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飼養龜苗,咬尾的原因有哪幾個?如何降低龜苗咬尾的概率?

2020-09-22 養龜人

1、跟品種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說龜龜相互咬尾的情況大多出現在龜苗時期,各種草龜類、金錢龜咬尾,大青、小青咬趾等。仔細觀察,閒著沒事它們總喜歡找些東西來咬。南石、安南、斑點池等,咬尾機會少很多。。   
2、餵食的影響,在給龜龜投餵食物的時候要注意,投餵完食物後20分鐘需要進行換水,換水後一定要檢查有沒有食物殘留在龜龜的尾巴上,特別是鱷龜的尾部上易沾有食物,如果清理不乾淨的話,會有其他沒有吃飽的龜去咬其尾部的情況。  


 
3、傷上加傷,如果發現有的龜龜被咬傷尾巴了,馬上就要隔離飼養,否則被咬龜龜的尾巴上的傷口會有氣味,其他的龜龜會以為是食物,還會去咬,導致被咬的龜龜尾巴越來越短了。   
4、還有就是經常提到的給龜龜配備合理的飼養空間的問題,飼養密度過大是導致相互撕咬的主要原因。飼養密度過大會使有些身體基礎相對單薄的龜龜吃不到食物,會搶不過身體強壯的龜龜,進食的時候會吃不飽或者吃不到。等這些龜龜十分飢餓的時候就會去咬其他龜龜的尾巴。

  
5、龜龜個體相差較大也容易出現大龜欺負小龜的情況,造成個體較小的龜龜吃不到或者吃不飽的情況。應該將個體相差不大的龜龜,按大中小分開規格來單獨飼養。   
6.視野的問題,比如光線的強度,越是明亮的環境,越是容易發生咬尾。還有水的透明度,加一點土,讓水渾一點,可以有效降低咬尾巴的概率,或者用龍眼葉做遮蔽,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龜龜被咬斷尾後,健康程度(這裡也包括心理健康程度)、外觀品相、經濟價值、甚至於繁殖能力都會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在飼養龜龜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防患於未然,分配好龜龜的飼養空間,把控合理的龜龜飼養密度,避免龜龜相互咬尾的情況發生。

相關焦點

  • 高密度飼養龜苗,咬尾的原因有哪幾個?如何降低龜苗咬尾的概率?
    1、跟品種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說龜龜相互咬尾的情況大多出現在龜苗時期,各種草龜類、金錢龜咬尾,大青、小青咬趾等。
  • 如何預防龜龜相互咬尾
    龜咬尾大多出現在飼養水龜與半水類的龜龜當中,陸龜是不牽扯這方面問題的。
  • 防止烏龜互相咬尾的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龜龜相互咬尾的情況大多出現在龜苗時期,像性情不夠溫順的龜龜極易發生這種情況。下面小美簡單介紹下自己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廣大龜友們。1、龜的飼養密度飼養龜龜不管是種龜還是龜苗,都要注意給它們一定的飼養空間。飼養密度越大,互咬的機率越高,而飼養密度小,飼養的工作量就會增加。
  • 四招輕鬆解決龜龜咬尾問題
    龜咬尾大多出現在飼養水龜與半水類的龜龜當中,陸龜是不牽扯這方面問題的。
  • 如何防止龜龜相互咬尾的情況發生
    我們在飼養龜龜的時候會因為龜龜的飼養密度過大,給龜龜配備的飼養空間過小等原因,導致龜龜相互咬尾的情況發生。
  • 養龜都想從龜苗抓起,但龜苗真的好養嗎?
    從小抓起確實有大把的時間培養和學習,由此引申到養龜方面來,養龜就要從龜苗抓起了。龜友們都有一個想把一隻小龜苗,飼養成一隻成體大龜的夢想。這樣操作確實非常有成就感,但其中的難度也是很大的。在龜生長的所有階段中,龜苗階段的飼養難度也是最大的。剛出生的稚龜有破不開殼的情況;破殼出來之後可能會有卵黃髮炎感染甚至脫落的情況;卵黃吸收完畢之後就要操心稚龜的開食問題,如果不能開食,那這隻龜可能就養不活了;與此同時,還要一直提防各種疾病的侵襲等等。光說一說就覺得頭疼。
  • 三分鐘了解如何養好龜苗,龜苗飼養沒想的那麼難
    2.飼養水位高度的選擇建議選擇暴曬過兩天的自來水,水位高過龜苗背甲的高度就可以了,我一般放背甲高度兩倍的水位,當然前提是一定要有可以輕鬆攀爬的躲避物能夠讓龜上去換氣。3.曬臺的選擇龜苗也是需要曬背的,所以最好放一個露出水面的曬背石,當然龜苗對溫度變化比較敏感,需要我們多留意天氣變化,下雨降溫的時候及時轉移到室內氣溫穩定的地方。另外用假水草和龍眼葉給小龜做躲避也是非常好的選擇,可以很好當做龜龜的攀爬物和躲避,避免小龜應激和互相咬尾。
  • 你家的龜也愛咬尾嗎,揭露咬尾的真相
    ,引起龜的咬尾主要有這幾個原因:1、飼養密度過大,導致龜與龜之間的衝突增加,造成打架誤傷;2、環境不熟悉,緊張,強光引起的不適才會傷害其他夥伴;3、腐皮、換水不及時,導致尾部有腥臭味,其他同伴誤以為是食物才下口咬傷的。
  • 豬群出現咬鬥、咬尾現象時,多是由這些原因引起,你的豬場有嗎?
    養豬過程中的問題種種,今天豬之事就和大家再次探討下養豬過程中的一個常見現象,那就是豬群咬鬥、咬尾現象。當豬群咬鬥、咬尾現象時,多是由這些原因引起,想必你的豬場也會有的,輕則會導致局部感染,引發炎症或組織壞死,重則影響日增重,延長出欄時間,甚至造成死亡率,降低豬場養豬效益,必須及時採取防治措施。
  • 豬群咬尾的危害及實用治療方法
    背景:豬咬尾源自於仔豬吸允母豬乳頭的行為,很多仔豬在剛斷奶時都有吸允其他仔豬的乳頭和尾巴的習慣。豬咬尾情況在豬場中經常發生,多數與環境不適和營養缺乏有關。如密度大、通風差,在異常環境中會激發豬只的原始行為,是豬的一種反應激綜合症。
  • 與龜苗生死攸關的這幾個原因,需要留意啦
    養龜苗有幾個優勢知道不?龜苗子小,不佔地方,節省空間;從小帶大的龜,特別有親切感,有成就感,這是多數人最初的想法;還很萌,充分享受龜的蛻變過程。這也是很多龜友會選擇苗子飼養的原因。但是就如同嬰兒一般,龜苗子相比於大龜來說,當然要脆弱了不少。這也給平時飼養增加了難度,因為一時的疏忽大意導致不少鮮活生命夭折的事件也是頻出。
  • 龜龜咬尾時有發生,是該解決一下!
    一是受傷的個體在自然界中本身就容易被同伴或者天敵攻擊的;二是受傷的部位有腥味,會被誤以為是食物而受到攻擊的。咬尾嚴重的整個尾部都沒有了,甚至露出了內部臟器,這就……恐怕回天乏術了。如何在日常的飼養中防止咬尾呢?一起探討探討。首先,咬尾多數都是因為互相打鬥、同伴誤傷所致。
  • 烏龜咬尾難控制嗎?試試這些辦法看看
    龜的斷尾多數還是互相傷害造成的,就是夥伴之間的相互撕咬,總不可能每次都單獨飼養吧。造成龜的咬尾斷尾出現,其實原因還是蠻多的,水質、食物、密度、亮度、還有大小差異,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導火索。水質,有可能使用的自來水,因為有的自來水沒有太好的淨化,可能會出現鹼性較重的情況。長期生活於這種水質中的龜,容易會出現急躁、情緒波動大,就會攻擊其他龜。
  • 豬咬尾咬耳是什麼原因?該如何進行防治?一個小方法輕鬆解決
    有資料顯示,發生這種惡癖症的豬群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要比正常豬群下降26.4%,因此,必須採取措施加以防止。   豬群咬尾、咬耳發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營養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疾病因素等。   豬群咬尾、咬耳的防治:   1、滿足豬的營養需要,飼餵全價飼料。
  • 龜苗必須加溫飼養才能平安越冬?其實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千萬不要圖便宜,買個十幾塊還包郵的加熱棒。其實我們只要稍一琢磨,就會明白,東西便宜自然有便宜的道理,這個價位的加熱棒,其靠譜程度可見一斑。可能有的小主會說,我買的加熱棒就很便宜啊,但是沒什麼問題啊。我要說的是,並不是便宜的加熱棒絕對不能用,而是相對而言,大品牌稍微貴一點的加熱棒發生事故的概率會低一些。
  • 龜龜之間互相傷害,互相咬尾?你遇到過了嗎?
    實際上我們在飼養過程中,一隻獨養的情況是比較少的,多半都是幾隻一起養,熱鬧點有生氣點。且不說是不是混養了,就算是同品種的龜相信大家也都很少一隻獨養吧,大多數都是大於等於兩隻的吧。那麼,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到過龜龜互相傷害,互相咬尾的情況呢?有的時候真的是血淋淋的,染紅了水域。
  • 剛出殼的龜苗,怎樣飼養才能穩?
    但如果面對的是商品化的市場,時間就是金錢,再加上各地氣候不同,自然產蛋你時間點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出殼有個先後。但不管怎樣,總之大部分的頭苗是都出了,有入龜計劃的小夥伴也得到自己心儀的龜苗了。 對於龜苗要如何飼養,特別是第一年的苗苗,大家也是有不少的擔憂。比如後期即將面對的冬眠問題。
  • 豬發生咬尾時該怎麼辦?三個步驟可解決!
    幾乎所有傳統的生豬生產者都會對豬咬尾熟悉。當咬傷出現往往導致有多個受害者,甚至蔓延到整個豬舍時,這被稱為咬尾爆發,而一旦爆發很難停止。 咬尾巴的豬通常僅在晚期時才注意到,尾巴變短。在此階段,欄舍內的大多數其他豬可能已經注意到了血液並被其吸引。
  • 照顧及飼養稚龜的基本方法
    可愛的它一、如何照顧剛出殼的龜苗當您的稚龜已經很利的自然破殼,接下來就是出殼龜苗的護理,剛剛出殼的水龜或半水龜苗可以選擇在淺水中靜養2到5天,等待卵黃吸收完全後再放入稚龜飼養環境中飼養。噴水在小龜的身上保持溼度二、如何布置稚龜飼養環境推薦淺水飼養,稚龜行動能力比較差,水龜建議水位比龜背甲高度高一點,水位不宜過深,否則龜容易溺水死亡。
  • 春季龜苗易生病和死亡原因與對策
    (1)加溫飼養養殖場裡的龜苗,和我們家養環境不同,它們享受不了「單龜間」的待遇,住的基本都是「群租房」,放養密度大。而龜苗的飲食、排洩都在水中,數量多了,相應的食物殘渣和排洩廢棄物也都會增多。這勢必會惡化水質,帶來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引起龜苗生病,嚴重的則可能導致整池死亡,這對養殖而言是致命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就要用藥物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