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裡的草甸上,生活著一種很像老鼠卻沒有尾巴的小動物,身材嬌小又結實,全身毛茸茸的,還有一對圓圓的大耳朵。它們時不時還會從洞口探出小腦袋,透著好奇的眼神來觀察你,絕對可愛滿分,它就是人們常說的小精靈——藏鼠兔。
夏季的清晨,藏鼠兔趕忙鑽出洞口,直起身子,昂起小腦袋,沐浴著晨光。草尖上掛著的露水,映著藏鼠兔滿足的神情和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的雪雀的影子。或許在冬季的中午時分,鼠兔們紛紛出洞活動,那場面非常混亂,毫無秩序可言。有的啃草,有的在洞口進進出出,有的窩在地上曬太陽。
每年4-6月是藏鼠兔的繁殖季節,那時你會看到家族的頭頭霸氣地站在洞口,發出尖利的長鳴聲,這是它在宣示自己的領域地位。不過,一旦頭頭死亡,其他雄性就會迅速佔領這個家族,並把原來洞穴中舊的乾草墊料統統丟到洞外。
01草原精靈:遠看像老鼠,近看似兔子
藏鼠兔是一種小型非冬眠的植食性哺乳動物,稱為「草原精靈」,這傢伙圓滾滾的身材,皮毛豐軟;像兔子一樣的口鼻,上唇有一道明顯的豎向裂口線,整個嘴巴被分成三瓣兒;還有著像鼠類一樣的短圓耳朵,屁股光禿禿,沒有向外伸出的尾巴,一看就是萌萌的。
藏鼠兔古怪的外形,常被誤以為是老鼠的一種,事實上,人家雖然叫齧齒動物,但是屬於兔形目,兔子才是它們的近親,藏鼠兔的招牌上門牙後面,還緊挨著一對較短的後門牙。
這個連最早發現它們的生物分類學家們也十分頭痛,遲遲無法為其定義所屬科目,也無法為其命名。一籌莫展之際,生物學家們想到:像鼠非鼠,是兔又不像兔,乾脆直接鼠+兔,就叫鼠兔吧。
鼠兔科最後被劃入兔形目下,該科下有兩個屬,分為義大利鼠兔屬和鼠兔屬;時至今日,義大利鼠兔已經滅絕,而鼠兔屬下有多達30多種生物。除了兩種生活在北美地區外,其餘28種都生活在歐亞大陸。
生活在中國的24種鼠兔中,有一半是中國特有種,棲息地以我國中西部至喜馬拉雅地區為主。北美地區的斑頸鼠兔和北美鼠兔過得相對滋潤,而歐亞大陸的28種鼠兔則命運殊途,藏鼠兔和伊犁鼠兔是其中最知名度的兩種。
藏鼠兔被藏族人稱為石兔與鳴聲鼠,石兔這個名稱,源於其生活環境,它們大多生活在海拔較高的多巖草地,居住在自己挖掘的洞穴裡。至於叫它鳴聲鼠,是由於它們的叫聲高亢、響亮,類似清脆的鳥鳴,令人過耳難忘。
藏鼠兔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非常惡劣,高寒低氧,但這種小型哺乳動物進化適應得非常成功,從海拔3200米至5000多米的草甸無人區,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02洞穴專家:打造專門的育嬰室供幼崽生活,在通道旁留小槽溝當廁所
藏鼠兔天生好動,掘土時速度快得驚人,而且帶五指的前肢爪子細彎,能精細還原腦中的洞穴構造藍圖,這樣一來,藏鼠兔設計出來的洞穴十分的精巧。
它們還會建儲藏室,儲存一些乾草作為房子的墊料;還會在通道旁留一些小槽溝,用來放置糞便,從而使房間保持整潔;它們甚至還會打造專門的育嬰室,供幼崽生活。
藏鼠兔建造的洞穴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居家式洞穴。長久居住用,且附帶六七個逃生出口。逃生出口星羅棋布於山坡灌叢處,若遇上狐狸、狼、鷹等天敵來襲,藏鼠兔就可快速跑入洞穴,從其它出口逃離險境。
第二類是快捷酒店式洞穴。這類洞穴僅有2-3個逃生出口,每個逃生出口上的分支岔道少。
第三類洞穴是哨所式洞穴。該類洞穴結構簡單,往往僅有一個出口,另一側被泥土封死,洞內短窄。哨所式洞穴距居家式洞穴很遠,廣泛分散在其四面八方。
假如獵食者身形較小,也鑽入洞穴,那麼藏鼠兔用心良苦的超薄型天花板便能發揮作用,它們會用細爪破壞距離地面僅1-2cm厚的上層土壁,接著奮力一躍,從地面逃之夭夭。
03從不冬眠:喜歡把採摘的食物,擺在家門口曬曬太陽
寒冷的冬季到來時,大多數生物都會利用冬眠來熬過漫漫嚴冬;而藏鼠兔並不會冬眠,對它們來說,冬季是它們採摘食物的季節。
作為典型的草食性動物,藏鼠兔的食物不外乎鮮嫩的牧草、莎草、蒿草及覆蓋地表的地衣、苔蘚等。
藏鼠兔出門尋找食物時,它們會用長長的門牙咬斷植物根莖,把一束束植物橫向銜在嘴裡,連跑帶跳運送食物回洞;剛剛採摘的食物富含水分,因此需要擺在家門口曬曬太陽,等到食物乾枯之後才會搬回洞裡收起來。
藏鼠兔生性敏捷,往往剛放下一束植物,就立馬迫不及待、蹦蹦跳跳地再次去採摘。
這些乾草既可以作為它們睡覺的床鋪,而把一些植物的根、莖、葉、籽等搬運儲藏於洞穴深處,作為它們過冬的糧食。
04鳥鼠同穴:藏鼠兔借雪雀的驚鳴來報警,雪雀利用藏鼠兔的洞穴來藏身
可可西裡的草甸上,常見的雪雀和褐背擬地鴉等鳥類,它們很聰明,白天利用藏鼠兔的洞穴躲避烈日、風暴和冰雹,而鼠兔則利用鳥類的叫聲來探聽天敵出沒的情報。
有生物學家說,這裡的藏鼠兔和雪雀卻以獨有的方式互惠共生,結成一種"跨物種的情感"。藏鼠兔可藉助雪雀的驚鳴來報警,雪雀可利用洞穴躲避太陽的強烈輻射或暴風與冰雹。
也有的生物學家認為,鳥鼠同穴,雪雀是最大的受益者,在高原空曠的環境中,很少有隱蔽物,正是因為有了鼠穴的庇護,雪雀才得以生存並繁衍生息。
還有的生物學家認為鳥鼠同穴藏鼠兔才是受益者,因為藏鼠兔身上很少有寄生蟲,他們認為是雪雀充當了鼠兔的家庭醫生,為其消除了寄生蟲。
鼠兔與雪雀就此形成了一種跨越種族的互助關係。這一現象,在我國古代的典籍中《山海經》也有記載,被稱作「鳥鼠同穴」。不管怎樣,這看似畸戀卻又十分和諧的組合方式,委實是大自然非凡的想像力創造的一個奇蹟。
至於一些鳥雀是否真的與鼠兔同居一室、和平共處,目前還沒有確鑿證據可予以證明。
05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人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時至今天,我國近90%的高寒草甸發生不同程度的退化,而鼠兔長期被歸為高原草場退化的罪魁禍首,60年來對它們進行有組織地撲殺,一度想將它們趕盡殺絕。你要知道,如果草場嚴重退化,不僅破壞了草原生態系統,更影響了牧區的生產生活。
近年來,國內外學界包括中科院在內的諸多高校和科研單位,對鼠兔進行了大量研究,最終得出了一致結論:鼠兔被冤枉了!最早替高原鼠兔辯護的,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科學家們,在他們看來,鼠兔不僅無害,而且是高寒草甸區的「關鍵物種」。
專家解釋說,鼠兔養活著一大群食物鏈高層。在青藏高原這樣特殊的環境裡,鼠兔的存在幾乎成為了高原上所有食肉動物的獵物,狼、狐狸、熊、獵隼、鷹等動物都依賴鼠兔生存。而且,由於高原環境缺乏樹木,鼠兔挖掘的洞穴為很多鳥類,以及兩棲類動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和繁殖地。
更重要的是,由於補償效應,鼠兔啃食草葉反而會刺激植物生長。打洞可以幫助翻新土壤,加快土壤的物質循環,有利於植被恢復,提高周邊植物群落的多樣性。洞穴在增加土壤通透性的同時,還會加速水分下滲,從而提高土壤的固水能力和含水量,反倒減緩了水土流失。
調查顯示,毒殺鼠兔的區域不但使猛禽基本消失,連許多依靠鼠兔洞穴生存的地棲性鳥類數量也明顯減少。其實,鼠兔是高原草甸退化的結果,而非原因,它們對於維繫高原生態系統完整性功不可沒,是其中的關鍵物種。
結束語:草地退化是鼠兔造成的嗎?
專家認為,鼠兔並非是引起草地退化的原因,而是草地退化的結果,過度放牧才是造成草場退化最重要的原因。雪靈谷以為,不管是放牧還是鼠兔活動,當它們處在最優的數量範圍內,並不會對草場和生態系統產生負面作用,這就需要適度控制和管理。你覺得,草地退化是鼠兔造成的嗎?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報、中國動物數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