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啥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2021-01-15 秉燭讀夏秋

農村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道出了鄰居和親戚之間如何相處的關係,如果做到這幾點,親戚和鄰居之間就會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有句話叫做「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講明鄰裡的關係,有時候比親戚關係還重要。

比如你家出了什麼急事,親戚住的比較遠,要想幫你一時半會兒趕不到。

鄰居則不同了,鄰居能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所以農村又有了「寧腦遠親,不腦近鄰」一說,也就是寧可得罪遠親,也不得罪鄰居,畢竟出頭碰面雙方都很尷尬。

如要處理好和鄰居之間的關係,那麼有三樣事你不要比,即「鄰有三不比」。

第一鄰裡之間不要比財富,古語云「金錢是惹禍的根苗」,但是沒有金錢卻萬萬不能。鄰居家有錢沒錢,其實和自己沒有多大的關係。

人家有錢也到不了你的兜裡,相反你有錢也不會到了人家的兜裡。況且人一旦有錢會遭到別人的嫉妒,大概「仇富心理」就是從這裡衍生出來的。

既然鄰裡有錢沒錢都不會影響彼此的生活,你過你的日子,他過他的日子,比誰更富有沒意義,只會增添無盡的煩惱,只會增加嫉妒心。

鄰裡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你搬不走,他又挪不去,比誰更有錢就會日久積怨,產生矛盾是早晚的事。

第二鄰居之間不要比媳婦,有句話叫做「媳婦看著別人家的好,孩子看著自己的親」,其實這是「左手摸右手」形成的一種習慣,夫妻之間通常會日久生厭。

這時候你的目光不由自主聚焦在鄰居家的媳婦身上,就會拿鄰居家的媳婦和自己的媳婦比,越比越覺得鄰居家的媳婦好,日久生情就會衝破道德的束縛,一旦姦情敗露,鄰裡之間就會反目成仇,這樣的案例並不鮮見。

第三鄰居之間不比兒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如果總是誇獎鄰居家的孩子如何好,那麼就會使自己的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如果總是說自己的孩子如何好,看不起鄰家的孩子,這樣就會助長自家孩子驕傲自滿的情緒,大人之間的攀比,勢必給孩子增加壓力,為孩子的成長不利,因此鄰裡之間不要比孩子。

「親有三不走」的意思是,1.不要和嫌貧愛富的親戚走動,這樣的親戚只會給你增加煩惱,有困難他不會伸出援手,反而會譏笑你,甚至落井下石,當你發達了,他又會像狗一樣圍著你轉,想得到你的施捨。這種親情就像唱戲裡的「三花臉」,人前人後兩副嘴臉。

2.不要和愛顯擺的親戚走動。這樣的親戚處處高人一頭,其實是打腫臉充胖子,整天虛偽的表演,無形之中會對人形成一種壓力,你也不知道他哪句話是真哪句是假?真需要他幫助他又辦不到,「豬八戒掀門帘——全靠一張嘴。」這樣的親戚不要也罷。

3.不要和無情無義的親戚走動。常言道「受人涓滴水,當報湧泉還」,當你落難的時候,別人伸出了援手,當你發達後,把幫助你的人棄之敝履。這種親戚薄情寡義,自私自利沒有同情心,別指望他會幫助你。

我相信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這三種親戚,一定要避而遠之。「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這句俗語,至今有其一定的教育意義。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焦點

  • 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在城市中,很少有人會像電視劇中那樣,與鄰居相處得就像是親姐妹般熱絡,有的人更甚,平時鄰裡之間見面連個招呼都不打,別說是寒暄幾句了。這也怪不得他們,畢竟平時工作很累,與鄰居也沒有什麼交集,關上了門,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哪有多餘心思去經營一段陌生關係呢?
  • 農村有句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也正因為這種結構特點,所以咱們國家農村擁有了自己特殊的文化傳承,比如說唐詩宋詞在士大夫階級流傳,而農村俗語老話則成就了農村人的智慧。農村俗語和老俗話以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和誇張的特點深受大家的喜愛,或指導生產,或指引迷津,農村老俗話總能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需要的人身邊,今天老張要和大家分享的依據農村俗語就是「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喜歡的朋友且聽小編細細分解。
  • 農村俗語「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具體指啥,有道理嗎
    在我國的人口構成中,農民佔了很大一部分,這個群體除了勤勞肯幹之外,也帶給很多人一種文化水平不太高的印象。的確,早年間農村各方面的條件都比較落後,大多數農民都沒有機會接受太多的教育。不過農村人生活經驗豐富,在長期的觀察和生活中形成了農村的獨特文化,並且通過俗語的方式表現出來。
  • 農村俗語「三九冰上走,過年露一手」,啥意思?道理在哪?
    農村農諺俗語多,每一句農諺和俗語都來自生活,而生活是可以積累經驗,生長智慧的。所以說,大多數農諺俗語細究起來,都還是擁有一定的道理的。這也是流行在農村裡的農諺俗語所以會被經年不斷地口口相傳下來的根本原因。畢竟,它們都來自農民自己的生產和生活實踐,有著天然的群眾基礎。
  • 農村俗語「一戶開兩門,人財都難存」,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一戶開兩門,人財都難存」,啥意思?老話在理嗎?農村向來不缺少俗語老話,很多的俗語直到今日,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能夠作為日常生活之中的參考使用。有的俗語確實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所以也就有了十句俗語九句真的說法。
  • 農村俗語「男怕三點頭,女怕闊步走」這句話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裡這個時候還是比較忙的,因為這個時候也是芒種的節氣前後,農村裡農民都是很忙碌的,就像平時的時候農民農閒的時候大家就會聚在一起聊天,而一些俗語就是農民平時聊天的話題,畢竟農村的俗語是一種文化,作為俗語來說也是在農村裡根深蒂固的存在了好多年,幾乎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人都會說上這句俗語,所以說俗語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是常見的一種語言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
  • 農村俗語「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啥意思?有啥道理?在農村雖然有很多的老人並沒有讀什麼書,但是農村人天性純樸善良,做人做事也踏實,說話也直白沒什麼套路。而跟人說起道理的時候,是一套一套的。而且還能引用很多簡單像是打油詩詞一樣的短語。
  • 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很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從古代就在民間廣泛流傳。有些農村俗語到現在也在農村流傳著,我們國家同樣有著千千萬萬的農村俗語,涉及的領域範圍也特別的廣泛,有預示天氣的、有預示未來的、有預示人情世故的等等。雖說聽起來像是農村一些舊思想,甚至像是迷信。這些俗語都是古人通過代代相傳總結出來的經驗得出來的。但不可否認有些俗語在現在也一樣的受用。今天小編就一起跟大家聊一句農村俗語,這俗語小編小時候也經常聽爺爺和村裡的老人們說過。
  • 農村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衣食住行是人的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尤其是在過去那種非常貧窮的偏僻農村裡,人們世世代代更是渴望能夠過上溫飽不愁,衣食無憂的日子。為此,千百年來在農村中就會流傳著一些關於人的長相,和生活狀況相關聯的老話俗語什麼的。那麼,農村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是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啥意思?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這兩年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農村的山上有很多之前不常見到的動物現在很常見了,像野豬在我們村的後山上,偶爾運氣好就能碰到。聽村裡的老人說,現在山上不僅野豬有了,而且還有點多,它們經常成群的到莊稼地裡來禍害糧食,讓農民對其也是十分的反感,想起幾十年前還沒有禁獵,每個村子基本都有幾個獵人,在不忙的時候他們就會上山去打獵,來改善一家飲食。以前就聽老獵人說起過「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這句俗語。你知道它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老話: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在以前的農村往往流行著很多老話,這些往往是老一輩總結下來的經典語錄,經過代代相傳,後人也能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其實大概意思就是一座房屋修建好之後,門前若是有墳墓,後院若是有積水的情況,那麼這就是不吉利的徵兆,暗示著整個家庭都會遭遇巨大的變故,甚至是家破人亡,後代也不得不遠走他鄉,遠離此地。那麼,這樣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門前的墳墓在古時候都是一個晦氣的代表,古代人迷信自然對於妖魔鬼怪都十分害怕,特別是墳墓這種陰森的地方,大家更是敬而遠之。
  • 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很多農村俗語,它們能一直流傳到現在,也是因為從俗語本身有著獨特的道理。
  • 農村俗語:「男怕三點頭,女怕抬頭走」,是啥意思?來了解一下!
    :「男怕三點頭,女怕抬頭走」,是啥意思?男怕三點頭其實這句話我也是回老家的時候聽到的,當時還是不懂是什麼意思,特意去問了村裡的老人家才明白,首先是這句俗語的前半句,男怕三點頭,很多人可能會疑惑,點頭不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做的一個動作嗎?這有啥好怕的?
  • 農村俗語「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有很多通俗易懂的俗語,這些俗語簡單明了,它們不像中國的詩歌那樣高大上,需要我們去思考這些詩歌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意境,需要有人來引導我們去體會,農村的這些俗語基本上都是些大白話,這裡俗語中有描述農作為生長的比如「 谷出水來澆,麥出火來燒」也有描述人際關係的「冷天莫遮火,熱天莫遮風
  • 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啥意思?老話挺有道理
    文/無極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啥意思?老話挺有道理中國的老百姓之所以都那麼相信農俗是有道理的,首先來說農俗是先輩留下的大智慧,其次如果農俗這麼多年沒有應驗也沒人會傻傻地去相信。說到農俗,人們很多時候想到的其實是一些談家長裡短的俗語,就是討論夫妻關係、父子關係、人生前途之類的。其實還有一個大塊,大家都在用,卻並不常常提及,那就是農諺。這農諺有的是和農業相關的,說是天氣預報也不為過。今天就有一句「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講給大伙兒聽,啥意思?老話挺有道理,希望對於農民朋友們今後的農事安排有所幫助。
  •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啥意思?有啥道理?
    又到了一年農閒時,由於天氣越來越冷,農村中的農活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農民沒有了繁瑣的農活,所以很多人都會趁此走親訪友。在走親訪友時,一桌豐盛的酒席在所難免,不過作為禮儀之邦的國家,酒席上的講究也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 農村很多俗語是告訴我們一些簡單道理,往往是簡短幾個字,但是其內含深層次的含義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 農村有句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啥意思,有道理...
    農村有句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過去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下面我給大家逐一解釋一下:「五十望人三不爭」意思是:「五十」指的是50歲,有句話叫做「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順」,這裡的「望」指看見,接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