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捕捉白蟻的發展歷程

2020-08-27 獨目魚

不同於東非和西非的黑猩猩使用單一工具提取白蟻,中非剛果盆地的黑猩猩使用刺穿樹枝釣昆蟲可謂稱得上一全套。

研究人員遠程拍攝了正學習使用工具的野生黑猩猩,他們想深入了解了技術是如何定義人類文化的。

利用相機,科研人員遠程觀察了 25 只未成熟黑猩猩成長的歷程,研究人員終結出了生活在剛果盆地的「人類近親們」是如何習得他們獨特的捕捉白蟻的工具技能的。不得不提白蟻是黑猩猩飲食中最喜歡的營養豐富點心。

不像東非和西非的黑猩猩使用單一工具提取白蟻,中非剛果盆地的黑猩猩使用工具套裝 -- 刺穿樹枝或穿孔樹枝加上釣魚探針 -- 從散布在低地森林的地下巢穴或高聳的土堆中收穫昆蟲。可以說,生活在這個地區的黑猩猩擁有動物王國中記載的最複雜的工具使用技能。他們不僅使用專門的工具來收穫白蟻、螞蟻和蜂蜜,還能改造工具來提高效率。

為了解開剛果盆地的黑猩猩是如何獲得這些複雜的工具任務的,邁阿密大學生物人類學家,研究了大猩猩和黑猩猩捕捉白蟻的數千小時視頻。這段錄像記錄了超過 15 年的時間,記錄了他們從出生到成熟的工具使用技能的發展。

在他們的研究中, 對兩隻黑猩猩的工具技能習得進行了第一次直接比較。發現這兩個種群中的黑猩猩獲得白蟻收集技能的所用時間和工具順序存在顯著差異 。

一個是熟練使用工具之前同時學習製造工具。一個是在早年,他們通常使用其他老黑猩猩丟棄或轉移給他們的工具。

貢貝黑猩猩使用不同的材料,古阿盧戈黑猩猩也仔細選擇他們的工具的材料,幾乎總是只從幾種植物中。他們修改它們以提高效率。

「他們有一個適合這項工作的工具的心理模板,不同的工具類型沒有錯,」 馬斯格雷夫說。「穿刺工具是由一種非常耐用和堅固的樹製成的,而釣魚探針是由光滑、柔韌的植物莖製成的。與貢貝相比,古阿洛戈的黑猩猩用它們的牙齒摩擦這些探針來製造一個漆刷狀的尖端,這使得該工具在捕獲白蟻方面的效率提高了 10 倍。"

在學會製作自己的工具後,馬斯格雷夫發現,古阿盧戈黑猩猩開始依次使用它們 -- 使用穿孔的樹枝加上釣魚探針來收穫棲息在地上巢中的白蟻,使用刺針加上釣魚探針來提取它們更難刺穿的地下巢穴。後一項任務是如此艱巨,以至於研究人員預測這將是最後一次被幾隻黑猩猩掌握的任務。他們是對的。

馬斯格雷夫說: 「我觀察到黑猩猩數百次試圖刺入地下白蟻巢。」。「這項技能不僅需要巨大的力量,還需要個體在青春期繼續發展技術能力。"

這些發現強調了生活技能的發展軌跡如何根據任務和黑猩猩群體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不同黑猩猩群體擁有獨特的當地文化。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指出,不同地點之間工具傳統的差異可能與來自其他黑猩猩的社會輸入作用的差異有關。

馬斯格雷夫說: 「在之前的研究中,我們記錄了與貢貝黑猩猩母親相比,古阿盧戈的黑猩猩母親扮演著更加積極和有益的角色。」「在古阿洛戈,母親們更有可能將工具給她們的後代。這種增強的援助有助於在較長時期內獲得學習技能的優勢。"

馬斯格雷夫說,弄清楚工具傳統是如何傳承的,以及這種傳統在物種內部和物種之間是如何不同的,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在我們自己的進化過程中累積文化的出現。

她說: 「人類文化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其非凡的複雜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累積。這意味著思想和創新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積累,因此新一代會繼承並學習使用比任何人發明的技術都複雜得多的技術。此研究讓我們深入了解了技術是如何對人類進化產生決定性影響的。"

但是,正如馬斯格雷夫警告的那樣,這種研究的繼續和擴展取決於野生黑猩猩及其文化的長期保存 -- 黑猩猩們越來越受到人類活動的威脅,這不得不令人非常擔心。

相關焦點

  • 釣白蟻居然分12派系?黑猩猩:我們也有自己的餐桌禮儀
    不只人類,我們的親戚黑猩猩,也在漫長的歲月中,發展出了屬於它們的多樣飲食文化。然而,半個多世紀之前,科學家發現:為了吃到白蟻,黑猩猩會從樹上折斷一節小樹枝,去掉葉子,然後把樹枝的一端像魚竿一樣伸到白蟻巢裡,待蟻巢中的兵蟻爬上釣竿後就拎起來塞到嘴裡吃掉。在釣白蟻的黑猩猩 | Ian Nichols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以為黑猩猩釣白蟻的技巧非常單一。
  • 事實證明黑猩猩智力很高,並且能夠很好的使用工具
    她來研究野生黑猩猩,它們仍然是神秘的動物。今天,古道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研究沒有一個好的開始。在貢貝的頭三個月裡,她覺得自己對害羞的黑猩猩一無所知,這些黑猩猩不讓她從遠處觀察它們。她擔心她的贈款資金很快就會用完,可能不會被更新,她不得不離開非洲而不了解黑猩猩。幸運的是,有一隻黑猩猩不介意簡看著他。她給他起名叫大衛·格雷比爾德,因為他長著灰色的下巴鬍鬚。
  • 黑猩猩的智商相當於人類5—7歲
    黑猩猩是猩猩科中最小的種類,身上的毛較短,黑色,幼猩猩的鼻、耳、手和腳均為肉色;耳朵特大,向兩旁突出,眼窩深凹,眉脊很高、頭頂毛髮向後;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向西分布到幾內亞。
  • 講座| 黑猩猩的陰暗面:欺騙、戰爭、不能容忍小群體
    中國國家動物博物館孫忻副館長在講座現場珍·古道爾的「猩」路歷程珍·古道爾1934年出生在倫敦,她從小就非常喜愛野生動物。高中畢業後她沒有去讀大學,而是工作了幾個月攢了一筆路費去非洲。到非洲之後,她遇到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古人類學家路易斯·利基,利基在創立並推動人類進化論在非洲的發展方面擁有極高成就。因為利基所關注的是古人類和古猿的研究,所以他非常渴望了解大型類人猿的生存現狀以及它們的成長過程和行為特點。他先後找到了珍·古道爾、戴安·福茜和貝魯特·加爾迪卡斯,這三位女學生對大型類人猿的研究成就也為路易斯·利基帶來了更高的聲譽。
  • 黑猩猩掌握新技能:將烏龜殼砸碎享受美味龜肉
    北京時間7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黑猩猩是一種雜食性動物,它們吃各種食物,其中包括:水果、白蟻、小型嚙齒類動物,甚至殘殺吞食成年同類。
  • 柯勒的黑猩猩
    柯勒就用它們對黑猩猩做了一系列實驗,並用電影記錄下來。    其中最著名的是「接竿實驗」。柯勒將黑猩猩關在籠裡,籠裡有一粗一細兩根竹竿,籠外遠處放著香蕉,但是竹竿不夠長。在嘗試了許多次之後,黑猩猩把細竹竿的一端塞進了粗竹竿的孔中,將二者連接在一起,然後用它把香蕉撥了過來。    另一個著名的實驗場景是這樣的:在天花板上懸掛著一串香蕉,黑猩猩跳來跳去想去抓它,但是夠不著。
  • 白蟻的天敵
    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制約的,白蟻也同樣存在著眾多的天敵。白蟻的繁殖蟻分群移居,各種各樣的蜘蛛早已嚴陣以待,給他們布下了「天羅地網」。大黑蟻和小黑蟻也是白蟻很強的天敵。無尾兩棲類中的蟾蜍、林蛙,青蛙等,很喜歡以白蟻為食料。
  • 科學家稱非洲雌性黑猩猩竟會造矛捕獵叢猴
    它們不僅會用石制工具砸食堅果,還懂得使用木棍捕捉白蟻。而今,美國科學家觀察發現,非洲雌性黑猩猩還懂得使用樹枝制矛,捕獵洞穴中叢猴。 黑猩猩捕獵叢猴的技能再次向人類展示了它們計劃捕獵過程、製作並使用工具的複雜智能。科學家的這一發現22日刊登在國際著名生物學刊物《現代生物學》上。
  • 白蟻是螞蟻?遭遇白蟻危害時如何應對?
    白蟻,又名飛螞蟻、蟲尉,俗稱大水蟻(因為通常在下雨前出現,因此得名),是等翅目昆蟲的總稱,約3000多種。而螞蟻是膜翅目昆蟲,所以白蟻不是螞蟻,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白蟻與螞蟻雖同稱為蟻,但在分類地位上,白蟻屬於較低級的半變態昆蟲,螞蟻則屬於較高級的全變態昆蟲。
  • 以捕捉白蟻為食,不吃不喝可活一年,農村娃當玩具卻不知價值極高
    導讀:以捕捉白蟻為食,不吃不喝可活一年,農村娃當玩具卻不知價值極高白蟻是農業上危害性極大的一種昆蟲,常常會將果樹裡面啃食乾淨,造成果樹死亡,因此很多農民朋友對於白蟻可謂是厭惡至極,不過好在自然界中有許多以白蟻餵食的動物,才沒讓白蟻泛濫。
  • 事實上,黑猩猩比我們曾想像過的要更接近於人類
    一隻成年雄性黑猩猩正從一棵大樹上爬下來,然後舉止威嚴不緊不慢地從我身邊走過。看著這地球上我們最近的親戚,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黑猩猩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烏幹達基巴萊國家公園的成年雄性黑猩猩。按照這樣的定義,黑猩猩無疑也具有文化了。前段時間就有一則黑猩猩釣白蟻也分不同流派的報導。而實際上除了釣白蟻之外,還有另外38種黑猩猩的行為模式被認為是具有著文化起源。在釣白蟻的黑猩猩。圖片:Ian Nichols珍·古道爾博士在坦尚尼亞貢貝(Gombe)研究黑猩猩的故事有著很高的知名度。
  • 黑猩猩和大猩猩,誰和人類的「親戚」關係更近?
    要問和人類長得像的動物,黑猩猩和大猩猩絕對榜上有名。作為人類的「親戚」,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智商在動物當中也是名列前茅。猜猜看,黑猩猩和大猩猩,誰和人類的「親戚」關係更近? 如果你覺得這個問題有點兒難,那就來看看黑猩猩班的科普吧~ 這天,森林小學黑猩猩班的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項作業——找一找,誰是你的近親。黑猩猩毛毛腦瓜轉了轉,很快想到了同住非洲的親戚——大猩猩。
  • 黑猩猩幼崽們都可高興了
    在那裡甚至整個西非,我們人類的近親,黑猩猩瀕臨滅絕,且每況愈下。即便有法律禁止獵殺、捕捉和交易黑猩猩,許多黑猩猩仍然難以逃脫被人類捕捉,作為寵物販賣到海外的命運,直到會計師巴拉·阿馬塞卡蘭成立了塔庫加馬保護區aka黑猩猩學院,今天我們要介紹的紀錄片就關於它。獲救黑猩猩的生活好玩嗎?它們如何回歸自然?敬請收看《黑猩猩學院》,bilibili可看📺。
  • 研究發現:黑猩猩竟然喜歡吃年輕猴腦-黑猩猩,猴子 ——快科技(驅動...
    黑猩猩主要是食草動物,儘管當它們捕捉到動物時更願意吃動物,而猴子是一種特別理想的肉質食物。但當抓到猴子作為食物時,有這麼多的身體部位可供選擇,黑猩猩最先吃什麼呢?科學家發現,這一切都取決於猴子的年齡。
  • 散白蟻和家白蟻的區別?
    巢穴區別散白蟻的巢穴比較小,而且很分散;相反乳白蟻的巢穴很大,比較集中,並設有主巢和副巢。如果能發現白蟻巢穴,就能分清是哪種白蟻的巢穴。當一個巢穴內出現有翅白蟻,足以說明這個巢穴已經非常成熟了,美國亨利、貝斯HenryBess(1970年)報導:白蟻室內外培養的數量發展是這樣的第一年:40第二年:250第三年:1250第四年:5000第五年:均無有翅成蟲數量每年都在成倍增加,一直到第五年都沒有出現有翅成蟲,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巢穴中出現了有翅成蟲
  • 「比手劃腳」的黑猩猩在說啥?
    另一位來自該大學的靈長類動物學家、論文合著者凱薩琳·霍貝特(Catherine Hobaiter),曾在肯亞西部的布東戈森林保護區(Budongo Forest Reserve)內對一群黑猩猩進行了長達一年半時間的跟蹤觀察。她十分仔細地記錄下了3400例黑猩猩交流行為。在這些交流中使用的手勢超過4500個,包括交流發起者的動作以及周圍黑猩猩的回應。
  • 白蟻的危害大家都知道,但是它最怕什麼很多人就不清楚了
    同時,白蟻的巢內有細菌和病毒寄生,其中許多微生物能引起白蟻疾病,最後導致白蟻死亡,直至全巢覆沒。另外,巢內寄生的蟎類有時也能殺滅白蟻。如蜘蛛、螞蟻、蜻蜓、青蛙、鳥類、黑猩猩等。這些動物大多具有隨機性,就是拿白蟻當「點心」,隨手就捕食了,一般不會特意去尋找獵殺白蟻。
  • 世界最大的「白蟻王國」,遍地都是3米高的土丘,十分壯觀
    令人驚奇的是,在巴西東北部發現一群巨大的白蟻窩,遍地都是3米高左右的小土丘,那就是白蟻窩,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蟻王國」了,十分壯觀!白蟻是動物界的建築大師,能夠迅速建成巢穴,一座小土丘巢穴,高度能達到3米以上,比一般螞蟻建造的要高大。同時,白蟻的巢穴修建得很牢固,可以歷經幾千年不倒塌。巴西東北部的「白蟻王國」,應該是世界上最大最多的螞蟻窩了,同時也是最古老的。
  • 黑猩猩又髒又臭?研究稱人類床上的便便比黑猩猩還多
    作者 | 過客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不管你的床單有多平整,也不管你的被子是不是豆腐塊,你的床可能還是不如黑猩猩的乾淨
  • 愛滋病的由來史:百年前人類到底對黑猩猩幹了什麼?
    最近幾年,愛滋病在全球瘋狂的肆虐,成為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發展,給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新聞也有報導過,更有甚者對社會產生不滿的報復性情緒而隱瞞病情,進而誘發惡性事件,造成社會的不安。