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發現罕見的鳥鱷科偽鱷類史前爬行動物

2020-12-02 騰訊網

撰文:JILL LANGLOIS

這種新發現的史前爬行動物被稱為Dynamosuchus collisensi,活躍於2.3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其背部由兩排皮質骨保護。

繪圖:M RCIO L. CASTRO

巴西,聖保羅——Rodrigo Muller在距離阿雷格裡港一小時車程的阿古多山腳下發掘一塊巖石和泥土時,第一次看到一組不同尋常的皮質骨,也就是爬行動物或兩棲動物的皮膚上形成骨板的骨狀物。

「這是一個驚喜,因為我們之前從未在巴西見過這樣的東西,」談到原本是一次前往Janner挖掘點的普通考察時,聖瑪麗亞聯邦大學的古生物學者 Müller說,Janner挖掘點曾經生活著地球上最古老的恐龍。

在繼續進行發掘工作的過程中,他擁刷子刷掉了一塊完整的頭蓋骨和其他幾塊骨頭化石上的泥土。所有這些骨骼化石構成了一具保存完好、幾乎完整的稀有鳥鱷科爬行動物。鳥鱷科爬行動物被認為是今天的鱷魚和短吻鱷的近親,此前只有阿根廷和蘇格蘭曾發現過。

1月31日,Müller的拉布拉達博物館和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的同事組成的研究團隊在《Acta Palaeontologica》上發表新研究,根據這種新發現動物強大的咬合力和發現地點將其命名為Dynamosuchus collisensis,該物種活躍於2.3億前。除此之外,全世界只發現了另外三種鳥鱷科爬行動物,最後一種50年前發現於阿根廷。

雖然這種新發現的鳥鱷科爬行動物可以咬碎骨頭,刀刃般的牙齒可以撕碎肉,但Muller和同事們還是認為,與今天的禿鷲和鬣狗類似,這是一種行動緩慢的食腐動物。Dynamosuchus collisensis主要以動物屍體和易於捕捉的獵物為食,這意味著它們是食物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生物學家直到現在才知道它們曾活躍於巴西的這個地區。

「這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了解當時的生態系統的運作機制,」 Müller說。

如果沒有這樣的食腐動物,屍體和其他有機廢物就會大量堆積而不是腐爛。腐爛使植物可以吸收到必要的營養。這些植物則可以充當食草動物和雜食動物的食物,讓這個循環繼續下去。

化石寶藏

與其它生活於三疊紀的動物相比,Dynamosuchus collisensis的體型相當龐大,其體長可達2.1米。與其現代近親不同的是,Dynamosuchus collisensis是陸生動物。它的四肢位於軀幹下方,而不是身體兩側,同時它的皮質骨板沿著背部分成兩排,起到保護作用。

這具Dynamosuchus collisensi的骨架發現於巴西的阿雷格裡港附近。

攝影:RODRIGO TEMP M LLER

Dynamosuchus collisensi在河流環繞的森林地帶活動,與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一些恐龍、哺乳動物的祖先犬齒獸以及喙頭龍等其他爬行動物生活在一起。

新發現的化石將鳥鱷科動物棲息的大陸塊之間的進化和相互作用聯繫起來,當時這些大陸塊都是超大陸盤古大陸的一部分。與阿根廷發現的兩個標本之間的親緣關係相比,研究者在巴西發現的化石和在阿根廷發現的一個標本的親緣關係更近。Müller說,這一發現表明,這些動物群的成員可跨越遠距離進行交換,並不是以孤立的方式進化。

「巴西和阿根廷同一時期的生物在親緣關係上很近,這一事實表明環境和生態系統存在相似特徵,儘管每個地區存在差異,並促進了物種形成,「舊金山谷聯邦大學的古生物學者Marco Aurélio Gallo de Fran a說,他沒有參與這一發現。

多虧了Dynamosuchus collisensis完整的化石,Muller和其他研究人員可以利用CT掃描創建3D數字模型,對這種爬行動物的咬合力進行進一步測試。

「這具化石保存得很好。幾乎沒有任何骨骼變形,而且有很大一部分頭蓋骨和顱後骨,因此對於這類動物來說非常完整。這些骨頭蘊藏著大量信息,」談到這具化石時Müller說。

(譯者:流浪狗)

相關焦點

  • 同樣作為「史前巨鱷」,普魯斯鱷與恐鱷誰更強?
    同樣作為「史前巨鱷」,普魯斯鱷與恐鱷誰更強?這類問題就是「關公戰秦瓊」,普魯斯鱷與恐鱷都是史前巨獸,體型差別不很大,食物習性也可能有部分類似,但由於化石的殘缺,並不能確定它們到底哪個更大一些難以比較戰力。
  • 史前巨鱷—普魯斯鱷,地球少有的「王八殼」剋星
    今天的凱門鱷01發現普魯斯鱷最早發現這個鱷魚化石的是一位名叫巴博薩-羅德裡格斯的巴西植物學家,在普魯斯鱷復原圖在隨後的50年,科學家沒有發現過普魯斯鱷的化石,直到1941年,人們在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發現了巨型鱷類的頭骨化石,全長801毫米、寬達535毫米。
  • 史前鱷魚恐怖異常 豬鱷竟然以恐龍為食
    【科技訊】1月3日消息,說起恐龍,我們一度認為恐龍就是世界上最兇殘的動物,其實不然,在史前文明中出現過許多以恐龍為食的動物,豬鱷就是其中的一種,我們來了解一下吧。美國考古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一個史前鱷魚群化石遺址,他們在遺址上挖掘出數種史前鱷魚的化石殘骸。
  • 最可怕的史前生物究竟是誰呢?傳說中的帝鱷,又是什麼樣的呢?
    即便它們很厲害,但山外有山,有很多史前生物,甚至比它們更加可怕。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4種可怕的史前生物。它們生活在1.2億至1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的水域中,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兩種種類,包括在新南威爾斯州,和澳大利亞昆士蘭發現的化石。但是科學家認為,克柔龍可能存在於世界各地,不過它們的骸骨,還沒有在其他大陸上被發現。
  • 史前巨獸帝王鱷是以恐龍為食?或許是個誤會!
    在史前世界中,比恐龍更可怕的生物數不勝數,帝鱷據說就是其中的一種。帝鱷又稱為肌鱷、帝王鱷,意思為「肌肉鱷魚」,是一種已滅絕的鱷類。它們生存在於早白堊紀的非洲,是曾經存活過的最大型鱷類動物之一。帝鱷身長極限10-10.5米,體重4噸。
  • 【長吻鱷科】一個是南亞水中的瘦長鬼影,一個是東南亞的食人蛟龍
    本篇文章將介紹長吻鱷科/食魚鱷科Gavialidae的兩位巨型漁夫。苗條優雅恆河鱷:其實馬來鱷及其所屬的切喙鱷屬一直由於形態學分析被認為是真鱷科的,但是近年通過分析其DNA發現其與恆河鱷的關係更近,故劃入長吻鱷科。
  • 巴西人工湖清淤意外發現寬吻鱷
    原標題:巴西人工湖清淤意外發現寬吻鱷  新華網裡約熱內盧9月9日電(記者劉隆)據當地媒體報導,巴西東南部米納斯吉納斯州首府貝洛奧裡臧特市(下稱貝洛市)政府近日在對市區一個公園內的人工湖進行清淤時,意外發現了一個南美寬吻鱷族群。   正在貝洛市西北部的潘布裡亞人工湖從事清淤作業的工人首先發現了這群「不速之客」。
  • 4米長的普魯斯鱷突襲史前樹懶,留下46個齒痕!
    因擺脫了恐龍的壓制後,很多爬行動物迅速大型化。在長期相對保持溫暖的南美洲,依次孕育出了泰坦蟒和普魯斯鱷這樣的恐怖大殺器。發表於《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的一項研究稱,科學家通過研究1300萬年的一塊史前樹懶脛骨化石以及化石上的46個牙齒印記,確認它是被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普魯斯鱷殺死。
  • 4米長的普魯斯鱷突襲史前樹懶,留下46個齒痕
    因擺脫了恐龍的壓制後,很多爬行動物迅速大型化。在長期相對保持溫暖的南美洲,依次孕育出了泰坦蟒和普魯斯鱷這樣的恐怖大殺器。發表於《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的一項研究稱,科學家通過研究1300萬年的一塊史前樹懶脛骨化石以及化石上的46個牙齒印記,確認它是被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普魯斯鱷殺死。
  • 遠古時代的巨型動物,帝鱷主食是史前魚類!獅子的祖先既然在這裡
    因其化石多在洞穴內發現,故命名為「洞熊」,在很多著名的洞穴中,差不多都發現了洞熊的整副骨骼化石。此外,洞熊化石在我國北京周口店曾有發現。和巨型短面熊同為更新世兩大巨熊。通過化石和豐富的史前藝術得知,穴獅是獅子類中已滅絕的亞種。這個亞種是獅子類中最大的一類。
  • 史前鱷魚哪家強?真正的「鱷魚之王」,硬啃3米巨龜如餅乾!
    鱷魚,迄今存活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防禦、武器屬性爆表的冷血動物。現存體型最大的鱷魚是鹹水鱷,不過無論野生的還是圈養的,它們的體長最多只在6米左右。而追溯其祖上那些史前巨鱷,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若看過探索頻道《Discovery》的同學,或許都以為帝鱷是史前第一巨鱷吧?
  • 史前巨鱷中的最強者,咬合力約7噸,硬啃3米巨龜似餅乾!
    鱷魚,迄今存活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防禦、武器屬性爆表的冷血動物。現存體型最大的鱷魚是鹹水鱷,不過無論野生的還是圈養的,它們的體長最多只在6米左右。而追溯其祖上那些史前巨鱷,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若看過探索頻道《Discovery》的同學,或許都以為帝鱷是史前第一巨鱷吧?
  • 印一頭長吻鱷載著100多條小鱷魚,在河中活動,且是雄長吻鱷這較為罕見
    在鱷魚種類中,世界上現存鱷類有3科8屬23種,其中長吻鱷在鱷魚種類是比較容易辨認的,因為長吻鱷的鱷魚嘴是又長又尖的。
  • 史前海洋霸主:十大遠古海洋猛獸
    其咬合力能夠達到五千千克,被稱為是史前咬合力最巨大的史前生物,關於鄧氏魚名字的來歷有人說由於這種魚的化石被發現的時候被稱為定是魚,後來根據音譯就叫成了鄧氏魚,目前是被認為咬合力最為巨大的史前魚類,並且是寒武紀時期最為巨大的魚類,根據考古學家以及動物學家的研究表明,鄧氏魚當時在海底幾乎可以說是稱霸的地位,是一種處於頂級的海洋掠食動物,下面帶大家認識一下鄧氏魚的相關信息,並且介紹史前的其他生物相關知識。
  • 鱷科分類詳解!【下】
    Morelet(1809-1892年)在1850年於墨西哥發現了這一物種。 分布:近期在海岸邊鹽水區發現有出沒。幼體群居生活,成體在旱季這種條件不利的情況下夏眠於洞穴內,與C. acutus美洲鱷分布重疊,但兩物種見的關系所知甚少。
  • 新生代中新世的巨大鱷魚——普魯斯鱷
    普魯斯鱷:雙孔亞綱初龍形次亞綱初龍形類初龍類嵌跗類鱷跗類鱷形超目中真鱷類新鱷類真鱷類鼉超科鼉科凱門鱷亞科,最大個體身長可達11.5米,體重可達2-5.5噸,體寬近1.8米,頭骨長2000毫米以上,體型比中生代的恐鱷更大。它們當時沒有天敵,它們的食物是它們所能捕食的一切哺乳動物和魚類。
  • 古脊椎所發現三疊紀海洋主龍類
    據悉,該化石發現於三疊紀中期的石灰巖地層,近乎完整的骨架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半水生主龍類。這種動物長約兩米,全身被甲,頸粗尾長,口中利齒參差,四肢短小壯碩並且具蹼,是史前近岸海洋環境中兇猛的掠食動物。研究顯示這種動物屬於非常原始的主龍類,並且與一個北美的罕見類群具有較近的親緣關係。
  • 36種史前鱷魚(二)
    塞雷諾(Paul Sereno)在非洲發現,這個史前鱷魚的上下頜前部嵌有超大巨牙,很多電影怪獸形象以此為依據。Protosuchus堅定地將歸入鱷魚類,它的肌肉發達,嘴巴閉合時咬緊牙齒。這種光滑的爬行動物與最早的恐龍類似,也有著陸地掠食性生活方式,在三疊紀晚期開始盛行。
  • 地球最大五種爬行動物:鹹水鱷體長超6米(組圖)
    下面是地球上最大的五種爬行動物。鹹水鱷  1.鹹水鱷(種類:鱷目動物)  鹹水鱷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體長超過6米。鱷魚的歷史甚至比恐龍更加久遠,因此鹹水鱷會讓我們對它的巨型史前祖先的太平盛世有一些了解。
  • 神奇寶貝偽進化:大力鱷擁有黑曜石形態,超夢進化後被綠毛蟲秒殺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經歷了偽進化的神奇寶貝吧!神奇寶貝偽進化:大力鱷擁有黑曜石形態,超夢進化後被綠毛蟲秒殺黑曜石版本的大力鱷大力鱷的外觀就像是一隻直立行走的鱷魚,他的頭上有著紅色的類似於雞冠一樣的東西。全身上下大部分的顏色都為藍色,小腹和下頜的位置為黃色背上也有著紅色的背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