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代軍艦的最大航速都在30節左右?竟比二戰時期的航速還慢

2021-01-08 花辰月夕102168

全球海軍基本上所有現役軍艦的最大航速,都是在30到33節這個範圍,只有少數輕型艦隻,才擁有35節以上的最大航速。

那麼為什麼軍艦的最大航速都設定在30節的範圍呢?

其實30節出頭這個航速對現代軍艦來說已經足夠用了,再快要付出太大的代價,換來的戰術意義並不大,全世界的軍艦發展基本都鎖定在30節出頭這個航速上。

30節是什麼概念,按照基本單位換算,1節=1海裡/小時=1.852千米/小時,也就是說30節航速相當於55.6千米/小時,雖然趕不上家裡的小汽車120千米/小時,但是別忘了,軍艦的體重可是在上千噸甚至上萬噸的,而且又是在水中航行,所以說30節的航速不算低了。

不過,還是有些朋友會把現代軍艦和二戰時期的軍艦進行對比,然後就發現,二戰時期的軍艦航速普遍比較快,即便是「衣阿華」級戰列艦,也曾經在53900噸和21.2萬輸出功率的情況下,跑出過32.5節航速,而驅逐艦的航速甚至達到35節-37節。

然而我們要對比不同時期海軍發展思路,在二戰時期的作戰艦艇全部依賴於身管火炮,這些身管火炮的射程是非常有限的,即便是裝備305毫米以上口徑主炮的戰列艦交戰距離一般也要縮短到25公裡以內。

此時航速對於作戰艦艇的意義就非常大,他可以利用速度搶佔海戰有利位置(反潛陣位),畢竟在非制導武器時代有利陣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二戰及二戰前夕的作戰艦艇在航速方面還是比較注重的,但是動力系統佔全艦比例也是比較高的。

到了冷戰時期,核潛艇的出現嚴重威脅著水面艦艇,蘇聯甚至發展過航速超過40節的核潛艇。在那段時間裡為了達成對潛艇的優勢,驅逐艦和護衛艦的航速普遍也是比較高的,和二戰一樣他們都是以強勁的蒸汽輪機為主要動力(但是蒸汽輪機的整體體積是在很巨大,之後逐步被燃氣輪機取代)。

但是隨著70年代以後精確制導武器的逐步成熟,海戰雙方的交戰距離已經從30-40年代的20公裡左右猛然提升至100公裡以上,而航空母艦可以直接打擊400公裡外的目標。

此時的30節、32節和35節對於交戰雙方變得意義沒有以前那麼大,畢竟再快還是遠遠慢於飛彈的。

而且作為現代化海軍的核心「航空母艦」的航速基本就鎖定在30-33節之間,而伴隨他護航的作戰艦艇只要不比他慢能跟得上航空母艦即可。至於反潛作戰,現代反潛直升機發展已經非常成熟,即便核潛艇能達到35節的水下航速,然而反潛直升機可以飛到150節的速度,遠遠快於核潛艇。

所以在現代海戰兵器和模式發生巨大變革的情況下,太高的航速戰術意義不是太大。

除了海戰模式和作戰思路的變革之外,還有就動力系統和艦船設計的問題。

排除功率損失因素後,船舶主機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說如果想要航速提升至原先的2倍那麼主機輸出功率需要達到以前的8倍。再考慮到高速航行時艦體受到的阻力開始急劇提升,動力系統的負擔也是越來越大。

另一個就是船型設計也會影響艦艇航速,一個是長寬比,理論上長寬比越大越細長,航行阻力越小,相同動力的情況下航速越高。還有就是V型艦艏設計也能幫助艦船提高航速,二戰時期的作戰艦艇普遍使用這些方法提高航速。

但是這兩種設計很大的問題就是嚴重壓縮艦體內空間,而現代作戰艦艇上裝備的武器和電子系統越來越多,這些細長的V字型艦體根本無法滿足現代艦船裝備的安裝空間需求,所以也就在這方面向航速做出了妥協。

如果你硬要實現35節以上的航速也不是不可能,想要跑出50節也可以實現,只要設計成長寬比很大的「苗條身材」,再把全艦的空間全部用來裝主機提高輸出動力就可以。

但是這樣做沒有意義,不僅存在嚴重的不穩定問題,艦內空間也承載不了多少燃油和彈藥,艦員的生活環境也非常惡劣,得不償失。所以現代軍艦的30節左右航速時綜合了各種因素得到的一個平衡數值,在現代技術的大前提下這基本就是最優解。

相關焦點

  • 冷知識:為何大多數軍艦的最大航速都是30節?和這三大因素有關
    軍迷們應該都知道,大多數戰艦的最高航速普遍在30節左右,高一點的則是32-33節,但是航速再高一點的就沒有了,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就速度和經濟性而言,30節左右的最高航速,是現代戰艦及其動力系統所能達到的一個平衡點——平衡速度與油耗,也就是經濟航速。
  • 軍艦航速都可達30節,為何一般只開18節?會開車的人都懂
    衡量一個航母是否先進,航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美軍的尼米茲級航母最高航速可達30節,但基本上很少開這麼快,除非在放飛艦載機時為了加大甲板風,尼米茲級航母才會將航速提高至30節。由此我們發現,軍艦的最大航行速度和地面交通工具的速度相比要差很多,這其實可以理解,因此水中行駛遭受的阻力和陸地上要高很多。按照我們正常人的理解來看,軍艦的航行速度著實太慢,但30節其實就是目前大多數軍艦的最佳速度。如果軍艦要想擁有更快的速度,軍艦相應的就會付出代價。據資料顯示,如果航母保持30節的速度航行,所需功率是18節的4倍,是15節的8倍。
  • 各國航母航速是多少?美核動力35節,俄30節,此國發展快
    二戰之後,各國見識到了航母的非凡作戰能力。但是,由於建造航母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因此,很多國家都只能眼睜睜看著航母卻不能擁有。目前,能夠獨立建造航母的國家並不多。幾個國家嘗試過改造退役航母,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印度想要成為世界強國,花費了巨額資金去建造航母。
  • 軍艦的航速為什麼都被限定在30節?難道不是速度越快越好麼?
    軍艦的航速為什麼都被限定在30節?難道不是速度越快越好麼?節是一個專用於航海的速率單位,相當於船隻每小時所航行的海裡數(1海裡等於1.852千米)。30節就是每小時30海裡,相當於55.56公裡/小時。
  • 那麼大艘軍艦,航速卻不能超過30節,原來是有原因的
    艦船的航行速度經常用節這個速度計量單位來表示,但節並不能用來表示所有的艦船速度。它多用於描述在海上航行的艦船,在江河上航行的船舶速度計量單位是用公裡每小時來算的。國際上為了方便計算和運用艦船的航行速度,但海上艦船計量航程沒有參考物,所以才採用以海裡為艦船的航行標準的長度單位。
  • 美國探索新船型技術,航速高達120節,是現役軍艦30節航速的4倍
    在近日,美國企業就在探索一種"新"的高速船型,即高速噴水水翼船,該船型採用水翼船型設計,採用噴氣式發動機推進,最大航速達到120節,是目前大多數軍事艦船30節高速的4倍。只是,由於水翼船大型化難度較大的原因,美國發展出航速達到120節的超高速、大型軍事艦船恐怕還需要很長時間,但從美國海軍先鋒級高速船和瀕海戰鬥艦的發展歷程來看,一旦在水翼船型技術方面實現突破,美國海軍也很可能迅速將此船型軍事化,並率先建成世界航速最高的軍事艦船。
  • 為何航母最高航速都卡在30節?這一航速有何特殊,又到底有多快?
    但是這麼多類型的航母,卻在自身的航速上保持著一致,都在30節左右呢?這裡首先要了解一下我們一般所說的「節」是什麼樣一種速度概念。同時對於一般的軍艦來說,航速保持在三十節對於航行來說並不算什麼,但是對於航母這種大型水面艦艇來說,航母上本身就配有大量的艦載機等武器裝備,同時作為一座移動的海上城市,搭載有很多的船員,因此對於航母的穩定性來說就十分重要了。
  • 我國軍艦作戰能力強,航速超過40節!最大亮點並不是隱身
    除軍艦外,還有直升機等武器配合作戰。現在的科技發達,軍艦不僅可以在水上執行任務,而且還能在水下攻擊敵軍。一般來說,艦艇分為戰鬥艦艇和輔助戰鬥艦艇兩大類。 而潛艇是在水下工作,不論大小都叫艇。
  • 航母最大航速30節,這個30節有多快?很多軍迷都不知道!
    航母絕對是現如今各國海軍艦船序列中,體型最大的作戰艦艇,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不過由於航母的建造難度,以及花費實在是太高了,因此目前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並不多,但是如果關注軍事的朋友,可能都會發現一個細節,那就是無論哪國的航母最大航速都只有30節。
  • 軍艦速度為什麼總在30節左右?30節有多快?不是越快越好嗎?
    一般我們都用「節」來表示一艘軍艦的航行速度,比如遼寧艦的航速是29節,052D型驅逐艦的航速是32節,美國航母福特號是30節左右,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現代軍艦的航速基本上都在30節左右,這是為什麼?一般人肯定覺得軍艦不是航行速度越快越好嗎?
  • 054艦艇已落後,外貿軍艦採用三體式設計,航速最快可達50節
    該艦艇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艦體上設計當下比較前衛的三體式設計,除了擁有更強的流動性之外,還擁有更強的軍艦隱形性,具備超前衛的高速航行能力。從設計角度來看,這款裝備更加接近美方的獨立戰鬥艦,最高航速可以達到50節,而傳統的船隻僅可以達到30節一下,為此它在三體艦航行當中,更佔據一定優勢,進而更適合瀕海戰鬥模式。
  • 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戰列艦之一航速火力在盟軍中首屈一指的依阿華號
    作為美國噸位最大的戰列艦——依阿華級戰列艦的首艦,這一艘舷號61的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3年建造的第四艘以依阿華州為名的軍艦。航速高達33節,可以說是歷史上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1940年6月27日,依阿華號在於紐約布魯克林的紐約海軍船廠開工建造。
  • 為何航母的速度都在30節左右?究竟是因為巧合,還是另有玄機
    如俄羅斯的「鋯石」高超音速飛彈,就以最大9馬赫的速度驚豔全球。而同屬俄羅斯的圖-160戰略轟炸機,雖然沒有隱身的功能,卻因為最高超過2馬赫的巡航速度在戰略轟炸機領域佔有重要的一席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海陸空三軍之中,唯獨海軍很少將速度當做評價一款裝備性能的條件。尤其是航空母艦這種戰略意義巨大的裝備,雖然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不多,但不論哪個國家的速度都在30節左右。
  • 航母速度都是用「節」來計算,一節到底是多少?今天可算知道了!
    相信很多朋友在看一些軍事電影的時候,尤其是關於海軍電影的時候,總會產生一個疑惑,那就是海軍的艦船在航行過程中,艦長在指揮時總會說到一個特別的單位,那就是多少多少節,而這個節在海上橫行時,所代表的意思就是艦船行駛的速度。
  • 鄱陽湖艦功成退役,航速25節的新一代補給艦——呼倫湖艦來了!
    目前世界主要海軍強國都在持續發展補給艦,大噸位、高航速的綜合補給艦幾乎成為海軍強國的標準配置。近年來,人民海軍在從近海走向遠海的轉變過程中,更多更新的優秀國產補給艦正在發揮作用。呼倫湖艦長241米、寬32米,比中國海軍現有大型補給艦青海湖號大1.6倍,航速可達25節,是中國為航母編隊專門研製建造的大型補給艦,堪稱「航母奶媽」。
  • 官媒首次詳細披露野馬氣墊艇 最大航速50節以上(圖)
    據我們了解,這艘氣墊登陸艇設計最大航速是50節,但是經過官兵們不斷實踐、摸索,最大航速不斷被刷新。由於氣墊艇在海上航行沒有完全和水面接觸,受海上風浪影響會有一種上下顛簸、持續失重的感覺,風浪大時艇上官兵也會產生嚴重暈船感。除了高速行駛,開氣墊艇這樣的大傢伙,還要實現精準停泊。氣墊艇精準停靠在水線1米以內,可以有效減少敵抗登陸裝置和地雷威脅。
  • 為何航母都是30節左右?換算成汽車速度是多少?不怕挨打嗎?
    網友們對於我國航母有一個疑問:為何航母都是30節左右的速度?換算成汽車速度是多少?這樣的速度不被動挨打嗎?世界各國的航母的速度基本都是在30節的樣子,這是通過各種計算得出來的最佳的速度。航母體積巨大、重量也超重,目前有常規動力航母和核動力航母。不管是哪種動力的航母,其航速都取決於發動機和能量的供應。
  • 俄羅斯奇葩戰艦——圓形戰船:航速如蝸牛,打一炮全船人要暈半天
    (註:「波波夫」號戰船的模型,我國天津的「基輔」號航母樂園上就有一個「波波夫」模型)在世界各國的造艦史上,俄國的戰艦一向以粗壯笨重、簡單耐用「著稱」,特別是二戰之前,俄國戰艦固然盔堅甲厚,但是往往跟在英國後面亦步亦趨,少有開創性的佳作。而終於在圓形戰船上,俄國終於「揚眉吐氣」,走到了世界前列。這艘圓形怪船還真的是大有來歷的。
  • 一代深海霸主黯然落幕,曾讓西方海軍束手無策,航速比魚雷還快
    水下航速甚至達到了比魚雷還快的速度,水中極限速度可達43節,號稱"海中殲擊艇"和"水下殲擊機"。作為冷戰時代蘇聯技術傑作的阿爾法級核潛艇,當年其對美軍潛艇部隊造成了一定的真實威脅。而除了航速以外,其在水下600米的潛深,更是讓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反潛武器"望而卻步",西方得知只有"望洋興嘆"。
  •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1927年法國開始建造絮庫夫號潛艇,雖然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附加限制,要求籤約國大型潛艇標準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艦炮口徑不超過150毫米,不過法國還是堅持將該艇保留了下來,不過該級艇只建造了這一艘,也就是絮庫夫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