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說的是蓮花從汙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汙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表達的是一種潔身自愛的品質,不受身邊環境的汙染。我突發奇想,如果大家知道蓮藕從糞堆裡拔出的,即使洗得再乾淨,是不是也不想吃了?如果一個碗或杯子,你知道粘過糞便,即使衝洗多少遍,你是不是也不想用了?那要是一顆鑽石掉糞坑,打撈上來,衝洗乾淨,你會不要嗎?你覺得會影響它的價值嗎?
(2)
我們四川老家的人喜歡肥腸面,喜歡尖椒炒豬大腸,吃得津津有味。難道我們不知道豬大腸裝過糞便嗎?我們都知道豬大腸的內壁直接與又髒又臭的豬屎接觸過,但我們卻不受其影響,還是樂此不疲地吃著用豬大腸做的菜餚。心理學把這叫做「豬大腸效應」,「豬大腸效應」告訴我們,要看行動,看本質,不能只看表面,不能只聽對方說了什麼,要看對方做了什麼。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天天甜言蜜語的人,不一定是好人,天天批評你的人,也不一定是壞人。
(3)
相傳,伯樂老了,不能再為秦穆公相馬了,自己的幾個兒子又不成器,只好向秦穆公推薦九方皋。秦穆公要檢驗一下九方皋的本事,就讓他去找千裡馬。三天後,九方皋說他在河丘找到了一匹黃色的母千裡馬。可是,九方皋把馬牽過來後,秦穆公一看,不高興了,這哪是什麼黃色母馬,分明就是黑色公馬嘛?秦穆公對伯樂說:「你推薦的人連牝牡驪黃』都分不清楚,還說能相千裡馬呢?」伯樂知道事情原委後說:「這正是九方皋勝過我的地方,他看事物總能看到最根本的地方啊!」
後來證明,九方皋找到的果然是一匹天下難得的千裡馬。這則寓言,表面看似乎是在說相馬,實質是講述一種精妙的識才之道:看人要看其根本,看其本質,不能只看表面現象,抓細枝末節,捨本逐末。千萬別埋沒了人才。
(4)
無數的事實表明,如何選人,選什麼樣的人,對事業的興衰成敗至關重要。然而,在選拔人才時,以貌取人,憑個人好惡、表面現象對人枉加評價的事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只重細枝末節,不重大節、根本的人也不罕見。不管是哪種方法,都違背了伯樂的選才原則,其結果自然就難以選出真正的千裡馬了。所以,在選才時,切記不要太簡單化,不要埋沒了人才。
換個角度,站在人才的立場考慮,也是一樣,要能正確對待自己所遭遇的不公平,如果沒有一副好皮囊,就要在苦練內功上下功夫了。別忘了所有人都會有這麼一個共識,那就是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
(5)
總結:
豬大腸效應的核心理念:看待人和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本質,看實際行動。
豬大腸效應的應用要訣:透過現象看本質,同時注重塑造形象。
豬大腸效應的的應用領域:組織管理、教育。
學習豬大腸效應後可以深刻認識和有效解決如下問題:
1、人才選拔問題
2、形象塑造問題
3、擇偶問題
4、招聘問題
5、推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