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營養價值堪比人參,是我國特有品種

2020-12-03 奇點先驅

說起兩棲動物,大家想到的是什麼呢?應該最讓人熟悉的兩棲動物是蛙類。確實,蛙類是最常見的兩棲動物,但如果說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兩棲動物是什麼,大家知道嗎?

答案就是大鯢,它們還有一個比較可愛點的名字「娃娃魚」,很多人會誤以為,娃娃魚是一種體型很小的魚類,但其實不然,這是一個誤區,為什麼人們會給大鯢起一個娃娃魚的稱號呢?原來,是因為大鯢的嘴大,其聲音極其洪亮,當它們叫的時候,聲音特別像嬰兒的啼哭聲,所以有此稱呼。

但是大鯢的體型並不小,這符合它這個名字。一般成年大鯢體長都超過1米,有些甚至能達到1.7米,就拿3年前,巫山縣某家娃娃魚養殖場中發現的一條娃娃魚。其體型就達到1.7米,體重接近90斤,這是目前體長最大的娃娃魚。

論起它們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7億年前,可以說是一種古老的生物活化石。其樣子像蜥蜴,不過它比蜥蜴多一樣技能,就是它小的時候,是用鰓呼吸的,這和大部分魚類一樣,但是長大之後它們就改用肺呼吸,這一點令科學家不禁稱奇。

它還和大熊貓一樣,是我國特有品種,主要分布在長江、黃河流域等地,但實際上在我國境內,除了臺灣和內蒙古以及西藏地區之外的省份都有它們的蹤跡,而且隨著它們的價值被人類知道後,很多人都開始養殖起娃娃魚,這大大的減緩了野生娃娃魚的滅絕困境。

說起它的價值,簡直是數不勝數,在食材上,大鯢的肉質鮮美多汁,略帶著山椒口味,可以說是一道獨特的食材。而在藥用價值上,它更是體現了多種營養豐富,其含有多種營養元素,比什麼燕窩魚翅鮑魚還要營養多。在那些富人眼中是絕佳的滋補佳品,別譽為水中人參。

不過儘管如此,可不能去打野生娃娃魚的主意,因為它們是受國家保護的二級動物,就算是人類養殖的娃娃魚,也只能是子二代才能僅需轉賣和食用,否則將受到嚴格的法律制裁。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體長可達兩米以上
    在自然界中有這樣一類動物,它們幼年時用鰓呼吸,成年之後卻又用用肺呼吸,這類動物一般被稱為兩棲動物,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青蛙了,不過除了青蛙之外,自然界還有許多兩棲動物,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吧。
  • 農村這種魚是我國特有物種,形似泥鰍卻不是泥鰍,最大可長到6斤
    這種魚是我國特有物種,長得像泥鰍卻不是泥鰍,最大可長到6斤文/ 農夫也瘋狂南方這個時候正在忙著插秧,而在水田中就常見到泥鰍、黃鱔和一些小魚。對於泥鰍,估計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這種魚在農田中是最常見的,其對於稻穀的生長還是有利的。
  • 北方石斑魚遊上市民餐桌 營養價值堪比海參
    北方石斑魚遊上市民餐桌 營養價值堪比海參2012-08-24 14:5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青島財經日報        瀏覽量: 1757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要說起水產品中的「高檔品」,在消費者的心目中有一個高價值定位,那就是「北方吃海參,南方吃石斑魚」。
  • 在山東,這蘿蔔都當水果生吃,脆甜多汁,冬天要多吃,堪比人參
    在山東,這蘿蔔都當水果生吃,脆甜多汁,冬天要多吃,堪比人參蘿蔔的品種又很多,常見的白蘿蔔和胡蘿蔔,還有紅心蘿蔔、水蘿蔔、青蘿蔔、紅皮蘿蔔等等。不管是哪種蘿蔔,它們的營養價值都很高。老人經常告訴我,到了冬天要多吃蘿蔔,比人參還滋補呢!特別是白蘿蔔,一斤幾毛錢,相當於窮人吃的人參。
  • 生於水稻田常認為是小雜魚,殊不知是「魚中人參」1斤60元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在日常飲食上人們不僅要吃得好,還要吃得營養吃得健康。現在生活好了,吃魚成為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相比較於畜禽肉類食物來說,淡水魚肉質細膩脂肪少,做法多樣滋味鮮美,其含有的優質蛋白及鋅、硒、鈣等微量營養元素更容易被消化吸收,是老年人,兒童及體弱者的滋補首選,又是宴席上必備的一道佳餚美味。
  • 中國特有的魚,營養價值極高,卻基本上無人知曉
    中國特有的魚,營養價值極高,卻基本上無人知曉文/一個愛吃的仙女 圖/網絡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漸漸都過上了小康生活。現如今大部分人的溫飽問題解決之後,吃的要美味,要營養價值高苗苗被人們提上飯桌。
  • 閩最大兩棲動物爬行館開館 近百隻兩棲爬行動物入駐
    閩最大兩棲動物爬行館開館 近百隻兩棲爬行動物入駐 2017-05-林來生 攝   中新網廈門5月19日電 (記者 楊伏山)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19日對此間媒體披露,其旗下靈玲動物王國正式對外開放的「蜿龍密境」館,著力打造閩省最大兩棲動物爬行館,已有來自全球各地30餘種、100餘只世界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入駐其中。  中國內地的兩棲爬行動物展覽比比皆是,但兩棲爬行館鮮少可見。
  • 長得酷似芹菜,營養不輸於人參,日本人稱它為「神仙草」
    因為它含有很多的粗纖維,雖然這種物質能夠促進腸胃蠕動,但是它吃起來卻很不好。今天要說的這種蔬菜長得酷似芹菜,營養卻不輸於人參,日本人稱它為「神仙草」,這種蔬菜就是明日葉。明日葉在我國又被叫做八丈草、鹹草,而在日本當地人又把它稱為「神仙草」,這也是對他的一種稱讚。
  • 巨型蜥蜴:科學家認為這種新發現的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
    科學家們已經確定,先前被安置在倫敦動物園的巨型蠑螈不僅代表了一個新發現的物種,它可能也是人類已知的最大的兩棲動物。 這一發現是周一發表在科學雜誌《生態與進化》上的一項新研究的一部分。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中國大型蜥蜴——之前被認為是一個物種——實際上是三個相關物種的組合。
  • 世界上最大的雞,人稱「雞中霸王」,身高堪比小學生
    文/濤聲依舊世界上最大的雞,人稱「雞中霸王」,身高堪比小學生我們都知道雞是一種常見的家禽家畜,雞肉也是中國人最常吃的肉類之一,甚至可以說是經次於肉類,在全世界範圍內,其實雞肉也是非常的暢銷,而很多人對於雞的種類往往都是只知道幾種,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一種被稱之為「雞中霸王」的雞,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雞,梵天雞。
  • 我國農村常見的植物,不是什麼稀奇玩意,在日本卻被視為「人參」
    我國農村地大物博,南北方之間的氣候有著非常大的差別。正是這種差別,導致了北方生長了很多南方沒有的植物,同樣的,南方也生長著許多北方人沒有見過的植物。今天我們要提到的這種植物,很多北方人並不了解,但在南方的農村裡卻遍地都是。
  • 人稱「人參豬」,體重不過百斤,價值很高,農民:幼崽也好賣
    很多商人都希望能夠從國外的動植物品種中找到市場需要的新鮮品種,以此能夠吸引人們來購買,但是國內也有許多優秀的動植物品種還沒有被熟知,就如同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這種家畜。因為生長環境的特殊,它一直處於原產地,多數消費者並不知道。
  • 它被譽為「魚中上品」,我國特有,一斤數百元,卻常被錯認成鯉魚
    對於咱們每一位中國人來說,哪怕你並不是一名吃貨,有一種食材我想你隔三差五就會吃到,那就是各種各樣的魚類食材,一直以來,咱們中國都是世界上食用魚肉最多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很多的淡水魚,因為咱們中國湖泊河流水域眾多,淡水魚類資源豐富,而且魚肉吃起來的鮮美是其它肉類食材所無法比擬的,並且魚肉營養價值也是特別的豐富
  • 竹子上這與寄生蟲共存的「名貴補品」,營養價值可是堪比燕窩
    竹子上這密密麻麻一簇簇的東西千萬別以為是髒東西哦,其實,它是一個非常具有美容養顏效果又名貴的補品。大家有聽說過竹燕窩嗎?由於它的味道及外形較像燕窩故稱竹燕窩,它屬於真菌類食品。口感潤滑,清爽,營養價值堪比燕窩,美譽植物燕窩。
  • 海虹營養價值堪比海參,兩者身價差距卻很大,這是為什麼?
    特別是到了每年的二三月,更是吃貝類的好時節,不管哪個品種都很肥美,尤其是海虹,剝開外殼更是粒粒飽滿非常誘人。海虹學名又叫貽貝,有的地方也叫淡菜。它的外殼為光滑的深黑色,邊緣一圈為淺綠色,內殼則呈現出淡藍的珍珠色。而它的肉身在煮熟以後更是誘人,泛著微微的黃色,香氣四溢,簡直讓人垂涎三尺。或許正因為如此高顏值,也被人們稱呼為海虹。
  • 農村1大害草,80後愛吃它的葉子,卻不知根莖價值大,俗稱假人參
    導讀:農村1大害草,80後愛吃它的葉子,卻不知根莖價值大,俗稱假人參 在農村裡有很多讓農民頭疼的雜草,但是有些雜草也並不是一無是處,換一個角度就成為了美食。
  • 它被譽為「淡水珍品」,我國特有,一斤數百元,卻常被錯認成草魚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當中,魚類食材一直都是很多人的最愛,畢竟相比其它的肉類來說,魚肉的鮮美是其它肉類食材所無法比擬的,而且魚肉營養價值也是特別的豐富,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是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來源之一,更為重要的是魚肉高蛋白低脂肪,相比其它的肉類更加的健康一些。
  • 五黑雞營養價值
    它是我國獨一無二的雞種,屬於國內外均罕見的雞種。「綠殼蛋五黑烏雞」具有獨特的營養、滋補、藥用、食用和觀賞價值。 「綠殼蛋五黑烏雞」肉質細嫩,清香甘潤,味道鮮美,類似於甲魚,優於鴿肉。尤以藥用、滋補、觀賞而聞名於世,是馳名中外的多用途優良雞種。
  • 我國常見的海蝦,這些品種你都知道嗎?
    為重要的養殖品種,養殖6個月左右體重可達20克以上。目前,竹節蝦在我國福建、廣東沿海有人工養殖。自日本北海道及至黃海南部,中國浙江、福建、臺灣、廣東,菲律賓、新加坡、澳大利亞北部、印度、非洲東部以及紅海均有分布。日本對蝦含肉率為39.21%,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分別為17.74% 和2.08%,肌肉(幹樣)中18種胺基酸總量(TAA)為70.68%。
  • 此樹滿身刺,但樹芽卻是極品野菜,營養不輸人參,出口80元一斤
    導讀:此樹滿身刺,但樹芽卻是極品野菜,營養不輸人參,出口80元一斤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食用野菜的習慣,早在2000多年前的《詩經》當中,就記錄了不下20種可食用的野菜,如《國風·邶風·谷風》中說:「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