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龜苗易生病難養活?大容器深水位撤曬臺,輕鬆養好硬幣苗龜

2020-10-03 鶇龜先生

#謠零零計劃#

烏龜是飼養比較多的爬行動物寵物,而從小龜苗養起,是很多寵主的夢想。其原因是因為龜苗嬌小可愛、更惹人憐愛,而且從小苗將烏龜養大,也是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然而小龜苗,特別是硬幣苗,又不是那麼好養活的。硬幣苗難養(易病、易死),幾乎是共識將龜苗全養死的,每年也都不少見。由此造成相當多寵主,談龜苗色變,不敢飼養

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並不是這樣之所以難養,是因為部分寵主養龜環境設置和飼養方法出現了問題,並不是龜苗真的難養。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這個問題,供有此困惑的龜友參考。文中所說的硬幣苗或龜苗,是指剛出殼不久的草龜小苗。

一、硬幣苗草龜的基本特點

硬幣苗草龜,是指剛出殼不久的小龜苗(卵黃剛吸收完畢的商品龜苗)。因大小如一元硬幣,因此有了個形象的稱呼「硬幣苗」,以形容其嬌小。通俗理解,這是嬰兒期的烏龜。

一方面,硬幣苗嬌小可愛,非常吸引人的目光;另一方面,與人類嬰兒期一樣,硬幣苗身體各項機能發育不完善,對外界致病因子抵抗力(免疫力)低,因而體質嬌弱,容易生病。感冒、肺炎、腐皮、腸炎等疾病都很常見。而也正由於體質弱,一旦生病以後,治療起來通常困難,病亡率非常高。由此硬幣苗易病、易死亡,難養活,幾乎成為養龜人共識。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龜苗真的天生難養?當然並不是這樣。造成硬幣苗易病、易死亡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在於飼養不當;只要方法對路,龜苗並不難養。

二、造成硬幣苗易病、易死亡的三大元兇

不管是龜苗還是成年龜,除非購買來就是病龜,否則其生病或死亡,都是飼養不當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對烏龜各階段特點缺乏正確認識,養龜環境營造和飼養方法不當造成的,基本都是「烏龜怕什麼,就給什麼」,如此想不病或死亡都難。

造成硬幣苗生病或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溫差大,二是水質不穩定。硬幣苗剛出生不久,體質偏弱是實情,決定了它經不起風吹雨打。特別是對大溫差抵抗力差,經常會因忽冷忽熱而生病。龜苗之所以多發感冒和肺炎,原因即在於此。此外,溫差大也影響進食,龜苗拒食(厭食)也多少與此有關。

水質不穩定,也是造成硬幣苗生病或死亡的常見原因。理論上講,龜苗剛出生,並沒有建立對環境的依賴性,比大龜更容易適應水質。但這裡的水質,是指穩定的水質。如果水質多變,龜苗同樣不適應,容易因水質波動而應激反應,外在表現就是腐皮腐甲。

也就是說,硬幣苗最怕溫差大和水質不穩定,出現這樣的情況,基本不是病就是亡。而無論溫差大還是水質不穩定,都不是龜的原因,這是養龜人造成的,也就是上面所說的「怕什麼,就給什麼」。之所以有那麼多人說龜苗難養、易病、易死亡,觀察他們的養龜環境,基本都是小容器、淺水飼養,並且十有八九還都設置了曬臺。

容器小、淺水養、設曬臺,可以說是造成硬幣苗容易生病和死亡的「三大元兇」具體原因,簡單分析如下:

(1)容器小、淺水養、設曬臺,容易造成大溫差

水體對氣溫具有緩衝作用,其原因在於水是常見物體中比熱容最大的物質(是空氣的4倍多)。由此導致吸收或釋放相同熱量,水溫變化比氣溫緩慢的多(僅相當於其1/4不到),以維持水溫穩定,保護水生生物。

水體的緩衝作用,與其大小直接相關水體越大,緩衝能力越強,水溫越穩定;反之,水體越小,水溫變化越劇烈,甚至隨氣溫而變化,忽冷忽熱(即溫差大)。舉個例子,夏季將一碗水和一桶水分別曬在太陽下,碗裡的水很快變熱,而桶裡的則升溫緩慢;晚上則相反,碗裡的水很快降溫,而桶裡的水溫穩定。這就是水體大小對氣溫緩衝作用差異的直觀體現。

長期以來,在寵物龜飼養中,一直有「淺水過背」的說法,幾乎成為信條。即養龜水位不能過深,以剛沒過龜背為宜,再高就容易淹死烏龜。而對於龜苗,則認為「超出背甲的水位即為高水位」,已經太深了

某網文宣稱的「適宜」養龜苗水位

按照這種理解,硬幣苗身體厚度約1cm,則養龜水位只能是一兩釐米深。這麼淺的水位,再加上飼養容器小,一點點水體,無疑對氣溫沒有緩衝作用,非常容易忽冷忽熱,溫差大。水體小帶來的溫度不穩定,是硬幣苗感冒或肺炎的主要原因

如果單單是水位淺,問題還不至於那麼嚴重。很多人偏偏又有另一種觀點,認為「烏龜必須要曬背」,於是給硬幣苗也設置了曬臺。其實龜苗曬背弊大於利,由於水的比熱容比空氣、曬臺都大得多,由此導致在同一時間段,水溫、氣溫和曬臺溫度不一致,產生溫差。在這種情況下,龜苗攀爬曬臺,出水、入水,就是一次溫度冷熱轉換。經常置身於這樣忽冷忽熱的環境,想不感冒生病都困難。不曬背對龜苗健康成長影響不大,但曬背有可能生病或送命,這裡的輕重,請考慮清楚

當然,這也不是說「淺水養龜苗」就是錯誤的。淺水也能養,但要保證溫度穩定,沒有大溫差,這隻有在四季恆溫、幾乎封閉的溫室中才能實現。而家庭養龜是一個開放環境,使用小容器、淺水飼養,並且設置曬臺,非常容易產生大溫差,造成龜苗生病或死亡。

(2)容器小、淺水養,容易造成水質不穩定

小容器、淺水位,不僅容易造成溫差大,也會造成水質惡化快,導致換水頻繁,由此產生腐皮腐甲等應激反應病變。

水體不僅對氣溫有緩衝作用,對水質同樣也可以緩衝。這在環境學上,被稱為水體的自淨能力。即汙染物進入水中後,水體可以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與生物作用,使汙染物濃度降低,並使水體恢復到受汙染前狀態的能力。物理作用主要表現為稀釋、擴散、物理沉降與吸附等;化學作用主要是化學反應與分解、化學吸附等;生物作用主要是微生物對汙染物的分解和轉化。自淨作用,可以保持水質穩定,使水生生物免受水質突變帶來的危害。

然而自淨能力,同樣也受水體大小控制。相同條件下,水體越大,自淨能力越強,容納汙染物的能力越大,水質越容易保持穩定。反之,水體越小,自淨能力就越小,一點點汙染物就會造成水質惡化。而小容器、淺水養龜,恰恰就是後者,水質不易穩定。

烏龜的進食和排洩,均在水中。小容器、淺水位飼養,由於水體小,食物殘渣和烏龜排洩物(尿液和糞便),經腐敗菌分解後,很快就使水質惡化。此時如不及時換水,大量滋生的細菌容易使龜苗患病,如腸炎、腐皮腐甲、白眼病、疥瘡等。而頻繁大換水,又容易使水質不穩定。水質不僅僅是感官上、物理上的髒或臭,更重要的是化學(酸鹼)和微生物平衡。換水只能解決物理上的問題,而化學和微生物平衡都發生了改變。對龜苗而言,每換一次水,就是一次新水,需要重新去適應。適應不了,就容易產生應激反應(腐皮腐甲等)。

綜上所述,硬幣苗一怕溫差大(容易感冒、肺炎),二怕水質不穩定(容易腐皮腐甲)而小容器、淺水位,以及設置曬臺,恰恰容易產生大溫差和水質不穩定,是造成龜苗難養的「三大元兇」。這就相當於「烏龜怕什麼,就給什麼」,如此生病或死亡就好理解了。

實際上,作為寵主,只要稍微轉變下思路,「烏龜怕什麼,就儘量避免什麼」,往往就會發現,即使是脆弱的小龜苗,其實也很好養。

三、大容器、深水位、免曬臺,輕鬆養好小龜苗

龜苗難養,易病、易死亡,是因為不了解硬幣苗特點,採取了「小容器、淺水位、設曬臺」的方法來飼養,從而造成「大溫差和水質不穩定」,進而使龜苗生病或死亡。也就是說,是沒有處理好溫差和水質問題,主要責任在養龜的人,而不是龜苗

實際上,我們只要反其道而行之,採取「大容器、深水位、免曬臺」的方法,即可避免大溫差和水質不穩定問題。溫差小了,水質穩定了,龜苗就不容易生病或死亡,也就不難養了。

1、大容器、深水位、免曬臺,可有效避免溫差大

大容器、深水位,意味著養龜水體大,對氣溫緩衝作用好,水溫不會忽冷忽熱。沒有了大溫差,龜苗自然不容易產生感冒、肺炎等「溫差病」。而免曬臺,同樣也是為了防止大溫差。如上文所述,有了曬臺,龜苗在爬上、爬下過程中,容易因水溫和氣溫差異大而感冒生病。撤除曬臺,就只能呆在水中,又加上是「大容器、深水位」來養,水溫穩定,也就不容易產生大溫差。

2、大容器、深水位,可有效保持水質穩定,避免應激反應

水體大意味著自淨能力增強,水質不容易惡化、崩潰,自然也就不需要經常換水,特別是大量換水,甚至全部換掉。由此水質易於穩定,可減少龜苗因水質波動而生病。

如果再搭配其他措施,如在水中種植水生植物、飼養小魚蝦和泥鰍等,用來吸收、處理汙染物和食物殘渣,這樣可以維持水質長期穩定。鶇龜先生的龜缸,基本都是幾個月不換水,只補水。下圖中的龜缸,從三月份開缸至今,只換水兩次,且原因還是因為改變缸中沙子和植物位置,導致水過於渾濁才換的。

當然,為了保持水質潔淨,經常換水也是一個可取的方法,但一定不要過於頻繁。建議採用抽底加水的方法,用虹吸管等工具,將底部汙物定期抽出,然後補充新水即可每次換水量,以1/4到1/3為宜,最多不超過一半,以免產生水質突變(水質完全崩潰除外)。

3、大容器、深水位,龜苗體質好,少生病

除了能穩定養龜環境(水溫和水質),「大容器、深水位」養出的龜,體質普遍好。原因在於,烏龜活動範圍更大,經常潛水、遊泳,體質得到良好鍛鍊。體質好了,抗病能力更強,由此進入良性循環,飼養更省心。此外,「深水出好龜」,與淺水相比,深水養出「高背龜」的機率更大,形體更優美。

綜上所述,「大容器、深水位、免曬臺」飼養龜苗,可有效避免大溫差及水質突變,使環境更為穩定,龜苗也就不容易生病或死亡。同時運動量大,龜苗體質好,外形也更優美,可謂優點多多。那麼多大的容器算大、多深的水位算深呢?

四、多大的容器和水位,才算「大而深」?

自然界中的烏龜,生活水域是江河、湖泊和池塘等水體,其水體之大、之深,是家養環境無法比的。因此,原則上說,只要家中空間允許,容器越大越好。鶇龜先生使用過的容器,長度有30、40、50、60和100cm等幾個等級。從實踐效果看,容器長寬高60×40×20以上(單位cm),水深10cm以上,在室內飼養即能達到良好的控溫和控水質效果,無論大小烏龜,均很少生病,大家可以參考。容器再小的話,難以布置環境,實際效果不好。

鶇龜先生飼養硬幣苗草龜的魚缸

從水深來看,自然界中水體深淺劃分單位是米。與此相比,家養環境無深水可言,都是淺水。有人說自然界中水體也有淺水區,這話雖沒錯,但即便是淺水區,水深也多是二三十釐米以上。至於幾釐米深的水域,除了夜晚,龜苗並不經常活動,否則水鳥就把它們吃沒了。因此,對於養龜水深,主要取決於各自理解,實際並無標準。二三十釐米,甚至幾十釐米深的水,對於水龜和半水龜來說,都不算個事,可以大膽放心養。不過如以「淺水過背」為參照,基本10cm以上的水位,即可稱為家養中的「深水」鶇龜先生現在共有6個龜缸,養龜所用的水位最低為20cm,最高為35cm

鶇龜先生自2007年開始飼養龜(目前最大的草龜即為當時留存),期間也隔三岔五購買兩三隻龜苗來養。因擔心深水淹死龜苗,採用的方法就是「淺水過背」(2cm左右)。前後大概有四五批,共約10餘只龜苗,全部被養死

2018年夏季,購買了5隻草龜和5隻花草雜,共10隻硬幣苗,直接放在了水深10-15cm的容器飼養。當時本著「淹死大多數,留下一兩隻就行」的想法。然而,結果出人意料,只損耗了1隻,存活率90%,並於當年深秋進入自然冬眠。

2018年夏龜苗飼養水位10-15釐米

當然,這批龜苗最終的結果並不好,絕大多數折損在冬眠中。原因是在春節期間,把它們遺忘了。由於採用的是溼毛巾冬眠法,極易缺水,想起來的時候,毛巾全部幹透。三隻體格小的草龜苗,直接成了烏龜幹,另有兩隻龜狀態也極差,最終在出眠後不久死亡。

由於上次硬幣苗冬眠人為失誤,無法準確分析自然冬眠損耗,因此在20餘天前,又買了10隻硬幣苗草龜,直接飼養在水深35釐米的魚缸。目的是為了分析硬幣苗自然冬眠的損耗,是否真如傳言中那麼大,附帶再繼續觀察深水養苗的效果。

飼養水位35釐米

從這10隻龜苗的表現來看,除了有2隻入水即被淹翻倒外,其他8隻均健康生長,在約15天之後即陸續爆發生長紋。至於那兩隻被淹翻的龜苗,移入淺水中飼養,不久死亡。這說明,確實有個別體質差的龜苗,不適合深水,但絕大部分龜苗並無問題。因此,不必對「深水養龜」心懷恐懼。

至於很多寵主擔心的「深水淹死龜」問題,其實都是多慮了。烏龜是用肺呼吸的動物,確實會被淹死。但絕大部分「淹死」,都和深水無關,另有其因,其實淺水中淹死機率更高。限於篇幅,這部分內容將另文論述,敬請關注。實在不放心的話,可以在水中設置不出露水面的墊腳石(樹枝、水草等)

退一步來講,相對於「小容器、淺水位、設曬臺」養龜苗的動輒就生病,甚至死亡、團滅,深水即便真有個別淹死,也是偶然事件,大部分龜苗還是能茁壯成長的。龜苗全養死的很常見,全淹死的則幾乎未聞,這其中的道理,一定要清楚。

五、結語

硬幣苗生性脆弱,怕溫差大和水質不穩定。前者容易帶來感冒、肺炎等「溫差病」;後者容易帶來「腐皮腐甲」等應激反應病。而家庭「小容器、淺水位、設曬臺」的養法,恰恰容易造成大溫差和水質波動,是引起硬幣苗生病或死亡,甚至團滅的「三大元兇」

要想提高龜苗成活率,促進健康成長,就要想辦法穩定住溫度和水質。「大容器、深水位、免曬臺」的養法,即可很好解決溫度和水質不穩問題。從鶇龜先生的實踐來看,龜苗存活率基本可達80%-90%。

如果有新手寵主還在為如何養好龜苗而發愁,特別是一次次努力仍將龜苗養死,那麼「深水養龜苗」,值得一試,相信一定會收穫驚喜。對此如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龜苗真的易病易死很難養?大容器深水位養,草龜硬幣苗也一樣好養
    一方面,硬幣苗嬌小可愛,非常吸引人的目光;另一方面,與人類嬰兒期一樣,硬幣苗身體各項機能發育不完善,對外界致病因子抵抗力(免疫力)低,因而體質嬌弱,容易生病。感冒、肺炎、腐皮、腸炎等疾病都很常見。而也正由於體質弱,一旦生病以後,治療起來通常困難,病亡率非常高。由此硬幣苗易病、易死亡,難養活,幾乎成為養龜人共識。
  • 闢謠:龜苗很難養活?假的,避開三大元兇,草龜硬幣苗也一樣好養
    然而小龜苗,特別是硬幣苗,又不是那麼好養活的。硬幣苗難養(易病、易死),幾乎是共識。將龜苗全養死的,每年也都不少見。由此造成相當多寵主,談龜苗色變,不敢飼養。而也正由於體質弱,一旦生病以後,治療起來通常困難,病亡率非常高。由此硬幣苗易病、易死亡,難養活,幾乎成為養龜人共識。
  • 春季龜苗易生病和死亡原因與對策
    因此,自然冬眠的龜苗,並不比溫室飼養出來的更好,體質也很差。綜上所述,早春能夠買到的龜苗,基本都是上年剩下的尾苗。無論是加溫飼養,還是自然冬眠,都存在體質偏弱問題,這是不推薦在早春購買龜苗的內因。先天不足,體質差,難伺候。除此之外,從外部條件看,早春也是不適合飼養龜苗的。
  • 闢謠:溫室龜真的難養活嗎?不,做好3件事情,輕鬆養好溫室草龜
    一、溫室龜易生病的根源在於其溫室生活環境大家都在說溫室龜難養,容易生病和死亡,但很少有人去仔細分析,為何會這樣,通常是以溫室龜「體質差」一帶而過。只有深刻理解了這些特點,進而採取正確的措施,才能夠養好溫室龜,減少或避免生病、死亡。二、如何才能減少溫室龜的生病或死亡?
  • 龜苗真的比大龜難養嗎?其實未必是這樣,掌握了技巧小龜苗更好養
    他說這是第一次養龜,所以選了一隻大龜,因為他覺得「買只大的應該比小的好養活」。關於養烏龜到底應該從龜苗(小龜)開始養好,還是從大龜開始養好,也是養龜新人糾結的一個典型問題,包括曾經的「烏鶇與烏龜」。大家普遍認為,龜苗(小龜)過於脆弱,不適合新手飼養,而多推薦養大龜,認為它們抗病能力強,不容易養死。事實真的如此嗎?
  • 早春購買小烏龜苗需慎重,寵物龜苗春季易生病和死亡的原因與對策
    因此,自然冬眠的龜苗,並不比溫室飼養出來的更好,體質也很差。綜上所述,早春能夠買到的龜苗,基本都是上年剩下的尾苗。無論是加溫飼養,還是自然冬眠,都存在體質偏弱問題,這是不推薦在早春購買龜苗的內因。先天不足,體質差,難伺候。除此之外,從外部條件看,早春也是不適合飼養龜苗的。
  • 三分鐘了解如何養好龜苗,龜苗飼養沒想的那麼難
    很多龜友養龜都喜歡從龜苗養起,享受小龜龜慢慢長大的樂趣,那麼飼養龜苗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就跟團長一起來看看吧!1.首先是飼養容器的選擇飼養小龜苗建議用一個小的周轉箱,不需要過濾,因為小龜身體弱,過濾的水流可能會消耗小龜的體力導致龜苗溺水。
  • 做好三件事,輕鬆解決溫室龜易生病易死亡問題
    一、溫室龜易生病的根源在於其溫室生活環境大家都在說溫室龜難養,容易生病和死亡,但很少有人去仔細分析,為何會這樣,通常是以溫室龜「體質差」一帶而過。事出必有因,只有找出真正的原因,並想辦法解決或規避,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於溫室龜,同樣也是如此。
  • 烏龜淺水養好還是深水養好?深水養龜有什麼優點?
    潛水過背或許能養活龜,但養好確實不容易,因為水淺容易髒,容易忽冷忽熱,這些都是使烏龜容易生病。並且水淺烏龜一旦翻身,極有可能翻不過來,容易嗆水或淹死,潛水也無法遊泳,烏龜運動量有限,體質得不到鍛鍊,體型也不好。
  • 只要學會這些知識,你也能養好一隻便宜好看又好養的草龜
    那怎樣才能養活甚至養好草龜呢,今天就把我多年來的飼養心得交給大家,只需10分鐘,你也成為一個養草龜老司機。一、草龜簡介草龜,俗稱烏龜,在我國分布廣泛,野外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等水域,屬於淡水龜亞科水龜屬。草龜背甲較扁平,有三條縱稜。
  • 秋天不撤曬臺龜會感冒嗎?
    秋天來了,晝夜溫差大,網上流傳一種說法:秋天要給龜撤曬臺想必龜友「撤曬臺」的觀點是中醫思想的一種繼承。中醫認為溫度變化會導致人感冒,氣溫升高了有熱感,氣溫下降了有風寒,忽冷忽熱更容易引起感冒。很多人也接受這觀點,所以夏天感冒最常見的解釋是「洗澡出來著了涼」,或者「吹空調吹的」。所以在中國人們會想當然地認為龜從水裡爬出來也會著涼感冒,尤其是在晝夜溫差大的秋天。
  • 養龜都想從龜苗抓起,但龜苗真的好養嗎?
    龜苗其實包括了稚龜和幼龜,也就是說出殼之後就可以稱之為龜苗了。水位方面,要注意龜苗一般是不能深水的,淺水過背即可,同時水中設置可以攀附的曬臺或石塊等,在龜苗四腳朝天之後可以很快的翻過身來等龜苗生長適應一段時間之後可以逐步加深水位。混養方面,如果你不是商家,只是一個愛好者,那最好就不要將龜苗放在一起混養了。有些龜苗非常喜歡咬尾和打架,混養在一起可能就會出現很多不是全品的情況,這樣的局面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獲得的。
  • 曬臺種類多,各有什麼特點,來給心愛的龜龜選擇一款合適的曬臺吧
    曬臺的作用主要是給烏龜提供一個曬背和休息恢復的地方;同時,曬臺還給龜友提供了一個陸地上欣賞烏龜的平臺,時常能看見曬臺上沐浴在陽光裡的烏龜,時而伸長脖子,腦袋凝視青天,隱隱透出絲絲靈氣,有一種別樣的韻味和意境;時而伸展四肢平趴在曬臺上,偶爾打個懶洋洋的哈欠,這種慵懶的姿態,也常常讓我感慨,有時人活得還沒烏龜舒坦。既然曬臺這麼重要,都有哪些曬臺可供我們選擇?
  • 論新手更容易養好龜(必看)
    實際上有三種人養龜,只有兩種人可以養好龜。第一類人是新手 第二類人是懂一點的人 第三類人是比較了解烏龜的人為什麼標題是新手更容易養好龜?別急我們慢慢往下看。這裡的新手容易養龜是對比稍微懂養龜知識的第二類人。
  • 新手養龜——曬臺的選擇
    作為爬行動物一族裡的烏龜,對於曬臺的喜惡也是有自己的選擇的,不喜歡的烏龜寧願漂著。太陽只烏龜背甲補充鈣的途徑之一,龜甲好不好跟水深不深太陽足不足是有直接關係的,所以一個好的曬臺是龜缸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秋冬季節要及時撤除烏龜曬臺,以防止烏龜因曬臺而生病
    烏龜曬臺秋冬季節曬臺常常成為烏龜生病之源頭秋冬季由於氣溫變化劇烈,烏龜爬上爬下曬臺,頻繁出入水,由於水氣之間的溫差,烏龜可能會因此而生病。實際上,曬臺在春夏(早春除外)作用很大,但到了秋季就成了雞肋,甚至可能成為烏龜的殺手。因此,到了秋季,要及時合理的調整曬臺,以免對烏龜帶來不利影響。
  • 闢謠:不能繁殖難養活壽命短,這些溫室龜缺點傳言,你信了多少?
    但對溫室龜,則普遍沒有好印象,說起來都是「體質差、易生病、易死亡、外觀差、不能繁殖、不建議養」等負面詞彙。難看、難養、不推薦養,基本是大家對溫室龜的共識。事實並非如此,多數為訛傳大家之所以不推薦飼養溫室龜,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1)體質問題,認為體質差,易生病、易死亡、易應激;(2)外觀問題,認為生長快,體態胖、龜殼
  • 烏龜冬天加溫飼養時,該不該放曬臺呢?今天就來告訴你
    烏龜冬天加溫飼養時,該不該放曬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養龜的朋友。不放曬臺怕烏龜腐皮腐甲,放了曬臺又怕溫差過大烏龜生病,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關於加溫時要不要放曬臺,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