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鳥。曹家榮 攝
在市區揚子江路東,平山堂上,彩虹匯旁有一片林子。林中有竹,也有高大的喬木和低矮的灌木。揚州鳥友曹家榮連續多年觀察發現,每到秋天的傍晚時分,在這片林子中都會上演「萬鳥秋歸」的盛況。
生態福地上演「萬鳥歸林」
蜀岡-平山堂,是揚州的生態福地。曹家榮是愛好觀鳥拍鳥的鳥友。
「這幾天又在這裡看到『萬鳥歸林』的盛況了。」曹家榮說,之所以說「又」字,是因為他關注這裡已經多年了,「每年秋天,在傍晚時分,都有一批一批的鳥兒飛到這裡,聚成大群,時而在天空中盤旋,時而棲息在樹上,時而棲息在電線上,長達幾百米,非常壯觀。」
現在這個時節,群鳥一般在下午5點左右開始集結,到天快黑時,才會飛入林中。一般而言,這場「萬鳥歸林」的表演持續時間在40分鐘左右。
具體有多少只鳥,曹家榮沒有數過,估計上千,「數量多的時候,當它們歸入林中,林子裡到處都是鳥兒吵鬧聲。」
都是一些什麼鳥?
在秋冬季節,不少鳥兒有集群的習慣。在揚州的秋冬季節,人們最常看到的,有成群的鷸鳥、紅嘴鷗等,它們通常也是組成大群的。
不過,在平山堂上「表演」「萬鳥歸林」的鳥兒,並不是這些鳥,而是灰椋鳥。灰椋鳥,在揚州是四季常見的鳥類。秋冬季節,也有從北方遷徙而來的。不管是「常住居民」,還是「遠方來客」,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集群(非繁殖期,尤其是秋天,更是喜歡組成大群)。
白天,它們會十幾隻或幾十隻甚至上百隻在草地上、田野裡覓食;到了傍晚,它們就會成群成群向某一個地點集結,並組成大群,開始「萬鳥歸林」的「表演」。
灰椋鳥「萬鳥歸林」讓人震撼,小學的課文中,就有一篇《灰椋鳥》。文章這樣描述,「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投入刺槐林。沒過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
鳥友杭德泉說,灰椋鳥之所以構成大群,其實跟其他鳥兒一樣,都是為了求得最大的安全,「大伙兒在一起,可以抵禦強大的天敵。」
除了安全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成群的鳥兒在一起,會更加溫暖,這在秋冬季節,對於鳥群非常重要。
灰椋鳥在白天覓食時,通常是組成小群,這是因為集群可以尋找到更多食物。在揚州的冬季,可以在楝樹枝頭看到成群的灰椋鳥,這是因為經過霜凍後,楝樹果實變甜了,就成了灰椋鳥的「美食」。
灰椋鳥還是一種很警惕的鳥兒,當其中一隻受驚飛起時,其他鳥兒會群起而飛。
灰椋鳥為何「中意」平山堂?
灰椋鳥之所以連續多年「中意」平山堂,這與平山堂良好的生態分不開。杭德泉認為,平山堂上,除了林子大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林子裡有很多竹子,「很多鳥類在夜間棲息時,都喜歡選擇竹林。」
在鳳凰島溼地生態公園,有一片竹林,也經常會上演群鳥歸林的景象。
當然,即使沒有竹林,有成片的林子,也是灰椋鳥「萬鳥歸林」的目的地。如潤揚森林公園,附近的楊樹林就是它們的夜間棲息地。
「揚州不少地方都能看到灰椋鳥『萬鳥歸林』的盛況。」杭德泉說,如果想親身體驗《灰椋鳥》課文描述的場景,可以去看一看。
記者 向家富
責任編輯:煜婕
揚州網新聞熱線:0514-87863284 揚州網廣告熱線:0514-829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