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

2021-01-10 中公教師網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

行為主義理論又稱刺激——反應(S—R)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是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刺激——反應」,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叫做強化,通過環境的改變和對行為的強化,任何行為都能被創造、設計、塑造和改變。在教學中,對學生理想的行為要給予表彰和鼓勵,還要儘量少採取懲罰的消極強化手段,只有強化正確的「反應」,消退錯誤的「反應」,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把「強化」看作是程序教學的核心,認為只有通過強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學習環境,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行為主義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一)華生

華生,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後天習得的,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加以控制,只要確定了刺激和反應之間的關係,就可以通過控制環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為。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行為可以經過學習而獲得的,也可以通過學習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環境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的規律性關係,就能根據刺激預知反應,或根據反應推斷刺激,達到衝刺並控制動物和人的行為的目的。他認為,行為就是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刺激的各種軀體反應的組合,有的表現在外表,有的隱藏在內部,在他眼裡人和動物沒什麼差異,都遵循同樣的規律。

(二)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是俄國著名的生理學家。他的條件反射理論被行為主義學派吸收成為制約行為主義的最根本原則之一。巴甫洛夫認為學習是大腦皮層暫時神經聯繫的形成、鞏固與恢復的過程。 「所有的學習都是聯繫的形成,而聯繫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維、知識」。他所說的聯繫就是指暫時神經聯繫。他說:「顯然,我們的一切培育、學習和訓練,一切可能的習慣都是很長系列的條件的反射。」巴甫洛夫利用條件反射的方法對人和動物的高級神經活動作了許多推測,發現了人和動物學習的最基本的機制。引起條件學習的一些基本機制有:(1)習得律。有機體對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如狗對燈光與食物)之間的聯繫的獲得階段稱為條件反射的習得階段。(2)泛化。指條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與原來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可能喚起反應,這稱之為條件反射的泛化。(3)分化(辨別)。分化是與泛化互補的過程。泛化是指對類似的事物作出相同的反應,辨別則是對刺激的差異的不同反應,即只對特定刺激給予強化,而對引起條件反射泛化的類似刺激不予強化,這樣,條件反射就可得到分化,類似的不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別。

(三)桑代克

桑代克,動物心理學鼻祖,聯結主義心理學創始人,學習理論的奠基人之一。桑代克認為學習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隨著錯誤反應逐漸減少正確反映逐漸增加,終於形成穩固的刺激----反應的聯結,即S---R之間的聯結。桑代克認為試誤學習成功的條件有三個: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

(1)準備律。指學習要經過反覆的練習。

連接的加強和削弱取決於學習者的心理準備和心理調節。當任何傳到單位準備傳導時,給於傳到就引起滿意;當任何傳到單位不準備傳導時,勉強要他傳導就引起煩惱。

(2)練習律。練習律又分為應用律和失用律:應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使用(練習),會增加這個聯結的力量;失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失用(不練習),會減弱這個聯結的力量或使之遺忘。一個已形成的可以改變的聯結,若加以應用,就會是這個聯結增強,反之減弱。

(3)效果律。是指「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滿意之感的動作,就會和那一情境發生聯繫,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時,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易於重現。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不適之感的動作,就會與那一情境發生分裂,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難於再現。」

(四)斯金納

行為主義學派最負盛名的代表人。在巴甫洛夫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和桑代克的學習理論影響下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學說,根據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強化觀點提出了自己的學習理論,並把在動物學習實驗研究中所確定的一些規律,用之於教學,提倡程序教學與機器教學,以改革傳統教學方式,這些曾得到廣泛的支持。

斯金納認為心理學所關心的是可以觀察到的外表的行為, 而不是行為的內部機制。科學必須在自然科學的範圍內進行研究,其任務就是要確定實驗者控制的刺激繼之而來有機體反應之間的函數關係。當然他不僅考慮到一個刺激與一個反應之間的關係,也考慮到那些改變刺激與反應的關係的條件,他的公式為:R=f(SoA) 。行為主義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把行為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主張採用客觀的實驗方法,而不使用內省法。他把學習的歷程分為兩種類型:應答型條件作用和操作型條件作用。經典行為主義研究的是前者,而斯金納研究的重點是後者。

以上就是《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回復「教育理論」下載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時政熱點」查看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一、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 託爾曼(E.C.Tolman,1866—1959)、皮亞傑(J.Piaget,1896—1980)、布魯納(J.S.Bruner,1915一 )和奧蘇伯爾等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內部心理結構的形成和改組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中的「四大實驗」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又稱刺激—反應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該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強化在刺激——反應連結的建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巴甫洛夫的狗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進食行為時發現,狗吃到食物時,會分泌唾液。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及認知學習理論實驗總結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一)桑代克貓開籠取食實驗將餓貓關入籠中,籠外放一條魚,餓貓急於衝出籠門去吃籠外的魚,但是要想打開籠門,餓貓必須一氣完成三個分離的動作。首先要提起兩個門閂,然後是按壓一塊帶有鉸鏈的臺板,最後是把橫於門口的板條撥至垂直的位置。經觀察,貓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時,拼命掙扎,或咬或抓,試圖逃出迷箱。
  • 教育心理學中四種行為主義理論匯總
    行為主義理論是教育心理學中比較難理解的一部分。本文將做一定總結,幫助大家更好理解。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一.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1.提出者:桑代克2.具體學習理論:嘗試錯誤說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再嘗試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觀點稱為試誤說。3.理論要點:準備率、練習率、效果律(1)準備律。
  • 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備考:《教育學》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內容梳理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備考:《教育學》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內容梳理,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教育學》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一直以來都是常考點,一方面考察較為簡單的具體知識點,例如:
  • 行為主義理論及其人物總結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行為主義是教育心理學中較難理解,並且學生難以區分的知識,雖然經常以單選、多選題的方式考察出來,但是學生的錯誤率還是比較高的,現在就行為主義理論及其代表人物進行總結。一、觀點行為主義都認為學習是刺激和反應的聯結,強調外在的刺激。
  • 從閱讀教育學家行為理論觀點的思考
    在行為主義學者眼中,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在學校教育實踐上,就是要求教師掌握塑造和矯正學生行為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一種環境,儘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合適行為,消除不合適行為,並在反應的基礎上參與教學促進幼兒對實物認識和學習的興趣,從愛好開始學習。
  • 學習理論之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學習理論這部分包括四大模塊,分別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這部分的比較重要,從往年的試題中可以看出來其考察佔比可達卷面的百分之十六到百分之二十之間,其中考察題型包括單選、辨析和簡答題。在學習理論這部分知識主要靠的理解,知識相對來說比較難,但是考察形式會比較簡單,尤其是在教師資格證的考試當中。
  • 行為主義理論的兩大發現者之一——桑代克
    行為主義理論一直是我們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部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行為主義原理的兩大發現者之一的桑代克。通過學習他的成長故事,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桑代克的理論。桑戴克的少年時代學習很好,中學時代成績一直名列第一或第二名。大學畢業時,他獲得了衛斯理大學50年來最高的平均成績。
  • 筆記|《人格》B4 行為主義學派 之 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 & C4...
    B4 行為主義學派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一、理論觀點(一)基本概念/簡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學習四要素多拉德和米勒認為人格是習得的,而學習是由以下四個要素組成的。1.內驅力內驅力是促使有機體行動的任何一種強烈刺激。
  • 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習理論
    一、行為主義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一)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1.桑代克的經典實驗桑代克設計了「桑代克迷籠」。2.基本觀點桑代克根據「餓貓逃出迷籠實驗」,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一再嘗試」而形成的,因此他的觀點稱為試誤說。這是教育心理學史上第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習理論。
  • 行為主義之巴甫洛夫
    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心理學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教育心理學中的難點必然少不了學習基本理論這一部分,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的一個重要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對於學習理論這一部分的學習,難度首先來自於很多題目會考察大家對於這一部分知識的理解,二是對於學習理論中出現的各個流派的不同代表人物,需要大家能夠進行區分。
  • 學習動機理論——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用S—R的公式來解釋人的行為。他們把動機看作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衝動力量,並特別重視用強化來說明動機的引起與作用。經典條件反射與操作條件反射的理論也都認為強化是形成和鞏固條件反射的重要條件。
  • 行為管理治療也稱為行為改變技術,其主要理論依據是( )。
    行為管理治療也稱為行為改變技術,其主要理論依據是( )。A.精神分析心理學 B.行為主義心理學 C.認知心理學 D.人本主義心理學 查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行為管理治療也稱為行為改變技術,其主要理論依據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參見教材P138。
  • 教育學考研之學習及其理論
    學生學習的特點:(1)接受學習是學習的主要形式(2)學習過程是主動構建過程(3)學習內容的間接性(4)學習的連續性(5)學習目標的全面性(6)學習過程的互動性(二)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桑代克的聯結說: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這種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再嘗試這樣一個反覆作用的過程而
  • 2020教師資格備考之四種行為理論
    下面是寧夏華圖小編準備的四種行為理論,希望大家學習記憶。   行為主義理論   1.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   提出者:桑代克   具體學習理論:嘗試錯誤說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再嘗試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觀點稱為試誤說。
  • 2020國家教師資格證筆試_常考點之「學習與學習理論」
    學習是重點把握學習理論的構成有聯結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建構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四大模塊,如圖2。接著,需要了解每個理論的代表人物,代表思想以及相對應的著名的實驗,將大框架下的枝葉展開串起來。
  •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桑代克的學習聯結理論
    其結論大多是建立在心理實驗的基礎上的,這使他的理論具有較強的客觀性,為實驗心理學的研究作出了貢獻。(3)發展了古典聯想主義心理學。他的學習心理學是以"聯結"一詞貫穿始終的,所以他自稱為"聯結主義者"。其聯結主義的主要特點就是強調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而不講觀念之間的聯想或聯結。因此將完全客觀的參照系與他的心理學理論結合起來。
  • 教招常考點-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是以華生為代表的眾多行為主義心理學組成,整個流派發展也是不斷進步,整體上共分為了三個階段,早期行為主義、新行為主義、新的新行為主義。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最後一個階段,以班杜拉為代表的行為主義。
  • 「神話中的著名人物」,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斯金納
    2斯金納操作行為主義的基本觀點1.② 在行為主義陣營中,斯金納的觀點最為激進,他完全否認心理的存在,將心理也當作一種行為,他的理論被稱為「直線行為主義」或「沒有心理的心理學」。面對批評,斯金納在後期修改了自己的觀點,認為行為科學既可以正視意識問題,同時又不必放棄行為主義的基本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