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學習漢語究竟有多難?

2020-11-28 騰訊網

文|立言教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作為中華文化載體的漢語,成為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歷史的重要語言。

不僅在中國,哪怕是全世界,都有不少人痴迷中華文化。

正如美國專門建立了多所孔子學院(今因特殊原因遭關閉),俄羅斯將漢語納入高考……

種種的一切都說明,不少外國人都喜歡中華文化,可是想要真正的到中國留學,從而深入地感受中國文化,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中很大的一個阻礙就是漢語。

想要了解一門文化,首先就得學習它的語言。

尤其伴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學習漢語,成為不少外國人的一種自我提升。

而漢語的難度也是不小,作為從小生活在中國的各位小夥伴,想必不少人都深有體會。

更別提那些從小就沒有漢語環境的外國人,從頭開始學習漢語,在做漢語試卷的時候,也是像我們做英語試卷。

感覺自己「學了個寂寞」!

那麼外國留學生學漢語,做漢語試卷的時候,究竟難在什麼地方呢?

漢字難

英語作為當下中國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不少人就抱怨太難,什麼時候老外學習漢語就好了。

而當這一天真正來臨,難免有些「心疼」他們。

英語一共有26個字母,音節還相對有跡可循;而英語單詞也不錯是這26個字母的排列組合,學習起來的難度其實相對並不是太難。

而漢語就不一樣了,它每一個字的寫法都不一樣。

據統計,偏旁有53個,《辭海》中的部首有250個;而漢字的數量就更多了,在漢字字庫裡錄入的漢字,就多達91251個!

對於這些外國的留學生而言,面對一些看起來相近的「方塊字」,自然覺得很難。

甚至不少人會覺得中國人的鍵盤都是充滿了漢字。

當然這樣一個鍵盤是不能夠涵蓋所有的常用漢語。

就有外國的網友發揮「腦洞」,將中國人平時打漢字的鍵盤進行了設想。

這個「鍵盤陣」,看起來頗有些架子鼓的感覺。

在佩服他們的想像力的同時,也不免想到他們學習漢語時的痛苦。

而認識漢字不過是學習漢語的第一個難關,其實相對而言並沒有那麼難,因為常用漢字一共1000多個。

對於外國留學生而言,只需要學習常用的一些漢字就可以了。

讀音難

學習一門語言,除了要認字,還要會說才行。

尤其是對於那些有志到中國留學的外國留學生,難免要和中國當地人交流,一口流利的漢語可以方便不少。

相比較認漢字,漢字的讀音也是「老大難」問題。

正如前文所言,作為世界應用最廣泛的英語,音節並不複雜,單詞也是26個英文字母的排列組合,相對好讀。

而漢語發音的難點則在音調上。

眾所周知,漢語的音調主要分為四聲: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

同一個漢字或詞語,不同的讀音往往代表了不同的含義,對於起初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語言結構難

相比較英語的語法,漢語的語法結構更加複雜,而且加上中國內斂的文化傳承,不少句子會有深層含義。

這也就意味著,你看到的這句話並非表面意思,你只按表面意思去理解,會存在很大的問題。

正如大家經常問的一句話:「你吃了嗎?」

其實並非真的關心你吃沒吃飯,只是一個日常的問候,和英語中的「你好」類似。

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對話中,不少人都不會按照嚴格的語言結構說法。

在不少外國人做聽力的時候,就會產生誤解,搞不懂說的是什麼意思。

方言難

當一個外國留學生經過層層困難,終於認清了漢字、學會了讀音,還熟悉了語言結構,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的時候,卻發現有時候還是聽不懂有些中國人說的是什麼。

只因在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人往往都有著屬於本地特色的方言,正如大家熟知的粵語、四川話、山東話等等。

這些方言的存在,更是加大了外國留學生學習的難度。

如果在一場漢語考試中突然出現了方言,那麼真是加大了考試的難度。

別說是外國留學生,就是中國本土的學生,恐怕都難聽懂全國各地的方言。

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試卷

中國人學習英語難,外國人學習漢語更難。

寫作文最能體現一個人對一門語言的掌握程度,因為不僅考驗一個人文字認知、書寫,還考驗一個人的語言結構、情感表達。

通過一個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試卷可以看出,不僅文字書寫不對,而且語序、內容都有很大的問題,完全看不懂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像極了學習英語的我們。

正是這樣的試卷答題情況,不少人都表示心理平衡了。

不同的試卷,相同的遭遇。

不管怎麼說,掌握一門外語都是很有必要的。

正如國人學習英語,可以更好地和其他國家進行交流,自己能夠有能力去主動了解其他西方國家的文化。

那些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也是同樣的道理。

學習一門外語不應該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還應該成為自己去探索有價值的東西的橋梁。

相關焦點

  • 外國人眼中的漢語是怎樣的?看完這些,與英語無緣的我閉嘴了
    學有方法,考有技巧,優學優考策略致力於學與考的最優結合,助力學子考入理想大學!小學時期非常不理解學校的科目編排,身為一個中國人,為什麼要學習英語這門學科。語文是國語,數學是生活必需,那麼英語是啥?當然說出這種話的人肯定是英語不好的同學了。
  • 外國人的漢語教材,不會讀用諧音標記,網友:漢語比英語難學多了
    如今更不用說,我們的漢語被很多國家列入必修的語言課,就連外國皇室的孩子也在學習漢語。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外國人的那些漢語教材,看看他們都是怎麼在學習的,網友:看過就知道,漢語比英語難學多了!一、 諧音教材篇現在我們國家從幼兒園就開始給孩子灌輸英語的概念,有些家長為了薰陶孩子學習英語,經常帶孩子看英語動畫片,甚至把孩子送進早教班進行學習。
  • 外國人考漢語將分三等九級 網友爭出雷人考題
    對中國人而言,英語有四六級,那麼外國人考漢語該怎麼考呢?  近日,國內媒體消息稱,國家教育部、國家語委通過了一項針對母語非漢語人群設計的漢語口語水平測評體系,其漢語口語水平測試將分九級。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母語為漢語的網友們高度的命題興趣,並別出心裁地設計出五花八門的漢語口語考題。甚至各地方言也出現考級題。
  • 外國人取中文名字簡直就是災難!漢語老師笑出內傷!
    中國有句古話:「人如其名,相由心生。」 一個人名字的好壞關乎到一生的命運。所以中國人在起名字這件事上是很有講究的……因為這是伴隨著一生的名字,大人也會格外重視,力求自己的孩子能夠做到你所期望的那樣。雖然我國的語言還沒有變成國際語言,但是現在還是有很多國家已經在開設孔子學院了。就是為了讓當地的學生了解和學習漢語,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外國人學習中文,就像中國人學習英語一樣,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存在難度的。那既然要學習漢語,很多人也會給自己取一個中文名字,像我們中國人給自己取得Alice,Bob,Jake等這樣的英文名一樣!
  • 對外國人來說,學習中文最難的地方在哪?
    學中文 找老師 上viivbook 什麼最難說不上,中國之外都是外國人。日本人能認漢字,寫更不成問題。但學起來未必有歐美人快。這和日本人謹慎認真的性格分不開。美國人大大咧咧,見到新詞象兒童見到新玩具,先各種蹂躪糟蹋一番,造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句子,然後等你一一糾正說明。
  • 漢語成聯合國通用語言,日本多次申請被拒,英語學習還有必要嗎?
    要知道長期以來,我國都十分重視英語的學習,在各類升學考中都佔據著很高的分數,很多網友表示,既然漢語已經成為了和英語一樣的國際通用語言,那麼我們的學生是不是就不用學習英語了,或者降低英語在各類考試中的比重呢?
  • 有助漢語普及?
    而今,鐵道部一紙通知,就要將英文拼寫改成漢語拼音,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規範火車站名拼寫固然是一件好事,只有統一的拼寫範式,才能方便人們的出行和辨識。但究竟該採取哪種拼寫方式?顯然不該是漢語拼音,首先,在火車站名的辨識上,國民基本已經不存在障礙,無需用漢語拼音來進一步說明;其次,火車站名設置雙重辨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滿足更廣大人群的需要,採用英文無疑滿足了這種需要。
  • 對外漢語教學和語文教學有什麼不一樣呢?
    對外漢語教學與傳統語文教學,究竟有多大差異? 一、教學對象不同 很顯然,語文教學的對象是本國大中小學生,他們從剛出生、甚至還未出生(胎教)時就存在於漢語環境中並開始感知漢語,一兩歲時牙牙學語,兩三歲進入早教機構、幼兒園時便開始系統學習,至於五六歲基本完全具備了漢語語言能力,能夠獨立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願,且很少受到外語的負遷移作用。
  • 外國人學習中文,這首繞口令第一句就能讓他們崩潰
    現在又有一段美國女孩表演中文繞口令和歌曲的視頻引發熱議,視頻中的女孩是美國金融大鱷羅傑斯的女兒,她的中文更是開掛了,繞口令,中文歌,張口就來。繞口令是中國一種傳統的文字遊戲,把一些音調極易混同的子組合在一起,讀起來十分拗口又妙趣橫生。下面這些繞口令都有相當的難度,你都能完整讀下來嗎。
  • 漢語拼音,一甲子與時偕行
    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走過一甲子,漢語拼音已經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語言工具。漢語拼音並不是第一個漢字注音方案,但卻是最成功的方案。直音法、讀若法、反切法等中國古代注音方法,需要一定的識字量作為基礎,不便初學者掌握。而近代以來,國語羅馬字、拉丁化新文字等注音嘗試,或過於複雜,或不夠科學,或不便於國際交往,多流於「紙上的藍圖」。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二、漢語太難了 那麼有人或許會問:"新加坡國民中有七成的群眾是華人,使用漢語,那麼為什麼不直接採用漢語作為官方語言呢?"
  • 漢語拼音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開展漢語教學實質上是「開展『國際理解教育』」,「造就國際社會情感的溝通」。因此,開展好漢語教學,無疑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半個多世紀以來,漢語教學始終堅持使用普通話、規範字和漢語拼音,這為漢語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極大地推進了漢語教學,獲得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 漢語拼音正詞法亟須普及
    漢語書面語幾千年一直是仿古的文言文,文言詞基本上是一個字記錄一個音節長度的語素,一個語素又是最小又自由的詞,所以字的間隔基本上就是詞的間隔,沒有正詞法的問題。白話文運動以來,字和詞已經很不吻合了,漢語的書寫才有按照詞書寫的新需要。這個需要在拼寫漢語的時候,顯得更加迫切。    符號系統有這樣的反比例關係:總的符號越少,給特定對象編碼需要的符號越多。
  • 13年前定居紐西蘭不懂英語 現在編書教老外說漢語
    書中有一節名為「多少錢一斤」,用拼音標註了菜市場裡魚肉蔬菜的漢語讀法。  6月18日19:37,應先生來電:十多年前,杭州有一對老夫婦,到紐西蘭兒子家定居,發現當地漢語熱興起。他們花了十年時間,編了一套幫外國人學中文的教材。十年磨一劍,這本書出版了。大16開本,有278頁,兩三斤重,非常漂亮。這對夫婦以前是大學中文老師,快70歲到外國,完全不懂英語。
  • 孔子學院為全球渴望學習中文的學生提供了極佳的學習機會
    燦爛的中國文化吸引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注,於是漸漸地一股「漢語熱」在世界各地悄然興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進入孔子學院學習中文。對於全球那些渴望學習中文的學生們來說,孔子學院為他們提供了極佳的學習機會,畢業於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國立東方學院中文專業的阿克巴爾·圖爾松博伊夫,上高中時曾在當地孔子學院學習過一段時間中文,並對中文產生了濃厚興趣。
  • 外國人考中文聽力是怎麼樣的場景?黑人小哥「一臉問號」
    外國人考中文聽力黑人小哥「一臉問號」這可不是段子近日,一組「外國人考中文聽力」的視頻走紅網絡,引起網友熱議。這畫面切換的太快小新瞬間回到了當年考四六級聽力時的場景一樣的無助聽著這個聽力終於有一種找到主場的感覺就像中國學生學英語要考四六級一樣,外國人學中文也要考相應的證書
  • 漢語學習者:請叫我中文名字
    事實上,一般外國人在剛開始學習中文的時候,往往都會給自己起一個中文名字。這樣既可以激發自己學習中文的興趣,又可以使自己儘快融入中文的語境當中。羅馬尼亞錫比烏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志願者小王說:「我所教的班裡,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漢語名字,一般是由他們的第一任漢語老師根據他們羅馬尼亞名字的諧音給起的。」   其實,外國學生更願意將自己所喜歡的人或事物融入中文名字中。
  • 「《漢語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
    最基本的原因是漢語的方言分歧嚴重,漢字不是表音文字,需要有既科學又簡便的拼寫和注音工具。    古時候,漢字注音有直音法和反切法。直音法簡單卻有很大的弊病,一是需要先認識很多字。漢語有1200個帶調音節,不帶調的音節有400個。如果用完全同音的字相互標音,就要先認識1200個字,即便用同音不同調的字相互標音,也至少要認識400個字。二是難免用生僻字給常用字注音,例如「日」讀「馹」。
  • 外國人用的中文教材,實在太過社會,中國小學生直言:看不下去!
    隨著國際化合作加深,我們國家在不斷學習和引進外來文化的時候,不少國外友人也對我們的文化,興趣濃厚,所以這些年來,不少大學裡都可以見到來自各個國家的留學生。那麼,於他們而言,中國很大又人生地不熟,留學之前肯定要學一些基本漢語知識的,就像我們學英語一樣,也有相應的教材書。
  • 今天仍要強調拼音的「漢語本位」
    為什麼我們在學習外語的時候,都能夠有意識地提醒自己避免母語的幹擾,去理解不同的語法規則、掌握不同的發音,卻因為拼音與英語的發音規則不符就要考慮改造?  拼音是為漢語服務的  如果不是周有光先生逝世,漢語拼音大概八百年也沒可能被媒體拿出來討論,因為它已經內化為國人基礎知識的一部分,與其所注音的漢字一道早就成為了所謂「常識」,從而被不言自明地默認「習得」比「溯源」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