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揚公園留住不少「過路」鳥(組圖)

2021-01-18 網易新聞

  7月3日,

揚州

鳥友在長江溼地記錄到3隻斑魚狗;7日,記者在潤揚省級溼地

公園

(以下簡稱潤揚公園)記錄到1隻小鴉鵑;10日,揚州鳥友和記者一起在潤揚公園記錄到2隻黑領椋鳥。它們都是揚州的新記錄。至此,有記錄可查的「揚州鳥」增至167種。

  為何這段時間新發現鳥類如此之集中,這些珍稀鳥兒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昨天,本報記者與江蘇野鳥會會員再度來到潤揚公園,靜靜觀察鳥兒們的生活。

  1

  潤揚公園再觀「萬鳥歸林」

  昨天下午,記者與江蘇野鳥會會員揚州鳥友顧磊、朱傑等一起來到潤揚公園,「一天當中,清晨和傍晚是觀鳥的最理想時間。」顧磊介紹,清晨,鳥兒會出來覓食;傍晚,則正是「倦鳥歸林」時。

  溼地公園潤揚大橋下有一片水杉林,林間初步估計有幾千隻鷺,一直嘰嘰喳喳吵鬧個不停。下午5時20分,外出覓食的鷺歸來了,如飛機一樣滑落到水杉樹上。

  「林子裡最多的是池鷺和夜鷺,也有白鷺、牛背鷺等,池鷺體形較小,鳥巢在樹的上層,夜鷺體形大,鳥巢一般在下層有靠近灌木的地方。」顧磊說。

  6時15分,水杉林旁的一排銀杏樹上,飛來了第一批林鳥。「主要是兩種椋(音liáng)鳥灰椋鳥和絲光椋鳥。」隨後,一批接一批的椋鳥飛來了。10分鐘後,已經多達千隻,時而群飛,時而落到樹枝上,有時甚至落到草地上覓食。

  2

  不少「過客」「定居」下來

  在2008年秋天,本報就曾報導過潤揚公園「萬鳥歸林」的壯景,「椋鳥為何偏愛這個地方?」記者問道。顧磊認為,椋鳥本就是喜歡群聚的鳥類;加上這裡的環境清靜,附近有適宜棲息的樹林,因此成為它們的「聚居」地。

  據悉,絲光椋鳥本在揚州屬於夏候鳥,但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加上適宜的環境,它們已經在揚州成為留鳥。

  除了椋鳥,還有上百隻八哥也

  讓顧磊驚奇,「這麼多八哥聚在一起,還真的不多見。」而在水杉林一棵最高的水杉樹上,有一隻火斑鳩,「這種斑鳩在揚州是夏候鳥,平時非常少見。火斑鳩非常警惕,站得高就是為了偵查,防範猛禽的偷襲。」

  3

  記者目睹「新揚州鳥」

  益鳥小鴉鵑

  7日,記者在潤揚公園採訪時,意外拍到一隻小鴉鵑。而昨日觀鳥時,記者與揚州鳥友再次看到了小鴉鵑,共有3隻,「它們的鳥巢肯定在公園灌木林某處。」

  顧磊介紹,1989年,小鴉鵑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996年,它被列為《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等級是易危。「小鴉鵑是一種益鳥,以蝗蟲、螻蛄、金龜甲、椿象、白蟻、螳螂、蠡斯等害蟲為食。」

  愛「學舌」的黑領椋

  在這裡,揚州鳥友還發現了2隻黑領椋鳥。顧磊介紹,它們也是來揚州「度假」的鳥類,很稀少,即使在南方的很多地方也不多見。而因為長得好看,同時也與八哥一樣,是一種喜愛「學舌」的鳥,在一些地方還被當作寵物鳥來養。

  2000年8月,黑領椋鳥被列為《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捕魚能手斑魚狗

  3日,顧磊在江邊溼地觀看到一隻斑魚狗,昨天,揚州鳥友再次在江邊看到了它們,「捕食很有意思。」

  斑魚狗扎入水中後,還能保持極佳的視力,因為它的眼睛進入水中後,能迅速調整水中因為光線造成的視角反差,所以捕魚本領很強。

  新聞延伸

  揚州鳥友8年記錄到

  19種「新揚州鳥」

  2003年左右,揚州開始有了民間觀鳥愛鳥人士。到現在,揚州鳥友們已記錄了19種「新揚州鳥」,把「揚州鳥」的記錄從上世紀80年代148種的基礎上增加到167種。

  「其實,我們的觀鳥還只是一個斷斷續續的過程,從觀測的情況來看,揚州肯定還有很多種鳥沒有記錄到,『揚州鳥』的記錄也肯定不止167種。」

  記者 向家富

  見習記者 雒麗

  作者:向家富

  雒麗

本文來源:揚州晚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天際旅鳥應留住(走進臺灣)
    臺北市野鳥學會在臺北市復興南路一條不起眼的巷子裡,辦公場所緊湊、簡樸,但半空中懸掛著臺灣特有鳥種———臺灣藍鵲的模型,四壁陳列著鳥類及動植物的書籍、音像資料,有一種自然和書香的氣息。聽朋友介紹學會的總幹事餘維道先生是一個熱情、敬業的人,相見一談果有同感。餘先生沒有客套,說起鳥以及環境保護的問題非常投入,對自己工作的熱愛溢於言表。
  • 廈門最短馬路上小眾打卡地:廢棄劇院變身公園,留住老街市井味!
    不過鴨鴨今天帶大家來的是大元路這邊一個往往被遊客忽略的地方,老廈門人才懂,它現在有個新名字——老劇場文化公園。大元路是廈門最早的馬路之一,也是最短的馬路之一。歷史上的大元路,是人口稠密的地方,餐飲、娛樂、雜貨、服務等行業十分發達。哪怕是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挑擔的菜農、熱鬧的街機店、忙碌的紡織店、閩客隆、好清香,也能匯聚成一條繁忙老街的景色。
  • 傍晚時分,一批一批的鳥兒飛來 來這裡看「萬鳥秋歸圖」
    揚州鳥友曹家榮連續多年觀察發現,每到秋天的傍晚時分,在這片林子中都會上演「萬鳥秋歸」的盛況。生態福地上演「萬鳥歸林」蜀岡-平山堂,是揚州的生態福地。曹家榮是愛好觀鳥拍鳥的鳥友。「這幾天又在這裡看到『萬鳥歸林』的盛況了。」
  • 環頸雉「偷情」孵出奇鳥(組圖)
    環頸雉「偷情」孵出奇鳥(組圖) NEWS.SOHU.COM  2004年09月01日16:54  來源:長江日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 當中國古代幾近失傳的螺鈿工藝遇到潤揚古箏,竟然會這樣……
    潤揚蝶戀花古箏箏箏琴聲,奢華螺鈿,天然彩貝,恬靜淡雅。好奇寶寶肯定又要好奇,螺鈿古箏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別急,這就為你解開謎團:潤揚荷塘月色紅木古箏匠人匠心,手工打磨成型同一種木材擁有不同密度,為了得到統一的音色,需老技師手工敲打板材發音,判斷面板適合的厚度進行手工打磨,所以古箏至今仍需手工打造,傳承智慧,沒有流水線。
  • 野生鳥「黑市」藏身景區 不少鳥翅膀被剪掉
    見習記者 李陽 攝為求積德,不少人買鳥放生,也有人買來玩或者食用,並不以此為過。但有買就有賣,對鳥的需求致使一些不法分子去捕獲並售賣野生鳥。11月22日,英雄山北側的野生鳥類非法交易正在進行。黑布下,黃雀柳鶯等應有盡有「這是什麼鳥?」「黃雀。」「有野生的嗎?想放生用。」
  • 孩子們手繪百鳥圖長卷 揚州「鳥家族」成員已有266種
    記者昨天了解到,我市今年的愛鳥周宣傳活動21日在江都自在公園舉行,今年愛鳥周主題為「保護鳥類資源 守護綠水青山」。揚州現在鳥類生存情況如何?記者了解到,目前揚州「鳥家族」成員已經有266種。  揚州「愛鳥周」啟動  孩子們繪揚州百鳥圖長卷  4月21日,揚州愛鳥周活動在江都自在公園舉行,本次活動由揚州市農業委員會(林業局)主辦,江都區農業委員會和揚州市野保站聯合承辦,揚州市攝影家協會鳥類與野生動物攝影分會名譽主席蔣永慶現場和小朋友們一起互動,分享鳥兒知識。
  • 傍晚南區喜現「萬鳥歸林」 嘰喳聲幾百米外都能聽到
    這裡有很多鳥在『開大會』。」昨日傍晚,市民王先生給記者報料,稱揚子江南路江海學院附近一平交道口,一排大樹上全是鳥,在他觀鳥的1個小時內,有幾十群、數萬隻鳥飛到這裡。  傍晚數萬隻鳥兒聚集  王先生是位愛鳥人士,今年還參加了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舉辦的講座。
  • 高清組圖:絲光椋鳥榕城越冬千嗓齊亮 福州成「鳥的天堂」
    高清組圖:絲光椋鳥榕城越冬千嗓齊亮 福州成「鳥的天堂」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15年12月14日17:11 它們時而盤旋空中、時而飛落樹上嬉鬧,這些可愛的「精靈」引來不少路過市民駐足觀望。 「很壯觀,叫聲很大,也好聽,非常熱鬧。」附近一棟寫字樓的保安表示出好奇,但他不解的是:這是什麼鳥?怎麼集體聚在一棵樹上。 記者隨後將照片發給了一位鳥類愛好者,經判斷是絲光椋鳥(「椋」念liáng)。據介紹,絲光椋鳥集群性很強,喜歡吃漿果類食物,是一種候鳥,但在福建為留鳥。
  • 武夷山那些美得讓人目瞪口呆的鳥(高清組圖)
    武夷山那些美得讓人目瞪口呆的鳥(高清組圖)     2014年11月28日10:44 正值武夷山景區第二輪「一元門票遊武夷」活動啟動,活動期間,遊客只需購買一元錢的門票就可以暢遊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觀賞這些沒得讓人目瞪口呆的鳥。
  • 野生鳥「黑市」藏身景區 不少鳥翅膀被剪掉(圖)
    見習記者 李陽 攝  為求積德,不少人買鳥放生,也有人買來玩或者食用,並不以此為過。但有買就有賣,對鳥的需求致使一些不法分子去捕獲並售賣野生鳥。11月22日,英雄山北側的野生鳥類非法交易正在進行。  黑布下,黃雀柳鶯等應有盡有  「這是什麼鳥?」  「黃雀。」  「有野生的嗎?想放生用。」
  • 北京天壇公園貓頭鷹逐年銳減 改變習性頻繁吃鳥
    不過,有著20多年觀鳥經驗的雷先生通過近兩年在天壇的觀察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貓頭鷹吐出的唾餘中不僅有人們都知道的鼠類,還出現了不少鳥羽。此外,天壇公園內的貓頭鷹數量也在逐年銳減,這一切說明了什麼?
  • 中國專家復原世界上最早的花和鳥(組圖)
    圖為被稱為世界上「最早具有角質喙的鳥類」中華孔子鳥站立復原圖。新華網瀋陽6月17日電 世界上最早的鳥和花17日在中國專家的手中「復活」。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首席教授、刑事相貌學專家、痕跡考古學家趙成文在遼寧省朝陽市公布了他的復原圖。1996年發現於遼寧省西部朝陽地區的孔子鳥化石,距今已1.3億年,被稱為世界上「最早具有角質喙的鳥類」。
  • 冬候鳥最佳觀賞期,不少孩子來到松雅湖觀鳥,有人說:這鳥的頭髮好像...
    當下正值冬候鳥遷徙期間,是觀察冬鳥的最佳檔期。 11月22日小雪節氣,天陰著,長沙縣松雅湖邊的幾十名小朋友非常興奮,這是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正在松雅湖開展一場探訪「溼地精靈」的觀鳥活動。孩子和父母們全副武裝,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他們一人一個望遠鏡,屏息觀看,一隻白鶺(jī)鴒(líng)在湖邊草地上正波浪式飛行前進。
  • 慄樹鴨成群現身南寧南湖公園 引眾人圍觀
    這群慄樹鴨明顯是在南湖公園『過路』,休息一下,吃點東西,吃完會繼續它們的下一段旅程。」  但梁家登則認為,慄樹鴨冬季會在遊蕩或者短距離遷徙,或者在山上水庫或者野外的某個溼地棲息,到了冬天,水變少,環境不適合了,就會往外走,進到公園的湖泊裡。「如果南湖公園食物充足,而且讓它們感覺到安全,它們整個冬天都會待在這裡。」梁家登說。
  • 公園城市大了,什麼鳥都有!
    它們,是自然的精靈,駐足或翩飛,熠燿其羽; 它們,是城市的朋友,停歇或棲息,悠遊自得; 它們,打開了公園城市的更多景象。 它們,是居住在成都的鳥兒們。
  • 鳥蛇蛙和水生動物 揚州有這麼多「準國保」
    尤其是鳥類,有記錄的「準國保」為數不少。   揚州這些鳥兒是「準國保」   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秘書長杭德泉告訴記者:「揚州現有鳥類記錄超過了280種,其中不少是『準國保』。」   經過整理,杭德泉發現,一級(包括擬升級為一級)保護的鳥類有大鴇、黑嘴鷗、遺鷗、黑鸛、東方白鸛、黑臉琵鷺、黃胸鵐、青頭潛鴨等。
  • 招蜂引蝶、放蟲養鳥……武漢為公園「原住民」操碎了心
    26日,在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公園處主辦的第三期公園養護沙龍活動上,武漢14家公園管理及園林專技人員,和園林領域的專家們一同分享觀念和經驗,主動留蟲、放蟲,招蜂引蝶引鳥,讓公園多些「原住民」。病蟲防治是城市公園養護的一大課題,但王澤明說,這幾年,武漢公園的養護理念發生了一些改變,不能單從美觀和植物的角度看待生蟲,放在大的生態鏈裡,只要保持一定密度,不至於泛濫成災,生了蟲的植物也是好植物。
  • 老太養180斤寵物豬【組圖】那些怪異寵物
    原標題:老太養180斤寵物豬【組圖】那些怪異寵物 一年前,這頭豬還只是長約30釐米,重不超過3斤的小寵物。  如今不少人上街都喜歡帶著寵物狗,或者寵物貓,您有見過遛豬的嗎?如果你看到有人牽著一條鱷魚、獅子或食蟻獸等寵物在大街上或公園裡散步,這一情景一定會讓你大跌眼鏡。以下就是13種讓人大跌眼鏡的怪異寵物:  1. 食蟻獸老太養180斤寵物豬【組圖】那些怪異寵物  2.
  • 廈門增加鳥類鳥種紀錄 迷路「褐胸鶲」鷺島快閃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陸曉鳳 本組圖/廈門觀鳥協會提供)近日,廈門市觀鳥協會理事「cheers」在萬石植物園發現了福建鳥類新紀錄——褐胸鶲。  據市觀鳥協會的調查顯示,至此,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由22目74科383種,增加至22目74科384種。其中,雀形目由38科174種,增加至38科175種。  分析 迷路途經廈門 短暫停留  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告訴記者,褐胸鶲主要分布在中國的西南地區,是終年生活在一個地區、不隨季節遷徙的留鳥,在廈門它卻屬於候鳥,所以看到它十分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