個人物成形了,我會明白原來賴三是這麼個藝術形象的時候,心暫時落地了,當時真是鬆了一口氣。」

「賴三」是個小人物,但在戲裡卻是個大角色。出演「賴三」對於任兵來說,有很大壓力,當然更是一種動力、一種意外之喜。瀏覽完角色表,任兵第一反應是「太靠前」,壓根兒沒想過能得到這次寶貴的機會,「賴三的名字是放在角色表的第三位,剛看到第一眼也以為沒自己啥事。孔子陽貨這樣的知名角色不敢想,我的形象也不適合出演顏回、子路、子貢這三位主要弟子。後來接著往下看,找那些群眾演員看看,比如砍樹者這種角色,我想可以去爭取一下。」

從四川音樂學院畢業後參加工作,任兵對於自己的角色定位一直比較明確,「不管是從形象,還是從整體條件上來說,我都會更喜歡小人物的刻畫,愛去琢磨。」同事們都說我天生帶有喜感,演壞人都不太讓人厭。任兵說,在話劇表演方面的每一次新的認知和提高,都離不開話劇院領導的認同和同事間的相互切磋,對此他始終心懷感恩,「比我大的前輩們,是看著我們長大的,我們劇院的人都非常坦誠,大家會一塊兒想辦法,和我同齡的演員,更是在相互幫助中,一步一步成長,我覺得我們團隊的氛圍特別好,大家的心思都在如何提高業務水平上。」

在不斷提高表演技巧的基礎上,任兵用心探求表演的內涵和價值,探尋體現價值的方式方法。他說,「這是我的事業,觀眾是我的衣食父母。但表演卻不僅僅是我的飯碗。對我來說舞臺是神聖的,藝術是神聖的,每一次機會我都要珍惜,要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您剛才問我挑角色嗎?我不挑。前輩的話一直縈繞在我耳邊: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我會去適應每一個角色,去擁抱每一個角色。」

相關焦點

  • 聖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孔子所說的西方聖人是誰?
    在《列子》中,記敘了一篇關於誰是聖人的故事。話說,宋國的太宰見到孔子後,開口問道:「孔子你是聖人嗎?」孔子回答:「我哪敢當聖人,我不過是博學多識的人罷了。」於是太宰又問:「那三王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三王是善於使用智力和勇力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太宰又問:「五帝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五帝是善於推行仁義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太宰繼續問道:「三皇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三皇是順應時勢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宋國太宰驚駭萬分,說道:「那麼誰是聖人呢?」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孔子為何把女人當成小人
    孔子這句孔子的名言,在如今有一個普及甚廣的含義,用來貶低女子的形象,將女子與小人類別,說她們都是「難養」的人。那麼,作為一個萬人敬仰的聖人,孔老夫子真的有這樣說過嗎?論語子曰: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 《孔子》曝正式海報 聖人「喝退」《福爾摩斯》
    《孔子》曝正式海報 聖人「喝退」《福爾摩斯》 從正式版海報上看出,片方主打的是明星牌,突出壯觀的戰爭場面,以現代史詩巨製的大手筆,展現出兩千多年前壯闊激蕩的亂世畫卷和千古聖人孔子雄渾跌宕的傳奇生涯,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副驚天動地、大氣磅礴的決戰春秋圖。而此前宣稱要與《孔子》同時上映決戰春節檔票房的進口大片《福爾摩斯》,也懾於《孔子》史詩巨製的水準與氣場,將上映期從1月19日推遲到春節後的2月中旬。
  • 孔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那儒家其它四位聖人都是誰?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兒子出生後,魯國的國君送來鯉魚祝賀。孔子因此給兒子命名為孔鯉。對於兒子孔鯉的教育,孔子非常上心,這是孔子一手抓起來的。孔鯉小時候從院子裡走過,孔子看到後馬上問他讀過《詩經》沒有。孔鯉說沒有。
  • fate聖人評選有何標準?孔子如果出現在月球能否成為頂級從者
    在《FA》的企劃中聖喬治曾被討論是否將其作為ruler出現在作品中,只是考慮三位聖人同時出現會導致無法處理的情況,最後沒有將其實裝,但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四位聖人都能成為ruler。
  • 孔子:一個因麒麟而生,又因麒麟而死的聖人!
    詩仙李白在《古風詩》中寫到:「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李白詩中所講,就是聖人孔子獲麟絕筆的事跡。在古代,大概也只有孔子與麒麟神獸有著極為深厚的緣分了,因為他是唯一一個因為遇見麒麟而出生,又因看見麒麟而死去的人。傳說,公元前551年,孔子之母顏徵在懷了身孕以後,在去尼丘山祈禱的路上遇到了一隻麒麟,之後顏徵在的肚子突然就開始發痛,孔子就是在這樣情況下出生的。
  • 仁義禮智信,天地君親師,今天該如何去言說孔子的世界?
    對於孔子而言,仁雖然是人的本性的規定,但並非所有的人能實現仁。故有些人是非仁者,有些人是仁者。同時,那些具有仁愛之心的人雖然都可以被稱為是仁者,但並非完全是相等的,而是有差別的。他們之間存在一個高低的等級序列。最高境界的人是聖人。聖人是仁愛的完全體現。其博愛之心貫穿天地,遍及人類。但很少有人能達到這樣的境界,與此相應,很少有人可以被稱為聖人。
  • 話劇《四世同堂》公布演員陣容(圖)
    「就像雷恪生老師說的,觀眾可以在你剛上臺時認為你不是大赤包,但是三分鐘之後要讓他們認為你就是大赤包。」昨天,話劇《四世同堂》演員陣容公布,秦海璐飾演大赤包讓眾人大跌眼鏡,但她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擔這個角色。
  • 傅說,先於孔子800年而成聖的聖人,他是誰?
    上一篇說到,商朝中興居然是靠一個奴隸傅說(yue)就是這個奴隸,傅說是誰,為什麼說他是先於孔子而成聖的聖人?傅說傳說傅說天資聰穎,但父母早亡,勤奮好學的傅說早諳世事,但他不願意和欺壓百姓的奴隸主相處,就躲到一個山洞裡。
  • 沉浸式話劇《1927·廣州起義》觀眾演員共演紅色話劇
    沉浸式話劇《1927·廣州起義》觀眾演員共演紅色話劇 原標題:   話劇《1927·廣州起義》現場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岸  「這位同志,你願意跟我一起……」話音剛落,演員拉起觀眾的手走進博物館,
  • 聖人和君子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大力宣揚的人生楷模
    伏羲、黃帝、炎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等都被尊為聖人。他們的事跡,後世廣為流傳;他們的言行,被後人奉為圭臬,頂禮膜拜,不可稍有逾越。品德無暇是聖人的主要特徵。古人盛讚聖人「德侔天地、明並日月」,極言其品德之高尚,堪比日月天地,堪稱道德的完人。聖人還必須能夠理亂治國,否則空談誤國,何足道哉!
  • 尋訪孔子故地,感受聖人遺風——記育秀小學五年級六班曲阜之行
    7月4日,濟南育秀小學五年級六班的家委會組織了一次帶孩子「尋訪孔子故地,感受聖人遺風」的曲阜一日遊活動,用實際行動來踐行「最好的課堂在路上」的家委會宗旨。不過在孔夫子生活的年代,這算是一趟出國之旅,是從齊國跨到魯國,孩子們知道了在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是以泰山為界的,孔子生活的曲阜是魯國的首都。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很榮幸地請到了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先生作為導遊,這位李老師態度和藹,聲音洪亮。汽車到達停車場時,他早已衣著整齊地耐心等待著我們。
  • 聖人、鄉村教師與喪家犬,到底哪個才是你的真正身份
    比如,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話就是性別歧視。只是當代人不認同性別歧視,所以才替孔子做辯解,做遮掩。在孔子的時代,絕大多數女人連名字都沒有,只有姓氏,更不要提受過什麼教育。所以,孔子說出那樣的話,很正常。
  • 鄒魯文化與聖人家風
    孔子的「仁愛」和墨子的「兼愛」,是鄒魯文化沃土培育出來的兩大愛的學說,與印度釋迦牟尼的「慈悲」並稱於世,是古典文明世界幾乎同時迸發出來的三束人類之愛的光芒。孔子描繪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時間上領先於古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一百多年,而在構想上比柏拉圖的「理想國」更富有理想的神韻,兩千多年來引導和激勵著中國人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和嚮往。
  • 劉小川:孔子周遊列國,狀如喪家之犬
    孔子率領的這支傳道隊伍,擺脫了兇神惡煞的司馬桓魋,且行且歌向鄭國,對鄭國又抱有信心。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隊伍走散了。孔門弟子尊敬老師,卻也自由自在各行其是。也許師生走散發生過若干次,也許聖人自駕遊,興來狂奔一通,把自己給弄丟了。
  • 同時在世的三大聖人:老子、孔子和釋迦牟尼,到底發生了什麼?
    蘇格拉底,柏拉圖奠定了西方研究人與物(科學)關係的傳統,釋迦牟尼系統地發揚了人與神(宗教)關係的傳統,而東方的孔子老子則系統地開創了研究人與人(道德)關係的傳統。思想與文明,和氣候、經濟、自然、環境一樣,有周期性。道教為什麼說老子化胡,就是因為佛教與老子的道德經同出一轍,有太多相似的道理。
  • 法國「聖人」在中國傳教期間欺壓百姓,玩弄女教徒,最終被處死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聖人」是指智慧最高、品德最高尚的人,或者才德兼備的人,亦或是其思想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的大善人,例如孔子。然而,西方有一個「聖人」卻在中國無惡不作,甚至因他發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他的名字,被中國人永遠銘記,因為他造成了我國近代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
  • 話劇《孔子》副導演王建軍藝術指導!看濟南地鐵2號線通車宣傳片
    宣傳片特別邀請話劇《孔子》副導演、舞蹈史詩《黃河》核心創意組成員王建軍做藝術指導。在王建軍導演的指導下,《泉速時代》從連通出發,演繹出千年古城濟南因地鐵而開啟的劃時代故事。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濟南地鐵《泉速時代》宣傳片王建軍導演是話劇《孔子》副導演、舞蹈史詩《黃河》核心創意組成員,參加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帕運會開幕式的創作,擔任北京
  • 孔子最憎惡的弟子,辱罵他的話流傳百世,看了受益終生
    文/海魚舊館本文原創發表於百家平臺,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我們都將孔子尊稱為聖人,他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對於我們國家現代的教育都影響深遠,小編還記得,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其中一個節目就向全世界的人民宣揚了中國孔聖人的偉大成就。
  • 論語求義|《論語》中孔子的「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怎樣解釋
    《論語》中孔子說: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這句話的難點在「固、窮、濫」三個字上,下面我們將從這三個字的本義入手來解釋這句話。君子(大人)和小人的區別在於生命的境界、個體的體量、人生的格局的大小,他們分別代表兩類人,在《論語》的語境中並不存在多少褒貶。正如大小適合相對的概念,君子(大人)和小人,也是一個相對的名稱,一個人是君子(大人),還是小人,關鍵的是看他所比的對象是誰。「固窮」是一種理性的、行之有效、可以是自己「變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