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看日漫或者日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日本高中生在廚房為自己做便當,做完之後用布包好放進書包裡拿著去學校,然後等到中午的時候,就到天台上開心地吃了起來。一邊吃著,一邊還說著「美味しい」當然,男生經常說「うまい」。
其實不僅僅是日本的學生,日本的上班族也喜歡帶便當,但是我們經常有一個疑問:這種早上做的飯,到了中午不就是剩飯了嗎?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喜歡吃呢?
這其實和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有關係,早年還處於發展期的日本,老百姓的生活是非常貧困的,糧食短缺並且公共建設也不足,所以很多勞動者都是拿著冷飯糰進行工作,即便是冬天,有時候也會吃冷飯糰,時間長了可能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即便後來生活富裕了,但是吃冷食物的習慣保留了下來。
說起日本吃冷食物,其實日本人不喜歡太燙太辣的食物,比如很多日本人都是「貓舌頭」,日語叫做「ねこした」,他們的舌頭像貓一樣,稍微熱一點都受不了,必須要等涼了之後才能吃。所以吃涼的食物對日本人來說已經很隨意了。
除了日本人的習慣,還有一點就是環境的因素,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學校很少有校園食堂,所以學生大多都是自己帶便當去學校,那麼很多人問了,為什麼不去外面吃飯呢?因為下館子的話太貴了啊,日本人本身就崇尚節儉,所以也不願意去多下館子。
此外日本曾經有一篇報導說過,人一天中需要攝入18種食物,如果單單去下館子,這種標準是滿足不了的,因為餐館裡的菜品有時候也很單一,你一下子也不能買太多,所以不如自己動手做便當,不但營養健康並且衛生也有保障。
以上這些就是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吃冷便當的原因,但是很多人卻對於這種行為不理解,因為在我們中國人的觀念裡,早上做的飯放到中午再吃就是吃剩飯,這樣對身體不好。那麼究竟放了半天的飯是否會變質呢,還有營養嗎?
關於便當營養成分和是否出現變質的問題,我們也來一次性搞清楚。首先早晨做的飯菜,如果保存時間在5-6個小時之內,是可以食用的,雖然顏色和味道與剛做出來相比有差距,但是只要保鮮到位,營養成分流失得比較少,所以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是儘量不要將熱菜放入保鮮盒中,因為這樣食物容易變質,要把飯菜放涼了之後再放入保鮮盒內。
不僅僅是日本,現在在中國國內,一些上班族或者是學生,也都會給自己帶飯,上班族本身工作量就很大,中午想要獲得一個休息時間,可一旦出去吃個飯,排隊不說,天天就那幾家飯店,吃都吃膩了,所以開始自己帶飯。
而學生呢,家人擔心孩子在學校吃飯營養跟不上,會給孩子準備一些水果帶著,以補充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維生素等等,但是我們在夏季帶飯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一合適的餐盒,因為夏季天氣熱,不合適的餐盒不僅會影響食物的口感,還會給身體帶來負擔。
如果只是帶一些水果或者沙拉一類的,儘量選擇高硼矽玻璃的便當盒就可以。這種盒子既不容易與食物產生化學反應,導致食物氧化變質,而且還容易清洗,夏天也不容易變熱,冰冰涼涼得很舒服。
如果是早上自己做的菜,或者是麵條等熟食的話,建議帶上能夠自己加熱的便當盒子,這樣即便公司裡沒有微波爐也能夠自動加熱,甚至在你還沒下班的時候,就能將它加熱,下班的時候正好可以吃了,吃完之後還能美美地去睡個覺。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關於便當的一些問題,其實帶便當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了,吃自己做的食物不僅安全衛生,而且營養也豐富,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不妨嘗試一下帶便當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