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直通車 警民直通車上海
25年尋親的腳步
從未停歇
只為
找到你
因為一抹藏藍,溫情的故事在三座城市上演,因有他們有力的臂膀、溫暖的懷抱,帶著溫暖與希望,讓徘徊的心有了依靠......
「回家了」
6月22日下午,一輛警車緩緩駛向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潘家鎮的小村口,田耕路兩側,近百名鄉親們翹首而盼,喧囂的鞭炮和禮花震響了小村的上空,人群簇擁著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與歡天喜地的氣氛不一樣,此刻這名老人已是熱淚縱橫……
「回家了」
民警張曉軍示意男青年下車,此時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上前一把抱住男青年,口中念叨著「媽媽沒有一天不想你,終於等到你回家了」。
回家了!這場跨越25年的尋子故事,終於在這個朦朧細雨的初夏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希望渺茫」
故事中的老人名叫張梅(化名),男青年名叫杜小東(化名),是張梅的兒子,而在25年前,他的名字,叫蔣偉……
1995年,上虞區潘家鎮的蔣小裕(化名)夫婦,來到了當時的上海閘北地區,妻子張梅(化名)在外打工,丈夫蔣小裕帶著3歲兒子蔣偉在大統路地道擺攤,為便於在做生意時能隨時看到在一旁玩耍的兒子,蔣小裕和周遭幾個一起謀生活的朋友商量,把幾個孩子圈在一起,大家輪流看著,但不幸的事還是發生了。當年的10月30日傍晚,這群孩子吵吵嚷嚷的各自回到父母身邊,但唯獨兒子蔣偉不見了蹤影。蔣小裕和幾個朋友找遍了整個地道,很快張梅得知消息也趕了回來,加入了尋找蔣偉的隊伍,然而直至深夜卻始終沒找到孩子。
「當時大統路地道過去就是火車站、蘇州河,往來的人特別多,以當時的技術手段,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孩子,無異於大海撈針」時任上海市公安局閘北分局刑偵支隊重案隊民警的張曉軍回憶起1995年那年冬天,恍如昨日。
閘北警方接到蔣小裕夫婦的報警後,刑偵及屬地派出所曾安排多名民警,走訪附近的所有的小區、工地,甚至是沿著火車站的鐵軌、蘇州河找了來回,卻也是一無所獲。
而對於蔣小裕夫婦25年的艱辛尋子路,這才剛剛開始。95年冬天,蔣小裕動員了浙江老家的親戚和在上海打工的朋友、老鄉幫助查找,張貼尋人啟事。張梅辭去了飯店的工作,和丈夫一起在原來擺攤的地兒豎起了尋子的廣告牌,只要有人駐足幾秒鐘,夫婦二人便會立即上前拉著對方打聽,只是越找,這希望卻也變得越渺茫。
重燃希望
95年至2000年間,蔣小裕夫婦還多次來派出所詢問,一次次的失望而歸。對於夫婦二人的遭遇,張曉軍更是感同身受,當年支隊領導曾帶著她和多名同事回到事發現場,每次一見到孩子在地道邊玩耍,張曉軍都會蹲下身子,聽他們在講什麼,只希望能從這些蔣偉的玩伴口中再聽出些什麼,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蔣偉到底從哪走丟?又到底去了哪?這根「線」的源頭始終沒能找到。
「當時就覺得孩子可能已經不在上海了,這樣一來,找到孩子的希望就更渺茫了」張曉軍在值班日誌上記下了這一筆。
而另一邊,苦難並沒有放過這個不幸的家庭,一直背負著弄丟兒子的負罪感和巨大的精神壓力壓垮了蔣小裕,他在2000年冬天患上了神經衰弱,不久後便丟了工作,家庭失去了最主要的經濟來源,當時夫婦倆的小兒子剛出生不久… 「當時就是覺得找到孩子沒希望了,也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了」。但即便如此,張梅依舊獨自扛起了生活的重擔,邊照顧家裡的老小,邊打工艱難的維持生計。
天塌不下來,生活還是要繼續,得知張梅的情況後,民警張曉軍聯繫了當地的戶籍警和居委,社會各界都向這個苦難的家庭伸出了援手,蔣小裕夫婦的親戚朋友也從老家趕來幫助張梅渡過了這段最困難的日子。眼看小兒子一天天長大,丈夫的病情也有所好轉,張梅又重新燃起了尋找兒子的希望。
二十多年的期盼
往後的十多年裡,張梅不斷通過報紙、電視、網站尋找,只要跟孩童走失有關的新聞,她一個不落的要刨根問底,只要看到有可能找到孩子的地方,張梅都要去,在02年到09年期間,她的足跡先後跑遍了四川、雲南、貴州、山東等地,甚至在尋子途中自己還遇上過騙子和歹徒……這次張曉軍送孩子回家,她還注意到張梅右手虎口處的傷口,便是張梅在尋子過程中與歹徒搏鬥留下的疤。
2008年,國家民政部開通尋親網站,得知消息的張曉軍第一時間通知張梅登記情況,2010年1月全國開展對報失蹤人員親屬的信息採集,張梅夫婦接到通知後也參與了採樣,那年,他們的孩子應該已經18歲了。
然而時間一晃又十年,白髮已爬上張梅的額頭,或許是向命運的妥協,夫婦倆早已經習慣沒了有大兒子的生活。這一年,如果兒子在身邊,應該已經28歲了,或許已經成家立業,又或許此時的他們應該已經抱上了孫子。
「人找到了」
當時一同參與案件辦理的張曉軍,如今也已退居刑偵二線,那天早晨,徒弟方媛媛拿著一沓資料興衝衝跑到張曉軍面前「師傅,人找到了」。
原來在2020年4月30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物證鑑定中心對蔣偉走失案有了眉目:經過生物信息比對,確認了現家住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徐溜鎮的一名叫杜小東的男子便是當年走失的蔣偉。而對於張梅一家來說,這一天可謂「雙喜臨門」,大兒子找到了,小兒子也在同一天領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在之後的調查中,民警走訪杜小東的家,後又輾轉去了其打工地蘇州市吳江區。2020年5月初,在江蘇警方的配合下,張曉軍他們很快找到了杜小東,得知民警是因為這個原因來找他,杜小東一開始直接拒絕。
「他有這個想法也是很正常的,自己用『杜小東』這個身份生活了20多年,這個思想關還需要去找他的養父母」張曉軍告訴方媛媛,如何解開孩子心結去與親生父母相認,必須要從他的養父母身上著手。
2020年5月中旬,靜安警方又回到了江陰市青陽鎮,找到了杜小東的養父母,或許是同為天下父母心,老杜夫婦對於警方希望杜小東以蔣偉的身份去與親身父母相認一事並不牴觸,這家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決定幫助民警去跟杜小東做思想工作,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並支持兒子去與親生父母相認,用老杜自己的話說,這也許就是命中注定。
團 圓
中國人講究認祖歸宗,得知警方已經找到了大兒子,張梅立即張羅聯繫起老家的親戚,告訴家裡的長輩親戚,「我們蔣家的孩子回來了」,張梅告訴張曉軍,她們希望孩子也能回家鄉看看親人們。
6月22日下午,在公安機關的安排下,曾經的杜小東,現在的蔣偉回到浙江老家與蔣小裕夫婦相認,對於上虞市潘家鎮的這個小村莊,杜小東2分熟悉,8分陌生,陌生是真實的寫照,認親現場,張曉軍和方媛媛也感受到對於杜小東而言,眼前的人、眼前的物自己似乎從來沒見過,也沒有記憶,而熟悉,則是刻在骨子裡,腳下的土地雖然沒有養育他長大成人,卻是他呱呱墜地的地方。
今年7月,張梅夫婦在兩地警方的牽線搭橋下見了面,如今的杜小東,或者說是蔣偉已經28歲了,老人們都表示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無論杜小東將來以何種身份生活下去,只希望往後的日子他都能夠平平安安。
原標題:《【正能量暖心事】25年尋親的腳步從未停歇只為找到你》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