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如何解釋仁義,歸納起來是這三種

2021-01-21 抱膝先生

「心都子他日與盂孫陽偕入,而問曰」,另外一天,這位心都子同這位孟同學兩個一齊進來問楊朱。「昔有昆弟三人」,這個人會問問題,問得好,這就是禪宗了。他不問楊朱為什麼不高興,他說從前有兄弟三個人,「遊齊魯之間」,在齊魯之間遊學,當時齊國與魯國文化最高。「同師而學」,在同一個老師那裡求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學什麼呢?這三兄弟就學儒家的仁義。你看啊!下面是道家楊朱對於仁義的解釋,由這個解釋再看《論語》,再看孔孟的書裡如何解釋仁義,歸納起來是這三種。

「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這三兄弟畢業了,回來了,父親問,你們在老師那裡學仁義,什麼叫仁義?

「伯曰」,大哥講,「仁義使我愛身而後名」,這是道家解釋儒家的仁義最正確的,說仁義之道,真懂了仁義,第一要愛惜自己。不是自私啊!是愛惜自己人格的建立,人品學問的養成,不要貪圖外面的虛名,自己學問沒有成就,道德修養沒有好,只有外面知名度,那是假的,不是仁義之道。所以大哥的了解,生命最重要是建立自己的人格,完成自己的人品,外面的名望、知名度有沒有不重要,那是假的,是虛名。這是我所了解的仁義,他向父親這樣報告。

「仲曰」,老二說,「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懂了仁義的人要做忠臣,「殺身」,就是必要的時候這一條命可以不要,要在歷史上留萬世清高之名。這是第二種了解。

「叔曰」,最小的這個弟弟說,「仁義使我身名並全」,我所了解的仁義,一個人真懂了學問,懂了仁義,自己本身也站得起來,在歷史上、社會上也留名,這就是仁義之道。

你看三個親兄弟同一個老師,所學的東西、成就三個人完全不同,對於仁義的了解都不同,這就是教育。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所以教育這個東西很難說,都在一代一代變樣。所以禪宗講「見過於師,方堪傳授」,陳義雖然很高,卻是真理。要找到一個可以教的學生,見解要比老師高的才有資格,一點就透,才會發揚光大;否則帆布袋變草袋,一代不如一代,那是當然的。現在全世界文化,像你們在座的,找些中學生來看看,你們已經看不上眼了。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商業智慧
    這對構造海航20年健康持續發展,對我們的員工隊伍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產生重要影響,也構成了海航事業中國傳統文化的「商道」精神,「計利當計天下之大利」。  陳峰曾把南懷瑾的一生歸納成兩句話:「三教法主,百家門師」。稱南懷瑾是儒、釋、道三家的集大成者,把中國文化的三大支柱用非常淺顯的語言揭示出來,使「深者不覺其淺,淺者不覺其深」。
  • 能用最通俗的話語解釋孔子的「仁義」?
    利害、利益淡泊古代講「仁義」的很多,有個皇帝宋壤公,打仗時「禮讓三先」,一再錯失攻擊對方的有利時機,結果大敗而歸,而那個「臥薪嘗膽」的越王卻是個狠人,只要不要我的命,我可以把國家的珍寶美女都獻給你,待有機會一定回「捲土重來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既然民間流傳,「鬼」怕《易經》,那為何南懷瑾大師卻告誡人們晚上不要讀《易經》呢?假如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鬼,鬼又真的怕易經,那我們晚上讀《易經》豈不是更安全?有鬼只是一種猜測,我認為世界上是沒有鬼的,鬼只是人性醜惡所展現的一面。看下《搜神記》卷六宋定伯賣鬼的故事就知道,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是所謂的人性。
  • 法國學者戴思博:我與南懷瑾先生的相遇
    到了休息時間,正盤算著如何開溜,沒想到,這位仙風道骨的先生,卻派來了一位女弟子來找我,並建議我坐到前排去,我心裡一沉,完蛋了,這下子跑不了啦!萬萬沒料到,這其實是一個點亮我生命的契機。講座結束後,那位女弟子在陪我回到住處的途中告訴我,今晚主講的先生有一個道場,作為傳授禪修之所,而且,再過些時日,會舉辦禪七,就是七天不斷的打坐修行,而禪修的導師,正是這位南懷瑾先生。
  • 忠孝仁義與漢代法制的建構
    忠與義的聯結是在君臣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係中確立起來的。「義合君臣」雖然也強調雙方義務的相互性,但其內涵更多的是指向臣之義,即忠。君臣關係是一種政治關係,「君臣有義」是支配國家倫理的「人的規律」,體現了君臣在具體的政治實踐中的政治理性和國家的倫理精神。通過移孝為忠的倫理運思,忠孝仁義聯結為一體,從而成為具有內在邏輯關係的倫理規範體系。
  • 南懷瑾:2種人可探《易經》,第一流的智慧人、沒讀過書的白紙人
    由此,《易經》發展出三個核心,用六個字歸納為"簡易"、"變易"、"不易"。簡易是指世界上有許多雜亂的、超出人們了解範圍的事物,可是都可以經過人類的才智,將其轉換成人們簡單了解和處理的問題;變易則是指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每時每刻都在改變發展著;不易是指在世界萬物皆變的前提下,存在著僅有不變的東西,便是萬物皆變的這條規則。
  • 黃志忠拍新《亮劍》狂減肥 三種動物歸納李雲龍
    新版《亮劍》自宣布開拍之初便吸引了各方關注,特別是出演李雲龍的黃志忠,在談及接拍這個角色有沒有壓力,怕不怕被別人拿來做比較時,黃志忠稱,做這事肯定免不了別人去比較,不過沒關係,因為這一版與老版肯定是不一樣的,一樣的話做這件事就沒意義了。
  • 南懷瑾:不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才能開始覺悟
    我們現在能讀到南懷瑾的作品全集,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劉雨虹先生。她是南懷瑾的弟子,小南懷瑾3歲,追隨南師做了近半個世紀的「義工」。南懷瑾大部分著作都是劉雨虹主持整理、編輯、校對,南師也親切地稱她為「總編輯」。劉雨虹和南懷瑾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南懷瑾門下弟子眾多,來自各行各業,但大家都尊稱劉雨虹為老師,劉雨虹公認是最能體現和繼承南懷瑾文化精髓的弟子。
  • 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是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孔子的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信就是其本來的意思,仁為愛,仁者愛人,義為正義,在西方國家就是什麼平等什麼的,當然這只是義的一個方面。禮就是禮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等,智為智慧,也是正信正智,信為誠信。當然,這是基本字義。
  • 原來南懷瑾先生早就說過答案!
    「地獄」這種詞,肯定不是儒家的詞,畢竟咱們孔老夫子可是「子不語怪力亂神」的,還有當我們說一個人毫無準備地魯莽做事的時候,我們肯定會說「這屬於臨時抱佛腳,是要不得的」。夜貓子也曾為此迷惑過,於是就去找一些書來讀,可是夜貓子只是一個才疏學淺的小迷糊,那些經書都是文言文,喻理又很深刻,讀起來簡直犯迷糊,實在是難煞小夜貓子我了,不過還好,遇到了南懷瑾先生的書,他用自己幾十年的深厚學識來解讀佛經,肯定是比小夜貓子我要強太多了。
  • 南懷瑾讀《金剛經》: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讓人如夢初醒
    佛學大師南懷瑾說:「你看,佛陀穿上衣服、化緣、吃過飯,洗了泥巴腳,他不需要弟子來為他做,一切都是自己親力親為,這就是修行。佛陀以身作則,告訴你我,什麼叫修行?——規規矩矩做人,老老實實做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修行。」
  • 恭喜仁義詠春拳館《仁義特工3》成功首演,打響2021正義第一戰
    [勝利]恭喜仁義詠春拳館《仁義特工3:終極義戰》成功首演,打響2021正義第一戰![抱拳]感謝劇組所有演員和臺前幕後的所有工作人員![抱拳]RENYI ERGO SUM[握手]《仁義我在》[抱拳]仁義詠春拳館是百年中國國術和德國現代科學教育的結晶,秉著「宣揚詠春,傳播仁義」的宗旨,致力於葉問系傳統詠春拳的推廣與教學。在成立的短短10多年間,我們已在中國、德國和澳洲迅速建立起60多家分館(總有一家在您附近)。從而成為我國發展最快、影響力極廣的詠春拳館。
  • 南懷瑾的忠告:這樁事要謹慎對待,孔夫子也曾深受其害
    對於謠言,南懷瑾先生經常說:「謠言止於智者。」他認為,真正聰慧明朗的人,是能夠分辨是非曲直的。而謠言,則是一種無中生有的現象,是一些心懷不軌的人素質低劣的表現。眾所周知,流言蜚語的力量是極其可怕的,由此,南懷瑾先生告誡大家,面對謠言要謹慎,不可道聽途說,更不可妄自下定論。
  • 兒童的經驗、思維與有過程的歸納教學
    在學校已有的研究與實踐基礎上,要進一步深入探索基於差異的多種教學模式,研究如何設計適合不同差異的學習任務,開展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等。真正的歸納過程必須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互動生成。 四、指導學生主動展開歸納 首先,教師要呈現兒童已有的學習過程和經驗。歸納的過程必須在多個典型、豐富、具有「一類」特徵素材的學習基礎上展開。歸納的過程首先需要再現已有的學習結果和過程,通過觀察和分析回顧收穫。
  • 中了李現的毒是什麼梗啥意思 總的歸納起來原因有兩點
    中了李現的毒是什麼梗啥意思 總的歸納起來原因有兩點時間:2019-07-22 16:51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了李現的毒是什麼梗啥意思總的歸納起來原因有兩點 親愛的熱愛的正在熱播中,這部劇可以說非常的火了,劇中男主韓商言的扮演者李現也是圈粉無數。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
  • 南懷瑾:開悟的人最可怕,人生至高境界,全在《金剛經》這20字!
    很多人都喜歡《金剛經》中這一句話,表示句話道出人生至高境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意思是這樣的: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法,都如夢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霧靄一樣的不可琢磨,無常變幻。同時又如同閃電一樣的快速變化。
  • 七年級下冊數學:課本重點知識歸納!期末考試必考,建議收藏起來
    七年級下冊數學:課本重點知識歸納!期末考試必考,建議收藏起來數學這門學科對於同學們來說,絕不是將公式定理背熟掌握,數學題就能解答出來這麼簡單。隨著學習的深入,不管是知識點還是試題的難度都會逐漸加大,因此同學們必須要從學習習慣上加以改變才可以的。
  • 南懷瑾:眾生肉眼所見相同,獨心相不同!
    一碗白米飯,有人吃起來淡而無味,也有人吃起來味美甘甜;同樣的一座山,有人看起來蕭瑟單調,也有人看起來厚重而神秘;絲毫無差的一滴水,有人倍覺珍惜,也有人視若無睹。無論是米飯還是山、水,其實本質來講都是相同的東西,物質結構沒有發生什麼變化,變化的只是因為感知他們的人不同,這就叫「心相」。
  • 當今時代的忠孝仁義?
    農民幾千年來我國被世界尊為「禮儀之邦」如今的禮儀都去哪兒了?如今的孝道都去哪兒了?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怎可亂了綱常,丟了忠孝仁義。做事要先做人,如何去做人?如何立足於社會?想要立足於社會,必須先尊重他人,尊敬他人。才會被別人尊重。愛來者愛返,若要人敬己,己要先敬人,寵愛要有方式方法,講究分寸。賺錢要有方法,花錢更要有方法,什麼都不能太過。
  • 陰曆曆法逐漸被人淡忘,南懷瑾:非把陰曆曆法變過來不可
    ——《二十四節氣歌》這首節氣歌是出現在小學課本上的,小時候讀它只覺得讀來非常順口,直到有一次家庭聚餐,突然有人提到中國的二十四節氣,全桌12人,年齡從4歲到60歲,能全篇背下來的竟然只有我自己。當時的我真的不知是悲是喜。有人說,都什麼年代了,不種莊稼不種地,記這個有什麼用呢?是的,好像的確沒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