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窮窩 「遷」來幸福

2021-01-09 瀟湘晨報

「十三五」期間,我市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面完成,5435戶14624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幫扶100%覆蓋,脫貧100%實現——

「搬」出窮窩 「遷」來幸福

白牆紅瓦的小樓,乾淨整潔的庭院,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暢通平坦的通村公路……冬日暖陽下,位於三臺縣紫河鎮紅花園村的新村聚居點格外引人注目。

「自從搬進新房子,日子是越來越好囉!」年過六旬的楊洪培從土坯房搬遷到聚居點,開啟美好新生活,生活條件改善了,她還在村合作社找到份好工作,兒子在外務工也更放心。

窺一斑而見全豹。「十三五」期間,我市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舉措,按照「群眾自願、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的原則,高標準制定搬遷實施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強力推動規劃落地落實,實現搬遷規劃與後續扶持、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三同步」,讓搬遷群眾住進新房子、找到新工作、過上好日子,實現從貧困到小康的跨越。

「十三五」期間,全市5435戶14624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全市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實現幫扶100%覆蓋,脫貧100%實現。

精準施策為貧困群眾安居圓夢

「易地扶貧搬遷是針對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地區貧困人口實施的一項專項扶貧工程。」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的是通過「挪窮窩」「換窮業」,實現「拔窮根」,從根本上解決搬遷群眾的脫貧發展問題。

易地扶貧搬遷,「搬遷誰」是核心。我市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全部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居住房屋多數年老失修,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多部門聯動發力,保障群眾住房質量安全。由市發改部門牽頭,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負責房屋選址,住建部門負責質量安全監管,各項目縣(市、區)通過入戶調查摸底、搬遷戶自願申請、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級公示確定搬遷對象等程序,在全市精準識別出5435戶14624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截至目前,按照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戶均自籌不超過1萬元的政策要求,採取統規統建與統規自建相結合、分散安置與集中安置相結合的方式,建設符合國家質量安全的易地扶貧搬遷住房5435套,搬遷群眾全部入住新房,實現住房質量安全有保障的目標。

完善配套打造美麗宜居新家園

走進梓潼縣文興鎮火花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白牆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水電氣供應暢通,每家門前有院壩有花園,還有貫通的水泥路……一派現代新農村氣息撲面而來。火花村村民田為禮說,「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既要讓群眾「搬得出」,更能「穩得住」。「易地扶貧搬遷不僅是貧困群眾在地理位置上的遷移,而且是生產生活方式的重建、城鄉格局的重構。」該負責人說,在建設住房的同時,還狠抓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提升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我市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大多遠離縣城、中心鎮,交通基礎較為落後,群眾就業就醫就學十分不便。如何改善提升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在建房選址時,各項目縣(市、區)依據「四靠近」原則,主要將搬遷群眾安置在靠近村相對集中居住地、城鎮、產業園區等地方。「十三五」期間,我市累計修建飲水管道97公裡、道路503公裡、文化生活廣場4處等配套設施。

不斷完善的配套基礎設施,讓搬遷群眾享受更便捷舒適的新生活。如今,全市106個集中安置點均實現了水、電、道路、廣播電視、通信網絡「五通」,同步建設汙水處理、垃圾收集、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在有條件的安置點建設了文化活動室、醫療衛生服務室等,使搬遷群眾出行難、就業難、就醫難、就學難等狀況明顯改善,讓搬遷群眾共享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資源,群眾生產生活更加方便,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發展產業脫貧奔康有路子

易地扶貧搬遷,「能致富」是目的。「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還要讓搬遷群眾融入新環境,過上好日子。」該負責人表示,就是以「輸血」+「造血」助力脫貧攻堅,積極引導搬遷群眾發展產業,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為確保搬遷群眾實現脫貧奔康的目標,我市各項目縣(市、區)通過發展壯大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社、加強技能培訓等,拓寬搬遷群眾就業增收渠道,讓群眾脫貧致富有路子,賺更多「票子」。

三臺大力發展藤椒、麥冬等種植業;梓潼探索「1+5」生態循環產業扶貧模式;鹽亭發展果桑現代種養業;北川、平武發展高山特色農業產業……如今,各地聚集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

貧困群眾易地搬遷後就業能力明顯提升。截至目前,全市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脫貧6104人,通過就業扶持帶動脫貧2394人,通過資產收益方式帶動脫貧189人,通過社會兜底方式幫助脫貧2669人,通過其他方式實現脫貧3268人。全市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實現了幫扶100%覆蓋,脫貧100%實現。

【來源:綿陽市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易地搬遷挪窮窩 創新就業穩增收
    走進化德縣長順鎮啟德小區,樓房規劃整齊,水泥路面寬闊乾淨,路燈造型別致……一股幸福安居的氣息迎面撲來,三三兩兩的老人圍坐在一起拉家常,活動中心內不時傳出一聲聲歡快愉悅的笑聲,居住在這裡的人們盡情享受著搬遷後的幸福生活。
  • 「回眸「十三五」」搬出「窮窩」 移來幸福
    因此,漢濱區緊緊抓住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機遇,把其作為一項治本性民生工程、全局性發展工程來抓。「十二五」期間全區搬遷安置3.13萬戶11.65萬人,建設集中安置社區161個,集中安置2.84萬戶10.8萬人。「十三五」期間,全區累計搬遷2.99萬戶、10.12萬人,累計新建續建集中安置點170個,總體易地搬遷總量佔到全市的40%、全省的10%。
  • 「新家園」從「挪窮窩」到「換窮業」,山民變成幸福「新市民」
    遠眺龍陵縣城從「挪窮窩」到「換窮業」,從「搬得出」到「穩得住、能致富」,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到搬出深山天地寬,保山市龍陵縣3260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600戶同步搬遷戶告別故土,搬遷到42個移民安置點迎來新生活。搬出窮窩「拔窮根」夜幕降臨,龍陵縣碧寨鄉濱江(怒江)小鎮移民新村熱鬧起來。
  • 農村俗語:「近搬窮三天,遠搬窮三年」,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近搬窮三天,遠搬窮三年」,啥意思?在農村存在著不少妙趣橫生的俗語,這些大多數都是從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利於幫助下一代少走彎路,提升耕種中的效率。在農村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搬遠苦三年,搬近苦三天」,這是什麼意思呢?讓老農為大家詳細解釋一下。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看是對於搬家的總結,說的主要是對搬家遠近的後果,具體應該怎麼解釋呢?先看看「搬遠苦三年」,意思是在搬家的過程中如果選擇搬到遠方,就要遭受三年的苦,這是為什麼?
  • 搬出窮山窩 開啟新生活——化德縣易地移民搬遷讓貧困戶過上好日子
    樓房規劃整齊,水泥路面寬闊乾淨,路燈造型別致……走進化德縣長順鎮啟德小區,一股幸福安居的氣息迎面撲來。三三兩兩的老人圍坐在一起拉家常,活動中心內不時傳出一聲聲歡快愉悅的笑聲,居住在這裡的人們盡情享受著搬遷後的幸福生活。
  • 老農民常說「遠搬窮三年,近搬窮三天」,是什麼意思?你認同嗎?
    在農村流傳著許多富含哲理的話,大多數都是老農民們智慧的結晶,他們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通過平時經驗的積累也總結出了不少規律,到現在這些農村俗語對我們的生活還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其中有一條涉及到農民搬遷的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遠搬窮三年,近搬窮三天」,農民搬家在農村都屬於比較少見的,一般農民對自己居住的老家都有比較深的感情,不會輕易選擇搬遷。但老農民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你認同其中的道理嗎?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挪窮窩」「奔富路」
    「中央媒體看易地扶貧搬遷」系列報導之六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挪窮窩」「奔富路」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挪窮窩」:從根本上解決搬遷群眾脫貧發展問題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是馮登友對烏蒙山區老家最深刻的記憶。挪出窮窩,告別深山,成為許久以來一家人的深切渴望。46歲的馮登友老家在雲南鎮雄縣中屯鎮齊心村,這裡群山環繞,海拔1400多米。他家祖祖輩輩住在破舊的茅草房裡,全家靠種玉米和洋芋每年有3000多元收入。「都是石灰巖,有地也種不出太多糧食。」
  • 遠搬窮三年!看看你要窮幾年,趕緊破解一下吧!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一句話,近搬窮三天為什麼遠搬窮三年。這是老人的一句話,但是這句話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很多人都說原版要窮三年,這裡到底有什麼講究嗎?那在我們搬家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注意是什麼。我們都知道,搬新家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千萬不要因為我們的一些不懂而影響了我們新家的喜氣。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說一說,趕緊來過來看一下吧!
  • 挪窮窩斬窮根——呂梁新傳奇
    挪窮窩斬窮根 「搬」來安居樂業新生活 地處呂梁山區深處的山西省岢嵐縣,山大溝深、坡陡地瘠。 「以前我住的是土房子,冬天四面透風,下雨時四處漏雨。吃水得到很遠的地方去挑,做夢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進樓房。」在岢嵐縣廣惠園移民新區的新房內,62歲的貧困戶曹六仁說。
  • 「十三五」期間,河洛山鄉六萬餘名深山區群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
    搬!搬出大山!  「十三五」之初,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啟動,在河洛山鄉拉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人口遷徙」。5年間,全市6萬多人搬進了大山之外的新房子,挪了窮窩,換了窮業,徹底拔掉了窮根。柴金娥就是其中之一。  坐在汝南社區新房子的沙發上,一抬眼,牆上掛著搬遷前土坯房的照片。
  • 整村拆除,36戶村民挪「窮窩」!青田這個村啟動整村搬遷啦!
    大搬快聚有新進展青田這個村啟動整村搬遷拆除啦~近日,海溪鄉西園村底章自然村整村搬遷正式啟動,這也是2020年來我縣唯一一個啟動整村拆除工作的自然村。36戶村民挪「窮窩」一大早,挖掘機正式開始進入底章自然村,並開始進行拆除工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搬出窮山窩 敲開幸福門
    儘管鄉土難離,但為了呵護生態,讓村民過上好日子,2017年元旦,道銀、坡告2個自然村共計3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從位於鸚哥嶺深處的「窮山窩」搬遷至銀坡村,自此告別了大山深處的茅草房和鐵皮屋,過上了新生活。  一次變遷:  搬出「窮窩」過上新生活  高峰村有多偏遠?
  • 西青區做好李家園國企老舊宿舍片區還遷安置:搬新家過新年 安居夢圓
    2020年6月30日,順通家園二期還遷安置房達到竣工入住標準,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諸多影響,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建設任務。李家園片區的居民搬出舊屋、搬進這裡新樓的夢想正在實現。截至目前,近900戶居民已經拿到了新房的鑰匙,「搬新家、過新年」雙喜臨門的好事降臨到這些居民的身上。
  • 廣元「四化四好」推進易地扶貧搬遷 挪出窮窩鋪富路 業興村美好風隨
    廣元「四化四好」推進易地扶貧搬遷 挪出窮窩鋪富路 業興村美好風隨 劍閣縣普安鎮光榮村安置點。□向銘 (圖片由廣元市政府以工代賑辦提供)1 突出差異化搬遷貧困戶也能住上新房子  順著108國道出朝天區沙河鎮,沿一條雙車道鄉間公路蜿蜒而上,不過四五公裡車程,就到了羅圈巖村安置點。別看這裡現在花團錦簇、新房子一棟棟,放在過去,那可是大家都不願意來的窮窩窩。為啥?
  • 「挪窮窩」「拔窮根」 貴州5年搬遷192萬人
    資料圖:貴州省畢節市迤那鎮農民新居 賀俊怡 攝中新網貴陽1月6日電 (記者 張偉)易地扶貧搬遷是「挪窮窩」「拔窮根」的治本之舉。貴州省生態移民局後續發展處處長賴寶生說,貴州將通過持續提升搬遷民眾穩定就業質量、易地扶貧搬遷產業配套水平、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推進搬遷民眾社會融入來確保實現目標。(完)
  • 小毛毛出窩
    上個星期天,黃阿姨家的毛毛滿月了,星期六晚上打電話來我們家,說,聽別人講滿月要找一戶好人家去出窩,以後毛毛就好帶、聽話一些。媽媽聽了,馬上高興的答應了,還準備了一個漂亮的布娃娃。  第二天上午,天上下著濛濛細雨,伯伯和黃阿姨帶著小毛毛來做客了,外婆立刻笑嘻嘻的接過毛毛,樂呵呵的說:「哎呀,我們毛毛出門真是風調雨順啊!」
  • 今天小雞要出窩
    「端到窩裡給它吃呀,麵條啦,米飯啦,把碗擱在旁邊,它就吃了。」婆婆說。另外,每過三四天要把上面的筐子拿掉一會兒,把雞放出來,它出來喝點水,上個廁所,半小時左右,自己就回去了。雞抱窩需要二十一天。今天,剛好是第二十一天。一大早,我就被嘰嘰啾啾的聲音吵醒,本以為是小鳥呢。出去一看,原來是孵出了第一隻小雞。我說,我想看看。
  • 湖南湘西苗寨精準扶貧:挪窮窩 興富業 奔小康
    對夯卡村雷公潭上下兩寨的搬遷規劃,湘西州委書記葉紅專「早有謀劃」:要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的目標,通過「搬新家+興產業」同步實施,形成「戶戶有產業,家家有幫扶,人人有事做」的幫扶格局,量身制定專項計劃,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思想扶與產業幫齊抓、搬遷與脫貧同步,不唯搬遷而搬遷。
  • 我很窮,但我能給貓咪幸福!真的嗎?
    因此我很窮,也能給貓咪幸福嗎?只是這個幸福的時長沒有那麼長而已畢竟這樣貓咪比較命短。是短暫的幸福,還是長久的孤獨?如果是你,會怎麼選?冬天貓咪一定是需要保暖的,貓窩太貴的話,直接用紙箱做一個小房子,紙箱保溫效果很好,常常用來做貓產房,再墊上不穿的舊衣服,就可以了,如果發現衣服被尿溼而溼潤的話,要及時吹乾,不然貓咪會著涼。
  • 網購了個倉鼠窩,倉鼠進去了出不來,媽媽著急大喊:老鼠要沒命了
    倉鼠這小小的身體可能吃了,你要是不給它克制一下下,小心它「吃窮」你。網絡上總是有很多的新奇玩意,一個寵主就很喜歡從網上搜羅一些好玩的東西給倉鼠玩。這不,她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倉鼠窩」雖然不知道具體可以怎麼玩,但是本著好奇的心就買了回來。這個網購的「倉鼠窩」被寵主很隨意的放在一邊,但是 倉鼠顯然對這個玩意很感興趣。只不過都說「好奇心害死貓」,這回可就是「好奇心害死倉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