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群出現咬鬥、咬尾現象時,多是由這些原因引起,你的豬場有嗎?

2021-01-17 豬之事

養殖戶都希望輕鬆養豬,快樂掙錢,但是在實際養豬生產過程中,雖然自己沒少花費力氣、精力、時間,但依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有時候被搞得筋疲力盡,這啥時候是個頭?養這批豬還能掙錢嗎?

說實話,對於中小養豬場來說,養豬掙的就是細節、辛苦錢。當這兩點你沒做到位時,想掙錢的確有點難度。養豬過程中的問題種種,今天豬之事就和大家再次探討下養豬過程中的一個常見現象,那就是豬群咬鬥、咬尾現象。

當豬群咬鬥、咬尾現象時,多是由這些原因引起,想必你的豬場也會有的,輕則會導致局部感染,引發炎症或組織壞死,重則影響日增重,延長出欄時間,甚至造成死亡率,降低豬場養豬效益,必須及時採取防治措施。

一、均衡營養,滿足豬的生理生長所需

豬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都是依靠採食的飼料,當飼料營養不平衡時,豬群易出現應激反應,煩燥而咬鬥,如果飼料營養水平低於飼養標準,育肥期飼料中蛋白質量不佳,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纖維素不足,均可以導致咬鬥的發生。

建議:飼餵全價飼料,如果想自己配料省點錢,儘可能地達到每個階段生豬的飼料營養標準,當發現有咬鬥時,應在飼料中適當添加複合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均衡營養配比,滿足豬的生理生長所需。

二、改善環境,給豬營造良好生活環境

如果豬舍內環境衛生條件差,有害氣體如硫化氫、二氧化碳、氨的濃度高,臭味重,溫度、溼度過高或過低,通風速度不暢,都會使豬群產生不適,並且在這種環境下豬睡眠不好,容易導致豬群發生咬鬥。

建議:按豬舍環境達標要求,豬群訓練好「三點定位」,及時清理豬舍內的糞便、尿汙,利用設備做好豬舍內的溫度、溼度、通風、以及光照的監測管理,日常定期做好消毒,給豬群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三、加強管理,降低豬群之間不必要的摩擦

管理是個比較寬泛的事,需要做的方方面面較多,譬如一欄豬群,體重大小懸殊明顯,弱小的豬常常是被咬鬥的對象,飼養密度過大,豬群之間相互接觸增多,易發生衝突咬鬥,飼槽有限或飲水頭不足,生豬為爭奪採食和飲水的位置易發生咬鬥等。

建議:豬場應依據實際情況加強管理,按照相應的標準要求,那個不足就改正那一塊,相信通過你的有心和用心,一定可以做的更好,具體細節方面今天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如果你想了解,不妨在下方留言,後續據此單獨為您推送。

四、驅蟲殺卵,減少寄生蟲病的應激和危害

豬的體外寄生蟲容易對皮膚產生刺激,引起豬只煩躁不安,豬就習慣在舍內牆壁、欄杆上摩擦,出現外傷,誘發其他生豬咬啃,還有像體內寄生的蛔蟲,也容易使豬出現咬尾的現象。

建議:根據豬場情況,定期做好驅蟲殺卵工作,並及時清除糞便、尿汙,加以消毒,同時並對糞汙堆積處進行處理,避免寄生蟲卵的二次傷害。

五、多方舉措,多觀察多預防豬群出現咬鬥

養殖戶在預防豬群咬尾上,有個常用的做法,就是給小豬進行「斷尾」,在小豬出生1-2天內,對小豬進行斷尾,據數據獲悉,小豬斷尾後再發生咬尾的概率僅佔0.25%,而未斷尾的發生率為6.86%,相差27倍。

此外,對於生豬貧血、尾尖壞死等情況,也容易誘發豬群發生咬尾咬耳的現象,我們在日常的飼養管理中,要提前多觀察多預防避免豬群出現咬鬥現象。

對於在飼養管理過程中,出現管理缺失導致的豬群發生咬鬥時,要對被咬傷豬進行及時處理,有條件的先進行單獨隔離治療,再用0.1%的高錳酸鉀衝洗消毒,並抹上5%的碘酒,防止化膿,一般輕微的可以自愈,如果稍嚴重的,要結合抗生素進行治療。

老鐵們,想看你養豬過程中,所遇到的煩惱問題如何解決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後面給大家統統安排上。

相關焦點

  • 豬群咬尾的危害及實用治療方法
    背景:豬咬尾源自於仔豬吸允母豬乳頭的行為,很多仔豬在剛斷奶時都有吸允其他仔豬的乳頭和尾巴的習慣。豬咬尾情況在豬場中經常發生,多數與環境不適和營養缺乏有關。如密度大、通風差,在異常環境中會激發豬只的原始行為,是豬的一種反應激綜合症。
  • 豬發生咬尾時該怎麼辦?三個步驟可解決!
    幾乎所有傳統的生豬生產者都會對豬咬尾熟悉。當咬傷出現往往導致有多個受害者,甚至蔓延到整個豬舍時,這被稱為咬尾爆發,而一旦爆發很難停止。 咬尾巴的豬通常僅在晚期時才注意到,尾巴變短。在此階段,欄舍內的大多數其他豬可能已經注意到了血液並被其吸引。
  • 豬場32條常見問題解答(養豬百科)—豬知樂整理
    答:妊娠母豬尤其是在臨近分娩階段會出現糞便乾燥,不吃料,個別豬會存在發燒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個別豬在臨產階段出現的一種生理反應,採食量降低,產後自然恢復;(2)母豬飲水量少;(3)妊娠料中粗纖維含量低;(4)高溫季節,飲水、採食量降低;(5)疾病原因如發燒等。
  • 豬咬尾咬耳是什麼原因?該如何進行防治?一個小方法輕鬆解決
    在養殖過程中,豬互相咬尾巴,咬耳的現象頻發發生。輕的那些咬掉尾巴的一半,重的可以全部咬掉,有些豬還咬耳朵。   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採食時,被咬傷的豬常常躲在角落裡,如不及時治療處理可引起傷口感染,這種感染可引發局部炎症和組織壞死。
  • 豬群有20%的營養被寄生蟲吃掉,豬場驅蟲你必須做到這幾點!
    母豬懷上25天後適合打蟲嗎?母豬妊娠25天可以驅蟲,但不是最佳驅蟲的時機,最佳驅蟲時機是妊娠母豬產前21天-14天驅蟲。有的人說母豬妊娠期間不能驅蟲,尤其是配種後和產前,驅蟲藥物有毒性,對於妊娠母豬肚中胎兒有影響。
  • 你家的龜也愛咬尾嗎,揭露咬尾的真相
    ,引起龜的咬尾主要有這幾個原因:1、飼養密度過大,導致龜與龜之間的衝突增加,造成打架誤傷;2、環境不熟悉,緊張,強光引起的不適才會傷害其他夥伴;3、腐皮、換水不及時,導致尾部有腥臭味,其他同伴誤以為是食物才下口咬傷的。
  • 龜龜之間互相傷害,互相咬尾?你遇到過了嗎?
    各位龜友大家好啊,我們通常都說不要隨意混養,因為混養容易出現衝突,會有龜受到傷害的。所以,我們都強調混養時,個體差異不大,習性差異不大,並且飼養空間要大。這樣可以減少龜的「打架鬥毆」。同樣的飼養條件下,有幾個品種總是易發,如草龜類的咬尾,大青、小青咬腳趾等。仔細觀察看看,你會發現閒著沒事它們總喜歡找些東西來咬。相比之下南石,咬尾機會會少很多哦。太過明亮?也是有可能的。光照太強影響咬尾,最主要還是光線太強而產生應激,導致龜緊張而去撕咬。一般來說接受自然光,倒是不會引起什麼,就怕是室內的光照比較亮造成龜的反應比較大。
  • 烏龜咬尾難控制嗎?試試這些辦法看看
    造成龜的咬尾斷尾出現,其實原因還是蠻多的,水質、食物、密度、亮度、還有大小差異,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導火索。水質,有可能使用的自來水,因為有的自來水沒有太好的淨化,可能會出現鹼性較重的情況。長期生活於這種水質中的龜,容易會出現急躁、情緒波動大,就會攻擊其他龜。對於這種情況,可以在換水的時候,只換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水,稀釋水的鹼性。
  • 視頻 豬場神器小發明!解決豬群飲水大問題
    豬群飲水看似小問題,實則是影響整個豬場生產成績的關鍵性問題。豬群飲水問題,一是飲水量和健康衛生問題,而是節水成本問題。
  • 做好這幾點,提高你的豬場產能!
    由於非洲豬瘟目前不能治療,也沒有可用的商品疫苗,在我國肆虐流行,導致全國生豬供不應求,出現百年不遇的「金豬時代」。在現階段倖存下來的豬場,無論是自繁自養,還是賣仔豬,只要有豬就能賺錢!在如此周期超長的暴利時代,我們也需要思考一個問題:面對高漲的行情,許多豬場仍然產能低下,所獲得的利潤並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多因素導致的豬場的仔豬和肥豬的成本偏高。
  • 由烏龜尾巴引起的「血案」,是要制止一下了
    但其實大家有沒有發現,龜類的尾巴也是很有意思的,有的品種長有的品種短。特別是我們國龜類的尾巴,都是長長的,你可以看看剛出殼的草龜、花龜、黃喉,都是細細長長,尾尖如針。如果龜長大了,尾巴還是保存完好,尾尖如針,心理上給人一種完美,舒暢的感覺。哈哈,雖然有心理作用,但就是一種心理引導。大家在購龜的時候,如果尾不尖的,是不是都心裡有膈應。
  • 由烏龜尾巴引起的「血案」,是要制止一下了
    但其實大家有沒有發現,龜類的尾巴也是很有意思的,有的品種長有的品種短。特別是我們國龜類的尾巴,都是長長的,你可以看看剛出殼的草龜、花龜、黃喉,都是細細長長,尾尖如針。如果龜長大了,尾巴還是保存完好,尾尖如針,心理上給人一種完美,舒暢的感覺。哈哈,雖然有心理作用,但就是一種心理引導。大家在購龜的時候,如果尾不尖的,是不是都心裡有膈應。
  • 豬場慢性消耗病的剋星
    豬圓環病毒Ⅱ型 (PCV-2)和豬肺炎支原體(Mhp)是困擾國內豬場的兩種常見病原,這兩種病原普遍存在於豬群當中,流行範圍廣,感染髮病率高。這兩種病原均是慢性感染病原,在豬群中持續感染,屬於慢性營養消耗性疾病,引起豬群生長緩慢和母豬繁殖性能,引起較大經濟損失。
  • 高密度飼養龜苗,咬尾的原因有哪幾個?如何降低龜苗咬尾的概率?
    1、跟品種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說龜龜相互咬尾的情況大多出現在龜苗時期,各種草龜類、金錢龜咬尾,大青、小青咬趾等。仔細觀察,閒著沒事它們總喜歡找些東西來咬。南石、安南、斑點池等,咬尾機會少很多。。   2、餵食的影響,在給龜龜投餵食物的時候要注意,投餵完食物後20分鐘需要進行換水,換水後一定要檢查有沒有食物殘留在龜龜的尾巴上,特別是鱷龜的尾部上易沾有食物,如果清理不乾淨的話,會有其他沒有吃飽的龜去咬其尾部的情況。
  • 高密度飼養龜苗,咬尾的原因有哪幾個?如何降低龜苗咬尾的概率?
    1、跟品種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說龜龜相互咬尾的情況大多出現在龜苗時期,各種草龜類、金錢龜咬尾,大青、小青咬趾等。
  • 豬場如何選址?豬舍又如何建造?你做好養豬前的準備了嗎?
    養豬大戶們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豬場的選址和建設,如果大家沒有做好養豬場的規劃建設工作,那麼在後續的飼餵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我們要做的第一項工作是選擇建設養豬場的地點,這個地點在短期內沒有辦法更改,並且變動建設地點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因此大家在選址時應該慎重。
  • 豬場「拔牙」失敗?錯在這裡!
    非洲豬瘟在我國發生兩年多的實踐證明,非洲豬瘟可防可控。在世界各國防控非洲豬瘟的過程中,無論是在控制和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還是在減少和保護易感動物方面,我國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實踐證明,及時發現、及時檢測、及時診斷和精準清除(拔牙)等技術方案的實施,非常有效地阻止了非洲豬瘟病毒在區域或豬群中的傳播。實踐心得:(1)精準清除(拔牙)不是簡單地把感染豬移除,而是要把區域內的病毒一併移除並殺滅。部分豬場「拔牙」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忽視了對汙染物品及糞溝的處理,尤其是糞溝相通的豬舍。
  • 新手建設豬場,這些禁忌需注意!
    按比例來說,正常情況下,10頭肥豬的豬圈就需要有4個60-70cm的窗戶來保證豬舍氣體的流通。 3、糞便,尿液統一處理 現代化養豬場的建設都是需要糞汙進行統一有序處理,才能減少環境的汙染,避免肥料的流失。為了豬場環境的整潔,要避免隨意排放糞汙,並做好乾濕分離。
  • 豬這五種皮膚病,您豬場還存在嗎?
    發病前期還不影響採食和正常活動,很多人認為是蚊、蠅、蟎蟲叮咬皮膚所致,按照此法處理效果很差,也很多人反饋不知道怎麼原因、不懂得如何治療。下面筆者就主要引起豬疥癬、豬痘、滲出性皮炎、溼疹、圓環等5種疾病的鑑別診斷分享如下,方便大家有針對性的做好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