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人格》B4 行為主義學派 之 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 & C4...

2021-01-17 詠卿先生

B4 行為主義學派

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

一、理論觀點

(一)基本概念/簡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學習四要素

多拉德和米勒認為人格是習得的,而學習是由以下四個要素組成的。

1.內驅力

內驅力是促使有機體行動的任何一種強烈刺激。內驅力可以是內部的,如飢餓、乾渴、恐懼等;也可以是外部的,如炎熱、 寒冷、吵鬧等,稱為外部驅力。某些內驅力與有機體的基本需要有關,如飢餓、渴、性、排洩、疼痛等,這些內驅力是與生俱來的並且和維持有機體的生命有關,所以稱其為基本內驅力或原始內驅力。有些內驅力是後天習得的,如恐懼、焦慮、榮譽、金錢等,稱為二級內驅力或習得性內驅力。

2.線索

線索是決定有機體何時、何地做出反應,以及做出何種反應的刺激。內驅力驅使行為,線索則指導行為採取適當的方向。線索可以是外界的事件或刺激,也可以是有機體內在的情況和刺激。

3.反應

反應是人格主要的結構性概念,它是由內驅力和即時的線索誘發出來的,旨在降低或消除內驅力強度的行為或心理活動。在多拉德和米勒的理論中,反應既可能是外顯的動作或行為,也可以是內部的心理活動,如思維、計劃和推理等。他們稱這種內隱的反應為線索性反應,因為它們通常決定隨後的反應是什麼。

4.獎賞

獎賞就是強化,指任何能夠使某一特定刺激或線索所引發的反應頻率增加的東西。強化物可以是原始的,與滿足有機體的生理和生存需要有關的刺激,也可以是二級的,由那些經常和原始強化物配對出現的中性刺激物轉化而成。

(二)人格結構

多拉德和米勒認為反應是人格主要的結構性概念。

(三)人格發展

多拉德和米勒認為人格發展就是習慣的習得,而這些習慣彼此有相互關聯,形成一種有層次的組織或重要性次序。

(四)人格適應/簡述多拉德和米勒預測的衝突類型及原則

1.衝突類型

多拉德和米勒認為人類的反應趨向有兩類:一個是接近趨向,即個體希望能夠積極參與的趨向;另一個是迴避趨向,即個體希望迴避的趨向。據此,他們將衝突分為四類,接近—接近衝突、迴避—迴避衝突、接近—迴避衝突、雙重接近—迴避衝突。

接近—接近衝突又稱雙趨衝突,指個體必須對同時出現的兩個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標進行選擇時所產生的衝突。

迴避—迴避衝突又稱雙避衝突,指個體對同時面臨的兩個具有同等強度的否定性目標進行選擇時所產生的衝突。

接近—迴避衝突又稱趨避衝突,指當某一目標物對個體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時,個體所產生的衝突。

雙重接近—迴避衝突或稱雙重趨避衝突,指當兩個目標各自對個體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難以抉擇時,導致個體產生的衝突。

2.衝突原則

(1)越接近目標,趨向正向目標的傾向越強烈;

(2)越接近目標,避開負向目標的傾向越強烈;

(3)隨著目標的接近,避開負向目標的傾向比趨向正向目標的傾向強烈;

(4)驅力強度的增加,將加強趨近或避開某一特殊目標的傾向;

(5)任何時候當兩種反應競爭時,較強的反應都會出現。

二、研究主題

(一)挫折—攻擊假說/簡述挫折—攻擊假設的基本觀點

挫折是指目的性行為受到阻礙時的伴隨狀態。

攻擊是指以傷害某一有機體或有機體的替代物為反應目標的行為。

攻擊是挫折的一種後果,攻擊行為的發生總是以挫折的存在為先決條件。反之,挫折的存在總要導致某種形式的攻擊。

挫折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引起攻擊行為,總結為以下幾點:

1.挫折感的強度

2.受挫折的範圍

3.遭受挫折的次數

4.對攻擊行為後果的預期

(二)模仿/簡述模仿的表現形式

1.相同行為:是指在同一情境下,兩個或兩個以上人所做的行為反應相同。

2.仿同—依附行為:是指觀察者盲目重複他人的個體行為。

3.翻版行為:是指在他人指導或示範下,做出某一行為。

三、理論應用

1.早期教育

(1)餵食情境

飢餓是嬰兒最早體驗到的強烈內驅力之一。兒童如何應對這些刺激及其反應結果,將成為他在成人期應對其他驅力的模板。

(2)大小便訓練

對嬰兒來說,學習控制大小便是一件比較複雜和困難的事情,因此許多父母都非常重視此項訓練。

(3)早期的性教育

性驅力是天賦的,但是對性觀念和性活動的恐懼和過分羞恥感卻是在童年期學會的。

(4)憤怒—焦慮衝突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希望按照自己的意見和願望做事,但是由於和父母的規定與管教相違背,因而可能產生挫折感。

2.神經症的形成與治療

四、理論評價

(一)理論貢獻

1.多拉德和米勒試圖整合精神分析和赫爾的學習理論,提出了比這兩個理論更高級、更實用的理論。他們使弗洛伊德的概念客觀化,主張必須用操作性定義來界定概念。

2.他們用學習原理來說明心理動力過程,因此搭起了動物學習實驗和臨床心理治療之間的橋梁。

(二)理論缺陷

1.多拉德和米勒由於使用老鼠來研究人類的行為而經常受到人們的批評。

2.他們過分強調原始驅力在人類行為中的決定作用,相對忽視了自我意識對行為的重要影響。3.他們還過分強調受環境刺激所規範的習得性行為,而輕視遺傳因素的作用

C4 對行為主義學派的總體評價

一、 理論特色

人格的實驗取向是行為主義的一個重要的理論特色。實驗研究具有以下三個特色:

1.可以研究許多被試;

2.強調可適用於所有人的心理機能的普遍規律;

3.研究者可以直接操縱、控制自己感興趣的變量。

二、重要貢獻

1.行為主義奠定了心理學的科學地位;

2.行為治療的實用性;

3.行為主義研究領域的廣泛性;

4.行為主義理論簡潔、明了。

三、主要缺陷

1.錯誤地將人類等同於動物;

2.行為評估信度、效度的質疑;

3.行為主義對人格的描述過於窄化;

4.忽視人格的穩定性。

相關焦點

  • 筆記|《人格》B5 人本主義學派 之 C3 羅洛·梅的人格理論 & C4 對...
    B5 人本主義學派C3 羅洛·梅的人格理論一、 理論觀點(一)人性觀羅洛·梅認為文化是由人創造的,所以,文化中的善與惡都是人類本性的真實反映。他認為人是具有一定結構的潛能束,有善、惡兩種潛能,這種潛能既可以是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的。
  •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行為主義理論又稱刺激——反應(S—R)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是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刺激——反應」,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叫做強化,通過環境的改變和對行為的強化,任何行為都能被創造、設計、塑造和改變。
  • 對號入座,你是哪種類型人格,是天才?還是自我陶醉的藝術家?
    1907年,榮格和弗洛伊德第一次在維也納會面。 1909年,應霍爾邀請,同弗洛伊德前往美國克拉克大學作了系統講座,講解其情結理論。 榮格的人格理論 榮格首創了人格類型理論,將人格分為2種態度類型,4種功能類型,共計8種人格類型。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一、生平事略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學的鼻祖,也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他根據自己臨床治療的實踐經驗,系統地論述了人格的結構、動力、發展、治療和改變。二、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具有決定論的論調,人的行為受控於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
  • 掌握心理學理論武器,對照現實生活,指導應用實際
    重要理論內容: 普通心理學,5種人格理論。社會心理學:學習論,符號交換,態度轉變,歸因,印象,人際互動等。發展心理學,皮亞傑認識,埃裡克森8階段。 比如,心理學三大流派,就是要區分開核心觀點,從而解釋現實生活問題。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一、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 託爾曼(E.C.Tolman,1866—1959)、皮亞傑(J.Piaget,1896—1980)、布魯納(J.S.Bruner,1915一 )和奧蘇伯爾等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內部心理結構的形成和改組
  • ...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悲劇性人格:自我人格缺失,順從型人格...
    2.用卡倫.霍尼神經症傾向理論分析:40歲前的松子是順從型人格,40歲後則是疏離型人格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不僅馬克思認為我們每個人的實質離不開所處的社會的影響,另外卡倫.霍尼也承認社會和文化因素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並認為我們應該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不同文化和社會團體的女性。
  • 埃裡克森人格心理八階段理論——孩子6歲前,要抓住這3個主要矛盾
    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曾經提出過一個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他把人的一生分成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對核心的矛盾,能夠解決這些矛盾的孩子,這個問題就不會成為他之後的障礙,而如果沒有解決這個矛盾,那一個人就會出現殘缺性狀態和不連貫狀態。
  • 從閱讀教育學家行為理論觀點的思考
    在行為主義學者眼中,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在學校教育實踐上,就是要求教師掌握塑造和矯正學生行為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一種環境,儘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合適行為,消除不合適行為,並在反應的基礎上參與教學促進幼兒對實物認識和學習的興趣,從愛好開始學習。
  • 行為主義理論及其人物總結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行為主義是教育心理學中較難理解,並且學生難以區分的知識,雖然經常以單選、多選題的方式考察出來,但是學生的錯誤率還是比較高的,現在就行為主義理論及其代表人物進行總結。一、觀點行為主義都認為學習是刺激和反應的聯結,強調外在的刺激。
  • 教育心理學中四種行為主義理論匯總
    行為主義理論是教育心理學中比較難理解的一部分。本文將做一定總結,幫助大家更好理解。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4.實驗:貓開籠取食實驗二.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1.提出者:巴甫洛夫2.具體學習理論: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3.理論要點:(1)條件反射反射是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方式,是有機體通過神經系統對體內外刺激產生有規律的應答活動。反射一般分為兩大類: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 九型人格在招聘中的應用策略
    高質量的招聘工作就可以避免在人員培訓、配置和使用方面的高投入、低回報。九型人格理論對於大大提高招聘工作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一、九型人格的基本概念(一)九型人格解釋九型人格(Enneagram),又名性格型態學、九種性格。
  • 行為主義理論的兩大發現者之一——桑代克
    行為主義理論一直是我們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部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行為主義原理的兩大發現者之一的桑代克。通過學習他的成長故事,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桑代克的理論。桑戴克的少年時代學習很好,中學時代成績一直名列第一或第二名。大學畢業時,他獲得了衛斯理大學50年來最高的平均成績。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及認知學習理論實驗總結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一)桑代克貓開籠取食實驗將餓貓關入籠中,籠外放一條魚,餓貓急於衝出籠門去吃籠外的魚,但是要想打開籠門,餓貓必須一氣完成三個分離的動作。首先要提起兩個門閂,然後是按壓一塊帶有鉸鏈的臺板,最後是把橫於門口的板條撥至垂直的位置。經觀察,貓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時,拼命掙扎,或咬或抓,試圖逃出迷箱。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中的「四大實驗」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又稱刺激—反應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該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強化在刺激——反應連結的建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巴甫洛夫的狗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進食行為時發現,狗吃到食物時,會分泌唾液。
  • 學點心理學:大寶和二寶人格上會有區別?
    導讀 我們通常依據不同的特點對人們進行分類,包括大學的類別、專業、性別和種族等。一些人格理論家也將人們歸入不同的類別中,也就是人格類型。人格類型是全或無的現象,而不是程度的問題:如果一個人被歸類為某一類型,那麼該個體就不能再被歸類到該體系中的其他類型中去。
  • 「神話中的著名人物」,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斯金納
    ② 在行為主義陣營中,斯金納的觀點最為激進,他完全否認心理的存在,將心理也當作一種行為,他的理論被稱為「直線行為主義」或「沒有心理的心理學」。面對批評,斯金納在後期修改了自己的觀點,認為行為科學既可以正視意識問題,同時又不必放棄行為主義的基本立場。
  • 唧唧堂:簡歷照片的自我揭露|PAID 人格與個體差異2016年12月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500px by Anton3.焦慮在多維度完美主義與失眠障礙關係上的中介作用失眠的個體經常報告說有不同程度的完美主義並伴有一定的焦慮和抑鬱症狀本研究探索了,相對於那些正常的睡眠者,睡眠的個體是否會報告有增加的完美主義。除此之外,焦慮與抑鬱的中介作用也一同進行了研究。被試為39名經由DSM-5確診為失眠障礙的個體和39名睡眠正常的個體, 被試們完成兩個測量多維度完美主義的量表以及醫學焦慮與抑鬱量表。研究結果顯示,相比於正常睡眠者,那些失眠的個體呈現出增加的完美主義特質:對錯誤過慮,對行為的懷疑以及對父母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