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婆,又稱「鳳眼果」,葉長橢圓形;初夏開花,無花冠,花萼粉紅色,圓錐花序;果實外面暗紅色,內面漆黑色。種子可供食用,煨熟的味道如慄子。在中國廣東以南常植栽為庭院樹,木材輕韌,可制器具。
蘋婆的樹幹通直,高可達20m,樹皮褐色。單葉互生,倒卵狀橢圓形;腋生圓錐花序、下垂,花雜性,無花瓣,花萼微帶紅暈,花期4-5月,8-9月可二次開花。蓇葖果卵形,9-10月成熟時紅色。由於蘋婆年產量少,加上祭祀習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種植的果園,只有零星種植。
每年7—8月是蘋婆的收穫期,鮮種經採摘脫殼後曬乾即為商品,不需特殊加工。 蘋婆食用部分是其種仁,食用方法是多種多樣,可蒸、可煮,宜餚的烹飪,煮熟後味如慄子,惜結實率不高;如能注意選育種,提高結實率,是 一種值得提倡的木本糧食植物。
用水煮熟後的蘋婆種仁,剝去黑色外種皮,再剝去淡褐色半透明中種皮,吃食淡或乳白色種仁。去皮後的種仁質軟而色白,猶如1枚小烏蛋,精緻而美觀,風味與板慄相似,其味微甜而香、肉爽多汁的口感比板慄更勝一籌。在廣東常用於名萊佳餚的烹飪,如鳳眼果燜雞、鳳眼果燒肉等,被列入「嶺南名萊」。
寂寞的蘋婆,寂寞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