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龜苗有幾個優勢知道不?龜苗子小,不佔地方,節省空間;從小帶大的龜,特別有親切感,有成就感,這是多數人最初的想法;還很萌,充分享受龜的蛻變過程。這也是很多龜友會選擇苗子飼養的原因。但是就如同嬰兒一般,龜苗子相比於大龜來說,當然要脆弱了不少。這也給平時飼養增加了難度,因為一時的疏忽大意導致不少鮮活生命夭折的事件也是頻出。
經常會有龜友問到:龜苗要怎麼去飼養?其實哪一隻成年大龜不是從小苗開始成長的呢。飼養其實無異,並不需要什麼特殊對待,只是一些細節方面自己得留意。比如飼養龜苗的水位的問題,有人建議是低水位飼養,也有龜友就堅持贊同高水位飼養龜苗也沒問題。這個問題也是有諸多爭議,究竟是哪個水位好呢?其實這也是大家太過於「概念」化了,何為高水位低水位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對吧。龜苗因為體力弱,身體較輕,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一般的水龜苗低水位至淹沒過龜背為宜,高水位在十釐米以內為好,個人認為。最佳水位可以高過龜背2-3釐米或者2個龜背高度就好。至於不少龜友將剛到家不久的龜苗直接放入20-30釐米深的水環境中,這做法死亡率就很高了。尤其是剛到家不久,還是龜苗。深水需要沉浮對於龜苗來說消耗不少體力的,而龜又是用肺部呼吸的。
飼養龜苗有時候突然暴斃,可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冰凍的食物沒有完全的恢復至常溫,導致受冷食物進入胃部而致死的。另外,忽然餵一些鮮活的食物,極其容易引起龜苗暴斃或者長時間拒食直至死亡。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還是以龜糧蝦幹類為主食,即使餵食新鮮食物,也是分割好的魚蝦肉為好,活食謹慎對待。首先一點就得保證食物的來源沒有問題。
另外,腐皮其實對於龜苗的致死率還是蠻高的。我們養龜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龜腐皮的情況,有些時候輕微的腐皮只要正常飼養,曬太陽也會痊癒。但是對於龜苗的腐皮應該更引起重視,腐皮容易導致龜苗的狀態下降,惡化病情。大部分人會用百多邦或者碘酒、金黴素眼膏加幹養治療它們,一周左右時間基本能痊癒。而且到家的時候,我們先儘量不要使用玻璃材質的容器。太透明的環境會讓龜苗缺少安全感而應激,也是導致腐皮的原因之一。
龜苗的腸胃更加薄弱,餵食的時候不要猛喂。總是希望它們長得快些,能夠更好的過冬,能有更好的體質。初衷是好,只是伴隨著巨大風險。正常餵食量,也可以讓它們長得很好,欲速則不達。
龜苗相比於大龜,無非體質弱,體重輕,更不禁折騰,所以作為飼主細心些,它們還是能健康長大的。對於一些飼養上,飼主的疏忽大意導致的過失,這是大龜還是小龜都經受不住的,這就不分什麼龜苗還是成龜了。比如:幹曬太久;經常手裡把玩;換水不注意水體溫度差距等等,只是大龜相對於小龜苗來說,抗性強了點,如果你折騰的夠嗆,再大的龜估計也扛不住的。
別在心理上就先輸了一截,龜苗在你的細心照料下,依舊可以長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