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是什麼意思?

2021-01-09 禾木報告

在農村,走親戚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動,小時候最盼望著和長輩一起去走親戚,不僅意味著能吃到許多好吃的,而且還能見到好多同齡的兄弟姐妹,可以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對於親戚關係是很看重的,其中主要分兩種親戚關係:堂親和表親。堂親一般是指父親這邊的親戚的後代,和自己同姓的堂兄弟姊妹;表親是指母親那邊的親戚,比如舅舅、姨媽等親戚的後代,一般姓氏和自己不同。雖然都是親戚,但是在現實中卻親疏有別。

一、一堂親萬年,一表三千裡

在農村的俗語中,有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堂親和表親的差別:「一堂親萬年,一表三千裡」。這句話從字面意思理解,意思是堂親關係非常持久,而表親卻關係非常疏遠。同樣都是具有血脈親戚,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首先來說一下堂親。在過去農村,一個姓氏的家族大多住在一個村子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家族內的人經常走動,互相之間也會在各種大事上幫忙。例如誰家有紅白喜事,整個村裡的堂親都回來幫忙,你幫我,我幫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非常親厚的堂親關係。就算是不在農村生活了,在春節、清明等節日,很多人還是會回農村看望長輩。因此說「一堂親萬年」。

「一表三千裡」又是什麼意思呢?

表親首先是異姓,雖然是親戚,但並不是一個同一個家族的。在農村,如果母親嫁得很遠的話,那表親之間見面的機會就會很少,可能一年到頭也見不了兩次。如果母親的姊妹很多,這些姊妹分別嫁在不同的地方,那她們的後代就更難相聚在一起了。一般來說,第一代的表親還是比較親密的,過去互相之間會稱呼「老表」。二代、三代的表親走動得少,很多都是「相見不相識」了。所以才會有「一表三千裡」的說法。

不過現在的80後、90後、00後的兄弟姐妹沒有過去那麼多,所以堂親、表親都一樣,在年輕一代中,農民常說的這句「一堂親萬年,一表三千裡」的說法已經過時了。

二、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

這句俗語也是農村人常掛在嘴邊的,表達的是一種無奈的心情。大意是一代直系親屬來往很親密,他們的下一代就和表親差不多了,來往沒第一代那麼密切了。而三代四代都是第一代的孫輩了,到了這一代基本上就不走動了。雖然這種說法不是絕對的,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句話說得很現實。很多三代、四代的親戚去外面打工的打工,上學的上學,一年之中能聚齊的機會少之又少,關係也就淡了。

讀者朋友們,你身邊的親戚是老表親,還是堂兄弟姊妹親呢?無論如何,親情是割不斷的血脈相連,不管是堂親,還是表親,都值得我們去珍惜。

本文旨在分享農村俗語文化,堅持弘揚正能量,傳播正能量。文中所提到的俗語均來自民間,不能代表作者立場。本文系禾木報告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熱氣跑不出去,就會十分暖和,相當於穿了一件棉襖。二、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說的是養殖牲口,以前在農村,幾乎每家都會養上一兩頭牲口,數量不多,卻是農田裡的好幫手,耕地、拖車一些體力活都得靠它們,牲口養好了,糧食就多了,所以,把牲口照顧好特別重要,在農村,農民經常會把馬和驢圈養在一起,省地方又節約草料,但是時間長了,發現驢越長越壯了,可是馬卻越來越瘦,這是為啥?
  • 農村俗語:「外甥是狗,吃了就走」有什麼說法?
    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關於這句話,很多人認為過時了,怎麼可能窮不過三代呢?世世代代都很窮啊?其實,這句話在現代更適用哦,因為窮不過三代說的是爺爺很窮,爸爸很窮,自己更加窮,那窮自然討不到老婆了,就沒有第四代了。至於富不過三代,也很好理解,第一代大多數都是白手起家,知道打江山不易。
  • 俗語「一代沒好妻,三代沒好子」啥意思?老人的經驗總結!
    在中國以前的時候,鄉下的農民們大多沒什麼機會去讀書,所以文化人也一般不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沒有什麼文學方面的創作,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一兩句的俗語中就有不少是由樸實的勞動人民所創作的,這些俗語雖然說起來比較「俗」,但這只是一種接地氣的體現,並不代表著沒有什麼內涵,而恰好相反的是
  •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以前的時候,農村有很多老人都喜歡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對於這句話,相信有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疑惑吧,這句話說得是不是真的呢?因為這個俗語是以前農民說的,所以現在這句俗語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說一說在以前的時候農村富不過三代的原因。第一種原因是在以前的時候財富和權力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如果富人沒有功名,自身和官場沒有任何問題,那麼這個富人的財產是非常不穩固的,他的財產非常有可能被官場上的人盯上的,為了可以得到這個富人的財產,官府的人就會找各種理由抄他們的家。
  • 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在城市中,很少有人會像電視劇中那樣,與鄰居相處得就像是親姐妹般熱絡,有的人更甚,平時鄰裡之間見面連個招呼都不打,別說是寒暄幾句了。這也怪不得他們,畢竟平時工作很累,與鄰居也沒有什麼交集,關上了門,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哪有多餘心思去經營一段陌生關係呢?
  • 萬國覺醒一代二代什麼意思 一代二代含義介紹
    萬國覺醒一代二代什麼時候意思?在萬國覺醒中,一代二代是時間的意思,武將也有一代將二代將的說法,那麼一代二代究竟怎麼區分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萬國覺醒一代二代意思介紹吧。
  • relx悅刻一代、二代阿爾法、三代靈點、悅刻四代測評&常見問題
    使用感受:一代產品適合剛接觸的用戶,萬金油產品,口感柔和不容易嗆(但是口感不夠細膩,後面介紹二、三代的時候會做解釋),口味多用戶選擇餘地大,性價比高(為四代產品中價格最低的,且一盒三顆裝)。悅刻二代阿爾法二代阿爾法採用了全新的外形並配上了磨砂外殼,整體質感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外觀更偏商務抓在手裡的握感也更好。
  • 農村俗語「雨淋板分半邊,雨打墓三代富」,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導讀:農村俗語「雨淋板分半邊,雨打墓三代富」,什麼意思,有何講究?文/更三農生活在農村,各地有不同的文化習俗,有時相隔幾裡路也有不同的生活習慣!這或許就是「五裡不同風,十裡改規矩」的緣故吧,但是,不管在哪裡,不管風俗有何迥異,俗語卻貫穿始終,雖然在表現方式上有些不同,但是,道理卻是相通的!在農村,俗語的演化與當地人的生活有關,夾雜著不同的方言,讀起來雖然各不相同,用詞也不甚考究,雖然不能與詩經等同登大雅,但也飽含了先輩的智慧!在農村,夕陽西照,很多村民都會聚在一起閒聊,而俗語也是大家談論的焦點!以下的三句俗語,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 俗語「門前種三樹,家興旺三代」,是哪三種樹?門前種什麼樹好?
    如前不栽桑,後不栽柳其等眾多俗語。在有關房前屋後栽樹的俗語當中,我們還經常可以聽到的就是「門前種三樹,家興旺三代」,這句俗語。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既然門前種樹有講究,那門前到底要種什麼樹才好呢?下面就來了解一番。很多人一聽到這句俗語,難免會認為門前栽三種樹,這樣的家庭才會興旺發達。其實是把意思理解錯了,在這裡的「三樹」並不是具體指哪三種樹,這是廣義的指法。
  • 「姑沒了,舅死了,剩下老表不走了」,農村的親情真的終結了嗎?
    所以,在所有的關係中,親戚之間互相的走動是非常頻繁的,每當過年的時候更是農村串親戚的高潮,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回到老家都會給老家的親戚帶禮物,去拜年。老話都說姑表是一家,我們也不難理解,農村的表親之間的關係應該是非常親近的,即使平時見面的機會不多,到過年的時候大家也應該聚在一起聊聊天。但是農村還有一句老話「姑沒了,舅走了,剩下老表不走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在農村裡有很多勸諫警誡性俗語,而這些俗語雖然從表面上來看,讓人覺得有些粗糙,頗有俗人的味道。但是來說「俗人不俗、雅人不雅」還是很正確的!而正是這些農村的俗語,給人指明了方向,讓人覺得有一些大道理在裡面,因此來說,一些勸諫警誡性的農村俗語給後人的幫助甚大。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關於「窮富」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早就教導我們,人在落魄的時候要注意什麼,人在富裕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只有按照老祖宗的引導,我們後人才不會吃虧的。
  • 農村俗語丨男抖窮,女抖賤,手不扶碗黴三代,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男抖窮,女抖賤,手不扶碗黴三代」看起來好像是種迷信的說法,仔細領會卻很富哲理。是一種沒素養、舉止行不當的體現,觀其言行,便知為人處世的態度。對生活態度的嚴謹與否,自然影響一生的運道。具體來說是什麼意思呢?一、男抖窮。
  • 茂名人常說:「一代表,二代了,三代嘴瞄瞄」,原來是這樣意思?
    粵西茂名人都經常說老話:「一代表,二代了,三代嘴瞄瞄」。意思是說第一代最親的親戚還是自己的老表,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的兄弟姐妹生的兒女,大家還是有來有往的,因為那個時候,父母的兄弟姐妹互相來往比較多,他們的兒女也是互相一起玩,肯定是比較熟悉,自然就最親近了。
  • 農村俗語「貧窮是親不往來,富貴非親問三門」啥意思?有道理嗎?
    擁有一段美好的回憶,人生才得以豐潤,歲月才滿溢詩情,而對我來說,農村的回憶不僅那麼美好,更難以讓人忘卻。每當回想起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格外令人惆悵,卻也格外令人高興,因為那裡有著我的喜怒哀樂!輾轉反側,決定回故鄉探望。
  • 農村俗語:「男五不娶,女六不嫁」,是什麼意思?農村人好好看看
    農村俗語說的是生活在農村的老一輩人,這樣年齡的人往往沒有太高的文化知識水平,但是說出來的話卻是很有道理的,時間久了就會成為一種順口溜被一代代流傳至今,在農村有很多俗語聽起來讓人感覺到很難理解,但是如果再一一詳細的介紹出來,估計大家就會覺得說的真的很有道理,農村俗語:「男五不娶,女六不嫁
  • 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是什麼意思?農民蓋房時要注意
    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是什麼意思?農民蓋房時要注意。如今的農民們已經大多都前往外地打工了,雖然工資不多,可是努力的節約下,也存到了不少錢。這些錢買房固然不夠,可是在老家蓋房還是湊合的。當然在農村蓋房可不是簡單的事情,不僅要備好材料,還得選好日子,而一些老人也會出些用一些古話來出出主意。比如農村老人常念叨的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認為這句話是一句封建迷信,畢竟一下斷定一家三代的存亡,確實有些武斷了。不過真正理解其意思的人卻不這麼認為了,老人口中的落斷其實就是斷層的意思。
  • 農村俗語:「好男二五八,好女三六九」,這些數字代表什麼含義?
    導讀:農村俗語:「好男二五八,好女三六九」,這些數字代表什麼含義? 農村俗語流傳至今,可見俗語在農村的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俗語是老一輩人經驗的總結,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 農村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啥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道出了鄰居和親戚之間如何相處的關係,如果做到這幾點,親戚和鄰居之間就會和睦相處,其樂融融。有句話叫做「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講明鄰裡的關係,有時候比親戚關係還重要。
  • 農村俗語:「男怕三點頭,女怕抬頭走」,是啥意思?來了解一下!
    其實人們在城市中生活過後,來到農村生活的話,是可以體驗到很多在城市裡無法感受到的一些東西,而且農村的生活節奏比較慢,能讓你整個人都放鬆下來,全身心的融入到大自然當中,是一種相當舒服的狀態,而且農村的趣事也是不少的,我就很喜歡在村裡聽一聽有趣的農村俗語,感覺非常有意思的,今天就來講一講,農村俗語
  • 農村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是啥意思?說的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是什麼意思?我們國家華夏五千年的文明不是吹的,這麼長的時間裡總結出來了無數的農村俗語,涵蓋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對我們了解以前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幫助的。那麼這句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是什麼意思呢?「男怕三搖頭」的意思。我發現三這個數字在古代不是好數字,比如三心二意,兩面三刀,一問三不知等,說的全是負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