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鮮魚行學校師生到陝西進行文化尋根之旅

2021-01-09 東方網

原標題:香港鮮魚行學校師生到陝西進行文化尋根之旅

  學生可以拿做好的功課從校長設立的食物銀行換食物回家,甚至可以拿好成績換電器補貼家用,這所學校叫香港鮮魚行學校。5月25日至29日,香港鮮魚行學校的24名師生到陝西進行文化尋根之旅,昨日到西安市育才中學和同學們交流。

  香港鮮魚行學校陝西夏令營之旅,由西安市僑商會主辦,西安文理學院中國書畫藝術研修中心、西安鼎天控股集團、香港曉風學社協辦,師生們在黃帝陵、秦始皇兵馬俑、華清池、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西安城牆等著名景區和景點,近距離感受陝西悠久的歷史文化。

  香港鮮魚行學校,是一所由港九鮮魚行總會興辦的政府津貼小學,其學生大部分來自社會底層家庭。因為200學生編撰奮鬥事跡,校長梁紀昌成為2012年感動香港人物。梁紀昌堅持開設普通話教學和國民地理歷史教育,「要了解五千年中國,香港學生要從西安開始」。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香港鮮魚行學校:五星紅旗 你是我的驕傲
    新華社香港7月1日電 題:香港鮮魚行學校:五星紅旗 你是我的驕傲新華社記者 陳其蔓 朱玉 仇博香港鮮魚行學校的校長室在二樓,就挨著樓梯口。這是一個學生們還未返校的日子,但校長施志勁早上7點已經到校。我們進門的時候,他正在向一位職員交代學生返校的相關事宜。
  • 中華文化快車: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互動之旅
    原標題:中華文化快車: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互動之旅   第六屆中華文化快車――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赴臺灣進行交流演出。不論是臺北中國文化大學的演出結束後,臺灣同學邀請藝術團同學品嘗臺灣小吃、雙方進行舞蹈切磋和交流,還是新竹清華大學演出結束後,臺灣的師生們紛紛與藝術團同學們熱切交流,親密合影,依依不捨,亦或是在臺北市立啟聰學校,臺灣的同學們與藝術團的同學們同臺演出、互留聯繫方式約定北京再見,相同的語言和話題,讓兩岸的青少年通過心靈交流搭建起友誼的橋梁,增進了彼此情誼。
  • 這所大學請全校師生免費吃鮮魚宴,網友:四個湖,只能看不能吃
    【校園熱點】這所大學請全校師生免費吃鮮魚宴,網友:四個湖,只能看不能吃!近日,湖南的這所高校火了,在學校的湖裡打撈出上千斤鮮魚,如果你認為這是亮點那就錯了!被打撈出的鮮魚被送往學校食堂,做出各種美味的菜品,剁椒魚頭、紅燒魚塊、水煮魚等等,供學生們免費品嘗!你沒聽錯,就是免費的!
  • 重慶這所高校打撈千斤鮮魚 又請全校師生免費吃
    重慶這所高校打撈千斤鮮魚 又請全校師生免費吃 2019-12-20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天水藝術畫室培訓學校,文化與美的藝術之旅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拓展美術領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子們的美術學科文化素養,我校於(2019年11月3日)精心組織了一場文化與美的藝術之旅,前往【全山石藝術中心】和【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參觀美術傑作。上午9點15分,學子們放棄星期天休息的時間,在老師的帶領下,坐上大巴從學校快樂出發。
  • 《一路書香》竇文濤張星月蔣方舟"文化探尋之旅"
    原標題:《一路書香》竇文濤張星月蔣方舟"文化探尋之旅" 國內首檔創新形態文化探尋節目《一路書香》如今已進行了第二站的錄製。 「細品」《人生》,竇文濤張星月身踐力行展開陝西民俗初體驗 「以書會友,悅讀人生」,深圳衛視《一路書香》「移動書屋」第二站的開端在清澗縣的兩顆紅棗樹下,店長竇文濤和店員張星月積極探討路遙的作品:《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帶著在書中讀到的對黃土地的好奇,竇文濤和張星月還特地坐車來到了陝西榆林市清澗縣師家溝村,準備切身感受一番黃土的風貌。
  • 香港學校頻頻來臺山交流
    南都訊 記者梁曉琳 通訊員伍建軍 1月9日下午,香港五育中學一百多名師生到臺山市育英中學交流學習,認識國內學制,加強兩地學生交流溝通,增進友誼,共同進步。    當天,雙方學校領導介紹了各自的辦學理念和發展狀況。
  • 《我的尋根/家譜情結》——《家譜與尋根》代序
    可見,尋根知祖的重要性。「前人不修譜,後人尋根苦。今人不修譜,後人不知古。」每每讀到一些抒發濃鬱鄉愁的詩詞作品,內心就五味雜陳,有著說不出的苦。「風雨漂泊異鄉路,浮萍悽清落葉飛。遊子尋根滿愁緒,一朝故土熱淚歸。」「遊子殤情慈母淚,夢裡鄉關望歸帆。此身何系根源竟,萬裡愁思盈客船。」是啊,我不禁隨口作了一首打油詩:「尋根苦,尋根苦。終日奔波,淚婆娑。尋根苦,尋根苦。別人知祖,我不知。尋根苦,尋根苦。
  • 香港名人建教育中心 增加對中國文化與國情認識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香港一些知名人士23日宣布成立一個教育中心,希望以此增加年輕人對中國歷史、文化及國情的認識。香港《信報》24日報導稱,該教育中心全稱為「勵進教育中心」,由全國人大常委範徐麗泰出任中心主席。理事會成員包括民政事務局前局長曾德成、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前警務處長李明逵、鮮魚行學校前校長梁紀昌等7人。
  • 帶領街市鮮魚行慶回歸,澳門賣魚佬關偉銘的人間煙火!
    鮮魚行慶回歸    關偉銘和理事會成員一起向會員敬酒。  2019年12月13日下午,魚販關偉銘穿上襯衣和胸口繡有「澳門紅街市鮮魚福利會」字樣的紫色西裝。因為這天晚上是他們澳門紅街市鮮魚福利會迎接澳門回歸20周年慶典的日子,他是主事人,要早早到餐廳打點招呼大家。
  • 市文化藝術學校舉辦慶元旦師生美術作品展
    為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元旦前夕,市文化藝術學校舉辦慶元旦師生美術作品展。此次展覽由市文化藝術學校美術教研室組織舉辦,共展出教師作品20餘幅、各年級學生作品近300幅。作品種類包括國畫、版畫、壁畫、裝飾畫、書法作品及廣告設計作品等。據了解,美術設計與製作專業是該校四大專業之一,開設以來先後招生31屆,為社會培養了近千名美術專業人才。
  • 己亥年白氏尋根拜祖大典暨白氏文化懇談會在息縣舉行
    中宏網河南10月21日電 10月17日,己亥年白氏尋根拜祖大典暨白氏文化懇談會在河南息縣舉行,來自河南、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四川、貴州、甘肅、遼寧、黑龍江、海南、北京的21個省市及新加坡的200多名宗親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
  • 廣西宜州尋根行/羅啟明
    廣西宜州尋根行/
  • 香港青年學生到廣西容縣楊梅高中開展交流活動
    香港青年學生到楊梅高中開展交流活動摘要2019年8月28日上午,香港青年學生交流團一行34人到容縣楊梅高中開展交流訪問活動。容縣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城亮,統戰部副部長、僑臺辦主任曾漢萍,縣委辦副主任、縣外事和港澳事務辦主任盧廣衛等領導參加了活動。
  • 經典傳承領略華夏之美 漢字尋根培養有根之人——舞鋼市第一小學...
    本次活動旨在以此為契機,與家長和老師探討漢源語文學習,通過追本溯源的方式,來深刻體會漢字之美,感受經典文化的厚重,開啟漢字尋根之旅。孫萬裡教授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專家報告會。他的漢源課堂字字珠璣,既生動形象又幽默風趣,既深入淺出又高瞻遠矚,讓大家對語文對漢字有醍醐灌頂之感,報告廳裡掌聲不斷。
  • 海關助力,湛江海捕冰鮮魚首次「遊」上香港餐桌
    經湛江海關所屬霞海海關檢驗檢疫合格,湛江市某水產企業1.3噸、13.7萬元海捕冰鮮魚,現順利輸往香港。「這是我們公司海捕冰鮮魚首次試水中國香港市場,感謝疫情期間霞海海關的全程跟進與高效服務,特別是檢驗檢疫合格後僅半小時就拿到了證書,保障了冰鮮魚的新鮮度。」
  • 麻城學校校長力爭做好師生課外閱讀的點燈人
    為豐富師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良好閱讀氛圍,1月4日,木子店中心學校在細石嶺村畢家河後山書院舉行讀書交流活動,中心學校全體成員、全鎮各學校負責人、教學點輔導以及中心小學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參加。當日,讀書活動分兩個階段進行。
  • 銀監會:訪南京歷史名勝 「銀鷹計劃」臺灣青年開啟尋根之旅
    (江蘇金融團工委供圖)  總統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可追溯到明初的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代被闢為江寧織造署、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在此基礎上擴建為天王府,1912年孫中山在此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來又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臺灣學生們徜徉在園林亭臺、樓閣古蹟中,感受著歷史的變遷,找尋著時代的印跡。
  • 陝西著名畫家潘金陽榮任香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12月10日,陝西同州美協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陝西著名畫家潘金陽教授收到香港美術家協會寄來的榮譽證書,榮任香港美書家協會副主席。潘金陽教授現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書畫院常務院長,香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兼陝西分會副主席,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書畫院院長,中國畫院陝西畫院理事,中國紅豆杉書畫院院長,陝西同州美術家協會主席,鄭板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陝西同州老年大學藝術顧問,陝西書畫藝術研究院理事,陝西秦軍國防書畫院院長等職。
  • 文化交融生長 共繪「同心圓」
    從歷史街區保育活化到西九文化區的誕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香港城市肌理中復甦;從文化交流到文化產業交融,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築夢,電影、電競、文創等文化產業領域激蕩新火花。同飲香江水,共築灣區夢。無法割裂的文化血脈、無限可能的發展機遇,文化成為串聯起彼此昨天、今天與明天的紐帶,在時間與空間雙重坐標上為粵港澳三地畫出「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