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2021-01-09 騰訊網

農村的生活是讓人留戀的,它沒有城市的繁華和喧囂,也沒有深山荒無人煙的空鏡,它更多的是一種愜意,悠然,自在。說到對農村的記憶,每個人心中都能描繪出一幅如詩如畫的風景,是的,農村的田園生活是所有人的最好記憶。前些時到農村親戚家,小住了兩日,清晨鳥兒的嘰嘰喳喳,中午的嫋嫋炊煙,傍晚長輩,孩子的說笑聲,仿佛構成了一曲動人的鄉村交響樂。如果你身在其中,聆聽那些老人說的俗語,細細的品一品,就會感覺真的很有趣味,而且收益頗多!

比如下面這則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你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首先來說說友不交三

第一,不交勢利眼的朋友

當你飛黃騰達時,他會對你好話說盡,錦上添花,可一旦你落魄時,他便會對你冷眼相看,句句譏諷,甚至落井下石。因為在他的眼裡只有趨炎附勢。因此這類人不適合最朋友,即使經常在一起,也要做到淡如水。

第二,不交整天消極埋怨的朋友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面臨各種困難,挫折,煩惱,但是不要一蹶不振,不能埋怨,不能要消極情緒。而消除這些負面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找親戚朋友讓他們幫你開解,如果你的朋友是一個消極的人,那麼對你人生沒有好處。

第三,不交斤斤計較的朋友

好朋友之間,即使相隔數千裡,即使幾年不見,當再次接觸時仍然十分親近。是的,只要朋友之間,少點斤斤計較,多點謙讓寬容,那麼就會長久。如果總和朋友計較,沾朋友的光,那麼這種人怎麼能做朋友?

婚不結三

第一,不結沒有責任感的

有的男人雖說到了適婚年齡,但是心裡卻一點也不成熟,無論對工作還是妻兒,都是消極的怠工或遇到事情推卸責任,那麼婚後,他對家庭也會沒有責任感也,最後很可能會有許多矛盾。

第二,不結太過物質的

婚後的生活雖是「柴米油鹽醬出茶」,物質生活也能改善生活質量,但是一味的追求物質,不追去精神生活的人,那麼婚後的生活也許會有許多爭吵。

第三,不結有不良嗜好的

如果有賭博,嗜酒等這些不良嗜好,在婚後的生活往往會整天爭吵,有的甚至大打出手,從而離婚。

錢不借三

第一,不借無信之人

有些人借錢時,信誓旦旦的說,什麼時候還,但是到了還錢期限,不僅不還錢,反而成了大爺,這類人千萬別借第二次。以免給自己惹麻煩。

第二,不借好賭之人

老話常說「十賭九輸」,賭博的人往往喪失了心智,品行,你借給他的錢,往往會打水漂,有去無回,因此一定要注意。

第三,不借無償還能力之人

老話常說「救急不救窮」,明知道對方沒有償還能力,還偏要借,那麼很有可能錢收不回來。當然,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時,比如說對方看病沒錢時,還是要伸出援助之手的。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文|接節說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都應該聽說過一些很有意思的俗語老話,而且大部分都押韻,說起來非常順嘴,但是一般但是簡化了一些內涵,變得比較簡短,所以這其中的意思就不是很多人能夠理解的了,尤其那些還夾雜著一些方言的老話,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句老話,叫做:「錢不借三,禮不隨三」,這兩個三,都指的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在農村,老話說「人到中年,四不貪、三不借」指的是什麼?啥意思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人到中年,四不貪、三不借」,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耐人尋味的俗語老話,每一句俗語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而農村流傳下來的俗語,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言簡意賅,細細品讀能讓人悟出很多哲理。
  • 俗語:「錢不借三」,你知道「三」指的是什麼嗎
    俗語說:「錢不借三」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一下這句話,會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那麼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一、錢不借三 1、「老賴」的人不借 什麼人稱之為「老賴」呢?這種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借錢不還的人。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對於這種人,真的沒必要搭理。
  • 「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我們的祖先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寶藏!每個國家都形成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化特點,這即是文化差異,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每個國家不同于于其他國家的標籤,我國在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俗語。而其中有很多的俗語,也是寶貴文化的一部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而這句話的含義也是蘊含了很多的道理。
  • 古人說:「窮時莫信三事,富時不交兩人」啥意思?道盡人生大智慧
    古人說:「窮時莫信三事,富時不交兩人」啥意思?道盡人生大智慧在我國有很多的民間俗語流傳下來的,雖然這些俗語有些十分的粗鄙,但是講述的道理卻是非常的簡單。這些話不一定是真理,但都是人們長年累月在眾多經歷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很有借鑑意義。
  • 農村俗語「願交雙腳跳,不交胖胖笑」是啥意思?老祖宗的交友之道
    農村俗語「願交雙腳跳,不交胖胖笑」是啥意思?老祖宗的交友之道人活一世離不開朋友,特別是一些常年在外的人,「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如果能夠結交一個好的朋友,可能會為我們增長見識、開拓眼界,而且還能得到一些經驗。如果介紹一個壞的朋友,可能會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那麼怎樣交朋友呢?
  • 俗語說,人到三十不走三路,這是啥意思?
    新鄉農村有很多俗語,看似簡單,但卻有著很深的道理。其實這些俗語都很通俗易懂,我們只要經常聽老人講,慢慢也就明白了這句俗語講的是什麼道理。正如老人會用俗語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一樣。正如農村一句俗語「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有什麼意思?三十不走三路。
  • 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
    導讀: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 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婚喪嫁娶都是人生之中的大事。結婚的習俗也有關於結婚日子的說法,其中就有一句老話叫做「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 迎門半月妻」,啥意思呢?在一些農村地區,對於結婚的時日安排也是有很大講究的,其中就有三六月不宜結婚的說法。這種說法有多種的原因所致,並不單單只是傳統,其實還跟實際情況相結合,所以說這種說法其實也並非是純粹的mi信。也是有一些道理存在的,為什麼說三六月不能結婚呢?首先來說一下三月。
  • 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啥意思?指的是什麼?
    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啥意思?指的是什麼?文丨蟈蟈論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往往是樸素又平靜,很多人一生都沒有遇到什麼大風浪。但是凡事總會有例外,也有人走了岔路,最後追悔莫及。很多人對農村的一些文化是很感興趣的,主要源自於農村文化更具有生活化、本土化、也有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從農村的俗話就可以看出來。雖說看起來比較「俗」,但其實說出了很多人的真諦,即使現在,也值得認真去探索和思考,比如下面這句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們知道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嗎?指的是什麼?
  • 農村俗語:「男怕三點頭,女怕抬頭走」,是啥意思?來了解一下!
    其實人們在城市中生活過後,來到農村生活的話,是可以體驗到很多在城市裡無法感受到的一些東西,而且農村的生活節奏比較慢,能讓你整個人都放鬆下來,全身心的融入到大自然當中,是一種相當舒服的狀態,而且農村的趣事也是不少的,我就很喜歡在村裡聽一聽有趣的農村俗語,感覺非常有意思的,今天就來講一講,農村俗語
  • 農村有句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啥意思,有道理...
    農村有句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過去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下面我給大家逐一解釋一下:「五十望人三不爭」意思是:「五十」指的是50歲,有句話叫做「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順」,這裡的「望」指看見,接近的意思。
  • 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和老話,這些俗語都是前人總結的一些生產、生活經驗,一般用詞簡單,朗朗上口,很有趣味性,也很有時代的特徵。有些俗語在今天依然堪稱金句,但一些俗語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成了一種對過去生活的回憶。那麼,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啥意思有何講究?
  • 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是啥意思?有啥講究?
    隨著春節的臨近,寂靜了大半年的農村又慢慢地變得開始熱鬧了起來。新年對於老百姓們來說,不僅是新一年的開始,更是全家團聚的重要日子,人們還覺得新一年的好壞,和春節有很大的關係。聽農村的老人說,正月初一是雞日,正月初二是狗日,也就是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啥講究呢?
  • 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啥意思?是真的嗎?
    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啥意思?是真的嗎?在我國的農村,經常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都是前人從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經過了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之後,現在依然被很多人掛在嘴邊。其中有這樣一句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樹怕三搖」的意思就是,剛剛栽種的樹是不能經常搖晃的。這裡的「三」並不是三次的意思,而是很多次。因為剛剛栽進去的樹一般根還沒有扎牢,吸收養分的時候本來就很困難,但是這時候要是有人還去經常搖晃它,不久之後,這棵樹就會死。因此剛栽的樹是不能搖晃的。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平日裡生活禁忌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新年將至,俗語「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摘要:大年將至,俗語「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啥意思?討債有啥說法?文/農夫也瘋狂如今小年已經過去了,距離過大年也就剩下5天的時間了。時間過得實在是太快了,農曆2019年就要成為過去式了。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年底的時候,如果欠了別人錢,那就要還錢了。手頭沒錢,所以很是為難。每年到了年底的時候也是討債的高峰期,而在農村裡關於年底討債也是有說法的,其中有句老俗語:「二九不登門,三十要討債」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句老俗語的字面意思也是比較簡單的,其說的是在大年二十九的時候儘量不要上門去討債,而最好是大年三十這天去要債。
  • 農村俗語:「不吃三種飯,不喝三種酒」啥意思?值得看看!
    中國的文化非常深厚,農村就是一個有豐富文化的地方,今天咱們來說一下通俗好懂的俗語。俗語用最簡單的語言向我們傳達了最明白的道理,多了解幾句俗語非常受益。關於健康方面的俗語有很多,比如肉軟不要是涼這句話,現在看來也非常有道理。今天小編再來跟大家分享一句關於健康的俗語。
  • 俗話說「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什麼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在過去社會生產力低下,社會文明的傳播只能靠口口相傳,靠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這時候俗語諺語就非常重要了。正是這些俗語諺語,承載了文明的發展。而今天我們講到的這句俗語就是老祖宗文化的體現。 "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那究竟是什麼情況下能借什麼情況下不能借呢?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講的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多多少少都流傳著一些富有特色的俗語,在不同的地方,這些俗語在句式和表達形式上略有不同,但表達的意思卻是相似的。它們在農村被一代一代的口口相傳,富有人生哲理,是我們祖先的重大發明。充滿了我們祖先的智慧,祖先們用「話粗理不粗」的俗語教會我們人際交往、為人處世、農耕經驗等。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是什麼意思?
    一、一堂親萬年,一表三千裡在農村的俗語中,有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堂親和表親的差別:「一堂親萬年,一表三千裡」。這句話從字面意思理解,意思是堂親關係非常持久,而表親卻關係非常疏遠。同樣都是具有血脈親戚,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別?首先來說一下堂親。在過去農村,一個姓氏的家族大多住在一個村子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家族內的人經常走動,互相之間也會在各種大事上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