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龜咬尾時有發生,是該解決一下!

2020-12-07 養龜愛好者kylin

互相傷害的事件在生物之間是時有發生的,哪怕是同物種也會經常為了食物等因素進行爭鬥與傷害。龜龜之間的打架也是經常有的,嚴重的甚者會打殘、打破相或者會出現死亡。而且比較多地出現的是咬尾事件。很多好好長長的尾巴,被同伴這麼一咬,就斷了,破相了還留下了傷口要癒合。

如果不及時處理斷尾,會持續性受到其他龜的攻擊。一是受傷的個體在自然界中本身就容易被同伴或者天敵攻擊的;二是受傷的部位有腥味,會被誤以為是食物而受到攻擊的。咬尾嚴重的整個尾部都沒有了,甚至露出了內部臟器,這就……恐怕回天乏術了。

如何在日常的飼養中防止咬尾呢?一起探討探討。

首先,咬尾多數都是因為互相打鬥、同伴誤傷所致。然而多隻龜擠在一個小環境裡,發生打架的概率就會大很多。就好比我們好多人合租一套小房子,時間長了也會有摩擦和矛盾。環境太小,龜就會為了爭奪活動空間和領域發生爭鬥,咬尾也不稀奇了。所以,養龜不嫌環境小, 你能給越大就越好。

其次是餵食的時候。食物對於生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界中拼個你死我活的除了爭奪配偶就是爭搶食物了。餵食我們儘量做到定點定時定量比較好。而且餵食的時候最好能夠觀察到每隻龜的狀況。一是看看龜的健康,二也是為了防止爭鬥時候可以及時出面制止。另外,餵食最好均勻些,儘量保證每一隻龜都可以吃到東西。除非你是大戶,飼養者很多龜,那就沒辦法了,不能照顧到全部的。

再者餵食完之後,有可能會產生食物殘渣。食物殘渣附著在龜的尾部也不是不可能。若是水質很差,還是採取換水適宜,換水的時候注意一下龜的周身是否有食物附著。不過這發生的概率較小。

如果是龜剛到家不久,最好是不要馬上布置在強光的地方。龜會因為緊張不適應,而採取一些過激的行為—咬傷同伴。

對於咬尾了要怎麼處理?首先還是應該對「病號」進行隔離。不然就像前面說的,受傷的部位會有腥味,其他龜會誤以為食物繼續撕咬,那就悲劇了。隔離後,對被咬的部位進行消毒,然後幹養,幹養的時候少打擾也別在幹養的時候曬太陽,這個就相當有危險性哦。注意幹養不是一味的不接觸水,定時的補補水還是要的,對於水龜來說。

即使我們在飼養中不在意龜的品相,但也得重視咬尾的問題。尾部就是龜的肛門口所在地,咬的太深入會直接導致龜的內臟外露或者感染至內臟,這都是危及龜生命的。小問題不注意,發展成大問題就晚咯。

相關焦點

  • 四招輕鬆解決龜龜咬尾問題
    龜咬尾大多出現在飼養水龜與半水類的龜龜當中,陸龜是不牽扯這方面問題的。
  • 如何預防龜龜相互咬尾
    龜咬尾大多出現在飼養水龜與半水類的龜龜當中,陸龜是不牽扯這方面問題的。
  • 龜龜之間互相傷害,互相咬尾?你遇到過了嗎?
    且不說是不是混養了,就算是同品種的龜相信大家也都很少一隻獨養吧,大多數都是大於等於兩隻的吧。那麼,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到過龜龜互相傷害,互相咬尾的情況呢?有的時候真的是血淋淋的,染紅了水域。其實,龜龜咬尾這一現象的成因很多:習性、應激、水質、食物、飼養密度、體格差異、性格差異甚者是光亮程度,都有可能造成龜咬尾的情況發生。
  • 如何防止龜龜相互咬尾的情況發生
    我們在飼養龜龜的時候會因為龜龜的飼養密度過大,給龜龜配備的飼養空間過小等原因,導致龜龜相互咬尾的情況發生。
  • 你家的龜也愛咬尾嗎,揭露咬尾的真相
    說起龜龜之間的咬尾,直叫人拍大腿啊!這應該是除疾病之外,最令養龜人心痛的痛點吧。尤其對於養戶而言,咬尾沒有預防好,不僅大面積發生,甚至是引起龜的死亡,而且影響龜的賣相,真的是大大的損失。被咬尾的龜就成了「雞肋」了。對於一些不了解的龜友來說,還指望著龜被咬掉的尾巴能重新長出來,這就不太可能咯,斷了就是斷了,成為龜永遠的傷痕。
  • 墨魚骨對養龜的妙用
    「蠔殼」,諮詢其用途,閃爍其詞不肯說……後來與其他朋友探討,說作用是給龜咬食,從而「減少咬尾」,故此得用陳年風化的。總結一下,墨魚骨對於養龜的作用,可能有三方面:1.磨牙。像貓磨爪一樣,某些龜的品種特別需要「磨牙」。提供了墨魚骨,就減少了咬尾、咬趾的機會。2.補鈣。網上查了一下,發現墨魚骨藥用價值還蠻大的呢!3.幫助消化。據說,卵生動物都需要攝食沙粒,以幫助消化,咬碎的墨魚骨起到了沙粒的作用。
  • 烏龜咬尾難控制嗎?試試這些辦法看看
    長期生活於這種水質中的龜,容易會出現急躁、情緒波動大,就會攻擊其他龜。對於這種情況,可以在換水的時候,只換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水,稀釋水的鹼性。食物,食物不足的時候,也會導致龜之間的互相爭鬥,傷及尾巴也屬於正常。密度,飼養密度過大就是很大的隱患。原因就是不一一的說了,再說說怎麼解決吧,這還是比較實在的。1、環境可以改改。
  • 防止烏龜互相咬尾的注意事項
    所以在飼養龜龜的時候,要分配好龜龜的飼養空間,把控合理的飼養密度,避免龜龜相互咬尾的情況發生。2、不同種類的龜儘量不要混養每一種龜都有不同的性格,所以儘量不要混養。比如將巴西龜與草龜放在一起養,巴西龜很兇,生長速度也很快,一段時間以後身體大小出現差異,巴西龜便會開始攻擊草龜,最主要的就是咬尾,其實很多種類的龜都不適合養在一起,尤其是體型、性格本身就存在差異的,所以龜儘量不要混養。
  • 高密度飼養龜苗,咬尾的原因有哪幾個?如何降低龜苗咬尾的概率?
    1、跟品種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說龜龜相互咬尾的情況大多出現在龜苗時期,各種草龜類、金錢龜咬尾,大青、小青咬趾等。仔細觀察,閒著沒事它們總喜歡找些東西來咬。南石、安南、斑點池等,咬尾機會少很多。。   ,其他的龜龜會以為是食物,還會去咬,導致被咬的龜龜尾巴越來越短了。
  • 高密度飼養龜苗,咬尾的原因有哪幾個?如何降低龜苗咬尾的概率?
    1、跟品種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說龜龜相互咬尾的情況大多出現在龜苗時期,各種草龜類、金錢龜咬尾,大青、小青咬趾等。
  • 這些對龜的「誤解」,看看有你嗎?
    在養龜的過程中,很多龜友們都存在著一些對龜的「誤解」。這些「誤解」中有些可能是無傷大雅,但是有一些卻可能損害龜龜的健康。那麼我們下面來看看還有哪些普遍的龜「誤解」呢!二、龜苗的尾巴斷了就是同伴咬的「咬尾」是在養龜中最常出現的事情,而很多的人都認為龜苗的尾巴斷了肯定是其他的龜苗咬斷的。但這只是其中一點,有很多時候,龜苗的尾巴斷都是因為營養不良或者是缺乏維生素等等,最後導致尾巴乾枯壞死脫落。
  • 可愛的龜龜是很佛性的寵物,但身上長白膜是怎麼回事?該如何解決
    但是可愛的它們飼養起來給人類的生活也帶來了不少麻煩,遠不如飼養寵物龜方便。雖然龜類沒有毛茸茸的可愛外表,但佛性的它們也有著不一樣的萌感。但在飼養的過程中,寵物龜四肢長白膜是什麼情況?找對原因才能順利解決。
  • 亞成體的龜,咱們又該如何去飼養呢?
    亞成體,顧名思義,就是介於幼體和成體龜之間的個體。一般兩年以上就脫離了幼龜的範疇了。我們經常稱此時的龜為:龜碌,再大些的龜可以算是亞成體。亞成體的龜其實是大多數龜顏值的巔峰,當然也有些例外的,主要還是看個人的審美了。 亞成體往往是我們常說的最容易飼養的階段,這個階段既沒有幼龜那樣脆弱,也不像成體龜需要操心繁殖的事情或者相當的佔用空間。不過亞成體階段也是需要注意飼養的。
  • 豬發生咬尾時該怎麼辦?三個步驟可解決!
    如果是這種情況,最好找到並解決潛在的問題的根源。 二、該怎麼辦? 解決咬尾問題的措施可以是分散注意力,也可以在情況更為嚴重時消除咬傷或受害者。幾乎任何東西都可以用來分散豬的注意力,但是它們很容易失去興趣。因此,定期更改玩具比必定擁有最佳類型的玩具更為重要。但是,這些玩具應該對動物是安全的,並且不會對食品安全構成風險。
  • 龜能不能混養呢?關於龜混養的那些事兒
    我們養龜,很多時候也希望能將不同的龜混養在一起,這樣不僅方便一起照料,還可以更具觀賞性。但是,就好比不是所有的魚都能混養,龜與龜之間混養也有禁忌哦。其實關於龜的混養問題一直很困擾著各位龜友,你說不能混養唄,那很多人混養都沒問題,還可以有不一樣的效果;你說能混養唄,總是有「慘案」會發生,搞得龜龜破相不說,還弄得自己心情不好。
  • 龜經常咬尾巴
    斷尾巴原因:1.營養缺乏:龜體營養缺乏,
  • 要保持龜的完美體態,需要注意龜的幾個易受傷處
    龜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磕磕碰碰,遇到同伴互相打架鬥毆也是再說難免的。所以,很大一部分概率會遇見龜受傷的情況發生。若是很在乎龜品相的話,還是需要注意這些物理性的傷害,很多可能就造成了龜的終身破相哦。最經常遇到的應該就是斷趾甲了吧。特別對於新到家的龜,由於不適應環境,極力想要脫離現在所處的環境。
  • 養龜必備綠水攻略
    先欣賞一下美麗的景色,真是山清水秀,裡面的魚肯定非常好吃。所以第一個網友的想法,綠水會把龜養死,那自然是錯誤的。然後我們來看看水為什麼會變綠呢?那麼必須要了解一種藻類。小球藻也叫綠藻。所以,想要養出綠水的龜友可以找找已經有綠水環境的小夥伴,要一瓶綠水就好了。一般養過金魚的朋友都知道綠水養的金魚不容易死亡,對應的養龜也是必備環境。綠水有多個好處,一,能見度差,龜不易咬尾,看不見嘛。二,小球藻大量分解水中有害物質和龜的排洩物,保證水質,龜不易腐皮。三,新龜進綠水中,不透光,陰暗,有安全感,減少應激反應,快速適應。
  • 大家覺得好養的龜,其實並非如此
    相對於簡單的事情,這個世界上當然還存在著大批量很難解決的問題。大家都在討論著哪種龜最好養,它的對立面就是:什麼龜才是難養的。哈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瞎想過這個問題呢,要不要挑戰一下最難養的龜。如果你想說哪種龜才是最難養的,小編真的不知道哦。
  • 黃緣盒龜應該怎樣仿野生飼養
    而常見的年產卵只有1~2次,平均每隻親龜年產卵3枚,產苗2隻。1 親龜種源親龜全部採用皖南種黃緣盒龜,取自安徽廣德地區山脈,利用狗的嗅覺上山捕捉。當地山民告訴筆者,10年前每年從山上可捉到10隻黃緣盒龜,現在很難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