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五千年的性壓抑,用謊言成全圓滿

2021-01-09 邵峋看電影

某個周末,娘親一大早給我電話,酸溜溜地說:「那個XXX結婚了,他媽媽專門來送了喜糖和伴手禮。」

聽著娘親壓抑又傷心的語氣,想到又有一個人委曲求全地選擇了形婚,我心裡也不是很舒適。

於是打著哈哈結束了電話,然後默默打開了李安這部經典之作《喜宴》。

結果看得人滿心悲哀。

1. 妥協與形婚

傳統中國文化裡燻養長大的李安,可能是目前唯一能將東西方文化彼此連接融合打通的一線導演。

電影《喜宴》裡,為了平衡自己的感情和父母家人的期待,旅居曼哈頓的同性戀者高偉同(趙文瑄飾)決定做出妥協,與非法移民女畫家顧葳葳(金素梅飾)形婚。

在此之前,偉同和自己的同性戀人Simon(Mitchell Lichtenstein飾)早已在隱瞞父母的路上使完渾身解數。

高家爸爸(郎雄飾)曾是威風凜凜的國軍將領,指揮一萬多人的堂堂師長,如今年老體弱卻脾氣火爆,對偉同的婚事也越來越著急。

高母(歸亞蕾飾)替偉同報名高端擇偶俱樂部,結果偉同在擇偶要求表裡要求女方必須身高178,會多國語言,有兩個博士學位,還得懂歌劇……

拖延逃避,故意為難,能使的勁全使完了,依然逃不掉婚姻一劫。

形婚明明是個一石二鳥的好辦法——既可以打發逼婚的父母,又能幫顧葳葳拿到綠卡。但隨之而來的一切卻越來越不可控。

偉同以為自己只需要抽空去領個證就能皆大歡喜地結束戰鬥,但父母卻興衝衝地聞訊趕來紐約,堅持要為兒子敲鑼打鼓地操辦喜事。

一場鬧哄哄的純中式喜宴之後,在親友們鬧洞房和酒精的作用下,偉同竟與葳葳發生關係並令她懷孕。這誘發了偉同與Simon之間的情感危機。

情急之下,高父中風被送進醫院,葳葳也決定墮胎。坐在病房外,焦頭爛額的偉同跟母親攤牌了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母親聽後,請求偉同不要告知高父。

此後高父也向Simon坦誠自己能懂些英文,所以其實早知曉真相。

「我看,我聽,我了解」,之後隱而不發,這是一個中國老父親的處事方式。於是高父也請求Simon不要將此告知高母。

現代愛情婚姻觀與儒家傳統的倫理家庭觀之間的矛盾衝突,讓一家人的情感都遭遇了難以預料的衝擊。

2. 謊言與體面

在《喜宴》上映的1993年,即便是社會文化已然非常開放的美國,對於同性戀也並非為大眾普遍接受的事。

雖然如此,相較於傳統中國文化裡對宗族血脈傳承的執念,留在美國當然還是一個更自在的選擇。

高母想要留下葳葳肚子裡的孩子,想方設法阻止葳葳出門墮胎。高父也想要抱孫子,所以一直裝聾作啞,對發生在眼皮底下的衝突視而不見。

顧葳葳明明是一個純粹的現代女性,受過良好教育,有著深厚的藝術修為,對家務一竅不通,假裝賢妻良母還需要Simon一旁打掩護。

她當然也嚮往屬於自己的婚姻和愛情,於是在高父叮囑新兒媳的過程中慟哭不止。對這樣的女性而言,選擇跟一個並不相愛的男人結婚來換得一紙綠卡,何嘗不是悲哀。

偉同的同性戀人Simon對愛人的家庭文化背景的包容簡直讓人動容。他想盡一切辦法成全偉同和家人之間的體面,建議偉同形婚,會一手嫻熟的中式飲食餐點,替偉同和葳葳掩護,為高家父母準備見面禮,幫助高父康復……

除了性別為男,他幾乎是個完美的「兒媳」人設。

每個人都心裡有數,但誰都小心翼翼地閉口不談。

《論語》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為親友為尊者隱瞞,是一種仁義,是中國傳統道德觀念的一部分,也是傳統中國家庭維持表面的和平與體面的方式。

婚禮變成了一場精密的測算,每一方都小心權衡仔細籌謀以策萬全,終於撮合成了一場看似圓滿,但其實每個人都傷痕累累的「喜宴」。

3. 傳統與成全

酒席上,一個外國客人看著連番上演的鬧婚儀式大跌眼鏡,感慨道:「我原以為中國人都是沉默的數學天才。」

對中國人來說,折騰新人鬧洞房都是傳統,是「國粹」,必須在海外發揚光大。

於是,客串路人的李安導演說了句一語中的的話:

「You're witnessing the results of 5000 years of sexual repression. (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

電影選擇了一個委婉的喜劇結尾:顧葳葳決定留下孩子,Simon也同意留下當孩子的另一個父親。高父在機場道別時對Simon說:「謝謝你照顧偉同」,對葳葳說:「高家謝謝你。」

留下孩子是成全了高家延續血脈的願望,認同Simon是成全了兒子的感情,對高家父母而言,這是個看起來兩全其美的大團圓結局。

但葳葳在哭,高父高母在哭,偉同和Simon也一臉沉重,每個人都滿面悲愴。

如果高家父母真覺得兒子結婚生子成全體面比他幸福快樂更重要,他們想必不會是這樣的表情。如果葳葳真覺得不惜代價拿到綠卡比自己的愛情和婚姻更重要,想必她也不會哭得那麼傷心。

據說李安這部《喜宴》是所有基佬出櫃都會跟父母一起看的電影。但看完後我覺得很悲哀,也理解了為什麼時至今日,大部分基佬都既不敢出櫃,也不敢跟父母看這樣的電影。

因為突然想起來,有次在聊到同性戀話題的時候,我媽輕描淡寫地說:沒關係啊,同性戀也可以結婚,也可以生孩子。

他們大概不會覺得偉同和Simon很委屈,更不會覺得葳葳身為同妻很可憐,甚至也許還覺得她很幸運,能嫁給這樣的家庭,解決了綠卡問題,這個故事很圓滿,是個喜劇。

即便,偉同和Simon並不情願二人關係裡插入另一個女人,葳葳顯然也非常嚮往屬於自己的真實的愛情和婚姻。

在愛與傳統之間,明明每個人都在委曲求全。

相關焦點

  • 如果要選出中國電影史上的10大劇本,《喜宴》應該是其中之一
    如果要選出中國電影史上的10大劇本,《喜宴》應該是其中之一。我不認為一部家庭電影可以玩大反轉。這一轉變不僅是為了給觀眾帶來快樂,也是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謊言才是《婚宴》最大的關鍵詞。謊言貫穿整部電影,男主角阿偉說,近20年,他生活在一個大謊言中。他年輕的時候長得很像周杰倫。
  • 《喜宴》《誰先愛上他》視角與同妻—當劉三蓮遇上顧葳葳
    壹重看《喜宴》的時候,我驚訝地發現它的標籤居然有個「喜劇」。如果真是,那或許是我看過最憋屈的喜劇。為了應付跨洋催婚的父母,事業有成的高偉同在同性伴侶賽門的建議下,與房客顧葳葳假結婚。賽門滿心以為這只是象徵性完成高偉同父母的要求。
  • 喜宴是尋常的婚嫁習俗,李安的《喜宴》,卻是不尋常的電影裡程碑
    沒想到高家父母得知兒子要結婚,直接飛來美國見證婚禮,並且還要求舉辦一場喜宴,廣邀好友參加。偉同的矛盾處境,註定了他會對喜宴這種尋常的婚嫁習俗產生反感。因為喜宴其實是父輩對子女成婚的一種祝福儀式,但偉同認為自己的同性戀情並不會得到父母的祝福,所以又怎會喜歡喜宴這種習俗?
  • 淺談:電影喜宴的中西文化研究
    《喜宴》與《推手》雖然同屬於李安「父親三部曲」中的作品,但《推手》傳遞給觀眾的是一種含蓄的悲憫之情,而《喜宴》則是一部略帶喜劇意味的作品,影片用中國傳統觀念來處理同性戀問題使得東西方文化產生了強烈的衝撞,也引起社會對同性戀問題的關注和深入探討。
  • 令人痛哭流涕,哭笑不得的瞬間《喜宴》
    喜宴是李安父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為看過此片的觀眾,喜宴是父親三部曲中所具有喜劇色彩的電影,而且是一個相對完美的happy ending,其中有很多笑料和感動,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落魄的藝術家想那自己的畫來抵房租,高偉通表示自己並不懂行為藝術,顧偉偉只能或者臉皮與房東開玩笑,,「我命中老是愛上同性戀的的美男子,如果有和你一樣又帥又有錢的男朋友幫我也找一個」,高偉通招架不住一個落魄女藝術家的攻勢只好認輸同意可以用畫來抵房租,臨走時時顧薇薇還送給高偉同一個飛吻,男主角是一個同性戀並不買她的帳。
  • 電影觀後感·第57部《喜宴》因為愛所以欺騙,因為愛所以包容
    一場喜宴背後,是一個家庭的堅忍與理解。《喜宴》不是同志電影,無關同性戀,關乎愛和理解。《喜宴》是中西方價值觀融合的典範佳作,西方價值觀為載體,東方價值觀為內核,兩者激烈碰撞,火花四射,不失幽默,又令人反思,李安獨具匠心的編排讓人驚喜。
  • 劉若英《成全》:一個女人為何不幸福?十有八九是欠這三個成全
    文 / 逆鱗劉若英在《成全》裡這樣唱:不為了勉強可笑的尊嚴,成全了你的瀟灑與冒險,成全了我的碧海藍天;成全了你的今天和明天,成全了我的下個夏天。人生沒有圓滿,有的不過是成全別人,同時也成全自己。路途中的坎坷,不過是我們不懂得成全,而給自己留下為難。一個女人路走得不順,幸福不起來,十有八九是因為缺這三個成全。
  • 女人:成全他之前,先成全自己
    從喜馬拉雅FM頻道裡《做一個剛剛好的自己》裡聽過一個節目:成全他之前,請先成全自己。花成全了葉,葉造就了花但是,顏微微1008還是想告訴你—女人:千萬在成全他之前,先成全自己。就好像我在成全我的男主角的那一刻,也在成全我自己,給自己留了退路。並不是不相信我的男主角能讓我贏,而是女人的驕傲,讓我保留著僅存的理智,用我僅有的驕傲,去努力生活,努力提升自己,去學習,去用我能想到的辦法成全自己,不讓自己在面臨賭輸的那一刻輸得太徹底。
  • 都市青年人生存現狀:恐婚、恐育、還性壓抑
    我國有7000多萬獨居青年以及2億單身人士,恐婚恐育性壓抑幾乎是他們的常態。為什麼流傳了幾千年的人類行為,在這一代都市年輕人身上失靈了呢?原因可以從兩方面說起:一是社會環境,一是人思維轉變。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變成了「996」「007」,每個人都像頭戰狼一樣,企圖用全部精力獲取更多的資源。因為近年來,各個行業「內捲化」都非常嚴重,你不努力,可能睡一覺醒來就會被替代。
  • 《小翠》和《狩獵愉快》|反抗與成全,狐文化折射人類文明變遷
    個人情感在一切信諾、承諾中永遠排在最後位,壓抑再壓抑,小翠的做法就是農耕時代女性們常有的行事風範,就像我們身邊的老人不時感嘆:「我們那時候做閨女啊,大門不出,二門不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給棒槌抱著走,生是他的人,死是他家鬼。瞧現在你們這些年輕人,道德淪喪到什麼地步了都......」在清代以前,人們對狐狸的印象大都是狡猾且魅惑的。
  • 林宥嘉演唱會,低吼的嗓音唱《說謊》太想哭,不敢再聽《成全》
    這個從《超級星光大道》已冠軍的身份,讓粉絲和觀眾熟知,華研正式籤約林宥嘉為專屬歌手並正式出道,很多人說劉若英唱《成全》是放下,而林宥嘉唱《成全》放不下,放不下是執著,放下是成熟,就像歌詞裡寫的:「我對你付出的青春那麼多年換來了一句 :謝謝你的成全。」
  • 不要用謊言,去騙一個真心對你的人
    不要用謊言,去騙一個真心對你的人 2020.11.24 星期二 不要用謊言,
  • 《真愛謊言》熱播賺眼淚 薛凱琪李易峰揪心三角戀
    《真愛謊言》熱播賺眼淚 薛凱琪李易峰揪心三角戀   潘虹李宗翰上演豪門恩怨  都市情感大戲《真愛謊言》改編自前韓國熱播劇《白色謊言》,講述了由實力演員潘虹、李宗翰、李易峰、薛凱琪等演員聯袂演繹的一段豪門恩怨故事。劇中,由老表演藝術家潘虹所飾演母親胡鍾秀強勢而毒辣,在她的一手支配之下,李易峰、李宗翰這對同父異母的兄弟命運坎坷,與單純美麗的女護士薛凱琪之間上演了一段糾結的三角戀情。
  • 看清文明養犬的謊言,定了禁犬令的這個奮鬥目標
    看清文明養犬的謊言,定了禁犬令的這個奮鬥目標。要嚴厲駁倒那些愛狗人士用汽車和狗進行類比的荒謬邏輯。養狗的人不道德的太多了,所謂的遛狗,就是乾淨自己家裡,汙染大家的居住環境。不準出屋,限令在家圈養,她們愛養多少隨她們的便。如果養狗人執意要遛狗,那就必須舉雙手贊成城市小區一律禁養寵物犬。堅決擁護國家主管部門發布禁狗令。禁犬令會給人們的房屋居住帶來安全,給小區生活帶來開心。小區禁止養狗是好事!很受廣大小區居民的歡迎!
  • 2018年同志電影最新排名,《喜宴》位列第二
    第二部 | 喜宴很有意思,這一部也是出自中國導演李安之手,兩部電影在電影的表達手法上,很難看出上同一個導演執導的。《喜宴》與《斷背山》不同之處是,《斷背山》說的是「外國式」的愛,當愛在面對阻礙時,他們是如何處理的,人物的衝突點也主要是圍繞著兩個主角的心境變化。
  • 健帆生物用「誤導性陳述」編造的600億市值謊言
    來源:市值風雲原標題:《自然》雜誌用一篇「打臉專用文」,暴擊了健帆生物用「誤導性陳述」編造的600億市值謊言作者 | 閒彥流程編輯 | 小白你可以暫時矇騙所有人,也可以永久地矇騙一部分人,但是你卻無法永久地矇騙所有人。
  • 高雄山民颱風天擺喜宴 淡定吃完喜酒才撤村
    中國臺灣網9月22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高雄市茂林區一戶人家不畏「天兔」颱風,21日照常在部落內為新人舉辦喜宴,並擺席85桌。眾居民淡定吃完喜酒後,才配合區公所,上車撤離危險地帶。  高雄市茂林山區21日風雨不大,但區公所為安全起見,仍決定撤離山區民眾防臺。
  • 「智能木馬案」黃勇被捕後的眼神和表情,洩露了他深藏的性壓抑
    「我說不出來,用幾個字代替不了我說的話。」黃勇不善於語言表達, 這也說明他早年被撫養時,家庭環境中是缺乏聲音交流的。而黃勇之所以犯罪,是因為想要做一名殺手,只因覺得「殺手很酷」。而事與願違,他的樣子跟「酷」一點也不搭邊。
  • 韓劇《謊言的謊言》:女主最後到底是活著還是死了?
    李宥利和延政勳主演的韓劇《謊言的謊言》迎來了大結局,這是一個壞人最終罪有應得,全程沒有高能,只有女主受虐的故事。 在故事的結尾,我們依稀看到了一個會讓人展開聯想的結局,女主最後到底是活著還是死了。
  • 大唐榮耀插曲《為你成全》首發 萬茜為你成全歌詞試聽
    由萬茜和「音頻怪物」獻唱的電視劇《大唐榮耀》插曲《為你成全》今日首發,該曲由知名音樂人譚旋作曲,欒傑、譚旋共同作詞。全曲運用大量古樂元素,聲聲繾綣,情意綿綿。男女聲的對唱,如聲聲細語,娓娓道出主人公之間的刻骨深情和身處亂世之中的諸多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