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江蘇-太倉~有江豚出沒!

2021-01-10 常熟百曉生

今天上午

太倉海事局瀏河海巡執法大隊

執法人員在巡邏時發現

有江豚在長江太倉段水域嬉戲

執法人員趕緊用手機

拍攝下了這段珍貴畫面

上午9時50分左右,太倉海事局孫偉和肖岐奎等執法人員駕駛海巡艇回到基地,看到有「大魚」在江面翻騰,定睛一看,才發現是江豚,大家興奮不已,這是繼去年7月後,又一次在太倉看到江豚!

江豚這次為啥出現在江邊?

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物種。因為性情溫和,嘴部弧線天然上揚呈微笑狀,而被稱為長江的「微笑精靈」;它不僅是長江中現存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也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可以說「水質好不好,江豚最有發言權」。

海事局工作人員告訴小融:「以前也見過江豚,都是在江裡面,這次就在江邊,離我們基地不到30米,很是新奇,這說明我們長江大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介紹,太倉海事局瀏河海巡執法大隊基地附近,便是太倉全市唯一的水源地取水口,保障著整個城市的飲水、用水安全。江豚的出現,說明我們的水源地取水水質真的很OK!

可愛的江豚回來了!

6300公裡的長江

從雪山出發奔流入海

太倉

正處於長江入海前的顧盼回首之地!

擁有38.8公裡長江岸線的太倉,近年來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狠抓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系統推進岸線整治,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水清、岸綠、天藍,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正在長江太倉段繪成。

太倉海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隨著「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的推行,禁漁退捕、船舶汙染防治、過駁區取締、三無船整治深入推進實施……長江生態明顯改善,長江的魚類,岸邊鳥類明顯增多,在巡邏時常能看到白鷺、野鴨等,這次更是在港池裡看到了江豚!

保護我們的「母親河」

我們一起行動!

相關焦點

  • 蘇州又現江豚!
    蘇州又現江豚!執法人員在巡邏時發現有江豚在長江太倉段水域嬉戲執法人員趕緊用手機拍攝下了這段珍貴畫面上午9時50分左右,太倉海事局孫偉和肖岐奎等執法人員駕駛海巡艇回到基地,看到有「大魚」在江面翻騰,定睛一看,才發現是江豚,大家興奮不已,這是繼去年7月後,又一次在太倉看到江豚!
  • 長江太倉段新年首現江豚!
    20210108/eb0f20d1ac4745e2997c5a9b17ce3fe8.shtml   近年來,隨著禁漁退捕、船舶汙染防治、長江非法採砂整治……長江正在恢復 昔日的生機和容顏,今天(1月8號)上午9時50分,太倉海事局執法人員在水上巡航時
  • 快看!張家港又現江豚
    鄧鬱是一名鳥類攝影愛好者,當天下午在長江邊拍攝遷移鳥類時,突然發現不遠的江面上有動靜,於是記錄下了這一幕。經張家港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工作人員確認,黑色生物確實是江豚。,一般生活在深水區域,平時難得一見,只有江浪比較大的時候,江豚才會露出江面。
  • 是什麼讓長江江豚回來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長江上浪花翻湧,「大魚」嬉戲,是可愛的江豚回來了!2021年1月8日,太倉海事局工作人員在長江太倉段水域拍到江豚嬉戲的畫面。江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水質好不好,江豚最有發言權。江豚再次現身,生動說明長江大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江碧水,百舸爭流,一切來之不易。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的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江蘇文物中的長江故事——流淌古今,在長江中打撈文明記憶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視察時強調,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要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萬裡長江從唐古拉山奔騰而來,在江蘇和上海之間的長江口匯入浩瀚大海。
  • 江蘇太倉迎來2所大學,其中一所是985級別,作為縣級市飄了!
    2021年1月6日,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一期工程全面封頂,這所985大學的校區,將於2021年6月份建成投用,9月份正式招生!另外還有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太倉校區也正在建設中!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預計2022年交付,建成後可容納6200多人。為何會是太倉?
  • 長江江豚科普團|寓教於樂的江豚科普活動——熱縮片
    正在為小朋友們講解江豚知識為進行江豚宣傳教育,提高學生群體保護環境、保護江豚的意識,2020年11月23日晚六點,江蘇科技大學環境保護協會長江江豚科普團走進蘇州外國語學校鎮江分校,進行了一場生動有趣的宣講活動。
  • 「捕魚人」轉型「護豚人」,只為留住江豚的一抹微笑
    在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有這麼一批江豚觀測員,他們曾經世代在長江捕魚為生,「退漁上岸」後,從原來的江邊「捕魚人」轉型成了「護豚人」,參與到保護長江江豚繁衍生息的工作中來。圖片來源:南京江豚保護協會2014年,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沿岸100多戶漁民的「退捕轉產」工作也逐步展開。2016年,在南京江豚協會等單位的組織下,楊金龍、趙風海等十多名曾經的漁民又回到了這片熟悉的水域,成為了守護江豚的第一批江豚觀測隊員。「在禁漁之後,我們對長江江豚還是很有感情,所以自願報名參加觀測員工作,來保護江豚。」觀測員趙風海說。
  • 水面傳來噗噗聲 我發現了5頭江豚!
    原標題:水面傳來噗噗聲 我發現了5頭江豚!   自8月23日本報發布《罕見:10多頭江豚武漢城區江段戲水》的消息後,我就沿江豚出沒的蹤跡一路追蹤蹲守了一個多月。
  • 江豚、海豚和豬到底是什麼關係?
    長江江豚又叫窄脊江豚,體長為120-190釐米,體重100-220千克,貌似海豚。壽命約20 年,唯一全生活在淡水的亞種。中國是長江江豚的故鄉,先後建立了數個保護區:江西鄱陽湖生態保護區、湖北洪湖保護區、安徽銅陵保護區、江蘇鎮江豚類保護區等,2018年7月,科學考察估算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
  • 南昌贛江上出現江豚
    「幾乎每天早晚都有,多的時候有一群。」 據近來長時間在江邊值守防洪的村民說,近段時間以來,幾乎每天早晚都有江豚在附近江面出沒,多的時候有一群,起起伏伏在水中遊弋,甚至還看到江豚歡快的躍出江面的美麗身影。
  • 鎮江豚保區江豚「點名」2天38頭次出水喊「到」
    11月6日至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在結束2020年長江下遊段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後,聯合鎮江豚保區管理處採取截線抽樣法,重點考察鎮江保護區長江江豚(以下簡稱「江豚」)的群體數量及分布情況。令人欣喜的是,2天內觀測到江豚12群次38頭次,其中母子豚3對,分布以長江鎮江和暢洲北汊、焦北灘段居多。
  • 救救長江江豚
    人類的自來水廠有淨化水質的功能,但是長江江豚只能生活在被人類汙染的水體中。重金屬等汙染物會隨著食物富集到江豚體內,日積月累威脅個體的健康,進而影響種群的繁衍和存續。進入現代後,捕撈技術發展迅速,還出現了電魚、炸魚、毒魚、密眼拖網、迷魂陣等等不可持續的捕魚方式,導致江豚經常吃不飽飯,甚至連江豚也被誤捕。高壩工程、圍湖造田則直接破壞了野生魚類的產卵地,野生魚群數量急劇下降。食物來源得不到保證,江豚數量下降也就成為了必然。最直接的傷害來源於過往船隻,特別是類似挖砂船這樣噪音大、和快艇這種運動速度快的船隻。
  • 長江南京段江豚又出現
    10月13日上午,有市民給江蘇新聞廣播發來視頻顯示:在南京長江大橋下,幾分鐘之內,就有好幾隻江豚將頭伸出江面拍水玩耍,十分可愛。記者了解到,今年長江南京段江豚出現的頻次比往年同期更高了,「子母豚」(即懷孕母江豚或帶著幼崽的母江豚)也更常見了。長江十年禁漁,實施生態大保護的成效正在凸顯。
  • 看,鸚鵡洲長江大橋燈光下,江豚躍出水面
    18日晚,武漢市民萬鵬拍攝到了江豚,視頻由他同學在微博上@長江日報@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的專家看後說,視頻中,確實是江豚趁著夜色來到了武漢市區嬉戲。  長江網記者採訪了萬鵬。跟記者聊天時,萬鵬還沉浸在驚喜中。  他說,他家住錦繡長江小區。
  • 武漢段江豚嬉戲高清視頻來了,長江日報記者蹲守1個多月拍下珍貴畫面
    其中,看起來像一家三口的江豚畫面很有愛。江豚重返武漢的美好願景正在逐步變成現實。「視頻中可以看出江豚出水,姿態完整、圖像清晰,對科考隊考察武漢段江豚種群數量、水域分布、生活習性都有很高的科學價值。」10月26日江豚出沒的白沙洲水域安裝監控儀器,以便24小時全天候考察這群江豚的活動規律和周邊生境。
  • 科普∣江豚、海豚和豬到底是什麼關係?
    中國是長江江豚的故鄉,先後建立了數個保護區:江西鄱陽湖生態保護區、湖北洪湖保護區、安徽銅陵保護區、江蘇鎮江豚類保護區等,2018年7月,科學考察估算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 古人如何稱呼江豚或海豚? 看似低調的江豚,實際上是古人筆下的常客,而且為它背書的都是很牛的人。
  • 長江裡多了四五頭小江豚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孫琳) 記者在昨天啟動的2020年「南京長江江豚保護主題月」活動中獲悉,通過「水上、水下、岸線」全方位監測發現,已有四五頭小江豚出沒在長江南京段。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楊光表示,這說明江豚能正常繁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南京對長江江豚保護的成效,南京有望成為長江江豚就地保護的成功典範。近30年來,長江江豚數量不斷衰減,已成為「水中大熊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等級,2020年長江江豚擬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南昌贛江,江豚再現卻有可能被人「釣起」?市民:附近錨魚的多
    南昌贛江邊,多人拍到「江中大型黑影」近日,在南昌贛江的揚子洲段附近,有多名市民在遊玩時,發現江裡有烏黑的身影在水面浮沉,應是時隔多年未見的江豚。江豚再現是禁漁效果體現毫無疑問,南昌贛江段江豚再次出現同長江流域禁漁有關——江豚是一種主要以魚類、水族為主的肉食性動物。像大家熟悉的鯉魚、鯽魚、餐條魚以及黃顙魚等,都是它們喜愛的食物。
  • 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的太倉籍名人
    傳略參見《太倉縣誌》、《城廂縣誌》和《太倉文史資料輯存》。張竹平張竹平(1886~1944)字竹坪。江蘇太倉人。聖公會基督徒,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中國著名報業的創辦者、經營者。張竹平在民國11年(1922年)進申報館工作,以卓越的報業經營管理才能與業績,受到史量才器重,被提拔為經理兼營業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