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式愛情:愛的終極目的是追尋美本身

2021-01-10 靜夜思學

今天說的這本書,名字叫做《會飲篇》,作者柏拉圖。

本書的主題為論愛情,朋友們讀本書之前,需要知道這樣一個背景:古希臘盛行「男同」之風,他們口中的愛情大多指男男之愛。不過《會飲篇》中的同性戀與現在的有所不同,主要差別在於年齡,古希臘講究老少搭配,他們相愛的邏輯大致是這樣的:年齡大的人生活閱歷豐富,比較有智慧,而這正是年輕人所缺少的,年輕人由於處於青春期,本身就有招人憐愛的特性,所以深受大叔們的喜愛。大叔愛正太的青春,正太愛大叔的智慧,聽起來還挺不錯的。為了避免誤解,有一點需要指出,這裡所說的正太,年齡不能太小,一般為十二歲以上。

因為整個故事記錄的是一幫人在酒席中的談話,所以書名叫做《會飲篇》。有個叫阿伽松的人獲了獎,他邀請幾個朋友到家裡做客,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就開始扯淡了。有位叫做尼律克西馬庫的提議說:「扯點正經的,談談愛情怎麼樣?」大家一致同意。

發言人一共有六位,前三位的發言都沒多大意思,可能是拋磚引玉的吧,第一位發言人名叫斐德羅,他猛吹愛情的力量。第二位發言人名叫鮑薩尼亞,他把愛分為兩種:天上的和地下的,這哥們把對智慧的愛、對品德的愛稱為天上的,把對肉體的愛、對財富的愛稱為地下的,他認為愛情本身無所謂美醜,愛的方式才有美醜,一位年輕人,如果因為道德學問的緣故愛戀一位年長的人,那這就是美事一樁,但如果他是因為錢財地位才去對年長的人曲意逢迎,那這就是醜事一件。在鮑薩尼亞眼中,完美的愛情應該是這樣的:年輕人因為跟隨了年長的人,道德學問有所長進,所以更應該殷勤侍奉,年長的人因為年輕人的殷勤侍奉,更應該在各方面幫助年輕人成長。

第三位發言人名叫尼律克西馬庫,就是那位提議者,他是位醫生,所以他從醫生的角度談愛情,接著鮑薩尼亞兩種愛的觀點,他認為愛情應以和諧為美,天上的愛和地上的愛應該相輔相成,好比享用美酒佳餚而又不至於生病一樣,找到兩種愛的完美結合處才是愛情的要義所在。第四位發言的名叫阿里斯多潘,關於愛情,這哥們講了一個故事,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人們常說的「另一半」就是源自於這個故事:

從前的人與現在的人不一樣:從前有三種人……在男人和女人之外,還有一種不男不女亦男亦女的人,叫陰陽人……從前人的形體是一個圓團,腰和背都是圓的,每人有四隻手、四隻腳,頭和頸也是圓的,頭上有兩副面孔,前後方向相反,耳朵有兩個,生殖器有一對,其他器官的數目都依比例加倍……這種人的體力和精力都非常強壯,因此自高自大,乃至於圖謀向諸神造反……宙斯把每個人截成兩半,這樣他們的力量就削弱了……人被截成兩半之後,這一半想念那一半……凡由陰陽人截開的,男人就成為女人的追求者,凡由原始女人截開的,女人對於男人就沒有多大興趣,凡由原始男人截開的,尋的都是男的……如果一個人碰巧遇到他自己的另一半,他們就會馬上互相愛慕,互相親暱,一刻都不肯分離。他們終生在一起過共同的生活,可是彼此想從對方得到什麼好處,卻說不出。沒有人會相信,只是由於共享愛情的樂趣,就可以使他們這樣熱烈地相親相愛,他們每個人都會想,這正是他們許久以來所渴望的事,就是和愛人熔成一片,使兩個人合成一個人。

阿里斯多潘最後總結說:我們本來是完整的,那種對完整的希冀和追求就是我之所謂愛情。

不得不說,這個故事很精妙,它不但給了同性戀一個合理的解釋,還解釋了為什麼身處愛情的男女會有那種難以割捨的感覺,所以直到現在,人們還用「另一半」來代指自己的妻子或老公。

第五位發言的是阿伽松,他是宴會的主人,扯了一堆沒用的,最後得出結論:愛神是最美、最善的神。最後一位發言人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是那種典型的挑刺型選手,他認為阿伽松的論證很可疑,於是發起了蘇格拉底式問話:

PS:以下對話非原版。

蘇格拉底:所謂愛,是不是對某人或某物的愛,就好比我們說「父親」指的肯定是個某個兒子的父親,說「哥哥」,那他肯定有個弟弟或妹妹一樣。

阿伽松:是的。

蘇格拉底:愛者是不是盼望他所愛的東西?

阿伽松:是的。

蘇格拉底:一個人盼望一樣東西,是不是必定還沒有那樣東西,所以才盼望?或者說假如一個人有了某樣東西,是不是就必定不會再盼望了?

阿伽松:我得想想。

蘇格拉底:假如有人反駁說:「原本健康的,還想要健康,原本富有的,還想要富有,這不就是原本有的還想再有嗎?」我們不應該認為他們真正的意思不是想要現在有,而是將來有嗎?因為原本已經有了的就必定不會盼望再有。

阿伽松:你說的對。

蘇格拉底:在你的頌詞裡,說愛是追求美、追求善的,對嗎?

阿伽松:是的。

蘇格拉底:如果我們已經同意原本已經有了的就必定不會盼望再有,那麼愛肯定是缺少美、缺少善,所以才追求美、追求善,對嗎?

阿伽松:必然如此。

蘇格拉底:那你為什麼說愛是至美至善的呢?一個既缺少美又缺少善的東西可以稱為至美至善嗎?

阿伽松:我只能說,你已經把我繞暈了。

作為整個故事的壓軸人物,蘇格拉底談了他的愛情觀,其實也就是柏拉圖的愛情觀:人都是可朽的,因而想要不朽,但又沒有人能長生不死,所以只能通過留下孩子這種方式來達到不朽的目的。世俗的人通過世俗的愛情,結婚生子,不光是人,動物也有這種本能,世間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都有為了後代不惜犧牲性命的本能,因為他們的後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他們自己。但結婚生子是屬於肉體的不朽,那些道德接近於神明的人,是不會把不朽的願望寄託於結婚生子上的,他們想要的是靈魂的不朽,如果他們遇到一個既美又高尚又優秀的靈魂時,他們會忍不住地親近他,與他交往,他們之間的感情遠超過夫妻之間的感情,而他們培養出來的東西也遠超過夫妻生下來的肉體凡胎,你去看看荷馬、赫西俄德和其他傑出的詩人就知道了,他們留下來的東西被代代相傳。

蘇格拉底接著說,一個人如果從小接受美的教育,首先他會愛好美的形體,然後他會發現某個形體的美與其他形體的美是貫通一氣的,他就不會再執著於個體的美,而是會把他的熱情推廣到一切,如果他發現一個人的靈魂值得稱讚,那麼即使這個人的相貌比較次,他也會對這個人產生愛慕之情,這樣的愛情會使他更進一步達到知識的美,直到最後認識到美本身。如果一個人能達到認識到美本身的境界,那才是人生真正值得活的階段。

「柏拉圖式愛情」這個詞也是源自本書《會飲篇》:兩個人在一起不是為了肉體的歡愉,而是互相仰慕對方的學識品德,你是我的另一半,我也是你的另一半,你和我通過美(靈魂之美)相互吸引,最終一起認識到美本身,而這愛情,無關乎性別、財富、地位。

相關焦點

  • 「柏拉圖式的愛情」
    不美的不一定醜,猶如不好的不一定壞,世界上存在著一些介乎兩者之間的事物,愛神是其中之一。不是凡人不是仙,愛神是個精靈。精靈的職能是充當神與人之間的媒介。人們的祈禱和祭祀通過精靈轉交諸神,諸神請精靈為媒,以恩賜回報人們的祭祀。宇宙有許多不同的精靈,愛是其中之一。
  • 何謂「柏拉圖式愛情?」
    對於愛情這個現象,比如一個人A愛上一個人B,柏拉圖會提出如下幾個問題:第一,A是出於什麼原因愛上B?第二,A愛上B有什麼目的,或者說想要達到什麼目標?第三,A愛上B究竟是愛B本身,還是愛某種依附在B身上的東西?這是柏拉圖提出的對於愛情的一個最基本的分析,為此他舉了一個例子,即病人和醫生之間的關係。按照他的理解,病人會愛上醫生的。當然我們暫且只是在寬泛的意義上理解這裡所說的愛。
  • 愛情深探:如何正確理解柏拉圖式愛情?
    柏拉圖式愛情,一般指精神戀愛,沒有肉體的接觸。但實際上,柏拉圖並不排斥身體的愛欲,柏拉圖式愛情,並非人們通常以為的那樣,而是有著不一樣的內涵。柏拉圖關於愛的討論多見於《會飲篇》《菲德羅篇》。《會飲篇》中,多位當時有名的人物聚在一起歡飲,依次對愛發表見解。這裡面,喜劇作家阿里斯託芬的表述很有意思。
  • 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愛情
    (這個國家是浪蕩子、登徒子、色鬼子的天堂吧)那麼,柏拉圖式的愛情呢?決不是這樣的啊。我在《理想國》裡面又找到這樣的話:「真正的愛者與被愛者決不與淫蕩之徒同其臭味」「一個愛者可以親吻、暱近、撫摸被愛者,像父親對兒子一樣;如要求被愛者做什麼也一定是出於正義。
  • 柏拉圖式的愛情
    如果大部分的愛情是在風趣的午後談天裡產生的,情侶在交談時微笑著拾起對方掉落在肩膀上的頭髮,偶爾溫柔地執起對方的手,離別時雙方互換一個頰吻,不用擔心那個吻會太潮溼或火熱,那麼,我們一般會以「柏拉圖式的愛情」來形容那種關係。這其實是天大的誤解,因為柏拉圖關於理想而真實的愛情的看法是多面性的,絕對不能化約為不帶任何性慾的心靈關係。
  •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
    愛情一直是男女之間亙古不變的話題,經常聽一些單身朋友說渴望有一份柏拉圖式的愛情,那麼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呢
  • 情感攻略|柏拉圖式愛情的意義是什麼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愛情的意義是什麼相信大家都一定聽說過柏拉圖式的愛情,但是卻又不知道柏拉圖式的愛情具體是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人們談戀愛已經不僅僅是精神上面的感情。很多人都是因為生理上面的需要。
  • 這是只屬於柏拉圖式愛情的浪漫
    你認為最好的愛情是什麼?是對一個人的全部佔有,還是兩個靈魂的深度容納?一直很喜歡安妮寶貝在《薔薇島嶼》裡寫的一段話:「最好的愛情是兩個人彼此做個伴。不要束縛,不要纏繞,不要佔有,不要渴望從對方身上挖掘到意義,那是註定要落空的事情。
  • 什麼是「柏拉圖式的愛情」?
    「會飲」意思是一幫文人雅士聚在一起飲酒暢談,柏拉圖筆下的這次會飲,賓主雙方就美與愛情等若干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坦誠地交換了意見。 三1.小帥哥斐德羅說愛是勇敢,因為他是少年,在愛情中處於被年長者支配地位(原因詳後),所以勇敢顯得尤為重要。2.作為阿加通的情人,鮑薩尼亞說愛是理性,因為肉體是汙穢的,要克制肉慾,追求男男之間精神上的愛情。3.厄裡克希馬庫斯先把助興的吹簫女趕出去,然後說愛情是克制,大概不受控制的情慾仿佛洪水猛獸。
  • 柏拉圖式愛情——是精神戀愛,還是同性戀?
    說到「柏拉圖式愛情」,人們總是和「精神戀愛」畫上等號。15世紀時期,義大利哲學家馬爾西裡奧·費西羅(Marsilio Ficino)最早提出「柏拉圖式愛情」這一術語,並作了相應解釋:柏拉圖式愛情是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而後,這種說法被廣為流傳。
  • 通俗解讀愛的本質以及柏拉圖式愛情的現實意義
    顯然這些小情侶沒有看到愛的本質,說直白一點就是他們根本不懂愛情。他們只看到了牛郎織女在七夕節的團聚,卻沒有看到剩下364天的相思苦。一味地索取,來滿足自己的私慾,一旦供求關係失去平衡,就去開闢新的市場,這像是開玩笑,哪裡是談愛情。接下來說說大哲學家柏拉圖式愛情現實存在的意義。
  • 「柏拉圖式愛情」到底是什麼樣的?
    當時的宗教勢力如日中天,柏拉圖儘量少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保護自己。柏拉圖的思想內容涵蓋的面積非常廣,包括對世界的本質的看法、對自身心靈的關注,還有對愛情、對美學、對國家、對法律的諸多討論。
  • 柏拉圖式愛情(精神愛情)
    愛你是曾經不愛你是以後至尊寶說: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紫霞仙子說:我的意中人是一個蓋世英雄。上天既然安排他拔出我的紫青寶劍,他一定是個不平凡的人,錯不了!
  • 有誰能懂柏拉圖式的愛情?
    1.理想式2.純精神3.雙方平等4.完美5.自由1.理想式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一種理想式的愛情觀。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唯有時間是才是檢驗愛情的試金石。3.雙方平等柏拉圖式的愛情觀是一種雙方平等的愛情觀。愛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有依附或佔有關係。相愛的雙方是自願的,不勉強的,即無怨無悔愛你喜歡的人。4.完美柏拉圖式的愛情觀是一種完美的愛情觀。
  • 柏拉圖式的愛情與蘇格拉底式的愛情
    柏拉圖式的愛情與蘇格拉底式的愛情柏拉圖不僅僅接受同性戀為其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持一種浪漫的觀點,並在兩方面走得更遠。
  • 柏拉圖式的愛情 真心相愛者的哲學
    平時,如果有人提到柏拉圖,那通常指的是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不強調感官的欲望和享受,只是一種精神上的愛慕,甚至不摻雜任何肉體概念。真的是這樣嗎?在翻開所有柏拉圖著作的時候,我們看不到柏拉圖對女性的尊重和理解。柏拉圖說,女人膽小、懦弱、狡詐,就道德而言,是不能和男人相提並論的。
  • 你了解柏拉圖愛情嗎,當今社會是否真實存在柏拉圖式愛情。
    並稱為「古希臘三賢」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三個人在哲學方面的造詣都很大。有一種戀人之間的關係叫做柏拉圖式戀愛不知道你是否聽過?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這種只追求精神上的戀愛在當今社會能存在多少?
  • 柏拉圖式的愛情:我們需要一個靈魂伴侶
    她說,她愛上的這個大叔純粹是柏拉圖式的愛戀,就像是一場靈魂的遭遇。我很耐心的聽她講完她的困惑問道:「你覺得什麼是愛呢?」她猶豫了一下說到:「愛,就是互相心動頻率的契合。」我又問她:「既然你愛這個大叔,你們以後準備在一起嗎?」她說,她不知道。當我們當代人在面臨很大的社會壓力下很難找下一個心動的時刻,更何況這個女孩如果選擇和這個大叔在一起可能會面臨來自各個方面的輿論壓力。
  • 哲學家柏拉圖:沒有愛的愛情,才是最好的關係
    慢且,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先得來看看,什麼是柏拉圖式的戀愛。就是基於尊重女性的原因,男女雙方只談情說愛,至於愛做的事,則是完全放兩旁,只求兩人心靈的溝通,不求實際的結合。可是,這跟柏拉圖有什麼關係啊?柏拉圖,是西方歷史中第一個赫赫有名的大男子主義。他認為女性是較差的,道德缺陷特別多、詭計多端且狡猾、膚淺、易怒、膽怯迷信,他甚至公開表示,只有被神明詛咒,才會變成女人。
  • 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
    提到柏拉圖,大家日常生活中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中,這位古希臘哲學家的名字和精神戀愛結合在一起。那麼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呢?他的名字為什麼會和精神戀愛聯繫到一起?後人牽強附會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符不符合柏拉圖的本意呢?我們今天從他的思想開始聊起,最後再揭曉答案。柏拉圖,出身於雅典的一個貴族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