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暖心事】25年尋親的腳步從未停歇只為找到你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直通車 警民直通車上海

25年尋親的腳步

從未停歇

只為

找到你

因為一抹藏藍,溫情的故事在三座城市上演,因有他們有力的臂膀、溫暖的懷抱,帶著溫暖與希望,讓徘徊的心有了依靠......

「回家了」

6月22日下午,一輛警車緩緩駛向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潘家鎮的小村口,田耕路兩側,近百名鄉親們翹首而盼,喧囂的鞭炮和禮花震響了小村的上空,人群簇擁著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與歡天喜地的氣氛不一樣,此刻這名老人已是熱淚縱橫……

「回家了」

民警張曉軍示意男青年下車,此時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上前一把抱住男青年,口中念叨著「媽媽沒有一天不想你,終於等到你回家了」。

回家了!這場跨越25年的尋子故事,終於在這個朦朧細雨的初夏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希望渺茫」

故事中的老人名叫張梅(化名),男青年名叫杜小東(化名),是張梅的兒子,而在25年前,他的名字,叫蔣偉……

1995年,上虞區潘家鎮的蔣小裕(化名)夫婦,來到了當時的上海閘北地區,妻子張梅(化名)在外打工,丈夫蔣小裕帶著3歲兒子蔣偉在大統路地道擺攤,為便於在做生意時能隨時看到在一旁玩耍的兒子,蔣小裕和周遭幾個一起謀生活的朋友商量,把幾個孩子圈在一起,大家輪流看著,但不幸的事還是發生了。當年的10月30日傍晚,這群孩子吵吵嚷嚷的各自回到父母身邊,但唯獨兒子蔣偉不見了蹤影。蔣小裕和幾個朋友找遍了整個地道,很快張梅得知消息也趕了回來,加入了尋找蔣偉的隊伍,然而直至深夜卻始終沒找到孩子。

「當時大統路地道過去就是火車站、蘇州河,往來的人特別多,以當時的技術手段,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孩子,無異於大海撈針」時任上海市公安局閘北分局刑偵支隊重案隊民警的張曉軍回憶起1995年那年冬天,恍如昨日。

閘北警方接到蔣小裕夫婦的報警後,刑偵及屬地派出所曾安排多名民警,走訪附近的所有的小區、工地,甚至是沿著火車站的鐵軌、蘇州河找了來回,卻也是一無所獲。

而對於蔣小裕夫婦25年的艱辛尋子路,這才剛剛開始。95年冬天,蔣小裕動員了浙江老家的親戚和在上海打工的朋友、老鄉幫助查找,張貼尋人啟事。張梅辭去了飯店的工作,和丈夫一起在原來擺攤的地兒豎起了尋子的廣告牌,只要有人駐足幾秒鐘,夫婦二人便會立即上前拉著對方打聽,只是越找,這希望卻也變得越渺茫。

重燃希望

95年至2000年間,蔣小裕夫婦還多次來派出所詢問,一次次的失望而歸。對於夫婦二人的遭遇,張曉軍更是感同身受,當年支隊領導曾帶著她和多名同事回到事發現場,每次一見到孩子在地道邊玩耍,張曉軍都會蹲下身子,聽他們在講什麼,只希望能從這些蔣偉的玩伴口中再聽出些什麼,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蔣偉到底從哪走丟?又到底去了哪?這根「線」的源頭始終沒能找到。

「當時就覺得孩子可能已經不在上海了,這樣一來,找到孩子的希望就更渺茫了」張曉軍在值班日誌上記下了這一筆。

而另一邊,苦難並沒有放過這個不幸的家庭,一直背負著弄丟兒子的負罪感和巨大的精神壓力壓垮了蔣小裕,他在2000年冬天患上了神經衰弱,不久後便丟了工作,家庭失去了最主要的經濟來源,當時夫婦倆的小兒子剛出生不久… 「當時就是覺得找到孩子沒希望了,也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了」。但即便如此,張梅依舊獨自扛起了生活的重擔,邊照顧家裡的老小,邊打工艱難的維持生計。

天塌不下來,生活還是要繼續,得知張梅的情況後,民警張曉軍聯繫了當地的戶籍警和居委,社會各界都向這個苦難的家庭伸出了援手,蔣小裕夫婦的親戚朋友也從老家趕來幫助張梅渡過了這段最困難的日子。眼看小兒子一天天長大,丈夫的病情也有所好轉,張梅又重新燃起了尋找兒子的希望。

二十多年的期盼

往後的十多年裡,張梅不斷通過報紙、電視、網站尋找,只要跟孩童走失有關的新聞,她一個不落的要刨根問底,只要看到有可能找到孩子的地方,張梅都要去,在02年到09年期間,她的足跡先後跑遍了四川、雲南、貴州、山東等地,甚至在尋子途中自己還遇上過騙子和歹徒……這次張曉軍送孩子回家,她還注意到張梅右手虎口處的傷口,便是張梅在尋子過程中與歹徒搏鬥留下的疤。

2008年,國家民政部開通尋親網站,得知消息的張曉軍第一時間通知張梅登記情況,2010年1月全國開展對報失蹤人員親屬的信息採集,張梅夫婦接到通知後也參與了採樣,那年,他們的孩子應該已經18歲了。

然而時間一晃又十年,白髮已爬上張梅的額頭,或許是向命運的妥協,夫婦倆早已經習慣沒了有大兒子的生活。這一年,如果兒子在身邊,應該已經28歲了,或許已經成家立業,又或許此時的他們應該已經抱上了孫子。

「人找到了」

當時一同參與案件辦理的張曉軍,如今也已退居刑偵二線,那天早晨,徒弟方媛媛拿著一沓資料興衝衝跑到張曉軍面前「師傅,人找到了」。

原來在2020年4月30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物證鑑定中心對蔣偉走失案有了眉目:經過生物信息比對,確認了現家住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徐溜鎮的一名叫杜小東的男子便是當年走失的蔣偉。而對於張梅一家來說,這一天可謂「雙喜臨門」,大兒子找到了,小兒子也在同一天領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在之後的調查中,民警走訪杜小東的家,後又輾轉去了其打工地蘇州市吳江區。2020年5月初,在江蘇警方的配合下,張曉軍他們很快找到了杜小東,得知民警是因為這個原因來找他,杜小東一開始直接拒絕。

「他有這個想法也是很正常的,自己用『杜小東』這個身份生活了20多年,這個思想關還需要去找他的養父母」張曉軍告訴方媛媛,如何解開孩子心結去與親生父母相認,必須要從他的養父母身上著手。

2020年5月中旬,靜安警方又回到了江陰市青陽鎮,找到了杜小東的養父母,或許是同為天下父母心,老杜夫婦對於警方希望杜小東以蔣偉的身份去與親身父母相認一事並不牴觸,這家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決定幫助民警去跟杜小東做思想工作,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並支持兒子去與親生父母相認,用老杜自己的話說,這也許就是命中注定。

團 圓

中國人講究認祖歸宗,得知警方已經找到了大兒子,張梅立即張羅聯繫起老家的親戚,告訴家裡的長輩親戚,「我們蔣家的孩子回來了」,張梅告訴張曉軍,她們希望孩子也能回家鄉看看親人們。

6月22日下午,在公安機關的安排下,曾經的杜小東,現在的蔣偉回到浙江老家與蔣小裕夫婦相認,對於上虞市潘家鎮的這個小村莊,杜小東2分熟悉,8分陌生,陌生是真實的寫照,認親現場,張曉軍和方媛媛也感受到對於杜小東而言,眼前的人、眼前的物自己似乎從來沒見過,也沒有記憶,而熟悉,則是刻在骨子裡,腳下的土地雖然沒有養育他長大成人,卻是他呱呱墜地的地方。

今年7月,張梅夫婦在兩地警方的牽線搭橋下見了面,如今的杜小東,或者說是蔣偉已經28歲了,老人們都表示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無論杜小東將來以何種身份生活下去,只希望往後的日子他都能夠平平安安。

原標題:《【正能量暖心事】25年尋親的腳步從未停歇只為找到你》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正能量暖心事】30分鐘,從痛哭流涕到喜極而泣
    【正能量暖心事】30分鐘,從痛哭流涕到喜極而泣 2019-11-14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正能量暖心事】3歲萌娃找媽媽迷了路,看見警察飛奔過去
    【正能量暖心事】3歲萌娃找媽媽迷了路,看見警察飛奔過去 2020-04-02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找到家了!央視曾幫他尋親,他竟是海寧這個村的人!
    找到了! 3月12日晚上7點25分,「大愛尋親群」發布了一條好消息:「祝賀河南安陽袁景軍找到海寧哥哥殷吳松!」 在這個435人的微信群裡,幾乎每一個都是尋親的人。對他們來說,「袁大哥」這個人絕不陌生,他的尋親故事、他在尋親會上的演講,都曾讓他們潸然淚下。
  • 只為找到你!
    兩名花季少女,為見網友,離家出走,家人輾轉千裡尋找。2020年7月12日19時許,曹縣公安局曹城派出所民警通過多方努力,終於將這兩女孩找到。民警根據女孩家人提供的相關信息,進行視頻追蹤,走訪排查,幾經波折,終於捕捉到兩位女孩與幾名男孩同框的畫面,通過調查,得知兩位女孩跟隨其中一位男孩離開,經進一步核查確定到了該名男孩的身份信息,並在其家中找到兩個女孩。
  • 貓王收音機一直在路上,從未停歇
    1919年,巴黎和會談判失敗,在北京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正在展開,這就是五四運動。1957年,凱魯亞克在菸草和烈酒的澆灌下,連續三個星期在打字機上寫出了12萬字的《在路上》。成為60年代的嬉皮運動的經典之作。每個時代的青年人,一直在路上,從未停歇過追求自由的腳步,他們不拘泥於形式,不盲目追求主流文化,狂飆突進。秉承著這裡理念,貓王OTR收音機橫空出世。
  • 派出所快手直播同城尋親 不到半小時找到幼童家人
    直播剛一開,就陸續有熱心同城老鐵湧進,在他們的幫助下,直播僅不到半個小時,便找到了小女孩的媽媽。快手直播間同城尋人速度之快,令不少派出所民警和網友嘆服。  因年齡、受到驚嚇、患有特殊疾病等原因,導致無法說清楚重要個人信息,為幫助走失者尋親增加了不少難度,民警往往只能通過其他人的指認來獲取更多信息。但事發地點附近詢問、貼尋人啟事、朋友圈幫轉等傳統尋人方式,存在信息滯後等弊端,無法及時獲取有效信息。
  • 從遺物中翻出一張尋親啟事 家人為96歲老兵尋親成功
    為何要寫尋親啟事?  或因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按照年齡推算,這份尋人啟事寫於蘭榮84歲,當時為2005年,蘭榮至死都沒有公開。  在他84歲那年,又是什麼驅使他寫下這封尋人啟事?「之前,外公告訴我們,他有個姐姐和姐夫。」張銳剛表示,外公沒有說,他還要尋找這樣一位前妻。
  • 約1995年1月出生沒幾天被遺棄在重慶市合川區燕窩鎮的謝嬌尋親
    一、基本信息寶貝回家全國免費尋親,所發案例均通過寶貝回家網站核實,事件真實,請大家放心轉發分享;寶貝回家尋家工作組跟進志願者:藍色海岸尋親類別:寶貝尋家尋親編號:480338姓名:謝嬌性別:女血型:AB型
  • 10年尋親不言棄 被拋棄女兒盼找到親生父母(圖)
    10年尋親不言棄 被拋棄女兒盼找到親生父母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爸爸媽媽,我早已不再怨恨你們,我期待與你們相見的那一天。雖然這條尋親路走得很辛苦,但我不會放棄,我堅信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有一日我會找到你們!」日前,灤縣讀者黨培給記者寫來一封信,講述了她漫長的10年尋親路,並希望通過晚報得到關於父母的更多消息。  不幸被父母拋棄  黨培今年37歲,她對自己身世的了解,都是從撿到她的好心民警歐陽那裡知道的。
  • 前行的步伐依舊豪邁,奮戰的腳步不會停歇
    前行的步伐依舊豪邁,奮戰的腳步不會停歇 2020-12-22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執行手記】翻山越嶺只為找到你
    【執行手記】翻山越嶺只為找到你 2020-12-25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被美國夫婦領養11年,無錫小女孩回國尋親
    被美國夫婦領養11年,無錫小女孩回國尋親 2018-02-09 0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句「腌臢」方言透出尋親線索
    張小華是安徽亳州人,2010年9月份出去打工,從此杳無音訊,家人尋找未果,以為他已不在人世。 2月8日,葫蘆島傻子糧店經理曹偉看到路邊躺著的張小華,聯合志願者和媒體幫他尋親;2月12日,張小華的哥哥姐姐趕到葫蘆島,和弟弟相擁而泣;2月13日,張小華和哥哥姐姐一起坐上了回家的火車。
  • 女孩被美國夫婦領養 12年後回中國尋親
    但對13歲女孩佳明來說,找到「我從哪裡來」的答案,或許是成長路上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必須完成的一步。  一張特別的尋人啟事  「請幫我尋找親生父母,我大約出生於2004年2月,在鹹陽市釣臺鎮和興堡村被發現,在2004年2月24日被相關人員送入鹹陽市社會福利院。在我一歲的時候,來自美國的養父母收養了我。
  • 重慶市青峰鎮:風雨中不停歇的腳步
    「氣象局6月22日就發了預警,現在又下著暴雨,你的房子不安全,不能回去。」李正均看到劉學容還在往家的方向走,立即上前阻攔她。  走到劉學容身邊,幾個人手拉手護送著她平安趟過湍急的流水。可此時的劉學容還是心心念念地想著回家看看,李正均實在是不放心,怕自己走後劉學容再次返回家中,於是硬是帶著劉學容一起到周圍的村民家走訪和提醒防災。
  • 142座墓碑,15年「尋親記」
    信裡寫道:「你做了一件大好事,爸爸參加革命時我才四歲,大概在我七八歲時就犧牲了。爸爸犧牲後,我一直不知道,後來我媽媽也去世了,我是一個孤兒……」落款「劉耀」,是河南烈士劉義齋的兒子。他的叔叔也是軍人,曾來羊樓洞找過劉義齋,沒找到,最後帶著遺憾去世了。去世前叔叔告訴劉耀,「你把爺爺奶奶的墳旁邊留一個空位,等你爸爸找到後,你要把他跟我們埋在一起,讓我們團圓。」
  • 白雪皚皚,思念悠悠,對你的愛不曾停歇
    初雪降至,落在眉梢發間,突然想起曾與你許下的誓言,我們要在白雪皚皚的冬季,一起走到天長地久。時過境遷,我還在原地痴痴等待,任憑北風凌冽,卻吹不散我對你的思念。落葉隨風飄落,帶走我的惆悵,只留下對你的餘念。四季輪換,思念悠悠,一切靜謐而美好,宛如初遇你的時光,你從歲月中款款而來,暖陽灑在你的身上,只需驚鴻一瞥,卻成為我揮之不去的執念。
  • 25歲加拿大姑娘尋找江陰親生父母
    1995年2月,當大家還沉浸在剛過完春節的喜悅中時,剛出生的江浩就被遺棄在了江陰一派出所門口,後被好心人送往江陰市福利院,同年7月27日,不足半歲的Julie被一對加拿大夫婦收養。Julie被收養的公證書↑↑↑雖然時常會好奇親生父母的容顏,但25年來她從未下定決心尋親。
  • 在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澤掌鎮小聶村被賣到當地的李愛萍尋親
    寶貝回家全國免費尋親,所發案例均通過寶貝回家網站核實,事件真實,請大家放心轉發分享;【尋親幫幫幫】作者即寶貝回家本案例跟進志願者:藍色海岸登記資料為尋親人所填寫,經與尋親人溝通、核實後補充信息如下:一、基本信息尋親類別:寶貝尋家尋親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