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如何從愣頭青轉身「謀聖」?黃石公到底給他一本什麼樣的奇書

2021-01-11 尋根拜祖

張良就是智慧的代名詞,光武帝劉秀把鄧禹比作張良,曹操稱荀彧是「吾之子房」,諸葛亮、劉伯溫等都被誇作張良再世。用當下最時髦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謀聖」張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張良既沒有提刀上馬的武功,也沒有經營後方的,甚至跟陳平的計謀相比,張良都缺少立竿見影的功效,後人憑什麼推崇他為呢?

其實三個字就可以概括張良的價值——戰略家,舉幾個例子說明張良的價值。

求封漢中:鴻門宴之後,張良將劉邦贈送給他的財寶,都送給了項伯,請他出面說服項羽,將漢中地區封給劉邦。

這件事很不起眼,其實意義重大。假如劉邦得不到漢中,而是被困在西蜀,請問他還會有機會「暗度陳倉」嗎?翻翻中國歷史,從來沒有人從蜀地出發,完成統一全國的事例。

這就是戰略,張良已經替劉邦規劃好了未來爭奪天下的出路。他甚至提前告訴劉邦,入漢中後一定要燒掉棧道,以麻痺項羽。

下邑之謀:彭城兵敗後,劉邦差點輸光了底氣。張良又獻一策:策反英布,讓韓信放單飛,拉攏彭越,用這三個人,形成對項羽的夾擊態勢,項羽必敗。

後來的結果是,韓信給劉邦拿下了整個北方,英布攪亂了項羽的根據地,彭越四處打遊擊,搞得項羽始終不能專心致志對付劉邦。正是這三個人,在劉邦節節敗退的情況下,幫他悄悄地織起了一張縛虎網。

酈食其曾經仿效張良,向劉邦提出分封六國後裔,共同對付項羽。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擴大版的下邑之謀,其實是東施效顰。張良得知後,立刻指出分封的「八不可」,驚得劉邦噴出一口飯,大罵酈食其「臭儒生」。

戰略這東西,它的功效是隱形的,你看不見,但是它卻不可替代,沒有它就等於失去方向,甚至方向錯誤,越忙越亂。

比如,人們光看到韓信暗度陳倉的精彩,卻渾然不知它早就在張良的規劃之中。人們光看到韓信、彭越和英布把項羽搞得疲於奔命,卻不知道他們就是張良手中的棋子。

陳平的計謀雖精彩,都是戰術層面的,雖立竿見影,可是沒有它不會影響大局。張良的計謀平淡無奇,大多是戰略層面的,需要時間來檢驗,且對大局影響極大,不可替代。

所以,劉邦身邊有陳平、酈食其、叔孫通、隨何等一批戰術層面的謀士,但是戰略家只有一個張良。不光劉邦身邊只有一個,當世也只有一個,幾百年也難有匹敵者。

可歷史上,張良的出場遠沒有戰略家的「派頭」。你看看人家諸葛亮,倦臥隆中,劉備三顧茅廬才得一見,一壺清茶未畢,三分天下的奇謀,傾倒了劉皇叔。這派頭,很有奧斯卡影帝走紅地毯的氣勢。張良呢,完全是一個冒冒失失的愣頭青。

秦始皇二十九年,張良策劃了一起針對秦始皇的刺殺行動,他在博浪沙,指揮一名大力士,甩出一柄120斤重的大鐵錘,企圖砸死秦始皇。

這種做法是在太搞笑了,且不說一百多斤重的鐵錘,遠距離投擲想要命中目標,概率有多低,即便遇上神投手,你怎麼知道哪輛車裡坐的是秦始皇?這還沒考慮到訓練投手的風險。再者,殺了秦始皇,就能回到幸福時代了嗎?這種事恐怕只有李逵之流幹得出來,跟憑大腦吃飯的張良,反差太大。

那麼,愣頭青張良,是如何變成智慧之神的?張良遇上了點化他的貴人黃石公。

張良行刺失敗後,逃往下邳,在下邳橋上偶遇隱居高人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認為他是可造之材,於是交給他一本奇書《太公兵法》。這就是著名的「上授書」。

張良得到這本奇書後,非常高興,日夜研讀。N年後,愣頭青不見了,脫胎換骨的張良,成了洞悉天下勢,胸懷韜略的智多星。

一本書改變了一個人,也改變了中國歷史,可惜的是,這部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太公兵法》,竟然不知所蹤。

不過,黃石公有兩部著作倒是流傳下來,一部叫《素書》,一部叫《三略》。北宋神宗年間,有位叫張商英的學者,他向世人發布了一則驚天消息:黃石公授張良的不是《太公兵法》,而是《素書》:

「上有秘戒:『不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嗚呼!其慎重如此。黃石公得子房而傳之,子房不得其傳而葬之。後五百餘年而盜獲之,自是《素書》始傳於人間。然其傳者,特黃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盡哉。」

張商英說,因為《素書》傳授的內容關乎天下安危,所以必須嚴守「四不傳」和「一必傳」。張良因為沒有合適的傳人,所以將它帶進了棺材。直到西晉(也有說是漢末赤眉軍),盜墓賊盜掘了張良的墓,從他的石枕中發現了這本書,從此《素書》又得以流傳天下。

那麼,《素書》究竟講了什麼,讓張良完成了蛻變?

《素書》開宗明義,提出天下的盛衰之道、成敗之數、治亂之勢和去就之理,就在「道德仁義禮」五個字中。參透了這五個字,「潛居抱道」則「名重於天下」,「時至而行」,必「位極人臣」,「得機而動」成「絕世之功」。

通俗講,只要你讀懂《素書》,要麼是政界香餑餑,要麼是自創大業的大哥,即便閒在家裡,都要被人擠破門框。

圍繞著五個字,黃石公架構了一個上及天地之道,下及處事擇人之術,以及勾連道與術之間的社會人文關係網。大處闡述賢人成功必守的道,小處強調具體的方法論,又將社會統治結構關係的隱秘剖析,讓你看清道與術之間的正確取捨。

張商英舉了三個例子,說明張良從《素書》中得到的智慧。

一、「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嘗勸高帝侯雍齒矣;

統一天下後,由於大伙兒爭功,一時難以形成分封方案。結果不滿的氣氛瀰漫,一群槍棒子聚在一起,企圖謀反。

張良給劉邦獻了一計:先封雍齒,封了雍齒大伙兒心就安了。劉邦老大不情願:這傢伙背叛我,不收拾他就不錯了,憑什麼便宜他?

張良說,正因為雍齒背叛過你,你連他都封了,其他人哪有躁動的理由?《素書》說,小怨不赦大怨必生,用雍齒的「小怨」化解眾人的「大怨」,多划算的買賣!

二、「設變致權,所以解結。」子房用之,嘗致四皓而立惠帝矣;

權和變一個意思,強調的是做事的靈活性,與「經」(原則性)對應。當人們面臨死結的時候,權變往往給我們推開另一扇窗。

劉邦認為嫡子劉盈過於軟弱,偏愛三子劉如意,想行廢嫡立庶之舉。大臣們輪番相勸,都不管用,呂雉被迫請張良出面。

張良如果板起面孔,拿「經」說事,你猜得到會是什麼結果。所以,張良乾脆不跟劉邦講大道理,請來四尊神,往劉邦跟前一杵。劉邦嚇一跳,四位老爺爺都成太子的人啦?完了,太子羽翼豐滿了。

雖然用這種方式威逼皇帝有點離經叛道,但死結解開了。

三、「吉莫吉於知足。」子房用之,嘗擇留自封矣;

劉邦封功臣,戰略家張良僅僅排功臣榜第62位,封地是只有幾千戶的留縣。不是劉邦小氣,劉邦讓張良從最富裕的齊地,自己挑選三萬戶,是張良自己選擇了偏遠的留縣。

《素書》說,最大的「吉」就是「知足」,人的災禍,往往來源於人心不足。這是表層意思,還有一層更深的含義,讓張良選擇了遠離朝堂,過起半隱居的生活,這就是《素書》所揭示的社會統治結構關係。

《素書》認為,社會需要「人之俊」、「人之豪」和「人之傑」,他們以不同的形象,佔據著老百姓的精神世界。可惜的是,所謂的「俊豪傑」未必真的出現,他通常是被塑造出來的,是社會結構穩固的需要,所以,你要是真的信了,往往很受傷。

比如劉邦,算得上「俊豪傑」嗎?恐怕張良就不這麼認為,所以,「擇留自封」不光是知足,更是洞悉社會結構和統治者本質的智慧之舉。

即便張良,張商英也認為他只是讀懂了《素書》的皮毛。所以,真正參透《素書》精要的人,要麼是個大賢之人,要麼會墮於大惡,對這樣的奇書,傳授必須謹慎。

《素書》語言精練,被後世稱作「可為帝王者師」。讀懂它,對當今的人們幫助很大,它既可以幫我們提供操作性極強的方法論,又可以幫我們認清社會人文關係的本質,如果你能參透,就掌握了天道規則。

由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這套《國學經典十冊》,包括了原文,譯文和釋評三部分,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礎上,著重於引文註解和相關典籍的互解,對讀者把握經典的要義幫助極大。讀者在品讀的同時,結合現實生活,以及歷史事件的參照對比,一定會收穫滿滿。

這部《國學經典》包括:

1. 《素書》:略;

2. 《智囊》:一部反映古人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事奇書,《三言兩拍》作者馮夢龍的另一不朽著作;

3. 《長短經》:又稱《反經》,一部實用性韜略奇書,融合百家思想自成一系,被奉為「小資治通鑑」;

4. 《鬼谷子》:兩千多年前的謀略巨著,中國文化史上的奇葩,歷來被人們稱為「智慧之禁果,曠世之奇書」;

5. 《商君書》:商鞅變法有多重要,它到底變了什麼?又是如何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讀懂這本書就能讀懂法家,就能看透一個時代;

6. 《資治通鑑》:一部照見帝國盛衰根源,警示當權者的洪鐘;一部讓人明智,洞悉興亡更替的不朽名著;

7. 《易經》:中國最偉大的哲學著作,奠定了中國人的基本思維模型;

8. 《山海經》:上古三大奇書之一,它所記載的故事,幾千年來令無數讀者痴迷;

9. 《大學中庸》: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數千年來中國人必讀科目,從這裡我們能找到自己的思想血脈;

10. 《孝經》:孔子的弟子曾參著作,讀懂它你才能懂,孝,在中國不光是道德,更是思想基因和社會秩序。

這套書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最具代表性、最精華的部分。十冊原價298元,促銷價73.5元,合每本不到8元,一次性帶回家,武裝您的思想,豐盈您的智慧,充實您的靈魂。

相關焦點

  • 謀聖:張良張子房!
    一、張良的典故1、運籌帷幄劉邦稱帝後,曾問群臣自己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稱讚他是因為大仁大義。
  • 「謀聖」張良真實身份大揭秘
    張良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謀士,被稱為「謀聖」,他一生算無遺策,奇計百出,為大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 「謀聖」張良誕辰祭拜大典在張良故裡隆重舉行
    2016年2月11日,農曆正月初四,「謀聖」張良誕辰【祭拜大典】在張良故裡--禹州市張得鎮子房寺隆重舉行。【祭拜大典】由禹州市張良故裡文化研究會、禹州市張得鎮政府主辦,河南張良文化研究會、鄭州張良文化研究會、張得鎮政府、張良故裡文化研究會、張良後裔等社會各界百餘人參加祭拜大典。
  • 中國第一謀聖——張良
    張良的論述體現了他謀略家的洞察秋毫和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張良歷史典故之十:計扶彭韓公元前203年,韓信平定齊國後,向劉邦上書欲自立為代理齊王。當時劉邦被困於滎陽(今河南鄭州),看信後勃然大怒,張良暗示劉邦授封韓信為齊王。
  • 謀聖----張良(一)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云遊。張良去世後,諡為文成侯。《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 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張良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亦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
  • 大漢留侯,千古謀聖——張良
    所以可以這麼說,項羽雖然能夠推翻秦朝、橫掃天下,但自己卻不能夠坐穩江山,他拒韓信,不聽信範增之言,最後呢把自己弄成了一個孤家寡人。而劉邦那邊的「員工」卻越來越多,在劉邦陣營裡除了那位戰必勝、功必取的韓信,時時刻刻為劉邦出謀劃策,制定戰略布局的就是這位謀聖張良了。談到張良的出身呢,其實他是韓國的舊臣。他的大父也就是祖父是昔日韓國的重臣——丞相張開地,他家世代為韓國之臣。
  • 張良為何能成為千古謀聖?是他有冠絕古今的才華?很多人並沒讀懂
    首先我們要明白張良為什麼會在秦末漢初捲動風雲?因為張良本身就是出於一種自我情緒上的自私,但他的利己主義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他的精緻!  張良最有意思的是掩蓋在歷史下的面孔!他是三世相韓的官幾代,他是美如處子的風流美男子,他是運籌帷幄之中的智者,他決勝於千裡之外的謀聖,他是有想法有手段的理想者。  張良的行為基礎是復仇!
  • 謀聖-----張良(二)
    他沮喪地對群臣說:「關東地區我不要了,誰能立功破楚,我就把關東平分給他。你們看誰行?」在此兵敗危亡之際,又是張良匠心獨運,為劉邦想出了一個利用矛盾、聯兵破楚的策略。他說:「九江王英布,是楚國的猛將,現在與項羽有了隔閡;彭城之戰,項羽令其相助,他卻按兵不動。
  • 謀聖——張良
    公元前208年正月,秦嘉擁立楚國後裔景駒為楚王,張良和劉邦聽到消息,率兵前往,兩軍在下邳縣相遇。劉邦有數千兵,張良只有數百兵,劉邦不以大欺小,歡迎張良與其會和,張良也佩服劉邦的風採。 六月,項梁採納範增的建議,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王。項梁在下邳殺人的時候被張良所救,於是張良請求他立韓國,項梁立韓國後裔為韓王,封張良為韓司徒。張良於是離開劉邦去輔佐韓國。
  • 曠世奇書《鬼谷子》竟被禁數千年?謀聖鬼谷子此人到底有多神秘?
    為何曠世奇書《鬼谷子》會被禁數千年?鬼谷子此人到底有多神秘?只因洩露天機傳說中,鬼谷子被稱為聖人,他於鬼谷山悟得天道,隨後將天道作於書中,因此 大家都說《鬼谷子》該書中蘊含著一個天機,誰只要能領悟這個天機那麼就能呼風喚雨無人能敵。後歷代皇帝唯恐天機被別人領悟出來威脅到他的皇位,故被世人列入禁書。
  • 被張良扶持為韓王,最後卻被張良坑死,韓成當初就不應該出來
    張良家族世代為韓國宰相,在韓國被秦所滅之後,張良一直就想著為韓國報仇。後來,張良僱傭刺客刺殺秦始皇,最後卻以失敗告終,因此不得不隱姓埋名逃到下邳躲藏。在下邳,張良遇到了黃石公,被傳授了太公兵法,從此以後張良就開始混的風生水起。
  • 謀聖出世記
    作家逵富太在《謀聖姜子牙》中記述,姜子牙是古呂國人氏,他所在的家鄉為董呂村。百度詞條上說,臥龍區王村鄉董營村,解放前叫「董呂村」,當地老人們說以前村頭立有三通石碑,分別為「姜子牙故裡」、「古呂國遺址」、「董呂村」,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砸毀。這三通石碑如此有價值,居然沒有等到臭名昭著的「文革」時期,就被人迫不及待地砸毀,難道是被拿來修建煉鋼鐵的「小高爐」去了嗎?真是奇怪至極。
  • 謀聖姜子牙和他的女人們
    今人逵富太先生所著的《謀聖姜子牙》書中描寫了姜子牙的髮妻黃靜,還為他生下了大子呂伋(呂伋後隨父親徵戰有功,獲有封地,稱為丁公呂伋),到了後來因為與呂國奸臣奄家兄弟結仇,黃靜被害,黃靜就是姜子牙正牌的結髮妻子。姜子牙後來流落到朝歌生活艱難時,由好友宋異人介紹再婚娶四十多歲的老處女馬珠為妻,後與馬珠生女兒邑姜,女兒後嫁周武王為妃。
  • 劉邦要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張良:我阻止,韓信死得更快
    劉邦要殺韓信,張良從頭到尾卻沒有出聲。其實,不是他該去勸說劉邦,而是他有什麼理由阻止劉邦不殺韓信呢?韓信的影響力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是幾個異姓諸侯王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初,劉邦背棄鴻溝之盟,與項羽會戰於固陵,項羽小勝,因此,僅憑劉邦,還是無法戰勝項羽的。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建議,籠絡韓信和彭越,這才滅了項羽。
  • 虞姬到底如何死的,宋朝一奇書記載的內容,推翻了「自刎說」
    但宋朝一本奇書記載的內容,卻推翻了「虞姬自刎之說」,給霸王別姬的美好故事蒙上了一層陰影。 《太平寰宇記》:虞姬冢於縣東南六十裡,高六丈。即項羽敗,殺虞姬葬此。 《太平寰宇記》是一部地理總志,由樂史撰,廣泛引用了歷代史書、地誌、文集、碑刻、詩賦以至仙佛雜記,計約200種,內容包括萬象,八卦風月,是一本宋朝奇書。
  • 虎父無犬子,一門三傑,謀聖張良只不過是輩分最小的那個
    而一些不太起眼的配角也被大家逐漸所熟知,其中有一位就是張良的父親,張良就是那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謀士,而他的父親張平也絕非泛泛之輩。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位人物。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成就了韓國。但韓國的地理位置實屬尷尬,東面是齊國,南面是楚國,西面是秦國,北面是魏國和趙國,也就是說韓國正好被夾在了五國的中間,但凡國與國之間發生紛爭,韓國都會受到牽連。
  • 《謀聖鬼谷子》國內不過審,在韓國首播卻收穫...
    《謀聖鬼谷子》中,鬼谷子一登場,便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權謀戲,難怪被網友稱為「中國版《權力的遊戲》」,一點都不誇張。《謀聖鬼谷子》海報中,赫然寫著「大型歷史謀略情節劇」。這是導演創作之初就提出的概念,他想要創造「歷史謀略劇」這種新類型劇。那麼。問題來了,這或許一開始就是個禁忌類型。
  • 謀聖鬼谷子今淑公主喜歡誰
    可以說今淑公主也是王禪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女人之一,當她匍匐在王禪的腳下讓他帶自己回家的時候,就已經將自己全部交到了王禪的手上,可是最終她依舊只是一個悲劇人物,而她的悲劇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她喜歡上了王禪。今淑公主劇照但是,她遇到了極具智慧的王蟬,對他一見鍾情,「我擁有一切作為一個君王的謀略和手段,但我生來就是女兒身,這是我改變不了的宿命。」
  •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都在幹什麼?
    之後,豐邑遷到了大戶人家呂公,家中十分富裕,連縣令也要去打理一番。本地有頭有臉的人都帶著厚禮跑過去拜見,劉邦也去了,手裡拿著賀萬的禮單,拿著今天的白條,居然被呂公賞識,把女兒嫁給了他。常言道知識改變命運。而劉邦,改變命運的是女人。半年前的劉邦帶著一瓶劉肥,娶回了一隻花樣百出的富二代呂雉,讓貧寒如洗的生活開始有了新的面貌。
  • 《謀聖鬼谷子》一部被禁的好劇!段奕宏 / 戚薇 / 祖峰 / 倪大紅
    謀聖鬼谷子導演: 郭寶昌 / 劉禮賢主演: 段奕宏 / 戚薇 / 祖峰 / 徐麒雯 / 倪大紅/ 房子斌 / 張志忠 / 方旭 / 劉彥卿 / 劉棟 / 馬巖魏震 / 劉笑 / 鄭楚一 / 丁宇辰 / 王堯 / 宋軍 / 張陸 / 孫鵬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