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冰箱長啥樣?來長沙博物館看宮廷生活用品展

2021-01-10 央視網
皇帝的冰箱長啥樣?來長沙博物館看宮廷生活用品展

原標題:

  本次展出的掐絲琺瑯如意、掐絲琺瑯象馱寶瓶等皇宮器物。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啟晴 攝

  本次展出的清代嘉慶皇帝春秋季節的御用龍袍。

  本次展出的清宮后妃們的衣物。

  本次展出的銅鍍金洋樓鍾,為18世紀英國製造。

  本次展出的灰綠鯊魚皮鞘骨箸解食刀。這是北方遊牧民族隨身攜帶的實用刀具,既能防身又能切割食物。

  本次展出的銀鍍金壽字火碗。足託之間有火託,用以盛放燃料,給火碗加熱。

  長沙晚報8月8日訊(全媒體記者 任波 通訊員 韓珺 鄧曉麗)8月9日,由長沙博物館和瀋陽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的「皇家氣象——瀋陽故宮清代宮廷生活用品展」在長沙博物館開展。展覽分為「華美章服、珍饈之器、閒情雅趣、匠心宮室」四個部分,共展出瀋陽故宮博物院所藏清宮文物95套。這些清宮遺珍集實用性和藝術性於一體,體現了清中期社會手工業製作工藝的發展水平。

  瀋陽,舊稱「盛京」,是清王朝崛起的肇基之地。作為有清一代的龍興之地,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在這裡營建了盛京皇宮。清朝遷都北京後,將盛京作為陪都,盛京皇宮因此成為「陪都宮殿」,康熙、乾隆、嘉慶和道光四位皇帝東巡祭祖時,盛京是固定的駐蹕場所。這座皇家宮闕也承載著歷代帝王恭貯聖物、以敬法祖的虔誠告慰。

  8月8日,記者作為首批探營者,提前進入長沙博物館觀看了本次展覽。

  看嘉慶皇帝龍袍了解中國帝制時代服飾等級

  本次展覽展出的瀋陽故宮博物院所藏清宮服裝與佩飾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名目繁多,可分為服裝、頭飾、耳飾、項飾、手飾、佩飾等幾類,包括冠、鈿、頭簪、手鐲、耳墜、衣、鞋等各種穿戴佩戴之物。

  展覽第一部分「華美章服」,展出了一件嘉慶皇帝御用龍袍,袍身上繡有金龍九條及五彩雲紋、十二章紋等圖案。九條金龍中,四條正龍分別在前後胸和兩肩,四條行龍在前後襟部,一條行龍繡於掩襟,從身前身後看,均有龍五條,取「九五之尊」之意。明黃色龍袍是清代皇帝吉服之一,一般在時令佳節或者在先農壇行耕耤禮等場合穿著。所謂十二章紋,是中國帝制時代的服飾等級標誌,指中國古代帝王及高級官員禮服上繪繡的十二種紋飾,包括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藻、火、粉米、宗彝、黼、黻,通稱「十二章」,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積澱過程中一個很有意思的文化現象。

  本次展覽展出的另一件點翠頭簪也極其珍貴。這件點翠頭簪用於固定和裝飾后妃的髮髻。簪上部為點翠工藝製成的大朵牡丹花造型,花中嵌有一顆珊瑚小珠,色彩鮮明,款式大方。這件頭簪做工精巧,點翠眾多而精美,為宮廷佳品。

  乾隆時期冰箱,用於轎內降溫解暑貯藏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覽在中間立櫃中展示了一臺「掐絲琺瑯蟠龍透雕寶相花獸耳方冰箱」,這個小冰箱是乾隆時期專門用在車轎內降溫解暑、貯藏食物的小冰箱。它既具有現代冰箱的作用,也具有降溫空調的作用。古人在冬天挖取天然冰貯藏,夏天這些天然冰就起到了極大的降溫保鮮的作用。據悉,在瀋陽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中,最大的一個冰箱長、寬、高均為1米以上。

  透過食用器皿和擺件飾品,了解宮廷生活起居

  瀋陽故宮博物院所藏食用器皿,均為宮廷日常膳食、各種筵宴、祭祀等活動時所用,製作都極為考究。材質有金、銀、瓷器、琺瑯器、漆、竹、木等,其中以金、銀和瓷器為多。種類包括餐具、茶具、酒具和極具特色的火鍋、火碗等,造型新穎奇特。這些食用器皿由清廷內務府造辦處所制,其中瓷器多為江西景德鎮官窯每年按規定燒制呈進。

  展覽第二部分「珍饈之器」主要展示宮廷膳食中做工精美、寓意吉祥的膳食器皿,展品中的一件灰鯊魚皮鞘骨箸解食刀十分别致。解食刀是滿、蒙等遊牧民族生活中常用的食用刀具,這種小巧實用的刀具便於隨身攜帶,在野外狩獵過程中不僅可以防身,還方便人們在捕獲獵物後切割食物並進食。後來,解食刀的作用因為生活環境的變化,從實用工具向禮制標識轉變,製作工藝也日趨精細華麗。清朝滿族貴族多將其繫於腰間,以表示對祖宗「尚武」精神的傳承。 

  雖然身處深宮禁苑,帝王、后妃們平日裡的日常生活卻豐富多彩。他們或薰香品茗、博弈打牌,或筆墨丹青、穿針引線,或施朱傅粉、對鏡梳妝。展覽第三部分「閒情雅趣」就展示了極盡奢華、美輪美奐的皇室生活起居用品。

  展覽第四部分「匠心宮室」主要展示瀋陽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中的細微的擺件飾品,既顯示君主的權威氣概、皇家的富麗堂皇,又在細節之處體現出別致獨到的審美意趣和萬福萬壽的精神追求。

  小貼士

  8月9日至11月24日免費展出

  本次展覽由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博物館、瀋陽故宮博物院共同承辦,2019年8月9日至11月24日免費展出(逢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為滿足不同年齡觀眾的需求,長沙博物館將在展覽期間推出一系列精心準備的教育活動,對展覽進行全面、深度的闡釋,並將針對成年觀眾舉辦兩場專題講座、針對青少年舉辦多場教育體驗活動等。

相關焦點

  • 「千年夢華——中國歷代枕文物特展」在長沙博物館開幕
    「千年夢華——中國歷代枕文物特展」在長沙博物館開幕,裡面好多想不到——睡覺的瓷枕竟有警示意義12月28日,小朋友在觀賞展出的北宋時期臥女枕。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郭立亮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郭瑤安睡的枕頭竟然含有警示意義,中國古代的枕頭到底有多少講究?
  • 湖南省446種鳥類長啥樣,圖鑑告訴你
    2019「愛鳥周」啟動,藝術家用廢棄報紙創作作品呼籲大家愛鳥護鳥湖南省446種鳥類長啥樣,圖鑑告訴你記者 陳月紅 攝本報3月31日訊 候鳥遷徙紀錄片裡,生動地講解了候鳥遷徙路徑、潛在危機以及如何保護候鳥等;自然創作藝術作品展通過鳥類等動物的美麗和脆弱旨在喚起大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湖南鳥類圖鑑》首次籤售……今天,在洋湖國家溼地公園,以「關注候鳥遷徙,維護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的長沙市2019年(第38屆)愛鳥周活動啟動儀式舉行,以多種形式呼籲大家愛鳥護鳥、保護野生動物。
  • 「故宮動物園」又開張,來了世所罕見200條宮廷金魚
    7月30日,由故宮博物院、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共同主辦的「觀魚知樂——宮廷金魚文化與故宮博物院藏金魚題材文物聯展」在延禧宮開幕。聯展分為金魚展和金魚題材文物展兩個部分。金魚展由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承辦,以16個傳統的「木海」陳列於延禧宮院內,共展出來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南京、福州、蘇州等12個地區42個品種的近200條宮廷金魚,很多都是難得一見的世間珍品。其中,鵝頭紅、王字虎頭、奶牛花蘭壽、十二紅龍睛蝶舞、雪青望天球等品種,更是金魚界的「翹楚」,世所罕見。展覽將持續到8月11日。
  • 清中晚期江南女性用品展亮相鴉片戰爭博物館
    由鴉片戰爭博物館、南京市博物總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粉黛裙釵飾嬌娥 妝奩器用暖閨閣——清中晚期江南女性用品展」正在海戰博物館一樓臨展廳展出。清中晚期女子的用品富有濃鬱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其品種豐富,不尚浮華,富有詩意和幻想,以質樸的藝術形象見證江南女性曾獨有的風姿與遺韻。舊時婦女以女紅技藝高超為榮,無論是做姑娘,還是做新媳婦,有一雙靈巧的手,總是驕傲的,有時甚至是地位的象徵。從民間收集的服飾繡品來看,更多的是一些實用物品,如圍嘴、鏡套、荷包等,細看每一件物品,都是神奇的想像、非凡的才華的見證。
  • 故宮創新文物展覽方式 200條宮廷金魚暢遊延禧宮
    200條宮廷金魚和34件宮藏金魚題材文物一同亮相據悉,此次聯展分為金魚展和金魚題材文物展兩個部分。近200條宮廷金魚和34件(套)宮藏金魚題材文物一同亮相。其中,金魚展以16個木海陳列於延禧宮院內,持續至8月11日;故宮博物院藏金魚題材文物展位於延分。禧宮東側一層展廳,展出金魚題材文物藏品34件(套),持續至8月30日。
  • 臺北故宮傳世珍藏: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特展【多圖】
    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地區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 臺北故宮博物院1965年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為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自北京故宮、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
  • 中山一舊宅發現大量舊時文書,來看看都長啥樣
    元旦這一日,中山一群本土歷史文化愛好者,有學者、博物館從業人員、鄉土保育從業人員、攝影愛好者、媒體從業人員等,一起相約來這裡,試圖從浩繁文字資料中,尋訪歷史印記,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展現在大家眼前的這棟僑房,無論是外在結構還是內在布局、裝飾、家具、門窗等,都相對保持完好。外表不起眼,無繁複灰雕等,門口掛「中山歷史建築」牌匾。走進堂屋,正對門口的門楣上掛著一塊牌匾,上書「民族精神」。「之前在其他僑房上看到過『國富民強』,掛這四個字的,特別少見,說明這家屋主很有正氣。」來自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的黃麗雯老師說。
  • 上世紀火車票長啥樣?70歲「票箱爺爺肚子裡」有故事
    電子客票時代 紙質車票已經越用越少 經常出行的小夥伴 一定很熟悉近年用的 紅色和藍色的火車票吧 但有人知道 上世紀的車票長啥樣嗎
  • 「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亮相上海博物館
    今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9月14日上午,上海博物館攜手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拉開序幕。「黑石號」載唐代風物揭開9世紀唐代社會生活與海上貿易步入展廳,首先是一個巨大的屏幕,其上播放的是「黑石號」沉船的模擬動畫,光影投射在展廳地面,微波粼粼,彷佛置身於藍色的汪洋。展覽按照出土器物類目分為長沙窯、越窯、廣東窯場產品、鞏義窯、邢窯和黑石號出土其他器物幾大板塊展開緩緩敘事。
  • 五一期間福州金魚遊到深圳 快去看10萬元的金魚長啥樣
    五一期間福州金魚遊到深圳 快去看10萬元的金魚長啥樣2019-04-28 11:4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深圳晚報        瀏覽量: 20609 次  你見過長著熊貓臉的金魚嗎?一尾金魚身價9.6萬元,你信嗎?  福州金魚色彩豔麗、體態端莊、遊姿典雅,在業界享有「世界金魚看中國,中國金魚看福州」的美譽。  5月2日到5日,深圳市民又能開眼界了,在第五屆中國(深圳)國際寵物水族用品展期間,你會在會展中心1號館BA01展位一睹這些名貴金魚的芳容!
  • 200條宮廷金魚入故宮 盛夏快來宮裡觀魚知樂
    人民網北京7月31日電 由故宮博物院、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共同主辦的「觀魚知樂——宮廷金魚文化與故宮博物院藏金魚題材文物聯展」7月30日在故宮延禧宮開幕。 聯展分為金魚展和金魚題材文物展兩個部分。
  • 川博瓷器展為何會有故宮國寶?這事得從60多年前說起
    這些故宮瓷器吸引觀眾流連在四川博物院參觀二樓的瓷器展展廳的時候,你或許會產生疑惑: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礬紅彩描金雲鳳紋碗、黃地粉彩雲龍紋豆……這些巧奪天工的瓷器,怎麼越看越像是故宮的文物呢?如果真是故宮的文物,如何千裡迢迢來到了川博?
  •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158件清代金玉器珍品帶你「走進故宮」
    本報訊(記者吳曉鈴)上過《國家寶藏》的金甌永固杯、乾隆皇帝的太上皇帝印章、光緒皇帝大婚時婉容的金龍鈕「皇后之寶」……12月26日,「金玉琅琅——清代宮廷儀典與生活展」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揭幕,158件清代皇家御用金器、玉器珍品,一現清代宮廷生活中祭祀、萬壽、大婚等生動側面。
  • 歲末說鼠「鼠來鼠去鼠來寶」 長沙博物館生肖文化進社區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30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卓 通訊員 周嘉玲)鼠寶寶在傳統文化裡象徵著多子多福和招財進寶,這些生肖知識你曉得啵?農曆鼠年接近尾聲,長沙博物館生肖文化進社區活動今日在開福區四方坪街道勝利社區啟動,長沙博物館聯合多地博物館將鼠年生肖文化館藏文物史料帶進社區,專家和親子家庭互動講授鼠年生肖故事,一起「鼠來鼠去鼠來寶」。提起老鼠,「鼠輩」「鼠目寸光」等一些貶義詞很快會引起人們的聯想,然而在傳統文化裡,鼠的生肖屬相卻是闢邪祈福的美好象徵。
  • 文旅探訪報告|長沙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館,臭豆腐也能沉浸式體驗?
    新旅網探訪員:張婧馳長沙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館坐落於長沙市著名旅遊景區太平老街,該館不僅將長沙文和友臭豆腐這一品牌做成了好玩好看的博物館,還利用文化與科技的聯姻將該博物館打造為了沉浸式體驗的場所。以下來談談體驗感毫無疑問,長沙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館是很令人驚喜的。首先該館的文化性值得肯定,將創業故事活化為品牌文化印刻於牆上供遊客瀏覽,這樣的方式是以故事驅動來獲得遊客的肯定,增加其品牌認可度,從而拉動經濟消費。
  • 「龍翔九天」與龍紋變遷,長沙博物館展元明清御用瓷器
    澎湃新聞獲悉,在長沙博物館新館開放五周年之際,「龍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12月28日在長沙博物館開幕。展覽共遴選元明清御用瓷器128件/套,囊括傳世完整器與景德鎮御窯出土器物等,旨在以獨特多變的器型,精美的紋飾展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用龍紋瓷器風範及龍紋的變遷。
  • 5大頂級博物館線上資源免費開放!宅家就可帶孩子領略世界級的美
    以往放假,我們都和娃去一些地方旅行、看看展。年前的時候,一些展的門票都買好了。結果突發事件一下子打亂了陣腳。門是出不成了。不過也意外地發現很多博物館、藝術館推出了在線遊覽的功能。今天就給大家推薦5個非常值得「雲逛」的數字博物館資源。即使孩子宅在家,也可以大開眼界漲知識。
  • 與蟒蛇親密共舞 暑假到長沙生態動物園看蛇展(圖)
    紅網長沙7月20日訊(見習記者 黃璐)和劇毒眼鏡蛇對視,讓二十斤重的黃金蟒蛇纏繞著脖子,兩米長的紫灰錦蛇正吐著舌頭、環繞著你的手臂、爬向你的身體——今天上午十點,長沙生態動物園大型「情景體驗式名蛇展」正式開幕,一直持續到8月30號的蛇展,會讓你與蛇來一次親密接觸。
  • 螢火蟲幼蟲長啥樣?快來野生動物攝影展探秘
    暑假即將來臨,身處「博物館之城」,你是否計劃到博物館大展刷個不停?千萬不要錯過即將在成都博物館亮相的全球頂級攝影展——第54屆全球野生動物攝影展(暫定名)。從螢火蟲幼蟲開闢前行的道路,到樹蜥大戰蜈蚣的勝利者表情,再到食蟹海豹群在浮冰上休息繁殖,這些優秀的獲獎作品,捕捉到了野生動物形形色色的日常生活,揭秘了光影鏡頭下的動物世界。
  • 在倫敦參加性用品展
    因為我自己根本就沒有去過性用品展,更不要說在倫敦參加了。但為什麼還要寫這一篇呢……因為從一位籍貫廣東的中老年婦女嘴裡,我清楚的了解到了,在倫敦參加性用品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在去年12月初,所有在UK的工作結束以後,我到我的同事Janine家住了一個周末。Janine是中英混血,從小在英國長大,並不會說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