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不是「3·15」維權日,食品安全問題都備受關注。除了從生產過程上打假,我們還可以更加直接一點,從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名字上推敲一下,就可以發現一些名不副實的食品。
爆米花裡沒有米
看電影的零食「標配」,從來都是爆米花和汽水。隨著大片一部部地上映,電影院線在城市裡星羅棋布,我們看的電影越多,吃的爆米花也越多。擁有萬達院線的萬達集團近日發布消息稱,2013年度,萬達院線爆米花品項相關收入佔賣品總收入72%,高達3.9億元!連新型的小家電空氣炸機,最初的製作示範品也是爆米花,淘寶上也出現了爆米花機。
真相1:爆的不是大米。爆米花的材料本來有三種,一是玉米,二是大米,三是小米。我們在電影院裡常吃到的,是用玉米爆的。傳統的吃法一直延續至今,加鹽和少許融化的奶油,以及裹上甜甜的焦糖。一份超市賣的微波爆米花配料表:玉米、白砂糖、氫化植物油、起酥油、食品添加劑、香精、甜味素。據營養專家介紹,氫化植物油、起酥油都是反式脂肪酸的大戶,對心血管不利,也非常容易使人發胖。
真相2:加工「有害」。爆米花香甜可口,一度是小朋友愛吃的零食,但從加工方法上看,爆米花多吃無益。爆米花加工方法不外是兩種,一是袋裝用微波爐加熱,可袋子裡含二乙醯量高,美國多家微波爆米花調味車間的工人罹患罕見肺病,被認為與他們長期接觸奶油口味爆米花冒出的氣體有關。另一種是用爆米機加熱。可爆米花機的鐵罐內有一層鉛,當鐵罐加熱時,一部分鉛就會變成蒸汽和鉛煙,在最後「爆」的一瞬間,鉛更容易吸附疏鬆的爆米花上。鉛被人體吸收後,主要危害神經、造血和消化等系統。專家建議別讓小朋友吃「爆米花」,大朋友一次也不要吃太多。
「小淡奶」並非奶
物價上漲,大家購買食品的時候都開始注重性價比。昔日「洋氣」的西式快餐,因為打出5元、8元的早餐套餐而變得接地氣。幾塊錢的早餐套餐,有包吃,有咖啡喝,還配「小淡奶」,這是多麼窩心又方便!
真相1:「小淡奶」不是奶。淡奶是蒸餾過的牛奶,常被用於製作甜品,也可以衝調咖啡及奶茶等飲料。而「小淡奶」實際上是植物性脂肪奶,有淡奶的口感,其成分中會有乳清粉、棕櫚油以及一些食物添加劑,含有一定量的不健康的反式脂肪。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包裝上的食品類別、成分說明看出。
真相2:一個品牌N種奶。在咖啡、奶茶盛行的香港,淡奶有不少牌子可以選擇,家喻戶曉的品牌有三花牌、子母牌等。其中,英國老品牌「三花牌」被雀巢公司合併。因此,現在雀巢公司旗下的「三花奶」不單有全脂淡奶(包裝上標明是「全脂淡煉乳」),也有植脂淡奶(包裝上標明是「調製淡煉乳」),還有複合口味的椰子味淡奶。
「大杏仁」不是杏仁
在超市的堅果貨架上,「美國大杏仁」一度熱賣,一來杏仁潤肺止咳,益處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二來是舶來品,本著同一品種外國貨更好的質量標準,不少消費者都喜歡買。
真相1:「大杏仁」真名扁桃仁。2009年,我國堅果協會才開始著手制定杏仁、開心果等堅果行業標準。當時,在市場上銷售火爆的「美國大杏仁」已經在中國有了官方代理機構美國加州杏仁商會(下稱「加州商會」)。就在制訂標準、徵詢意見時,我們才發現,美國大杏仁根本不是杏仁,跟杏仁行業標準沒關係。經過溝通,加州商會在其官方網站公開說明「美國大杏仁不是中國杏仁」,在植物分類上歸於桃屬,中國學名是扁桃,與我國新疆所產的巴旦木屬於同一果樹,其核仁應該叫扁桃仁。我國扁桃仁專家、新疆林業科學院研究員等專家介紹,杏、扁桃在植物學上同為薔薇科,但杏為杏屬,扁桃為桃屬。扁桃仁、杏仁的不同植物屬性,是被國內及世界各國植物、物種領域所公認的。杏仁與扁桃仁是不可等同的物種。
真相2:營養價值不同。杏仁和扁桃仁是具有不同功效的食品。杏仁有潤肺止咳平喘的作用,但是,「美國大杏仁」實為扁桃仁,沒有潤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雖然「巴旦木」和「美國大杏仁」同屬一個種屬,並非洋貨,不過它是含維生素E最多以及含有類黃酮抗氧化劑的營養食物之一。
松露巧克力似是而非
市面上很多巧克力品牌,都有松露巧克力這一款,從標價上看,松露巧克力將近100元一斤,裡面是不是真的有松露?
真相1:「松露」這個名字讓很多人誤以為是「含有松露的巧克力」。實際上,松露巧克力是一道著名的點心,是一種模仿松露外表的手工巧克力。裹上了可可粉的一顆顆巧克力,看上去就和剛出土的松露一般,由此得名,材料裡並沒有松露。
真相2:連巧克力都不是!一盒近百元的巧克力,跟昂貴的松露沒關係,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很多所謂的「松露巧克力」連巧克力也不是!巧克力成分一般以可可脂為主,但是可可脂成本較高,因此,許多松露巧克力會採用代可可脂來代替。代可可脂與可可脂雖然一字之差,但是以可可脂以外的植物油為原料,用氫化或非氫化方法製成的熔點和口感近似於可可脂的配料。由於商務部關於《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製品》的行業標準中規定,凡是代可可脂添加量超過5%的產品都必須註明「代可可脂巧克力」或「巧克力(代可可脂)」,而不能直接標註為「巧克力」。愛購記者在市面上見到,許多松露巧克力其實是「代可可脂巧克力」。文/羊城晚報記者 曾敏妍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