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4月,春意盎然。
位於群山之中的永嘉縣三江街道半嶺村被「嫩綠色」包圍。不過,在「嫩綠色」中隱現大量「傷疤」。
這些「傷疤」並不是植被破壞後所留下,而是當地人故意而為之。作為最早發現烏牛早茶的地方,數百年以來這個村莊都被大大小小的烏牛早茶園所包圍,每年4月初,當地人在採摘完茶葉後,均會剪去茶樹枝條,乾枯後的茶樹枝條呈褐色,夾雜在「嫩綠色」中,仿佛一塊塊「傷疤」。
每年4月,這些「傷疤」不只出現在半嶺村前後山,也遍布全市不少山丘。在四川、貴州等省份山丘,出現這種「傷疤」的頻次不比溫州低。「我市的烏牛早茶種植面積已算大的,共有10萬餘畝,但在全國各地的種植總面積更大,已超過100萬畝,四川、貴州等省份均是種植較多的地方。」市特產站副站長孫淑娟說。
多種渠道信息顯示,目前一個茶葉品種在全國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的也就烏牛早茶,而且大多是最近10來年才種植。那麼,烏牛早茶迅速成為首屈一指的茶葉品種,憑藉什麼?
本市十幾個茶葉品種
烏牛早茶為何脫穎而出
以丘陵地形為主的溫州,正是茶樹適宜生長的地方,全市先後發現和培育了10多個茶葉品種,烏牛早茶、雁蕩毛峰、平陽特早茶等品種均較有知名度。
追溯這些茶葉品種,烏牛早茶算是一個比較有歷史的品種,至今已種植五六百年。相傳,烏牛早茶本是野生茶樹,生長在半嶺村與烏牛街道嶺下村間的長夾嶺,後被當地村民移種,因其出茶早,迅速被永嘉當地人種植。
2000年後,烏牛早茶不僅向永嘉全縣擴散,還迅速「入侵」溫州其他縣(市、區)的山丘,甌海、瑞安等地均大面積種植烏牛早茶。
孫淑娟說,烏牛早茶這個品種的種植向全國迅速擴散,還是近十來年的事。先是省內的新昌、松陽等地引種烏牛早茶,接著四川、貴州等省份的農戶加入到種植烏牛早茶之列。
經過前幾年的迅速擴張後,目前,我市烏牛早茶種植面積增長量並不大,四川、貴州等省份的種植增加面積也在放緩。我市茶葉領域人士普遍認為,目前烏牛早茶在全國的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但是,也有部分業界人士估計,烏牛早茶在全國的種植面積可能已達近200萬畝。儘管如此,烏牛早茶在我市的種植面積只有10萬餘畝,其中永嘉種植了5萬餘畝。據了解,我市各個茶葉品種的種植總面積為20多萬畝。
採摘茶青時間早與易種植
讓各地茶農愛上烏牛早茶
在孫淑娟看來,烏牛早茶迅速被全國各地茶農所青睞,除了浙江省農業廳全力推廣這個機遇外,還有就是這個茶樹品種易種植和出產茶青比較早,「烏牛早茶的繁殖,無需種苗,插扦就可以,所以不用太多推廣,不少農戶就剪些枝條試著種植。」
相較國內的其他綠茶品種,烏牛早茶的採摘茶青時間算最早的品種之一。在每年的2月底與3月初,烏牛早茶的首批茶青就會上市,比西湖龍井等較早出產茶青的品種,要早上20天至30天左右。
茶青採摘早,自然新茶上市較早,可賣個好價錢。浙江三農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定國說,去年是烏牛早茶最好的年份,好的茶戶畝產值達1萬多元,今年畝產值也還可以,好的也有七八千元。
一戶承包了近30畝烏牛早茶的陳姓茶農透露,去年因氣溫冷暖合適,其茶園採摘時間持續了近40天,最終收益有20來萬元,而今年出產茶青期間氣溫過高,沒賺錢,但兩年合計起來仍能賺到錢。
孫淑娟說,由於烏牛早茶採摘時間比較早,往往會遭遇凍害,尤其是四川、貴州等地這種凍害更加頻繁。即便如此,不少茶農仍然愛種植烏牛早茶。其中原因,在茶葉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種植烏牛早茶三年即使遇到一年凍害,仍可賺到錢。
當然,在茶葉界人士看來,烏牛早茶易種植還表現在易採摘,相對雁蕩毛峰、平陽特早茶等品種,烏牛早茶的芽頭更粗壯,採摘一公斤烏牛早茶茶青所用人力比其他品種少1/4左右,這樣對於茶農而言就是節約成本。
優質的烏牛早茶具有蘭花香
色澤與口感不輸西湖龍井
在我省大力推廣烏牛早茶這個品種前,烏牛早茶加工成茶幹後,在名稱上也稱「烏牛早龍井」。孫淑娟說,烏牛早茶做好綠茶後,在色澤與口感均是上等的好茶,品質不遜於西湖龍井,尤其是優質的烏牛早茶具有蘭花香,這是其他綠茶品種所不具備的。
正因如此,在茶葉界有這麼一句評價烏牛早茶的話:龍井雖好,不如烏牛早。
在永嘉縣農業局特產站農藝師張伯平看來,烏牛早茶做成的綠茶,所含物質在某些方面優於龍井。由張伯平提供的《烏牛早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報》材料顯示,烏牛早茶春茶一芽二葉幹樣約含胺基酸4.2%、茶多酚17.6%、兒茶素總量10.4%和咖啡鹼3.4%。
基於烏牛早茶品質優良,每年春季,不少茶商會到永嘉等地收購烏牛早茶茶青,然後做成龍井等品種的茶幹。在溫州的茶業界人士普遍稱:永嘉超六成的烏牛早茶茶青被外地人收購,製作成包括龍井在內各種綠茶。
對此,永嘉縣農業局及相關茶企負責人坦言,該縣的烏牛早茶茶青確實有六七成被新昌、松陽、寧波等地的茶商收購走,然後做成各色的綠茶,其中以來自新昌的茶商居多。今年頭茬烏牛早茶茶青每公斤超過300元,後期的茶青也達每公斤100元左右,與西湖龍井的茶青相差不大。
來源:溫州都市報
記者:鄭俊傑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