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群飲水看似小問題,實則是影響整個豬場生產成績的關鍵性問題。豬群飲水問題,一是飲水量和健康衛生問題,而是節水成本問題。
豬每採食1千克飼料需飲水2千克至2.5千克。飲水量因飼料含鉀量不同而異:每千克飼料含8克鉀時,採食量與飲水量之比為1比3;每千克飼料含9克至14克鉀時,採食量與飲水量之比為1比4。
有些豬場,豬不愛喝水。有些豬場,水浪費太多,怎麼辦?
視頻來源:CCTV科技苑
1
豬只飲水量計算方法
按照以採食量計算飲水量的方法:
剛斷奶時仔豬的飲水量約為採食量的4~ 5倍。
3周齡斷奶仔豬飲水量(kg /d)=0.149+3.053×飼料採食量(kg/d)。
3~ 6周齡斷奶仔豬飲水量為:斷奶後第1周0.49 kg /d、第2周0.8 9 kg /d、第3周1.46 kg/ d。
育肥豬不管處於哪個生長階段,每採食1 kg飼料均需要3 L的飲水。
Gill(1989)發現哺乳母豬的飲水量和採食量間存在線性關係,飲水量(L/d)=4.2+2.52×採食量(kg/d),每頭哺乳母豬至少需水45 L /d。
每頭豬每天的耗水量可以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耗水量(L/d)=0.788+2.23×日採食量(kg/d)+0.367×0.06×體重(kg/頭)。
使用乳頭式飲水器的耗水量(2.08±0.2 L/d)大於碗式飲水器的耗水量(0.67±0.07 L/d)。
2
豬只各生長階段飲水情況
豬可以在其他營養物質短缺時生存較長時間,而斷水、缺水及飲水受限時,輕則影響豬的生長和生產,如對胎兒生長、母豬泌乳量、育肥豬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均有不良影響,重則造成豬只死亡。所以,在任何時期都要給豬提供充足、新鮮的飲水。
豬體內水分比例與體內的脂肪(比肌肉的水分含量少的脂肪組織)含量有密切的關係,但此脂肪含量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體內所含水分的比例,哺乳期時佔體重的82%,90 kg育肥期時佔體重的53%。所以,應該根據豬只各生長階段飲水需求情況(表1~4)尋找適合各個飼養階段的供水方法。
3
飼餵管理對豬只飲水的影響
青年生長豬自由採食時,其飲水量大約為採食量的2.15~2.18倍。處於哺乳期的母豬由於泌乳需要,其每天的飲水量可達採食量的4倍。但有相當多的水因溢出飲水器而被浪費,至少有40%的水事實上根本沒有被豬飲下。
飲水量的大小與餵料器的形狀(圖1)、位置也密切相關。將料槽安裝在產仔欄門上,料槽底部距離地面20 cm時(圖2),會導致平均11.5%的飼料浪費,最多可達35%,同時有平均1%的飼料剩留在飼料槽中,最多可達8%。實際上料槽的底部應該放置於地面,若料糟安裝在產仔欄門上,料槽底部距離地面不應超過3 cm。
飼料與飲水的混合式供應法是由古老的「溝槽式飼餵法」演變而來,且在飼料中加水飼餵能提高豬的採食量。採用溼料型飼餵法飼餵育肥豬時(圖3),夏季需水量(飼料乾物質)為2.6~3.5 kg,冬季需水量為2.2~2.5 kg。
飼餵方式和管理模式僅僅是影響豬飲水量眾多因素中的一部分,豬每天的實際飲水量受其年齡、體型、活動情況和健康狀況等多因素的影響。
4
溫度變化對豬只飲水的影響
處於相同生長階段的豬只,在豬舍內的溫度分別為5℃和35℃時候,飲水量也會不一樣。
其他的調查也顯示,氣溫從12~16℃變化到30~35℃時,水的消耗量會增加50%以上。
環境溫度升高會增加豬只對水的需要量,母豬和育肥豬表現得更加明顯。溫度以20℃為基準,每升高1℃,母豬日需增加0.2 L飲水,飲水量的增加導致尿中排出的水份增加,這是降低體溫的一種有效方式。
保證充足的飲水可以使仔豬24 d斷奶時體重增加1 kg/頭,母豬從斷奶至再配種的時間間隔縮短1 d。
研究表明:只有當外界溫度較高(35℃)時,增加水流量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而在溫度較低(4. 5℃)時,增加水流量對生產反而是有害的(表7)。
高溫季節應增加哺乳母豬的飲水量:水與飼料比例=5:1;溫暖(2 6 .7℃)時母豬消耗水量是涼爽時(10℃)的2倍;水壓低(無論冬夏)會降低飼料採食量150 ~350 g/d,體重損耗增加150~200 g/d。
5
水溫對豬只飲水的影響
豬只飲用水的溫度應保持在10~15℃。溫度過低時,豬只體內的消化酶不能發揮作用,飼料得不到消化易引起豬腹瀉;水溫過高時,胃壁不易分泌胃液影響豬的消化吸收。
在飲水量、水溫與外界溫度的關係中,針對生長育肥豬的研究發現:在炎熱的豬舍,當水溫為11℃時,豬只日飲水量為10.5 L;當水溫為30℃時,豬只日飲水量為0.6 L。而在涼爽的豬舍,當水溫為11℃時,豬只日飲水量為3.3 L;當水溫為30℃時,豬只日飲水量為4 L。室溫較高時給豬飲用溫度低的飲水,豬的飲水量會增加;寒冷時候飲用溫水,豬的飲水量會增加。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往期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