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野松離世 曾創作小蝌蚪找媽媽等經典動畫

2021-01-09 上海熱線教育頻道

    根據媒體報導,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導演、動畫設計師矯野松因生病救治無效,在2020年1月27日去世。因處於特殊時期,家屬商量後決定將這一消息延遲公布。

矯野松離世

    矯野松出生於1929年8月,逝世時享年91歲。半個月前,矯野松在上海肺科醫院去世。由於當時處於疫情非常期間,家屬在商量之後決定不舉辦悼念活動,也會延遲向外界公告矯野松的死訊。

    矯野松一生對動畫事業都相當熱忱,他一生曾在東北電影製片廠美工科卡通股、東北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上海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以及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工作。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搜狐 作者: 責任編輯:微微

相關焦點

  • 《小蝌蚪找媽媽》成絕響!矯野松離世,經典動畫作品經久不衰
    矯野松一生熱忱動畫事業,曾在東北電影製片廠美工科卡通股、東北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上海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以及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工作。1960年代,是中國動畫片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年代。這一時期產生了一大批極具民族特色、質量上乘的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山水情》……這些動畫片的創作集合了大批知名畫家、音樂家、動畫人。
  • 矯野松去世,享年91歲,曾創作《小蝌蚪找媽媽》等經典動畫作品
    根據媒體報導,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導演、動畫設計師矯野松因生病救治無效,在2020年1月27日去世。因處於特殊時期,家屬商量後決定將這一消息延遲公布。矯野松出生於1929年8月,逝世時享年91歲。半個月前,矯野松在上海肺科醫院去世。
  • 《小蝌蚪找媽媽》創作者:15天前走了,抗擊疫情時期消息延遲公布
    只要讀過書的人,沒有人不熟悉《小蝌蚪找媽媽》,小學語文課本裡就有這則童話。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向鯉魚打聽媽媽的情況,聽說媽媽是四條腿,就錯認烏龜為媽媽,當它們找到媽媽時,它們已經長成了青蛙。這是小學語文課本裡的文章,同時,還有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 《小蝌蚪找媽媽》動畫設計之一馬克宣因病離世
    上世紀80年代風靡一時的美術電影《三個和尚》《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設計之一馬克宣近日在上海辭世。消息傳來,引發網友對昔日經典美術電影的集體追憶。人們向藝術家致敬,更關心動畫電影「中國學派」的前途和命運。下一部經典美術電影又在哪裡?
  • 小蝌蚪找媽媽到底是怎樣的一部國產動畫片
    水墨動畫電影 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找媽媽 是一幅流動的中國水墨畫作為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全片整體的氛圍就是那種中國畫特有的素雅,再配合以古琴和琵琶,那優美意境直接就把你溶入其中。這部作品的誕生還有一個有趣的原因,那就是因為大師級畫家齊白石的蝦太出名了,然後就有創作人員說,齊白石的蝦都能印在搪瓷臉盆上,我們是不是能把它做到動畫中呢?於是就在這樣的一個想法之下搞起了研究,直到最後《小蝌蚪找媽媽》的誕生,終於也圓夢了一代動畫人,讓齊白石的蝦遊走於動畫之中。
  • 小蝌蚪找媽媽:一部60年代的動畫短片,為何到現在仍能家喻戶曉?
    「小蝌蚪,不發愁,一心一意找媽媽,加把勁,往前遊。」你聽過這句話嗎?這句話來自一部經典的動畫——《小蝌蚪找媽媽》,該片講述了一群小蝌蚪百折不撓最終找到青蛙媽媽的故事。隨著科技的進步,動漫動畫的製作水平越來越高,卻有不少網友說:「再也沒有這樣的動畫片了」,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 在B站看《小蝌蚪找媽媽》感覺如何?
    《小蝌蚪找媽媽》是1960年出品的一部動畫片,相信很多網友對此都很熟悉,因為它曾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上。因為1960年技術設備受限,當年這部動畫片是用一張張水墨畫堆出來的,可以說部動畫片其實是給我們展示中國的水墨畫,它濃聚了中國水墨藝術彩色,是一部非常經典具有年代感的動畫片。
  • 《小蝌蚪找媽媽》中的媽是蟾蜍 短片誤人無數
    上世紀60年代的經典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伴隨了無數人度過了童年時光,近日《小蝌蚪找媽媽》中的經典畫面將製成5枚特種郵票,並於6月1日問世。不過有科普人士指出,當年動畫片中的小蝌蚪,其實找錯了媽媽,片中黑不溜秋的小蝌蚪明顯是癩蛤蟆(即蟾蜍)的娃。他們呼籲還小蝌蚪真實的「母子」關係,莫讓誤會繼續下去。
  • 《小蝌蚪找媽媽》被指常識性錯誤:片中蝌蚪像蛤蟆仔
    (青蛙媽媽產的卵形如球狀)上世紀60年代的經典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伴隨了無數人度過了童年時光,近日《小蝌蚪找媽媽》中的經典畫面將製成5枚特種郵票,並於6月1日問世。不過有科普人士指出,當年動畫片中的小蝌蚪,其實找錯了媽媽,片中黑不溜秋的小蝌蚪明顯是癩蛤蟆(即蟾蜍)的娃。他們呼籲還小蝌蚪真實的「母子」關係,莫讓誤會繼續下去。
  • 小蝌蚪最後找到的並不是它們的媽媽,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多年
    上世紀六十年代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小蝌蚪找媽媽》可以說是我國非常經典的一部動畫片了。歷經半個多世紀,依然經久不衰。它影響了數代人,也陪伴了我的童年。不過,我最近在陪孩子重溫這部經典的時候,卻發現了之前沒有注意到的一個問題——這些小蝌蚪最後找到的並不是它們的媽媽。
  • 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你能說出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嗎
    二年級上冊第一課的《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相信同學們都學完了,你掌握得怎麼樣呢?現在跟著時老師一起來複習吧!短語積累:大大的腦袋 黑灰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 快活地遊(動詞前面用「地」)碧綠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遊哇遊二.學習課文學習這篇課文,同學們要重點掌握小蝌蚪是怎麼一步步變成青蛙的,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小蝌蚪變化過程1.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
  • 部編語文《小蝌蚪找媽媽》一等獎教學設計,這老師真厲害
    過渡:小蝌蚪雖然在池塘裡生活得很快活,可是沒有媽媽在身邊怎麼行呢?他們多麼希望能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呀!瞧,他們正商量著一起去找媽媽呢!他們找呀找,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他們的媽媽是一隻可愛的大青蛙。青蛙媽媽長什麼樣兒呢?請大家找找課文中描寫青蛙媽媽外形的句子吧!①課件出示文字。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第一單元本單元圍繞著「大自然的秘密」的主題,選編了《小蝌蚪找媽媽》《我是什麼》《植物媽媽有辦法》3篇課文,1個「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1個「語文園地」和1個「快樂讀書吧」。1小蝌蚪找媽媽1.能正確認讀「塘」等14個生字,正確認讀多音字「教」在本課的讀音,能正確書寫「兩」等10個字;讀記「腦袋」等12個詞語。2.結合課文插圖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內容及敘述順序,能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知道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3.藉助課文的短語了解「披」等四個詞語的意思,能仿照例子各說一句話。
  •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經典流傳(一)
    創造水墨動畫新工藝。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途中一路成長最終成為了媽媽的模樣。  5.《聰明的鴨子》1960年    木偶、剪紙、水墨都創作成了動畫電影,摺紙也在1960年同時被搬上了螢屏。敘述了黑頭、綠頭和紅頭三隻小鴨子戰勝小黑貓的故事。
  • 美影廠曾經讓小蝌蚪動起來 一甲子期待再續水墨「神話」
    東方網記者解敏、曹磊、劉昊6月1日報導:「小蝌蚪你問我,我問你,我們的媽媽在哪裡?」「大眼睛、白肚皮、四條腿,她是我們的媽媽呀,怎麼她跟我們長得不一樣……」相信很多人的童年記憶中都有那樣一副畫面,一群靈動的小蝌蚪,穿梭在魚塘水草間,尋找著自己的媽媽。1960年中國誕生了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水墨動畫將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引入到動畫製作中,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雅的畫面使動畫片的藝術格調有了重大的突破。而把這一嶄新的動畫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正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 這40部童年經典動畫,不止是回憶,更是孩子美育啟蒙絕佳資源
    今天這篇沒有錄音,因為太適合看著讀了~  一個多月前和團隊小夥伴開會,聊起小D學校在做生命周期的項目。我就找了《小蝌蚪找媽媽》和她一起看。 沒想到,一家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這部小時候的動畫,現在看也一點不過時。  結果,好幾個夥伴也是同感,覺得小時候的動畫,現在看也很有意思。
  • ...中國,李晶晶,語境,蝌蚪,轉譯,丹麥,國歌,中國人,周雷,到來之際...
    李晶晶和周雷,兩個年輕人,一對志同道合的伴侶,十多年如一日努力探索跨文化閱讀與傳播:從中外家庭同讀經典繪本的「閱讀雙城記」,到用中國語境「轉譯」他國故事,再到鼓勵中外家庭參與中國故事的創作與講述,等等。迄今,他們已先後舉辦200多場跨文化閱讀活動,數千戶中外家庭參與其中。
  •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小蝌蚪(中班美術)
    一天班上有位幼兒帶來了許多小蝌蚪,我將它們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們很好奇地圍著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有的說:「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有的說:「小蝌蚪黑乎乎圓圓的真可愛」……後來有位幼兒告訴大家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們很奇怪小蝌蚪沒有大眼睛、綠衣裳也沒有四條腿怎麼會是青蛙呢?
  • 動畫經典都去哪兒了? 大師水墨傳神木偶諧趣多
    動畫經典都去哪兒了?在此之前,國產動畫《熊出沒之熊心歸來》也已經上映,截至目前票房已經超過2.4億。     然而在小編看來,現如今,不管是技術頂尖的好萊塢動畫,還是口碑褒貶不一的國產動畫,都不及中國早期經典動畫電影來的震撼。目前國內的不少動畫公司都在標榜自己與好萊塢看齊的電腦技術,但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誕生的那些經典,在科技水平有限的條件下,還是為中國動畫電影創造了無數奇蹟。
  • 他的作品,曾讓宮崎駿驚嘆不已
    戴老出生於上世紀30年代,直到昨天晚間19點25分因病去世的那一刻,這位國產動畫界的瑰寶已然走過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最終生命定格在了89歲的這個夏末季節之上。是的,對於絕大多數動漫迷來說,甭管你是50,60,亦或者90,00後,我們都或多或少的曾被戴老參與創作的一系列動畫佳作所吸引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