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劉蘭,這是我們領導力課程的第5講。今天我要跟你介紹領導力修煉的第1句口訣,我來我曾經說過,用口訣來修煉領導力是我們這個課程的特色,這就是我們的第1句口訣。
我來曾經有一個經理人向我提問,他說,劉老師,我的團隊當中每個人都想發揮領導力,我該怎麼辦?我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團隊,發揮領導力需要解決集體的難題,需要實現共同的目標,不是每個人都想幹這個事兒的。我說你說的很可能是這樣一種情況,他們每個人都想當領導,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到這樣一種現象,大多數人都想當領導,只有少數人想發揮領導力,如果你想要修煉領導力,那麼你可以使用這句口訣,面對一個集體難題,你說我來,這句口訣可以幫助你採取這樣一個行動,你挺身而出承擔責任。
有人可能覺得我來很容易,不就是兩個字嗎?張嘴就來。其實說我來是不容易得,這不僅僅是兩個字,這是一種挺身而出、承擔責任的心智模式,這不是大多數人的本性。有一個學者叫範福特,他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領導力。範福特有這樣一個觀點,我們天生都是追隨者,人類進化而來的默認設置是追隨,而不是領導。我們大腦就像電腦一樣,有一個默認設置,也叫預設,設置是什麼呢?是追隨。有兩個進化上的原因,讓我們首先選擇了追隨。
第1個,追隨者隨大流,人越多越安全,有利於在原始環境中的生存。第2個,追隨者通過模仿來學習他,避免了試錯過程中可能帶來的危險代價。比如說看見蘑菇了,誰先去嘗?這個時候追隨就比領導來得更安全。追隨是人類的默認設置,這也體現在社會心理學家發現的旁觀者效應上面。你可能聽說過旁觀者效應。校園的發現要追溯到紐約一樁著名的兇殺案,那是在1964年在紐約的街頭發生了一樁兇殺案,一個酒吧的經營者在酒吧結束營業之後,在回家的途中,就在離自己公寓不遠的地方被人殺死了。
你要注意這不是什麼偏僻的鄉村,而是在紐約的街頭。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兇殺的過程超過了半個小時,有38個人目睹或者聽見了這起謀殺案,但是竟然沒有人報警,也沒有人幹預。你可以想像紐約時報報導出來之後,社會輿論一片譁然,有人說這是大都市造成的人際關係的冷漠,還有人說這是時代變遷帶來的道德滑坡,但是有兩個社會心理學家,他們跟大家想的不一樣,他們提出來這樣一個假設,他們認為之所以沒有人伸出援手,恰恰是因為旁觀者很多,每個旁觀者都覺得其他人會幫忙,所以自己就沒有幫忙。
這兩個社會心理學家後來做了很多實驗,驗證了假設,發現了旁觀者效應,旁觀者越多,每個人覺得自己的責任就越小,於是受害者最後得到幫助的可能性反而變小了。旁觀者效應也叫做責任擴散效應,就是責任擴散了。所以三個和尚沒水吃了,在組織當中同樣也有責任擴散效應。一個集體難題,涉及到的人越多,每個人感受到的責任就越小,挺身而出的可能性就越小。再加上我剛才說的,追隨是大多數人的默認設置,所以大多數人在等待其他人挺身而出。
如果這個時候有少數人說我來,這少數人挺身而出,他們就是在發揮領導力,而且因為其他人的默認設置是追隨,他們也很可能會追隨你。剛才我講到的兇,是因為沒有人說我來,所以變成了悲劇。下面我跟你講三個有人說過來的例子,因為有人說了我有人挺身而出,就變成了領導力的案例。第1個例子是世界空難史上的一個奇蹟,你可能聽說過,不過大多數人的關注點是其中吃人肉的情節。我想告訴你的是,這個故事是一個領導力的案例,這個故事發生在1972年,當時有一架飛機追回到了安第斯山脈,飛機上有45個人,其中有5名機組成員,其他的人是一支大學生橄欖球隊,以及去為他們加油的親朋好友。
在飛機墜毀之後,45個人之中還有32個人倖存,飛機墜毀已經很慘了,更慘的是他們墜毀的地方不太好。他們墜毀在哪裡呢?在海拔近4000米的雪山之上,不僅荒無人煙,而且連動物和昆蟲都沒有,甚至於連草都沒有。而最近的道路在400公裡之外,他們從飛機殘骸中找到了一些食品,但是很快就吃光了。最後他們開始吃死去的同伴的屍體。在飛機失事兩個月以後,有一個叫做南多的球員帶領一名同伴出發去尋找救援,他們兩個人走了整整10天,走出了雪山,為其他人帶去了救援的隊伍,最終有16人獲救,成為了世界空難史上的一個奇蹟。
這個奇蹟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南多球員,但是你要注意南多他不是球隊隊長,他沒有職位,他在球隊當中其實並不引人注目,他相貌平平,平時還非常害羞,但是在飛機墜毀之後,難多有幾點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第一,他有想法,他要自己走出大山,而不是等待救援。第二,他有信心。在飛機失事的幾天後,大家從收音機裡聽到消息,說救援者找不到他們停止救援了。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大多數人都絕望了,都失去了目標,但是難多沒有,難道堅定了要走出大山的信念。
第三,他有行動,他不僅有信念,而且有行動。他開始說服大家,鼓舞大家,讓大家相信他的想法是可行的。他組織大家做準備工作。第四,他做表率。做好準備之後,他親自帶著一個同伴上路去尋找救援。在這個故事當中難多面臨的是一個集體的難題,這也是一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是要一個人帶著一群人去解決的問題。我剛才講到南頭跟別人有好幾點不一樣,但是最不一樣的地方,他相當於首先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來因為難道站出來說了我來,他把這次空難變成了一個領導力的案例,變成了世界空難史上的一個奇蹟。
我講的第2個例子,你非常熟悉遵義會議,遵義會議也是這樣一個案例,是毛澤東挺身而出說,我來我來可以有不同的說法。面對上級和評級,你可以說讓我來。讓我來幹什麼呢?讓我來承擔責任,解決組織面對的一個問題。在遵義會議上,毛澤東就相當於說了,讓我來他作為一個政治局委員,沒有坐等總書記和常委解決問題,而是挺身而出,承擔解決問題的責任。面對上級和評級說讓我來面對下級呢,常常需要說跟我來,讓我來使你挺身而出,承擔責任。
跟我來更進一步是你挺身而出之後只是方向,你要有方向,大家才能追隨你。毛澤東非常了不起,他在遵義會議上不僅說了讓我來,而且說了跟我來,我知道方向,你們不知道方向,你們跟我來。毛澤東說跟我來是指示方向,說跟我來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大家知道方向,他是走在這個方向上,太苦太累,大家不一定願意去做。這種時候領導者也需要說跟我來,我給你舉一個商界的領導者的例子,貝佐斯,貝佐斯是世界知名的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公司的創始人,中國的電商公司是每年雙11的時候特別忙,美國的電商公司是聖誕節的時候特別忙,在聖誕節的時候,亞馬遜在庫房裡分揀貨物的工人非常辛苦,非常忙,亞馬遜直接把救護車停在倉庫的外面,因為工作強度太大了,很容易出問題。
這個時候你想貝佐斯在幹什麼呢?貝佐斯不是去慰問工人,而是親自到庫房裡跟工人們一起配送貨物,這就是貝佐斯在說跟我來這種跟我來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以身作則。我之前講到共軍戰勝國軍,是因為共軍軍官說跟我上國軍軍官說給我上,這個例子中的跟我上也就是這裡所說的以身作則式的跟我來。我給你講了三個例子,南都、毛澤東、貝佐斯,他們有的是領導大家絕境求生,有的是領導革命,有的是領導企業,他們做的事情看起來千差萬別,從領導力的角度看,其實都是一樣的。
剛才講過的例子,他們都做了這樣一件事,在集體面對一個難題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承擔責任。他們好像都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來。好,下面我給你總結一下這一講的要點,我們這一講圍繞領導力的第1句口訣我來而展開。第1個要點,我來是挺身而出,承擔責任,但這不是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本性是追隨。第2個要點,要改變這樣的本性,你可以說我來,你可以說讓我來,面對難題,你挺身而出,你說讓我來,你還可以說跟我來,跟我來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指示方向,另一種是以身作則。
最後給你留兩個作業,第1個是思考題,除了讓我來和跟我來,我來還可以這麼說。第2個是行動體,請你舉一個你自己說我來的例子,如果舉不出來,你現在就找機會去實踐一次。比如跟你的評級和上級在一起的時候,試著說一說,讓我來。歡迎你留言,分享你思考和行動的結果。我和得到的團隊專門為你製作了領導力口訣卡片,如果你正在聽音頻,可以抽空打開文稿看一下,以後每次講到領導力口訣,我們都會提供給你一張卡片,你除了自己收藏作為對自己行動的提醒,還可以把這張卡片分享給你的朋友,你的同事,帶動大家提升領導力,這才是終極的領導力。
好,我是劉蘭,這是我們領導力課程的第5講,我們第6講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