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
揚州鳥友在長江溼地記錄到3隻斑魚狗;7日,記者在潤揚省級溼地
公園(以下簡稱潤揚公園)記錄到1隻小鴉鵑;10日,揚州鳥友和記者一起在潤揚公園記錄到2隻黑領椋鳥。它們都是揚州的新記錄。至此,有記錄可查的「揚州鳥」增至167種。
為何這段時間新發現鳥類如此之集中,這些珍稀鳥兒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昨天,本報記者與江蘇野鳥會會員再度來到潤揚公園,靜靜觀察鳥兒們的生活。
1
潤揚公園再觀「萬鳥歸林」
昨天下午,記者與江蘇野鳥會會員揚州鳥友顧磊、朱傑等一起來到潤揚公園,「一天當中,清晨和傍晚是觀鳥的最理想時間。」顧磊介紹,清晨,鳥兒會出來覓食;傍晚,則正是「倦鳥歸林」時。
溼地公園潤揚大橋下有一片水杉林,林間初步估計有幾千隻鷺,一直嘰嘰喳喳吵鬧個不停。下午5時20分,外出覓食的鷺歸來了,如飛機一樣滑落到水杉樹上。
「林子裡最多的是池鷺和夜鷺,也有白鷺、牛背鷺等,池鷺體形較小,鳥巢在樹的上層,夜鷺體形大,鳥巢一般在下層有靠近灌木的地方。」顧磊說。
6時15分,水杉林旁的一排銀杏樹上,飛來了第一批林鳥。「主要是兩種椋(音liáng)鳥灰椋鳥和絲光椋鳥。」隨後,一批接一批的椋鳥飛來了。10分鐘後,已經多達千隻,時而群飛,時而落到樹枝上,有時甚至落到草地上覓食。
2
不少「過客」「定居」下來
在2008年秋天,本報就曾報導過潤揚公園「萬鳥歸林」的壯景,「椋鳥為何偏愛這個地方?」記者問道。顧磊認為,椋鳥本就是喜歡群聚的鳥類;加上這裡的環境清靜,附近有適宜棲息的樹林,因此成為它們的「聚居」地。
據悉,絲光椋鳥本在揚州屬於夏候鳥,但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加上適宜的環境,它們已經在揚州成為留鳥。
除了椋鳥,還有上百隻八哥也
讓顧磊驚奇,「這麼多八哥聚在一起,還真的不多見。」而在水杉林一棵最高的水杉樹上,有一隻火斑鳩,「這種斑鳩在揚州是夏候鳥,平時非常少見。火斑鳩非常警惕,站得高就是為了偵查,防範猛禽的偷襲。」
3
記者目睹「新揚州鳥」
益鳥小鴉鵑
7日,記者在潤揚公園採訪時,意外拍到一隻小鴉鵑。而昨日觀鳥時,記者與揚州鳥友再次看到了小鴉鵑,共有3隻,「它們的鳥巢肯定在公園灌木林某處。」
顧磊介紹,1989年,小鴉鵑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996年,它被列為《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等級是易危。「小鴉鵑是一種益鳥,以蝗蟲、螻蛄、金龜甲、椿象、白蟻、螳螂、蠡斯等害蟲為食。」
愛「學舌」的黑領椋
在這裡,揚州鳥友還發現了2隻黑領椋鳥。顧磊介紹,它們也是來揚州「度假」的鳥類,很稀少,即使在南方的很多地方也不多見。而因為長得好看,同時也與八哥一樣,是一種喜愛「學舌」的鳥,在一些地方還被當作寵物鳥來養。
2000年8月,黑領椋鳥被列為《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捕魚能手斑魚狗
3日,顧磊在江邊溼地觀看到一隻斑魚狗,昨天,揚州鳥友再次在江邊看到了它們,「捕食很有意思。」
斑魚狗扎入水中後,還能保持極佳的視力,因為它的眼睛進入水中後,能迅速調整水中因為光線造成的視角反差,所以捕魚本領很強。
新聞延伸
揚州鳥友8年記錄到
19種「新揚州鳥」
2003年左右,揚州開始有了民間觀鳥愛鳥人士。到現在,揚州鳥友們已記錄了19種「新揚州鳥」,把「揚州鳥」的記錄從上世紀80年代148種的基礎上增加到167種。
「其實,我們的觀鳥還只是一個斷斷續續的過程,從觀測的情況來看,揚州肯定還有很多種鳥沒有記錄到,『揚州鳥』的記錄也肯定不止167種。」
記者 向家富
見習記者 雒麗
作者:向家富
雒麗
本文來源:揚州晚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