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理論物理學最艱巨的任務——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完全統一

2020-12-05 天文同好樂園

在物理學上,有一個怪象。當人們探究宏觀世界的奧秘時,只要使用廣義相對論就足夠了;而當人們探究微觀世界的奧秘時,只需要量子力學就可以了。這兩個理論在各自的領域就如同兩把萬能鑰匙,無論多麼複雜的鎖都能打開。但是,只要一涉及宇宙大爆炸奇點問題和黑洞問題的時候,不論是廣義相對論還是量子力學,仿佛都失靈了。這個時候人們才意識到,唯有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合二為一,才能揭開宇宙更深層的秘密。

我們知道,宇宙創生之前的原初奇點是由大爆炸理論反推得到的,而黑洞也是根植於廣義相對論經典的數學解,但令人困惑的是,只要一到了奇點處,廣義相對論就再也無力前行了。物理學家們不得不嘗試將量子力學考慮進去,看看從原子的角度去分析,黑洞會是什麼樣子。除了引力以外,物理學上目前已知的另外三種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都已有了相關的量子理論,但引力的量子理論仍然缺失,這也成為了當代理論物理學面臨的最艱巨的任務。

引力的量子理論遲遲沒有建立是有原因的。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所涉及的粒子都遵循量子世界的概率規則,所以它們可以被納入一個宏大的數學方案裡。而相對論的關鍵參數是用確定的幾何表述的,因此它不太容易和量子力學在數學上達成共融。儘管存在困難,但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保羅·狄拉克理察·費曼布萊斯·德維特等一批著名的物理學家,還是開創性地做了很多工作,將類似粒子的概念應用到引力上,提出了存在「引力子」的設想。

他們設想,兩個物質間的引力是靠不斷傳播或者吸收「引力子」而傳遞的。但很遺憾,迄今為止,「引力子」仍未被發現,還僅是一種假想中的粒子。其實在愛因斯坦的時代,物理學家就已經開始試圖構建一個量子引力理論,即對引力場進行量子化描述的理論,就跟自然界中的其它場一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愛因斯坦最終沒能成功,部分原因在於他無法解釋亞原子粒子世界的豐富性,因為在那時還沒有出現威力強大的電子對撞機,能夠揭示亞原子粒子的屬性。

在所有理論中,還有兩個著名的嘗試分別為弦理論圈量子引力理論。前者將一個粒子的世界線替換成弦的世界面,因此費曼圖中的線相交被拓展為面相交。後者則認為時空具有「顆粒性」。雖然這兩個理論在數學上非常具有吸引力,但它們目前還沒有做出可檢驗的預言。其它的嘗試包括因果集理論因果動態三角剖分理論漸進安全引力理論湧現引力理等等。但是,無論哪個理論,分歧都依然存在,有志於解決兩個理論統一問題的物理學家們還遠未達成共識,前路依然漫長。

相關焦點

  • 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到底有多矛盾,我們有沒有可能將二者統一?
    然而,牛頓的理論並不完善,他雖然說明了引力的作用,但是卻無法解釋引力從何而來,引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的科學家很多年,直到一位可以稱之為天才的科學家出現了,這個偉大的科學家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最大貢獻在於廣義相對論,不論你是否明白廣義相對論到底講的什麼,當相信你一定都聽過這個名詞。那麼廣義相對論到底講了什麼呢?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無法統一?愛因斯坦自己也無法做到
    例如,光子不能完全用狄拉克方程來描述,因為它們具有錯誤的粒子特性。電子-電子相互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描述,但是光子-光子相互作用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描述。即使在狄拉克的相對論量子力學框架內,解釋像放射性衰變這樣的現象也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有了這一巨大的進步,故事的一個主要部分還是缺失了。最大的問題是量子力學,甚至相對論量子力學,都不足以描述宇宙中的一切。
  • 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終極矛盾——黑洞奇點
    在尺度上它屬於微觀,然而它卻讓不確定性失效了……因此如果按照量子力學,奇點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就是量子力學不允許奇點存在,就像不允許絕對零度存在一樣。然而按照廣義相對論,奇點必然存在!那我們究竟信誰的???
  • 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以及弦理論
    現代物理學有兩大基石,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那麼在這其中,量子力學是用來解釋微觀世界的理論。量子力學的法則支配著微觀世界的原子和基本粒子的行為,想知道電子光子等基本粒子如何運動,以及它們與什麼樣的力發生相互作用的話,就必須要用到量子力學。
  •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相互矛盾,它們能調和統一嗎?
    很明顯,在原子尺度上,經典物理學顯得力不從心。因此,量子力學的產生是出於了解很小的現象與科學中的大事物的行為有何不同的必要。我們發現,像光子一樣的東西可以充當粒子(攜帶質量和能量)和波(僅攜帶能量)。這意味著宇宙的最小部分會劇烈波動,並且無法隨時知道特定位置。
  • 同樣是解釋「引力現象」,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有什麼區別?
    要知道理論物理學家是很樂意統一各種原本看起來很不一樣的物理學現象的。在理論物理學史上能躋身前三的大神級學者分別是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他們分別完成不同的「統一」大業: 牛頓利用萬有引力定律和力學三大定律統一了天上和地上的物理學現象,在牛頓之前,學術圈認為天上和地上分別遵守著兩套完全不一樣的規律。
  • LIGO黑洞引力波的回波暗示廣義相對論崩潰!
    這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個強有力證實。然而,這一發現也提供了首個引人矚目的證據表明廣義相對論在黑洞的事件視界(即最外層邊界,從這裡開始陷入黑洞的光無法逃逸)失效。自二月份以來,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總共已探測到三起引力波事件。而現在,研究人員已經對這些數據進行了研究,並表示他們在引力波中發現了「回波」的證據,這些回波違背了愛因斯坦對黑洞的預測。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弦理論未來很可能會統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你知道弦理論的神奇嗎
    可是隨著人類對於量子力學的研究,以及對宇宙觀測的不斷擴展,科學家發現,其實我們的宇宙很可能存在著更多的秘密,甚至多元宇宙已經被很多科學家認可,比如世界上的多元宇宙研究會議,去年十二月在日本舉辦,朋友們對於科學有興趣的話,一定要加美女小倩粉絲,我們一起研究和探討科學話題。引起多元宇宙的科學研究,其實就是弦理論的提出,那麼弦理論還是怎麼樣的一種理論呢?
  • 物理學的六個基本原理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這個世界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它竟然是可以理解的。」 至少要感謝他,我們對宇宙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而在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背後有著六個基本原理,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 原理 1 -光速不變原理回到1860年代,麥克斯韋在前人的基礎上統一了電學和磁學。
  • 提出廣義相對論30多年後,愛因斯坦仍在擔憂這件事
    來源:環球科學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之一,廣義相對論經過時間的檢驗,已經成為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石。但鮮為人知的是,即使到了20世紀50年代,由於缺乏實驗證據,對廣義相對論感興趣的人也並不多。因此,愛因斯坦試圖將廣義相對論推廣為新的理論。
  • 疊加現象的量子力學現象會影響高精度時鐘的計時
    「每當開發出更好的時鐘時,我們都會學到一些新的東西,」聖安瑟姆學院物理學助理教授、達特茅斯學院兼職助理教授亞歷山大·史密斯說,「量子時間膨脹是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結果,因此提供了在相交處測試基礎物理的新可能性。」
  • 相對論為什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1955年4月18日,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患動脈瘤在美國普林斯頓逝世。說起愛因斯坦,都知道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但是你可知道,相對論為什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呢?了解「相對論」對於研究現代物理學的人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據說,相對論的創始人阿耳伯特?愛因斯坦從小就思考這樣兩個問題:(1)如果有人跟著光線跑,並努力趕上它,那麼,這個人將看到些什麼現象呢?(2)如果把一個人關在一架自由下落的升降機內,他將看到什麼呢?
  • 說天:怎樣看懂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你只要把世界理解成旋轉的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是為了找出萬事萬物之間有引力的原因,簡單說,地球對物體有個吸引力,這個引力它是怎麼來的,就是說重力它是怎麼來的?廣義相對論論證萬有引力是因為時空的彎曲,提出光速是可以變化的,能量和光速的平方成正比,由此推導出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為了維持宇宙有個常態,還設立了一個宇宙常數。
  • 人的靈魂是否「真實」存在——從廣義相對論時空觀講起
    回到正題,如果大家有大概了解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那麼就一定知道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四維時空觀,我們的宇宙是由長寬高的空間三維和獨立的一個時間維度組成。那麼,為什麼時間作為四維之一為什麼會被獨立出來講呢?
  • 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通俗的講一下這些不通俗的事
    牛頓所創建的牛頓力學體系可以說是近代物理學的基石。然而,牛頓力學體系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並不是一種普遍的規律,其所描述的其實是一種普遍規律之中的一小部分特例,所以,之後便有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終於算是將力和運動的事情給說明白了。那麼,什麼是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以及廣義相對論呢?這些是複雜而高大上的話題,不是一句兩句,一天兩天能夠說清楚的。
  • 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
    相對論創立初期整個理論體系就非常完善了,但是壓根沒人相信他,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實驗驗證,直到愛丁頓在1919年觀測到了和廣義相對論相符的日食現象,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才開始慢慢被大家接受,而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的那一年是1905年,足足過去了14年。
  • 遲到的科普:廣義相對論
    在講相對論的的時候將其分成兩部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很久很久以前講過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卻遲遲沒有講。所今天冷言和大家談談什麼是廣義相對論?其實廣義相對論最主要的有兩點:廣義協變原理和等效原理。
  • 量子領域最令人無法理解、顛覆正常思維邏輯的兩個原理,請認真看
    量子力學與相對論並稱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1916年當愛因斯坦發表他的科學巨作《廣義相對論》時,雖然在物理學屆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但是很多人、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物理學家在內的都表示沒有看懂,據說只有兩個人真正理解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含義,這主要是因為愛因斯坦相對論第一點真的很晦澀難懂,第二點就是顛覆了很多牛頓經典物理學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