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的心理學」理解與適用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法庭上的心理學」理解與適用

2015-04-03 09:24:36來源:人民法院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濤

2015年04月03日 09:24 來源:人民法院報 

參與互動

(

)

  把一生都奉獻給司法事業的鄒碧華走了,我有幸曾買過他主編的《法庭上的心理學》一書,再捧著讀時,那種感覺會如此不同。這是一本與司法心理學有關的通俗讀物,讀完會讓你感覺到,有時專業知識並不重要,關鍵是處理事情的能力,尤其是心理阻抗的祛除,對於辦案的法官來說很重要。

  法庭上的心理是一把看不見的利劍,當事人進入到法庭,要求解決的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我們可能面對的是人身損害、親人喪生、反目為仇或者感情破裂,也可能因為緊張生活關係、激烈的職場競爭、沉重的經濟負擔、脆弱的人際關係等生活中出現的重大變故,等等問題,伴隨著抑鬱、焦慮、壓迫、緊張的負能量情感而把不滿的情緒和心理問題一併帶進法院來。所以,法院是各種矛盾的集結地。作為法官,如何從根本上化解矛盾,達到社會和法律的統一,就需要我們不僅運用法律理論和方法,還要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能幫助當事人打開心結。

  關於心理學的技能,首先讓我們要學會傾聽技術。我們大多數的法官都存在一個反駁傾向障礙,這種傾聽障礙主要表現為,在說話者還在說話的時候就考慮如何應對對方、在心裡模擬與對方辯駁急於得出結論。這是一種障礙,降低了傾聽的關注度,影響了有效傾聽,忽略了一些關鍵細節,會導致還沒等當事人把話說完,就已開始與當事人展開激烈的辯論,結果不僅案情沒有搞清楚,而且形成了法官與當事人的嚴重心理對抗。所以我們要掌握傾聽技術,懂得傾聽、善於傾聽。

  其次是溝通技術。法庭是決定當事人勝負和利益歸屬的關鍵場所,當事人在法庭上往往會比較敏感,法官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在當事人心裡產生了某種效果。曾有一個當事人投訴,說法官在法庭上看了對方十八眼,只看了自己兩眼,於是他就認為法官有偏頗。雖然無從考證法官是否有傾向性,但法官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舉止和眼神會在當事人內心引發強烈的心理反映是實情。所以,法官職業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平時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細節上的一些訓練。在法官面對形形色色的當事人中,有些當事人遭遇強烈的心理創傷時,人體會產生一些保護性的反映,任憑法官怎麼去做思想工作,都不會接受其意見,這時我們要做的是挖掘其心理的需要,轉移當事人的注意力,儘量避免再去創傷,對其情緒進行控制。當事人處於憤怒時,要注意不要讓衝突升級,注意使用冷處理的技術,當事人發怒本身也有情緒發洩的過程,發怒過程中可以體會到這種信息帶來的內心的癥結和需求,待平靜過後才能更好地去做思想工作,最終達到雙贏。

  再次是知覺分析的技術。《法庭上的心理學》講到,每個人的知覺都經歷信息的選擇、組織和解釋,所以我們談話方式應有家常聊天式、關心詢問式、壓迫質問式、衝擊式、誘導式等,我們在談話中針對不同的對象要採取相應的方式,目的是在於了解對方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現狀及真實意思的表示,找出心理癥結,進而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疏導,消除其內心的疑慮,建立起信任的紐帶。作為法官,我們理解的不僅是法律的適用,更要深刻理解當事人所遭受的痛苦,並幫助他們認識到存在於其情緒背後的真正起作用的非理性思維,進行認知重建,讓其逐漸從陰影中走出來,把人心深處最善良的一面激發出來。

  記得不久前我在處理一起離婚案件中,就運用以上理論進行處理,結果很是圓滿。原告崔某訴被告楊某離婚,因為兩位當事人都是再婚的七八十歲老人,被告楊某作過腦腫瘤手術,原告崔某右大腿粉碎性骨折。婚前感情尚好,因被告背著原告將其婚姻存續期間夫妻共同財產房屋過戶給自己的兒子引發了家庭矛盾,後來原告腿摔斷被告的不照顧加深感情破裂,庭審中雙方都同意離婚,爭議的焦點是房屋所有權。庭審前庭審後我們做了大量的調解工作,因矛盾深調解無效,當事人雙方開始與我對立,原告給我發了十幾條信息,打了幾十個電話,告誡我要秉公辦案,照顧婦女和殘疾人的利益,要求把房屋判給她,否則她就不活了。楊某過錯在先,一說他的問題就大發雷霆,回到家又是掐電又是關暖氣又要自殺。我建議簡轉普延長案件審限冷靜處理,期間做了大量工作,找雙方當事人、雙方子女、雙方律師談話了解情況,去社區,去家裡傳到法院做工作,最後我才明白歸結還是兩個人的感情問題,因愛生恨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找到問題所在,讓原告找被告從感情角度好好談談,建議原告寫封信,把曾經的甜蜜幸福到現在反目為仇的原因寫給被告聽,經過四個多月的冷靜處理及多方共同努力,結果被告聽取了原告的意見,雙方平和進行調解處理,當他們雙手緊握與我揮手致謝的一刻,我心裡產生絲絲暖意。我們用心做事用愛做人,體會每個當事人的難處,會隨每一起案件成長強大起來。

  (作者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額敏墾區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在讀心理學博士殺害並肢解3名妓女生吃(組圖)
    食人魔為一所大學的謀殺心理學博士生殺害並肢解3名女子,可能生吃掉一人部分肢體年齡:40歲身份:心理學學士、碩士,目前正攻讀謀殺心理學博士學位——本案法官彼得·奧彭肖在法庭上說據新華社電英格蘭北部城市利茲的一家法庭21日裁定一名英國男子的謀殺罪名成立,判處他終身監禁。法庭終審判決書說,這名自稱「十字弓食人魔」的兇手誘騙、殺害3名女子。史蒂芬·格裡菲思,現年40歲,現為英國一所大學謀殺心理學博士生。
  • 溫州一男子將父親告上法庭,只為找回自己的姓氏!
    「法官,我兒子剛出生,要在一個月內上戶口,可我姓黃,我爸姓程,我想要我兒子姓程,我該怎麼辦?」男子黃某因多年前上戶口的時候搞錯了自己的姓氏,現在要為剛出生的兒子登名字, 卻因不能改回原來的姓氏而焦急萬分。近日,他向法庭提起確認親子關係之訴,順利找回了自己的姓氏,並如願讓兒子上了戶口。
  • 從心理學的角度正確理解我們的人生(中)
    從心理學的角度正確理解我們的人生(中)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夢的解釋》《自我與本我》《紅書》《心理類型》《自卑與超越》《被討厭的勇氣》《追尋生命的意義》《愛的藝術》《生猛的進化心理學》《
  • 總在清晨打鳴,法國一隻公雞被告上法庭
    一隻公雞怎麼會被人告上法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月4日報導稱:原來,莫裡斯總在清晨打鳴,鄰居們指控它造成噪音汙染。CNN說,該案件7月4日已在濱海夏朗德省羅什福爾法院審理。CNN報導截圖當天,由於擔心莫裡斯出庭會擾亂訴訟程序,它的主人科琳娜費索決定代表它出庭。不過費索告訴CNN,有幾個人把別的公雞帶來法庭,以示支持。
  • 看到母親死後慘狀,法庭上的吳謝宇哆嗦著身體說「好可怕」
    如何看待吳謝宇在法庭上的表現?其陳述或在掩蓋真實的作案動機 「根據媒體披露的吳謝宇在庭上的陳述,我的結論是,他在法庭上這些所謂陳述辯解,邏輯清晰程度很高。(陳述的目的是)逃避也好,掩蓋也好,這種邏輯是非常到位。」
  • 公元1510年,法國農民將老鼠告上法庭,法官:必須給老鼠指派律師
    在中世紀的歐洲,曾發生過許多讓現代人感覺十分荒誕的故事,比如在十一世紀至十六世紀的這段時間裡,歐洲的法庭上出現了許多和動物有關的案件。在那段時間裡,許多動物都受到了歐洲人的審判,並且有動物在審判結束後被送上絞刑架。在歐洲的史書上,曾記載過許多關於「動物審判」有關的資料。
  • 最高法院公布法庭庭訓 要求在法庭醒目處懸掛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出公布人民法庭庭訓的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法院要充分認識人民法庭庭訓的重要意義,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積極開展學習宣傳人民法庭庭訓活動。  據了解,為進一步加強人民法庭建設,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啟動了向社會公開徵集人民法庭庭訓活動。
  • 心理學考研:普通心理學之心理學概論
    摘要:普通心理學是心理學考研很重要的一部分,為了方便小夥伴們掌握書本上的基本概念,幫幫為大家整理了關於普通心理學複習知識點,還希望各
  • 南昌率先成立網絡法庭 網絡刑事案最高判3年
    據這名鄧姓市民的代理律師程電飛稱,2007年12月8日18時,鄧先生在自家裡的電腦上玩傳奇遊戲時,通過盛大網絡(上海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提供的正規交易平臺上,向一個名叫"理想愛"的玩家購買了遊戲裝備--一件屠龍刀,支付了950個傳奇元寶(價值987元)。當晚11點50分時,他發現不久前購買的這把屠龍刀不翼而飛了,隨後他致電盛大網絡服務熱線詢問此事,被告知他買的這把屠龍刀是贓物,被盛大網絡收繳了。
  • 美籍塔利班約翰·沃克·林德剃光鬍子上法庭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報導前一天被押回國的美籍塔利班士兵約翰·沃克·林德24日首次在美國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德裡亞聯邦地區法庭舉行的預審聽證會上出庭。經過15分鐘的簡短聽證後,法官西維爾應控方要求,以「防止逃跑和可能對社區構成危險」等理由下令將沃克收監,並不得保釋;法院將在2月6日開始舉行的聽證會上正式決定沃克的命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法庭上的 動物被告
    ■ 侯 坤  一群蝸牛因為入侵居民住宅,而被法庭判令接受永久放逐的懲罰;象鼻蟲大肆侵襲葡萄園,遭到當地農民起訴;一頭母豬因為傷人
  • 考研心理學衝刺複習:西方心理學必背考點
    評價:[貢獻]   1、華生以行為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使心理學獲得了與其它自然科學所共有的客觀性,從而在研究對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學的特徵;   2、華生的行為主義擴大了心理學研究的領域;   3、華生的行為主義促進了心理學的應用。
  • 心理學:為什麼總有人被「PUA泡學」套路?
    0 1·這兩天微博上「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戀愛中的精神控制有多可怕」,「PUA男的五大特徵」等話題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大家對這樣的事情都感到很痛心,但同時又會疑惑這東西到底是為什麼那麼「神奇」?竟然出現了那麼多的受害者。於是,箭頭通通指向了「PUA泡學」這幾個字。
  • 寧遠:微信上購買象牙製品 法庭上構罪受罰慚悔
    為民網訊 日前,寧遠縣人民法院對在微信上購買象牙戒指的被告人黃某某進一審判決,以被告人黃某某犯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3000元。被告人黃某某當場在法庭上流下悔恨的眼淚,「真不該聽信微信上朋友的話,我的教訓太深刻了!」。
  • 江蘇省法院關於正確理解和適用參與分配製度的指導意見
    為正確理解和適用參與分配製度,統一辦案尺度,提高執行質量與效率,依法保護執行當事人及申請參與分配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省法院經研究,制定了《關於正確理解和適用參與分配製度的指導意見》。現予以印發。
  • 如何理解關於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不同黨中央保持一致行為及其適用的...
    日期:[2018年09月26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7] 如何理解關於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不同黨中央保持一致行為及其適用的處分種類和幅度的規定
  • 民法典來了|潘傑:民法典人格權編理解與適用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在講座過程中,潘傑法官圍繞「民法典人格權編理解與適用中的重點難點」這個主題,分別從「人格權的法定性與人格權益的開放性」「人格權的專屬性與人格標識的使用」「人格權的延伸保護」「人格權保護的請求權與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區分與適用銜接」「侵害人格權的損害賠償」「其他需要注意的問題」六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授課,授課期間,潘傑法官列舉了大量審判實踐中遇到的案例,讓參會幹警對人格權編的相關內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 心理學:溝通的目的不是掌控他人,而是獲得理解與支持
    本文將從心理學各層面,進行深度剖析。溝通中的兩大陷阱優越感個體的認知通常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人們普遍的認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要比其他人更加「正確」。基於這一原因,人與人溝通是難免或多或少的暴露出一些優越感。當優越感成為個體維持自我存在的合理性的基礎時,在溝通時就會讓人很不舒服。
  • 教育心理學系列22—學生心理輔導
    生活上極度舒適,學習上極度嚴厲,像高三準備高考那樣學習!在山香有計劃的叫學習,沒計劃的只能叫熬夜!歡迎來山香科學的學習而不是去某些地方熬夜詳見正文後的班次價格表、座位預定表、作息表、教學計劃表等!好座位不等人,想2020上岸的親可以預約啦!
  • 羅東川:讓更多中外當事人選擇國際商事法庭解決爭端
    9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羅東川在《法治中國說》第三季「大法官說」中指出,過去五年間,涉外民商事糾紛同比增長一倍以上,涉外法治建設不可或缺,要用公正、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新審判模式,讓更多中外當事人選擇國際商事法庭解決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