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樂陵人闖津塘,慶雲的賣貨郎。」說起德州人走南闖北的歷史,總是離不開樂陵。哪怕是現如今,在京津塘闖蕩的樂陵鄉梓也有10多萬人。樂陵與天津地緣相近、人脈相通,自古樂陵人更是抬腳就「闖天津衛」,單單在天津港從事碼頭業務的就有5000餘樂陵籍勞務員工。11月初,記者隨團前往山東匯誠勞務服務有限公司採訪,首次走進這群特殊的「津門碼頭樂陵人」。
「40多年前,他們放下鋤頭,遠離家鄉,憑著仁義誠信和一膀子力氣,在天津港立足;40多年後,他們在樂陵市黨委政府的帶領下,組建專業勞務公司,多元發展,將樂陵「金牌勞務」品牌叫的更加響亮……」40年眨眼間,採訪中的三個片段恰巧能透視樂陵「金牌勞務」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從側面展現了樂陵人仁義勤勞、敢闖敢冒、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精神。大眾網特推出系列報導,講述他們的故事。
津門碼頭樂陵人②|仁義勤勞!一家三代人同守一個港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徐付彪 通訊員 賈鵬 張帥 樂陵報導
凌晨5點半,天津港上空天色微微亮,11月的海風打在人臉上已經刺骨。山東匯誠勞務服務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副經理王傑然早早從家來到公司工作區,開始了上班前的繞廠檢查,這個小習慣他已經堅持了十幾年。
一個小時後,吹著鹹濕的海風,王傑然朝著家鄉的方向理正安全帽……今年是他從家鄉樂陵來到天津港的第33個年頭。33年前,他的父親或許也曾在天津港的某一處碼頭做過同樣的事情。
王傑然
王傑然一家三代人都為天津港奉獻了青春,父親王之珍是家中來到天津港工作的第一代人。王傑然回憶稱,父親王之珍在樂陵大孫鄉當過教師、當過酒廠工人、開過公交車,可是微薄的收入難以為繼一家老小的生活開支。1985年,為了給當時的樂陵駐天津港辦事處提供勞力,王之珍帶領鄉親們來到天津港港埠有限公司做起了勞務工作,才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一份新的收入。
父親走後,王傑然就帶著一家老小在老家忙活著20多畝農地。直到1987年,父親天津傳來消息:「缺人,速來!」就這樣,當時23歲的王傑然坐著大巴車,途徑黃驊、鹽山一路顛簸7個多小時,作為家裡的第二代人來到了天津港。
鐵鉤、墊肩和破棉襖,來到天津港沒幾天,王傑然就一趟趟手抬肩扛起了上百斤的大包貨物,也扛起了樂陵人「吃苦耐勞」的好口碑。有一次,王傑然的一個隊員拉肚子,王傑然硬是一個人一夜抗了300噸貨物,樂陵人的吃苦耐勞可見一斑。「我那時候,一頓飯就著鹹菜能吃6個大饅頭,年輕力壯幹的也多。」王傑然回憶稱,第一個月就發了180塊錢,這在上世紀80年代可是很高的月薪了。
三個月後,王傑然留了下來,籤訂了正式勞動合同,天津港徹底地嵌入了王傑然的人生。5年從抗大包到班長,又5年從班長幹到值班隊長,最後做到了副經理,王傑然這一堅持就是33年。
王傑然與兒子王超
如今,王傑然的兒子王超也來到了天津港。不同於王傑然的是,機械專業本科畢業的兒子王超幹的是高空作——港口固機操作員,正兒八經的技術人員。而王超已經成了這家人進入天津港的第三代人。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匯誠公司這5000「樂陵勞務軍團」中,像王傑然這樣一家三代人「闖碼頭」大有人在,而其中兩代人共事的情況,更是佔到了1/3的比例。
天津港勞務中心主任陳慶華評價他們「勤勞誠信」:在天津港,樂陵籍工人提供的服務,已經成為不可替代的品牌!
今年9月份,匯誠公司第十四分公司裝卸隊在清理貨物入庫時,發現貨物件數竟然比預計件數多49箱羊肉,作業完畢後,裝卸隊及時將情況告知了貨主,受到了貨主的高度評價。「大批量貨物運輸中,只有少貨的,哪有多貨還讓裝卸隊發現的情況?」陳慶華說,天津所有冷庫沒有出現過多貨的情況,只有少貨才會通知貨主,唯獨匯誠公司第十四分公司負責裝卸的天津港冷鏈基地出現了。
今年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天津港的部分工人已經收拾好行李準備回家過年,可一個通知卻迅速打破了整個天津港節前的歡樂:一艘名為「歌詩達賽琳娜」號的郵輪比原定計劃提前入港,船上滿載3706名遊客和1100名船員,其中100多名來自湖北,行程中17人出現發熱症狀。
此時正處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又是春節,本就人手不足,臨時增加防控措施的天津港一時間陷入窘地。天津港方聯繫了多家勞務公司,要麼員工人數不足,要麼討價還價要求大幅加薪。當電話打進匯誠公司第九分公司經理李洪強的手機時,他簡單向總公司匯報後,給了對方一個答覆:「好!」
傍晚時分,本在等待乘坐大巴車分批返鄉的樂陵員工,放下行李,安靜集合在了港方指定的碼頭,開始準備各項工作。1月25日凌晨1點,「天津戰區」發出作戰指令,一場爭分奪秒的應急處置就此拉開帷幕……最終歷時超過24小時,在第九分公司的協助下,3706名遊客完成檢測,安全上岸。等完成整船清理工作時,已是1月26日的凌晨1點。
「關鍵時刻見真情,匯誠公司員工毫無怨言,面對危險衝了上去,這就是樂陵員工。」對此,天津港郵輪母港安監部經理李維給出了發包方的評價。
大事衝得上,小事不缺席。樂陵人在天津港有太多諸如此類的故事,也正是這一件件事,讓樂陵人在天津港有口皆碑。
40年間,樂陵一代代人為天津港的建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勞務輸出,在奉獻著自己青春的同時,他們也憑藉仁義誠信、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在他鄉為樂陵贏得了「金牌勞務」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