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盒馬30分鐘達、天貓超市1小時達、菜鳥門店發貨2小時達等更新更快的配送服務出現,新零售物流又在加速進口生鮮走上中國餐桌。
菜鳥全球72小時必達的物流網絡,近期又在生鮮領域開創了一項新技能。
3月4日凌晨4點多,來自紐西蘭漢密爾頓科林牧場剛剛擠好的牛奶,在經過殺菌、冷鏈空運和快速通關後,直達上海盒馬鮮生門店,成為首批在72小時送達中國的紐西蘭鮮奶。
通過這項合作,「阿里動物園」裡的菜鳥與天貓、盒馬一道,將跨境生鮮的進口速度縮短到了72小時,開創了生鮮進口新速度。
紐仕蘭鮮奶上架盒馬
由120 小時到72 小時,巴氏鮮奶進口物流一快再快
與超高溫殺菌的常溫鮮奶不同,採用低溫巴氏殺菌法加工的鮮牛奶,能最大程度保留牛奶的營養成分和口感。不過,巴氏鮮奶保質期極短,不超過21天。此外,鮮奶運輸途中必須全程冷鏈,溫度要控制在0-4攝氏度左右之間。
受限於高難度的物流條件,目前中國市場上銷售的進口牛奶均以常溫奶和酸奶為主。
紐仕蘭鮮奶的進口是與時間賽跑。據紐仕蘭董事長盛文灝介紹,第一天凌晨3-4點奶牛擠奶結束後,原奶會在5-7點進入生產基地進行巴士殺菌和灌裝,在兩小時內「鎖鮮」。
第二天傍晚,成品牛奶便在完成檢測後搭乘東方航空專機奔赴浦東國際機場。北京時間第三天早晨6點左右落地後,中午12點-15點通過海關清關,晚上18點就可以到達盒馬門店。
其實從2017年開始,菜鳥就與天貓國際一道打開了鮮奶進口的物流通路。當時通過包機把鮮奶送到香港,然後中轉到杭州,進入菜鳥位於杭州下沙的恆溫倉。消費者下單後,菜鳥合作夥伴宅急送負責全程冷鏈配送。如果消費者不在家,鮮奶會投遞到宅急送的末端站點,繼續冷藏保溫。
去年的鮮奶進口全程需要5天。本次紐仕蘭的鮮奶進口則提速了整整兩天。
產品化報關,最大程度簡化流程時間
中國消費者能快速喝到紐西蘭鮮奶,離不開海關的創新改革。
對於巴氏奶來說,如果在通關上耗時過多,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飲用體驗。為此,今年1月上海市通過了檢放模式的改革,紐仕蘭成為首批貿易便利化的代表,實現了通關「零等待」。
海關檢查巴氏鮮奶
除了海關的簡政創新,菜鳥也在產品方面為商家提供更多便利。據菜鳥國際關檢務負責人介紹,傳統的跨境商品都需要消費者的身份證明用以清關,在使用菜鳥關檢務平臺開發的系統後,直接可以從消費者的支付單信息獲取歷史身份信息用以清關,避免一對一的客服詢問造成的時間耗損。
為了讓消費者對整個物流鏈路有更清晰的感知,菜鳥與天貓國際在進口鮮奶的瓶身都貼上了二維碼標籤。消費者只需拿起手機掃碼,便能查閱每一瓶奶的「身份證」。
新零售物流讓全球生鮮加快走上中國餐桌
菜鳥與天貓、盒馬等「阿里動物園」的成員,在全球的尋鮮之旅早已開啟。除了鮮奶,更多果蔬、海鮮、肉類也在通過全球大進口網絡進入中國。
例如,菜鳥和天貓率先用引進了冰鮮的澳洲進口牛肉。這是中國首次大批量從澳洲進口活牛,在國內屠宰加工後,肉品的入倉和配送均由菜鳥網絡的合作夥伴承接。
進口的的澳洲活牛
為了確保物流途中的肉質新鮮。這些澳牛都採用了創新的包裝技術「貼體包裝」——薄膜完全貼著肉來包裝,形成了一個類似於真空的環境,可以確保肉類在0-4℃的環境下新鮮保存長達21天。
去年時隔14年後重新進入中國的美國牛肉,也是通過菜鳥的智能倉配網絡送達中國餐桌。
同時,菜鳥還在全球範圍內協助商家進口優質生鮮。包括紐西蘭箭魷魚、智利帝王蟹、愛爾蘭麵包蟹、阿根廷紅蝦、厄瓜多大白蝦在內的全球各地頂級生鮮都在全程零下18度冷鏈中漂洋過海送達中國,隨即由冷鏈車接入全國各地的保稅倉,在下單後48小時內便能送到消費者手中。
未來,來自紐西蘭等地的奶企還將聯合菜鳥向中國提供更為優質的鮮奶冰淇淋和奶酪產品,這意味著「72小時送達」將可以把冰品進口到中國。
隨著盒馬30分鐘達、天貓超市1小時達、菜鳥門店發貨2小時達等更新更快的配送服務出現,新零售物流又在加速進口生鮮走上中國餐桌。
本文來自iwangshang,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