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正詞法亟須普及

2020-12-04 光明數字報

    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頒布30周年。正詞法的「年紀」正好是方案的一半。方案普及得很好,但是正詞法普及得不理想,社會發展亟須普及正詞法。

    為了拼寫普通話,我們按照世界文字共同進步的書寫方式按照詞書寫,所以1988年國家頒布《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就是告訴人們怎麼按照詞來拼寫漢語。西方的語言即使用拼音文字幾千年了,但是他們早期也是跟漢字一樣連續書寫,除了標點符號,沒有詞的間隔。直到大約7世紀才把書面上句子中的每個詞用空格隔離。

    詞本來就是語言表達意思的基本單位,因為詞是能夠自由充當句子成分的最小單位。比詞小的語素,可能沒有自由造句的能力;比詞大的詞組,雖然自由,但是數量龐大,不利於詞典編寫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漢語書面語幾千年一直是仿古的文言文,文言詞基本上是一個字記錄一個音節長度的語素,一個語素又是最小又自由的詞,所以字的間隔基本上就是詞的間隔,沒有正詞法的問題。白話文運動以來,字和詞已經很不吻合了,漢語的書寫才有按照詞書寫的新需要。這個需要在拼寫漢語的時候,顯得更加迫切。

    符號系統有這樣的反比例關係:總的符號越少,給特定對象編碼需要的符號越多。因為拼寫漢語一共用大約30個字,所以對於每個詞需要的字比漢字要多,人們閱讀中自動劃分詞需要掃描的字的數量更多。即使漢字記錄的漢語文本還沒有從字式文本改革成詞式文本,但是人們在閱讀漢語的時候,必須在心裡完成詞的劃分工作才能真正理解。

    60年前,人們很難接受漢語拼音這個新生事物,很多人特別害怕拼音在幫助漢字的同時會取代漢字。於是,方案中沒有把正詞法一起寫進去。直到30年後,在人們接受了方案以後,才根據需要頒布正詞法。事實上,方案中已經給正詞法預留了接口:提供了多音節詞連續拼寫可能需要的隔音技術:能夠用Y和W改寫的儘量用字符變換,否則用專門的隔音符號。

    現在,國外拼寫「北京」的Beijing已經逐漸取代當年外國人設計的Peking。不過,今天在英語等西方語言裡出現的來自漢語的外來詞,不只是人名、地名這樣的專名語,連普通的詞語,都直接採用漢語拼音的寫法,例如yuan(元)、lishu(隸書)。

    國務院為了推廣普通話,發現傳統字典無法適應漢語應用需要,責成中國社會科學院編寫的《現代漢語詞典》,不斷地貫徹正詞法,值得學習,也給小學教材教學正詞法提供了學術基礎。雖然它開始還比較保守,保留了「字典」的含糊理念,但是從2005年第5版開始,已經能夠區分一個字記錄的詞和非詞,並且給詞標註詞性。接著從2012年第6版開始,把原來按照字分開拼寫的成語也當作一個詞整體拼寫,實現跟正詞法的完整一致。

    我們在中國的出版物裡看到的拼音,包括報紙和期刊的名稱拼寫,多半是按照正詞法拼寫的;面向外國人的漢語教材,幾乎全部是按照正詞法拼寫漢語課文和詞語,教材的課文後面,都是「生詞表」,而不是「生字表」。社會到處在應用正詞法,然而,我們的小學教材30年來一直不採用正詞法進行拼音教學,一致把「一會兒()」這3個字記錄的2個音節的必須整體拼寫的詞,機械地按照漢字對應的方式拼寫成3個用空格分離的音節:。這是值得深思和反思的。

    總之,基礎教育普及正詞法和漢語的詞意識,不僅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而且已經具備了詞典和理論上的基礎。

    (作者:彭澤潤,系湖南師範大學語言學教授)

相關焦點

  • 推普ing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關於漢語拼音的硬核科普,來了~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漢語拼音是給漢字注音的工具。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是於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頒布的。那麼在此之前,人們是怎樣注音識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程吧!
  • 「《漢語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
    今天,無論查字典、學普通話,還是拼音打字、圖書檢索,雖然漢語拼音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若被問及上述問題,恐怕知道答案者仍然寥寥。    5月10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召開座談會,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本刊特摘發部分專家文章,不僅為您解讀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更邀您一同探討漢語拼音如何在新時代發揮更大作用,助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 小學一年級:漢語拼音音節表完整版,都是基礎知識,比較重要!
    漢語拼音簡稱拼音(Pinyi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
  • 發明漢語拼音的周有光,從金融跨界到語言學,半百之年研究拼音
    1991年,北京市語文現代化研究會在其發出的《紀念語文現代化運動100周年倡議書》中寫道:1892年,福建學者盧章創造了「切音新字」,這是中國人自己為漢語設計的第一套拼音方案。原來,素有「拼音之父」之稱的盧曾在廈門首創「切音新字」,並著有《一目了然初階》一書,專門闡述此種識字新法。
  • 漢語拼音,一甲子與時偕行
    在小學第一課上朗讀「a,o,e」,造句本裡歪斜的漢字中夾雜著幾個拼音,或許是很多人難忘的童年記憶;發送微信,內容檢索,深夜「碼字」,每日工作生活中漢語拼音也發揮著巨大作用。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走過一甲子,漢語拼音已經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語言工具。
  • 近代奇人周有光:活了112歲,創造漢語拼音,曾與愛因斯坦聊過天
    語言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我們在牙牙學語時,父母就會通過各種方式讓我們開口說話,進了幼兒園,我們開始接觸漢語拼音,通過學習漢語拼音,我們的詞庫開始不斷的強大起來。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是誰發明了漢語拼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緬懷這位近代奇人——周有光先生。
  • 今天仍要強調拼音的「漢語本位」
    拼音是為漢語服務的  如果不是周有光先生逝世,漢語拼音大概八百年也沒可能被媒體拿出來討論,因為它已經內化為國人基礎知識的一部分,與其所注音的漢字一道早就成為了所謂「常識」,從而被不言自明地默認「習得」比「溯源」更為重要。所以,當有人宣稱周先生是「漢語拼音之父」時,對這種說法不假思索地全盤接受者,也不在少數。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廣州市匯泉翻譯服務有限公司現代漢語拼音的形成明清時期,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拉丁化拼音字母開始在中國出現。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他的《西字奇蹟》:近代後,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加入漢字注音行列的還有各國外交使節群體,當時的英國駐華公使韋德創立了「韋氏拼音」。如今,在「Peking(北京)、kongfu(功夫)、toufu(豆腐)……」這些英文單詞中仍能找到韋氏拼音的影子。清末,西方列強入侵。
  • 《漢語拼音方案》制訂始末(圖)
    核心提示:今年2月11日,《漢語拼音方案》公布整整50年。漢語拼音與我們的生活聯繫得越來越緊密。然而,50年前專家們為制訂《漢語拼音方案》付出的心血、經歷的波折卻鮮為人知。當年,山西省萬榮縣在街頭巷口都設有「認字崗」和「測驗站」考核路人,以此督促人們學習漢語拼音。
  • 有助漢語普及?
    鐵道部下發通知,為規範鐵路車站站名的英文譯法,鐵路車站站名的英文拼寫統一採用漢語拼音,「東南西北」方位詞作為車站站名的固有部分,不按英文音譯。涉及「地名+方向」的站名,方位詞統一採用漢語拼音。如「北京西站」的英文翻譯為「BeiJingxi Railway Station」。
  • 漢語拼音是怎樣誕生的?
    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一個採用國際性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他主要負責制訂的。 當今天用漢語拼音拼寫人名和地名,已經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時,當讀書、識字、上電腦、打手機都離不開漢語拼音時,我們也愈發懷念周老為《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 漢語拼音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語言論壇】    值此《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我們需要作一簡要回顧,同時展望漢語拼音在未來的作用,特別是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作用。    《漢語拼音方案》的研製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群眾基礎。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雖然,拼音好拉丁字母看起來一樣,但在讀音和用法上有很大區別。
  • 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我們還未進入幼兒園時,家長們就會教我們韻母表和字母表,進入幼兒園後我們就會學習拼音,通過拼音學習漢字,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開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那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在廣闊的邊疆地區,大片地名並不是漢語來源。這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三個自治區尤為突出。雖然這些少數民族語言來源的地名一般情況下有對應的漢語轉寫,但是在用拉丁字母轉寫時,如果以漢語為中介,很多時候既不方便又顯得累贅。對此,中國向來採取了比較靈活的辦法,根據1965年5月12日發布,1976年6月修訂的《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
  • 新中國成立初期漢語拼音字母的確定
    以漢語拼音方案為例,確定何種形式的拼音字母是制訂漢語拼音方案的前提條件,但學界對為何選擇拉丁字母作為漢語拼音字母的問題卻鮮有研究。[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字改革工作者的主觀意願來看,研究和擬制漢語拼音方案不僅是為了給漢字注音及用作普通話教學的工具,同時也用以進行拼音文字的試驗工作。所以,文字改革工作者不僅從漢字注音角度,同時也是從創製新文字角度來討論拼音字母的選擇問題。
  • 漢語拼音小課堂——易混淆的拼音
    #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習#我們都知道漢語拼音在我們學習、生活中都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至於在平時的考試中,它也是重中之重。那想要掌握好漢語拼音,又有哪些重難點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呢?現在就一起學習一下哦!在生活中,我們常見到一些雙胞胎,拼音家族中也有雙胞胎,看看他們都有哪些不同。
  • 漢語拼音發明人周有光,讓更多人能夠用26個字母來拼寫漢字
    漢字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大概六千年的時間了,《說文解字》中最早記載到倉頡造字,之後還出現了甲骨文、小篆、隸書等漢字的表現形式,一直發展至今成為今天普遍應用的方塊字,漢字已經經過了千年的錘鍊琢磨,但漢語拼音產生時間卻離我們很近,它的發明人——周有光先生的故事更值得我們了解和探究。
  • 挑戰拼音我最棒——鄭梁梅小學舉行一年級漢語拼音驗收
    挑戰拼音我最棒——鄭梁梅小學一年級漢語拼音驗收漢語拼音是識字教學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手段,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為檢驗學生漢語拼音學習和運用情況,了解拼音教學的效果,11月12日,漣水縣鄭梁梅小學組織了一年級全體學生漢語拼音過關檢測。鄭梁梅小學對本次驗收工作十分重視,制定了科學的驗收工作實施方案,對驗收工作提出了嚴格而詳實的要求,做出了科學而合理的安排。驗收採取統一內容、交叉驗收的方式進行,共分筆試和口試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