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驚蟄暖」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二十四節氣按照出現的時間範圍,可以分為「節氣」和「中氣」,有句俗語「節不過十五,氣不過初一」,指的是如果是節氣的話就不會過十五日,但是如果是中氣的話就不會過初一。「小寒」屬於節氣,「大寒」屬於中氣,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分類方法,小寒大寒都是屬於按照氣溫條件分類的,還有一類是按照農作物成長的狀態來分類,比如芒種和穀雨。中華民族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人們又圍繞不同的節氣創造出來不同的俗語,足以看出人們的智慧偉大。
「小寒暖立春寒,小寒寒驚蟄暖」,小寒的時候如果天氣比較暖的話,那立春的時候就會比較冷,但是小寒的時候比較冷的話,那驚蟄的話就會比較暖。「驚蟄」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第三個節氣,具體的時間段是在3月5日―3月7日期間,年的驚蟄是在3月5日,有句俗語「未到驚蟄雷先鳴,必有四十五天陰」,驚蟄的時候一般都會打雷的。
「小寒」這個節氣大概是在三九期間,也就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三九四九冰上走」、「數九寒天,冷在三九」,講的都是三九期間的天氣會十分的寒冷。一般情況下,小寒的天氣冷一些比較好,不然就十分有可能引起倒春寒,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不利,「三九」的時候農作物太暖會造成農作物的病蟲害滋生、缺乏水滋養等問題。
俗語都是先人們總結出來的,某種程度上來看也是很有道理的,能夠對我們的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了解俗語就如同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一樣,「小寒暖立春寒,小寒寒驚蟄暖」,這句俗語從兩個方面去分析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今年的小寒還有一段時間,到時候可以驗證一下是否真實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