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管理治療也稱為行為改變技術,其主要理論依據是( )。

2020-11-30 自考365

行為管理治療也稱為行為改變技術,其主要理論依據是( )。

A.精神分析

心理學

B.行為主義心理學

C.認知心理學

D.人本主義心理學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行為管理治療也稱為行為改變技術,其主要理論依據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參見

教材

P138。

本題知識點:多動症兒童的教育與幹預,

 自考365網小編精心為廣大自考學員整理的相關歷年試題及答案解析,想了解相關自考試題請持續關注自考365網校。

  讓自考更有氛圍,想加入自考365交流群請添加小編微信zbzikao365

相關焦點

  •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行為主義理論又稱刺激——反應(S—R)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是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刺激——反應」,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叫做強化,通過環境的改變和對行為的強化,任何行為都能被創造、設計、塑造和改變。
  • 抑鬱症的行為激活治療(BA)
    1. 2 行為激活療法的理論基礎20世紀70年代Ferster在斯金納的行為主義理論基礎上提出了抑鬱症的行為治療理論,認為抑鬱症行為是對偶然事件的迴避反應。Ferster的理論強調行為的功能分析在理解和治療抑鬱症方面的重要性。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而不是刺激與反應聯結的形成或行為習慣的加強或改變。他通過實驗,研究了動物和人的行為,總結出了習得反應、條件強化、泛化作用與消退作用等規律。他把學習的公式概括為:如果一個操作發生後,緊接著給一個強化刺激,那麼其強度就增加。斯金納認為,教育就是塑造人的行為。有效的教學和訓練的關鍵就是分析強化的效果以及設計精密的操縱過程,也就是建立特定的強化機制。這種理論運用到教學和程序教學中去是有積極作用的,但他把意識的作用排除在科學之外是不可取的。
  • 教育促進管理,行為改變未來
    中國江西網訊 許玄 周敏 報導:2015年6月25日-27日,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舉辦了「多學科院內糖尿病專科護理團隊發展與管理論壇」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此次繼續教育學習班有來自全省各地市縣的護理部主任、護士長及臨床護士100餘人參加,全省糖尿病優秀護理代表聚集一堂積極學習和熱烈討論,讓護理工作者進一步掌握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重視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工作。  大會在羅軍副院長簡短致辭中開幕,本次學習分為理論授課、病區參觀、健康教育觀摩及體驗式教育四個部分。
  • 知識分享:什麼是行為科學理論?
    第二階段:行為科學理論  現代管理理論的重要發展是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興起的行為科學理論。行為科學理論涉及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人類學和管理學,行為科學的研究使管理思想出現了重大的轉變,即從強調個體特徵轉移到注重「群體動力過程」,從而使管理心理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完善。
  • 2020教師資格備考之四種行為理論
    下面是寧夏華圖小編準備的四種行為理論,希望大家學習記憶。   行為主義理論   1.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   提出者:桑代克   具體學習理論:嘗試錯誤說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再嘗試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觀點稱為試誤說。
  • 《組織行為學(二)》人物和經典理論三
    2、 提出了「群體形成的理論」,在1951年發表的《人類群體》一書中指出,包括群體在內的任何社會系統都存在於一個三維的環境中。  3、 「三維環境」——物質環境、文化環境、技術環境。  羅伯特-寶爾斯的主要貢獻:  1、 提出了12種人類行為類型;(群體功能理論)  2、 提出了群體面臨的共性問題是內部溝通和群體的組織與維持,同時指出了群體的行為過程將要經過4大階段:定位、評價、控制、成員角色具體化。
  • 《三十而已》:行為可以改變認知,行為可以改變你的現狀
    《三十而已》:行為可以改變認知,行為可以改變你的現狀有一個熱播的電視劇30而已,在裡邊我們可以看到人生百態,這裡也許有很多瞬間讓你感受到,生活中所存在點點滴滴的那種感同身受。有太多的分析和分解,我們今天只討論一點點,那就是:行為可以改變認知。
  • 體驗式學習理論之行為改變理論
    Tichy) 是行為改變理論提出者與實踐者,領導力變革專家,密西根商學院的教授,在體驗式學習領域,被廣泛地應用於學習實踐。行為改變理論指出: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comfort zone)、學習區(learning zone)、恐慌區(panic zone)。
  • 教育心理學中四種行為主義理論匯總
    行為主義理論是教育心理學中比較難理解的一部分。本文將做一定總結,幫助大家更好理解。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一.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1.提出者:桑代克2.具體學習理論:嘗試錯誤說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再嘗試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觀點稱為試誤說。3.理論要點:準備率、練習率、效果律(1)準備律。
  • 行為改變技術的關鍵點是___對行為有增強作
    行為改變技術的關鍵點是____________對行為有增強作用。 查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行為改變技術的關鍵點是後果對行為有增強作用。參見教材P247。
  • 筆記|《臨心》C8 心理治療技術 & C9 危機幹預與自殺預防
    因此消除焦慮而建立成熟的人格,避免由於性衝動的累積以及由此產生的焦慮,進而放棄效率不大但又妨礙適應過程的防禦行為。行為治療的方法1.以巴甫洛夫和霍爾為代表的經典條件反射為基礎的治療方法,如沃爾普的交互抑制理論模式及其系統的行為治療模式,其三種原則是最主要的:(1) 逆條件作用;(2) 積極的重建條件作用;(3)實驗性消退。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中的「四大實驗」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又稱刺激—反應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該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強化在刺激——反應連結的建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巴甫洛夫的狗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進食行為時發現,狗吃到食物時,會分泌唾液。
  • 心理危機幹預專業人才培訓項目(本土理論+實戰技術+系統管理+整年督導)
    危機發生時怎樣依法採取合(倫理)的行動,成功幹預自殺高危個案?出現非正常死亡或者危機事件後該怎麼處理?如果你是EAP諮詢師或者單位HR負責人如何在你所在的單位建構起危機的系統預防體系,預防危機的發生?本培訓項目的主講教師 徐凱文 博士除了豐富的高校一線心理危機幹預臨床經驗,還曾經參與富士康自殺傳染,七五暴恐事件,汶川地震等各種重大危機事件的處理和應對。為IBM,聯想等企業提供EAP服務。
  • 《組織行為學》複習思考題及答案
    第二章 發展與理論源泉   1.組織行為學的理論源泉是什麼?   答:組織行為學的理論源泉主要是:(1)心理學;(2)社會學;(3)人類學;(4)政治學、倫理學、生物學、生理學等。   2.簡述組織行為學與管理心理學的區別與聯繫。
  • 訓犬師劉曉偉,怎樣學習狗狗不良行為矯正技術?
    【犬行為課堂】大連曉偉犬行為矯正技術培訓學校。如何學習對狗狗不良行為問題有針對性「診治」 很多人發現了這個行業的市場前景,紛紛求學「犬不良行為矯正技術培訓」,網上也出現一些人打著「犬不良行為問題治療訓練」牌子教授課程,傳授「理論」上「技術」,豈不知這些「技術」離實際訓練效果很遠,難以達到真正解決狗狗行為習慣的目的。
  • ...個體管理心理學 之六、知覺與個體決策 & 七、激勵理論
    簡述四種決策風格類型及其特點1.分析型決策風格:對不明確性具有高容忍度,傾向工作、技術導向;2.概念型決策風格:對不明確性具有高容忍度,傾向人性、社交導向;3.指導型決策風格:對不明確性具有較低容忍度,傾向工作、技術導向;4.行為型決策風格:對不明確性具有較低容忍度,傾向人性、社交導向。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及認知學習理論實驗總結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一)桑代克貓開籠取食實驗將餓貓關入籠中,籠外放一條魚,餓貓急於衝出籠門去吃籠外的魚,但是要想打開籠門,餓貓必須一氣完成三個分離的動作。首先要提起兩個門閂,然後是按壓一塊帶有鉸鏈的臺板,最後是把橫於門口的板條撥至垂直的位置。經觀察,貓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時,拼命掙扎,或咬或抓,試圖逃出迷箱。
  • 社會行為幹預化解疫後綜合症
    社會行為幹預(Social behavior intervention)是運用社會方法介入並人為中斷某行為發生、發展的自然過程,力圖消除或改變該行為的幹預方式。一般程序是選定幹預目標、評價目標行為現狀、擬定幹預方案並實施、評價目標行為的改變。
  • 人力資源管理十大經典理論
    激發力量是指動機的強度,即調動一個人的積極性,激發其內在的潛力的強度,它表明人們為達到設置的目標而努力的的程度。效價是指目標對於滿足人們需要的價值,即人們對於某種結果偏愛的強度。期望值是指採取某種行為可能導致的績效和滿足需要的概率,即採取的某種行為對實現目標可能性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